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为高效地获得浓香型白酒窖池中窖泥和黄水中的微生物总DNA以更好地分析其过程中微生物区系,该文设计了4种不同的总DNA提取方法,分别提取了泸州某知名浓香型白酒企业黄水和窖泥的DNA,并用紫外吸收和PCR-DGGE方法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所获得总DNA的纯度及其所代表的原核微生物多样性状况。结果显示,4种提取方法均能从2种样品中提取到纯度较高的DNA;以这些DNA为模板均能扩增出细菌和古菌16S rDNA的部分片段的特异性条带;其DGGE电泳图谱均呈现出较为丰富的条带多样性,但条带存在明显差异。综合评价DNA纯度、扩增效果以及DGGE谱图,对于黄水和窖泥,“酶+SDS+液氮法”提取样品中原核微生物DNA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02.
实验优化了黑曲霉B1401液态发酵直接投加单宁酸生物法制备没食子酸的工艺条件,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单宁酸添加方式为分批添加,其累计添加质量浓度达204 mg/mL;转化过程pH维持在4.0;转化温度为30 ℃;转化过程摇瓶转速为160 r/min。将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放大到5 L发酵罐,单宁酸转化效率优于摇瓶发酵,转化平衡时间由摇瓶的48 h缩短至44 h,没食子酸的产率由70.35%提高至74.04%,质量浓度由144 mg/mL提高至161 mg/mL。  相似文献   
203.
将复合磷酸盐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鲜切青苹果保鲜中,利用复合磷酸盐中各组分的协同作用,既能有效防止酶促褐变,又能解决叶绿素褐变问题。结果表明:复合磷酸盐添加剂(磷酸盐:维生素C:柠檬酸)的最佳配比为0.4%:0.04%:0.8%,最适用量(复合磷酸盐水溶液:鲜切青苹果)为100mL:100g且温度15%保鲜效果最佳,而且使用量均低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的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4.
单宁酶(EC3.1.1.20)在食品、化工及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期望通过单宁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来提高单宁酶的产量。以经室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技术诱变得到的较高产单宁酶的黑曲霉B1401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单宁酶基因(tan)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9K-tan,通过电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利用甲醇诱导培养重组菌获得单宁酶。单宁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反应pH为5.0,最高酶活力可达到34.25 U/g,相较于黑曲霉B1401产单宁酶活力提高了1.38倍,Ca~(2+)、Fe~(3+)、Mn~(2+)等金属离子对重组单宁酶酶活力影响不大。实验结果表明实现了单宁酶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205.
利用高温大曲中分离得到的地衣芽孢杆菌(Baclicus lincheniformis)提高粹沙酒酱香风格特征。将地衣芽孢杆菌FBKL1.0199添加到窖池中层的糟醅中,与空白糟醅作对比,按照粹沙工艺制酒取样,考察了不同菌株添加量对白酒中四甲基吡嗪含量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酒醅及酒样中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析,同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最佳菌株添加量为5%,发酵后的酒醅四甲基吡嗪含量达6.81 μg/g,是对照组的3.03倍。酒样中四甲基吡嗪相对百分含量达0.028%,且感官品质优于对照组,具有入口醇厚、柔和、酱味且口感细腻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6.
通过提取酱香型白酒生产发酵过程3轮次、7轮次酒醅微生物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酒醅中的微生态多样性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3轮次酒醅(L3)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原核微生物中绝对优势菌,而7轮次酒醅(L7)中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是原核微生物中最优势菌属;同时在L3样品中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和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是发酵过程真核微生物中的绝对优势菌,而在L7样品中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则是真核微生物中的最优势菌属。对比两轮次酒醅中微生物分析结果,二者的微生态多样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分析认为可能正是因为两轮次酒醅中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处于动态变化的差异性,导致两个轮次生产出的酒在产量和质量风味上自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7.
以贵州遵义地区的酱香大曲为研究材料,采用可培养的技术手段,分离鉴定酱香大曲中的霉菌,通过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特征,结合霉菌ITS基因序列同源性对比结果,共分离鉴定出10个属的霉菌共55株.最终确定酱香型大曲霉菌的主体类群组成以 Aspergillus sp.、Rhizopus sp.、Lichtheimia sp.,Rh...  相似文献   
208.
芭蕉芋淀粉糊特性及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树毅  王广莉 《贵州化工》2000,25(1):16-18,23
研究了芭蕉芋淀粉糊的特性 ,并利用芭蕉芋淀粉制备了酸淀粉、氧化淀粉、淀粉磷酸酯、羧甲基淀粉等芭蕉芋改性淀粉 ,为芭蕉芋淀粉深加工指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09.
利用自制的纳米抗菌SiOx颗粒制备了PVC/季铵盐(Q)-SiOx纳米抗菌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的抗菌效果、力学性能及抗菌长效性。结果表明,Q-SiOx质量分数为1%的材料抗菌率达到90%左右,抗菌率高于相同含量的锌系抗菌材料;与未添加Q-SiOx的材料相比,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66.3%和124.1%,且均优于同条件下制备的金属离子型抗菌材料;放置一年并加速老化后的材料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210.
以强酸型阳离子树脂为载体,固定化高分子季铵盐抗菌剂制备高分子季铵盐水不溶性抗菌杀菌剂,杀菌性能测定结果显示,制备的高分子季铵盐水不溶性抗菌杀菌剂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藻类均具有较明显的抗菌杀菌作用,对石化公司工业循环冷却水杀菌处理表明,该固定化高分子抗菌杀菌剂具有明显的杀菌效果,有望应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