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26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根据国内某钢厂GCr15轴承钢生产工艺流程,分析了各阶段钢中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吸氮主要环节包括LF过程和连铸过程。其中LF过程钢液吸氮严重,增氮波动在(60140)×10-6范围内。VD过程脱氮效果明显,脱氮率最高可达68%。通过优化控制工艺,全程控氮,使GCr15轴承钢成品wN控制在60.00×10-6以内,提高了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2.
乔家龙  郭飞虎  付兵  胡金文  项利  仇圣桃 《材料导报》2021,35(20):20106-20112
结合无取向硅钢中硫化物的析出热力学、动力学计算和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检测,系统研究了硫化物在无取向硅钢中的析出机理,并讨论了硫化物对退火过程中晶粒长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取向硅钢中硫化物以(Mn,Cu)S复合析出相为主.在凝固过程中,MnS和Cu2 S均不具备析出热力学条件.MnS先于Cu2 S在晶界形核,随着温度的降低将以位错形核为主.在均热过程中,w(Si+Al)≥2.5%的无取向硅钢中的MnS和w(Si+Al)≤1.6%的无取向电工钢中的Cu2 S主要在晶界形核.同时,均热过程中MnS在晶界的析出量远大于Cu2 S,Cu2 S主要在后续的热处理过程中析出.MnS和Cu2 S的Ostwald熟化研究表明,w(Si+Al)≥2.5%无取向硅钢中的MnS和Cu2 S对晶粒长大的影响明显大于w(Si+Al)≤1.6%无取向电工钢.  相似文献   
133.
介绍了国内某钢厂GCr15轴承钢"LD→LF→VD→CC"生产工艺中的氮含量情况,分析了LF精炼过程中钢液增氮的原因。结果表明,LF精炼阶段的"原材料"和"钢液裸露"是造成钢液增氮的最主要原因。对此提出了从LF到站到LF精炼结束5项GCr15轴承钢LF精炼控制要点。为生产低氮量要求的钢种提供了理论与工艺基础。  相似文献   
134.
无取向硅钢相变点及其高温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无取向硅钢进行CCT曲线测定及高温拉伸试验。结果表明,无取向硅钢的两相区大致在915~1000 ℃之间,相变始末点的温度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而降低;枝晶处富集液相薄膜导致试验用钢出现第Ⅰ脆性温度区,为1250℃~Tm;未出现第Ⅱ、Ⅲ脆性温度区;600~1100 ℃区间内,Z值均达到75%以上。γ→α的转化是1050~900 ℃温度段的塑性以及抗拉强度随温度降低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5.
研究了900~1000 ℃正火对高锰50W470无取向硅钢的组织、织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正火温度的升高,成品板的平均磁感不断增加,而铁损在975 ℃最低。热轧板正火后的晶粒尺寸随正火温度升高不断增大,而对应冷轧、退火后的成品板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975 ℃时最大)。在975 ℃×5 min正火后,成品板中得到对磁性有利的{100}面织构和高斯织构,磁性能改善。高锰50W470无取向硅钢的最佳正火工艺为975 ℃×5 min,此工艺可改善高锰无取向硅钢的组织和织构,最终提高其磁性能。  相似文献   
136.
含钛低碳钢凝固过程中氧化钛形成的热力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研究含钛低碳钢的热力学,确定了在凝固过程中形成氧化钛的最佳钢液条件。计算结果表明:在含钛低碳钢中,为促进凝固初期析出Ti2O3从而细化凝固组织,关键的工艺要点是控制钢液中氧含量在0.0005%~0.0030%,铝含量小于0.001%,氮含量小于0.014%。  相似文献   
137.
根据凝固过程中溶质元素偏析和扩散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凝固过程中氧化钛的长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冷却速率对凝固过程中氧化钛的析出和长大有重要影响:冷却速率越小,氧化钛长得越大。凝固前初始氧化钛越小,在凝固过程中氧化钛越容易长大。此外,可以根据冷却速率和凝固后氧化钛的尺寸判断氧化钛是凝固前形成的一次氧化物还是凝固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氧化物。  相似文献   
138.
试验研究了组分对碱度3~5的LF精炼渣(/%:37.5~54.8CaO,9.8~18.2SiO2,20~30Al2O3,4~10MgO,3~10CaF2)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aF2和Al2O3对渣粘度影响较大,碱度和MgO对粘度影响较小。随着CaF2含量的增加,渣粘度先降低后增加;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渣粘度逐渐降低。渣中Al2O3含量为20%,CaF2≥6%或渣中Al2O3含量为25%,CaF2≥3%时,1500℃渣的粘度值低于0.5 Pa.s。试验得出粘度较优组分为4~5R,25%~30%Al2O3,6%~10%MgO,3%~6%CaF2。100 t LF精炼TC80钢生产试验表明优化后精炼渣将钢水中的硫由0.020%脱至0.005%以下,脱硫率从优化前的72%提高至84%,LF精炼终点平均T[O]为14×10-6。   相似文献   
139.
为了更好地了解铸坯中元素偏析、疏松和夹杂物分布规律,采用金属原位分析仪对帘线钢72A连铸坯进行了原位成分统计分布分析,并探讨了铸坯中C、Si、Mn、P、S和Al元素分布规律,发现C、Si、Mn和P元素在铸坯中心都存在明显的偏析,且中心区域的偏析程度比边部严重。Mn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与C元素相似,在铸坯边部附近,C、Mn元素有明显的负偏析带,在铸坯中心区域元素出现了明显的正偏析带,整体上,Mn元素成分分布比C元素更均匀;比较这几种元素的成分分布,发现Si元素成分分布较均匀,而P元素成分分布较不均匀。帘线钢中Al、S元素基本上都以夹杂物的形式存在,两种元素分布规律极其相似,且中心夹杂物的含量明显比边部多。由于铸坯中心存在明显的缩孔,导致铸坯表观致密度下降,表观致密度为0.869 0。  相似文献   
140.
针对中国冶金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为了进一步拓展钢铁渣利用途径,提高其附加值,同时为了给中国农业发展开辟新的肥源,促进中国钢铁工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试验根据高炉渣的现场生产实际情况,研究了原料成分配比、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对合成的缓释型硅钾肥试样微观成分组成的影响。利用合成试样分别在水中和2%柠檬酸中进行钾元素溶出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合成的缓释型硅钾肥中钾主要以K2MgSi3O8的形式存在,成分配比、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对合成试样中成分影响不大,且合成的硅钾肥试样具有良好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