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4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型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8例有完整治疗及随访记录的AITL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进行生存分析.患者初治时均接受标准的CHOP样方案治疗,4例曾进行放疗,1例接受了巩固性的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6例患者外周血中的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进行了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18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5岁,男女比例2.6:1.Ⅲ~Ⅳ期和有B症状者占72.2%,贫血者占47.1%,69.2%的患者免疫球蛋白增高,60.0%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初治完全缓解(CR)8例,疾病进展(PD)10例,CR率为44.4%.2例多程化疗后的患者,应用沙利度胺治疗,1例获得部分缓解(PR),1例CR,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个月和6+个月.2年总生存率和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2.2%和44.4%.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发病年龄和原发耐药情况与生存期有关,发病年龄≥30岁、Ann Arbor分期晚、有B症状和脾肿大与无病生存期缩短有关.4例患者在治疗中出现重症肺炎,其中2例死于呼吸衰竭.6例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的流式细胞检测的患者中,5例CD3+ CD4+ 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B细胞比例降低,而CD3+ CD8+ T细胞比例升高.结论 AITL患者存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功能的下降,一线应用CHOP样方案治疗的疗效欠佳,沙利度胺用于AITL的治疗值得深入研究,年龄<30岁和初治敏感的AITL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2.
林倩  赵年  秦燕  陈涛 《放射学实践》2013,28(1):109-109
病例资料患者,女,56岁。胸痛、咳嗽、咳痰10天入院就诊。查体:左侧腰背部第8后肋处压痛,左下肺呼吸音稍减弱,叩诊呈浊音,无特殊既往史。胸部CT检查:CT平扫示第8胸椎左侧一大小约5.8cm×6.4cm团状软组织影,突向肺野,边缘尚光整,密度不均,内可见斑片状、沙粒状高密度钙化灶(图1),邻近左侧第8后肋骨骨质膨胀,可见虫蚀样不规则骨质破坏(图2),考虑为周围性肺癌合并肋骨转移可能性大。手术所见:  相似文献   
103.
母乳是婴儿最适宜最天然的食物,母乳喂养是保证婴儿健康发育,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国际上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许多专家及学者更是深入研究积极促进这一伟大事业发展.人,是高等哺乳动物,母乳喂养是人本能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为以后人类社会及人类社会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母乳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婴儿喂养上有着特殊优势.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营养、免疫、发育、心理、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均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在Ⅰ期临床研究中,观察注射用康普瑞丁磷酸二钠(CA4P)对晚期实体瘤的安全性,确定最大耐受量(MTD).方法 采用单中心、开放式、单臂、剂量递增的研究方法,入选患者接受的CA4P剂量按20、33、50、65、85 mg/m2依次递增.从剂量组20 m∥m2开始,以7d为单次给药周期,进行耐受性研究;33、50、65 mg/m2剂量组,首先以7d为周期的单次给药耐受性研究,若耐受良好则进入该剂量以3周为连续2个给药周期(第1、8、15天给药)的后续给药;85 mg/m2剂量组,进行单次给药耐受性研究.除20 mg/m2剂量组分配3例受试者外,其余各剂量组拟各分配3~6例受试者.根据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测、心电图等检验结果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单次给药2个剂量组5名受试者全部完成试验,无退出和剔除者;多次给药3个剂量组20名受试者中有12名全部完成试验,其中50和65 mg/m2组各有7名和1名受试者退出或被剔除试验.85 mg/m2剂量组2例患者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确认65 mg/m2为最大耐受剂量(MTD);同时观察到受试者用药前后脉搏、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明显且规律的变化,且与剂量明显相关.以靶病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血流动力学结果为主,参考CT/MRI检查结果,综合判断CA4P有效性的结果显示,9名受试患者DCE-MRI血流动力学与形态学部分有所改善.结论 CA4P治疗中主要不良反应可以良好耐受,且受试者用药前后脉搏、收缩压和舒张压呈现明显且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讨参麦、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应用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麦注射液干预组(5mL/kg),葛根素注射液干预组(35mg/kg)及参麦、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应用干预组(3mL/kg和25mg/kg),每组10只。于再灌注后1h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光镜下比较各组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LDH含量及肝组织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参麦、葛根素注射液干预组及二者联合应用干预组血清ALT,AST,LDH及肝组织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尸〈0.05);参麦、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应用组血清ALT,AST,LDH及肝组织MDA含量的下降程度仅较单独使用二者时稍低,组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参麦、葛根素注射液干预组及联合应用干预组的肝细胞损伤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但二者联合应用干预组的肝细胞损伤程度并未较单独使用二者时明显改善。结论:参麦、葛根素注射液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二者联合应用不能进一步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107.
秦燕  刘仁贵  苏娟  杨玲玲  任海花 《广东医学》2012,33(24):3710-3712
目的观察生姜醇提物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肝纤维化模型组(HF组)及生姜醇提物干预组(ZGB组),每组8只。除CON组外,HF组及ZGB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3 mL/kg,每周2次,共8周,首次剂量加倍。同时ZGB组大鼠给予生姜醇提物溶液灌胃(300 mg/kg),CON组、HF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8周。8周后处死动物,采集血清,生化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的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层黏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含量;取部分肝组织制备匀浆,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程度。结果与HF组比较,ZGB组血清TBIL、ALT、AST、HA、LN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血清Alb及TP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SOD活力增加而MDA含量下降(P<0.05)。光镜下ZGB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较HF组明显减轻,纤维增生不明显。免疫组化结果也显示,ZGB组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低于HF组。结论生姜醇提物减轻了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及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王晓媛  秦燕  黄英  李红俊 《护理学报》2010,17(11):38-40
目的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经颈动脉采血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12月-2009年8月住院的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13例,抽取其中29例次评估同一患者采血前桡动脉、股动脉和颈动脉搏动情况,对比其中经桡动脉、股动脉成功采血各30例次和29例次经颈动脉成功采血记录穿刺前评估时间、1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穿刺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颈动脉较四肢动脉搏动明显;经颈动脉采血评估时间短、1次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时间短、不良反应小。结论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病情危重、血管条件差,可经颈动脉采血,有利于提高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不同时期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和治疗策略,以提高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患者的存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7月于我院因肺部感染住院患者61例.按照肺部感染发病距肾移植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近期感染组(术后≤12个月);远期感染组(术后>12个月).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在病原学、临床表现、治疗、病程和转归等方面的特点.结果 43例近期感染病例多表现为发热、胸闷气促,影像学表现为两肺弥漫间质性改变,病原体以巨细胞病毒和真菌较多见,常需抗病毒、真菌、细菌综合治疗,并及早使用机械辅助通气.18例远期肺部感染病例有肺部体征和咳嗽、咳痰症状,影像学表现单侧局限改变,但合并心脏、胃肠道并发症较多见,有并发症者病死率较高. 结论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肾移植术后远、近期发生的肺部感染在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等方面各有其特点.据此,早期积极取得病原学证据、针对病因施治、预防并发症、积极治疗合并症可能有助于提高肾移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0.
静点来苏儿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血管损伤1例秦燕,卢平,付佳我院于1994年11月收治一名静点来苏儿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血管损伤的患者,女性,26岁,与另一名年青女性因厌世同时静点来苏儿约50ml,1名送入我院抢救,另1名送至外院死亡。临床表现,急性重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