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9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应用新型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总结其临床应用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7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我科接受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手术时间(259.2±53.6)分钟,体外循环时间(136.4±28.5)分钟,心肌血运阻断时间(85.3±11.7)分钟,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7.6±8.2)分钟。术中死亡1例,系术中主动脉开放后主动脉根部后壁大出血无法止血;其余6例患者术后及时清醒,循环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15个月,主动脉血管成像显示患者主动脉弓部及分支动脉内支架扩张贴壁满意,相应部位假腔消失,远端假腔内血栓填充;无与覆膜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采用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简化主动脉弓部操作,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适合于大多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2.
刘胜中  丛伟  曾富春  薛洋  甘崇志 《西部医学》2011,23(11):2085-2087,2090
目的探讨中青年单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同期行双侧微创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寻求中青年单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在我科接受经腋下小切口(LAT)或电视胸腔镜(VAT)同期双侧微创手术治疗的413例中青年单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发现所有患者双侧均存在肺大疱,且大部分对称存在。全部患者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06.3±48.4)min,术中失血量(30.7±19.5)ml。术后留置胸引管时间(3.5±1.2)d,住院时间(4.7±3.3)d。术后随访287例(69.5%),随访时间(21.5±9.3)个月,无气胸复发。LAT组和VAT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青年单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往往双侧肺叶都有相对称的肺大疱病变存在,主要位于上叶尖段;无论经LAT或VAT同期行双侧肺大疱切除术,均可根治双侧肺大疱病变,并能有效地预防气胸复发和对侧发作气胸,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3.
刘胜申  曾富春  丛伟 《四川医学》2012,33(7):1138-1140
目的 总结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胸骨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并探讨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心脏大血管疾病患者,按胸骨切口固定方法 不同,分为钢丝固定组(A组)、钛板固定组(B组)和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组(C组),每组30例,观察比较三组关胸手术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切口感染或胸骨裂开发生率、术后胸痛或不适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 B组和C组的关胸手术时间短于A组.但住院费用却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C组,术后切口感染或胸骨裂开发生率、术后胸痛或不适发生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24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胸骨切口,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可以缩短关胸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4.
舒骏  薛洋  丛伟  陈凡  甘崇志  谢家勇  曾富春 《四川医学》2012,33(10):1698-1700
目的探讨胸壁大块切除及胸壁缺损修补重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胸壁肿瘤和其他病变累及胸壁需行胸壁大块切除,术中应用多种方法进行重建。骨性胸廓重建采用戈尔补片及网状钛合金板等人工材料进行修复,皮下软组织修复主要应用分层直接缝合或转移肌皮瓣。结果切除胸壁最大面积(15×20)cm2,原发性胸壁肿瘤5例(良性1例,恶性4例),胸壁结核2例,周围型肺癌3例,乳癌术后复发1例。所有患者均行胸壁大块切除及重建手术。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呼吸功能良好,无反常呼吸运动。结论依据胸壁缺损的位置和大小,选用不同的修复材料,结合自体肌瓣覆盖是修补重建胸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5.
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手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手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9年12月,应用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32例。男182例,女150例,年龄19~67岁,平均42岁。术前所有患者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分为2~11分,平均7.6分,均行腰椎X线片、CT检查,268例行MR检查。单节段椎间盘突出手术311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手术21例。结果:术中出血量为50~300ml,平均120ml,手术时间30min~2.5h,平均55min。术后1~10d下床活动,平均3.3d。全部病例均随访,随访时间1~6年,平均3.4年。患者术后腰腿痛较术前明显缓解或消失,末次随访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优292例,良34例,可6例,差0例,优良率为98.19%。术中发生硬膜损伤5例,术后对侧复发4例,未发生感染、神经器质性损伤等并发症。结论:ME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良好,严格掌握适应证、操作技术熟练可以减少MED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6.
术后血糖和乳酸评估体外循环手术预后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刚  谭今  丛伟  刘胜中  甘崇志  陈凡  曾富春 《西部医学》2010,22(8):1422-1424
目的比较血糖、乳酸在判断体外循环手术预后方面的差异,探寻预后的适宜预测方法。方法连续选择159例18岁以上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收集术中最高血糖、乳酸,术后0、4、8、12、18、24、36、48 h静脉血糖和动脉乳酸检测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血糖升高组(≥11.1mmol/L)48例,正常组111例;乳酸升高组(≥4mmol/L)40例,正常组119例。并发症34例,死亡9例。经Logistic多元回归得出术后血糖(回归系数-0.4682)、乳酸(回归系数-0.3068)与并发症呈正相关,且与术后血糖关系更大;死亡只与术后血糖(回归系数-0.390)有关。术后血糖、乳酸与循环、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有关,且术后乳酸与循环系统并发症关系更大,术后血糖与呼吸系统并发症关系更大,术后血糖是与神经系统并发症有关的唯一指标。结论术后血糖、乳酸与体外循环手术的预后有统计学关系,而乳酸与循环系统并发症关系更大,血糖与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关系更大。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后行全肺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8年6月我院同期放化疗后行全肺切除的37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患者在术前接受了同期放化疗后再行全肺切除术,其中17例行右全肺切除(包括2例肺上沟瘤).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同期放化疗,放疗平均总剂量60.1 Gy.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全肺切除以达到根治切除(R0)的目的,16例(43.2%)患者达到了病理完全缓解.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住院天数9.1天.术后90天死亡率为2.7%(n=1).术后共有13例(35.1%)患者出现多处转移.包括脑转移7例,骨转移5例,肝转移2例,肾上腺转移2例,肺转移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和小肠转移1例.5年生存率为32%.结论:同期放化疗后行全肺切除术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8.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临床应用经验,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全组14例患者,ASD直径14~36mm,均在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隙胸骨旁2~3cm小切口进胸,再经食道心脏彩超(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结果 14例手术中13例一次封堵成功;1例术后3小时封堵器脱落,换用大号封堵器后再次封堵成功;手术时间(82.37±9.54)min,术中失血量(30.25±8.71)ml;1例术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予以过度通气及静脉输入前列地尔扩管治疗后缓解;2例术后胸腔内出血,予以闭式引流及加强止血治疗后停止;余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6天痊愈出院;经2~12个月随访,无死亡病例,封堵器位置良好,ASD无残余分流,心功能改善。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ASD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安全、有效,术中与超声医生密切协作,选择与ASD最大伸展径相匹配的封堵器,以保证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69.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在高危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23例高危老年冠心病患者行OPCABG治疗。手术在常温全麻下进行,采用前胸正中切口显露心脏。2例直接采用大隐静脉(SV)行SV-左前降支(LAD)搭桥;9例取乳内动脉(IMA)和SV,行IMA-LAD、升主动脉-SV序贯搭桥;12例取IMA和SV,行IMA-LAD、升主动脉-IMA搭桥。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转体外循环完成手术者;总共搭桥74条,平均每例搭桥3.1条;早期死亡1例,出现呼吸衰竭1例,急性左心衰1例,术后出血二次开胸手术2例,胸骨感染1例;术后心绞痛完全缓解20例,明显缓解2例。结论高危老年患者行OPCAB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特别对一些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0.
创伤性连枷胸48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性连枷胸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8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机械通气后血气分析等各种参数的变化及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22例患者行机械通气24小时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手术治疗23例,ICU住院时间(3.39±2.29)天,肺部感染2例(8.70%),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17.39%(4/23);全组死亡2例,明显低于预测死亡风险。结论有创机械通气不仅能固定连枷胸,而且可有效改善氧合,与手术治疗有效结合,可显著改善连枷胸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