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1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患女 ,2 4岁。妊娠 31周 ,因乏力、腹胀、尿黄、浮肿 1 1 d,于 2 0 0 2年 5月 1 1日入院。查体 :T 37.4℃ ,P 90次 /min,BP 1 5 0 /90 mm Hg,颜面四肢高度浮肿 ,皮肤巩膜重度黄染 ,球结膜 II度水肿 ,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 ,肝区叩击痛阳性 ,移动性浊音阳性。宫底脐上 4cm,胎心正常。 B型超声检查提示 :中量腹水 ,胎儿发育正常 ,胎心 1 40次 /min。血常规 :WBC9.8× 1 0 9/L,N0 .69,Hb1 0 2g/L,PL T76× 1 0 9/L。肝功 :TB5 79.9μmol/L,ALB 2 5 . 9g/L,AL T 1 5 8U/L、AST1 2 8U/LCHE2 374U/L、PTA2 1 .5 %。肝炎病毒标…  相似文献   
152.
整合素β3亚基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αvβ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人整合素β3亚基真核表达载体,并探讨如何使人整合素αvβ3在CHO细胞表面有效表达.方法:构建编码人整合素β3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β3;将其与编码人整合素αv亚基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及共转染至中国仓鼠卵巢(China hamster ovary,CHO)细胞中进行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共转染组目的蛋白呈高效的细胞膜表达;pcDNA3.1-β3单独转染组β3亚基细胞膜表达较共转染组弱;而pcDNA3-αv单独转染组则未见有效的细胞膜表达.结论:人整合素αvβ3在CH0细胞表面的有效表达需要2个亚基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观察接受联合抗病毒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蛋白酶、逆转录酶及蛋白酶切割位点的耐药基因变异。方法 利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7例接受蛋白酶和逆转录酶抑制剂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儿的血浆中扩增HIV的蛋白酶、逆转录酶、gag和部分pol基因,直接将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或克隆后测序,分析测序结果,确定耐药基因变异。结果 有6例患者发生了多位点蛋白酶和逆转录酶耐药基因变异,其中2例患者在发生多位点蛋白酶和逆转录酶耐药基因变异的基础上出现了gag蛋白酶切割位点的耐药基因变异。结论 大部分长时间(33~106个月)接受蛋白酶和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儿体内HIV发生了蛋白酶和逆转录酶耐药基因变异,其中只有少数患儿的HIV发生了gag蛋白酶切割位点的耐药基因变异。  相似文献   
154.
汉滩型与希望山型汉坦病毒的体外重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明汉坦病毒汉滩型与希望山型之间能否发生巧克力理排,以及发生重排的频率和特点,方法:用汉坦病毒汉滩型76-118株与希望山型PHV株混合感染VeroE6细胞,空斑形成实验挑取子代病毒克隆株,传代培养后用RTPCR方法鉴定子代病毒基因型。结果:子代病毒14/36来源于PHV株;12/36来源于76-118株;5/36汉滩型与希望山型分型引物扩增均为阳性;1株子代病毒L,S片断均来源于76-118株,而M片段两种引物扩增均为阳怀;2株子代病毒L片断来源于76-118株,S片断来源于PHV株,M片段两种引物扩增均为阳性。1株子代病毒L,S片断均来源于76-118株,而M片段来源于PHV株,结论:汉坦病毒汉滩型与希望山型之间可以发生基因片段的重排。  相似文献   
155.
大鼠原代肝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滕光菊  白雪帆  徐哲  黄长形 《医学争鸣》2003,24(11):984-987
目的 :对分离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功能研究 ,探讨其短期培养内的最佳功能状态 ,以便更好地用于肝细胞移植或生物人工肝 .方法 :采用Seglen胶原酶二步灌流法灌注SD雄性大鼠肝脏 ,获取的肝细胞在含有多种辅助因子的Williams’E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台盼蓝排斥法计算细胞产量和细胞活率 ;光镜下直接或HE染色后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 ,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 ;并收集不同时期培养上清检测其细胞分泌等功能 .结果 :每只大鼠肝平均可获取 1 .2 1× 1 0 8个肝细胞 ,平均活力为 93.6 % .光镜下可见肝细胞呈多角形生长 ,有双核 ,连接成片状或岛状 .电镜下可见内质网、车轮状线粒体、糖原颗粒、细胞连接及胆小管 .肝细胞功能检测显示LDH漏出量、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功能在 1wk内出现波动性变化 ,第 3日LDH漏出量最低 ,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功能较好 .结论 :离体培养的 3d原代肝细胞具有较好的功能 ,可能为肝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应用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56.
细胞死亡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丢失,它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表现形式。细胞凋亡在基因调控下,不仅对维护机体环境稳定、维持脏器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建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汉滩病毒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自HFRS患者血液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再用EB病毒感染PBMC,同时加入环胞素A(CysA)。结果 20例血样标本经EBV感染4周左右,形成了15例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成功转化后的B淋巴母细胞系,其体积增大,进而增殖的淋巴细胞积聚成团。结论 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可传代培养。冻存复苏后细胞增殖活性并无改变。  相似文献   
158.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较高的病毒之一,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毒通常由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且传播速度较快,所导致的埃博拉病毒病的主要症状为高热、头痛、乏力、纳差、腹泻和呕吐等。该病疫情于2014年2月初在几内亚暴发后,  相似文献   
159.
目的:应用HBV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研究B7-H1对HBsAg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用重组人B7-H1与血源性HBsAg联合免疫HBV转基因小鼠,采用ELISA方法观察对转基因小鼠所诱生的HBsAg特异性Th1类细胞因子的影响,ELISPOT方法检测不同免疫方案对小鼠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 T细胞数量的影响,同时检测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及血清HBsAb水平的影响.结果:HBsAg组及HBsAg+B7-H1组免疫后脾细胞产生的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 T细胞、T细胞增殖及血清HBsA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但HBsAg组及HBsAg+B7-H1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sAg可以诱导乙肝转基因小鼠产生高水平Th1类细胞因子,并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打破免疫耐受.B7-H1对HBsAg在HBV转基因小鼠中的免疫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0.
目的建立和优化扩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P基因的PCR方法,比较DNA测序法与线性反向探针杂交法检测HBV基因突变情况,并对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及其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巢式PCR法扩增9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P基因反转录酶区,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采用Bioedit6.0.5、Seqman TMⅡ、EditSeq TM和MegAlign软件分析结果;同时随机抽取40份血清进行线性反向探针杂交,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并对11个已知耐药相关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在93份标本中DNA序列测定法检测到碱基突变113个,其中与LAM相关突变50份(53.78%),与ADV相关突变6份(6.46%),与LdT相关突变3份(3.23%),与ETV相关突变3份(3.23%);在40份血清中与线性反向探针杂交检测结果一致的突变为87.5%(35140),氨基酸位点一致为98.0%(431/440)。此外,还检测到V84I、S85C、A181S、L229W、N238T等与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结论应用线性反向探针杂交检测虽然比较快捷,但其价格昂贵且只能检测已知常见的变异位点;建立在巢式PCR基础上的DNA序列测定法敏感性与线性反向探针杂交法相当,两者检测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但似可检出更多的耐药相关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