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体外培养的嵌合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Huh7.5细胞后胞内病毒颗粒的形态学特征及细胞内部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将含有全长HCV嵌合基因组的质粒pFL-J6/JFH体外转录为HCV RNA,电穿孔转染至Huh7.5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培养上清中病毒数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蛋白的表达;收取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感染原始Huh7.5细胞,制作超薄细胞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被感染细胞中病毒颗粒的形态学特征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qRT-PCR显示不同时间点收取的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含有高水平的病毒量;间接免疫荧光显示病毒NSSA非结构蛋白高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被感染的Huh7.5细胞内含有大量有包膜或无包膜的病毒样颗粒,细胞质内部分膜性细胞器增生,出现黄病毒科病毒感染后特征性结构及某种未知结构等.结论 体外培养的嵌合体HCV具有HCV颗粒的形态学特征,并能够有效感染人源性肝细胞Huh7.5.  相似文献   
82.
目的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体外培养的嵌合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Huh7.5细胞后胞内病毒颗粒的形态学特征及细胞内部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将含有全长HCV嵌合基因组的质粒pFL-J6/JFH体外转录为HCV RNA,电穿孔转染至Huh7.5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培养上清中病毒数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蛋白的表达;收取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感染原始Huh7.5细胞,制作超薄细胞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被感染细胞中病毒颗粒的形态学特征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qRT-PCR显示不同时间点收取的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含有高水平的病毒量;间接免疫荧光显示病毒NSSA非结构蛋白高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被感染的Huh7.5细胞内含有大量有包膜或无包膜的病毒样颗粒,细胞质内部分膜性细胞器增生,出现黄病毒科病毒感染后特征性结构及某种未知结构等.结论 体外培养的嵌合体HCV具有HCV颗粒的形态学特征,并能够有效感染人源性肝细胞Huh7.5.  相似文献   
83.
该文用DNA自动测序方法,测定了大鼠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结果表明,癌组织屯nht190C→G,nt263C→和nt694T→C三处点突变。癌旁组织发生了nt695A→C突变。正常组织没有突变。癌 组织在NDA水平属非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了解大鼠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变异,6方法 提取细胞总DNA,用PCR法扩增细胞色素b基因,产物用DNA自动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癌组织发生了nt 14931C→G,nt15004C→G和nt 15435 T→C3处点突变。癌旁组织发生了nt15436A→C突变,正常组织没有突变。结论 大鼠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存在突变。  相似文献   
85.
汉坦病毒主要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引起两种人类疾病,即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心肺综合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毛细血管广泛损伤,通透性升高。汉坦病毒感染者血小板数量严重减少,不仅与“外周破坏增加”有关,而且还可能与“血小板生成和功能障碍”有关。尽管汉坦病毒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近年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本文主要围绕血小板减少相关的两种机制展开讨论,旨在阐明汉坦病毒感染发病机制,为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药物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6.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与DNA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约有1亿人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HBV感染后血清学检测组合的标志模式多且复杂.由于PCR方法的引入,可以直接检测病毒核酸(DNA)[1],所以对患者体内HBV复制及传染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然而,由于基层单位开展PCR检测受到条件限制,仅以血清学检测结果作为实验诊断依据,可能会出现漏检.因此,将HBVDNA与血清学标志物(HBVM)进行对比分析,对临床诊断HBV感染及治疗效果的判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相似文献   
87.
目的:克隆汉滩病毒84FLi株M片段的cDNA. 方法:提取病毒总RNA,反转录为cDNA模板,用高保真的Taq酶扩增出G1和G2两个糖蛋白编码的基因片段:84M2.0(1~2058)和84M1.6(1964~3616). 将这两个片段分别与T载体-pMD18-T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后获得两个分别为G1和G2编码的克隆pMD84M2.0和pMD84M1.6. 再利用酶切连接的方法获得M片段全序列的cDNA克隆. 结果:获得两个分别为G1和G2糖蛋白序列编码的克隆,进而酶切组装为含有M片段全序列的cDNA克隆. 结论:获得了84FLi株M片段全序列的cDNA克隆.  相似文献   
88.
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及其意义   总被引:38,自引:9,他引:29  
目的了解慢乙肝患者抗-HBe阳性和e抗原阳性血清的病毒量及不同病变程度的慢乙肝与HBV感染量的关系.了解HBV-DNA含量和血清ALT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确诊的89例慢乙肝患者,经ELISA测定后,选取30例HBeAg(+)/HBeAb(-)血清和30例HBeAg(-)/HBeAb(十)血清,采用AmpliSensor PCR定量技术,测定HBV-DNA.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水平.各组HBV-DNA含量和ALT水平用求算术平均值的方法计算.结果 HBeAg(+)/HBeAb(-)血清30例,HBV-DNA平均含量为(11.21±6.92)E拷贝/L;HBeAg(-)/HBeAb(+)血清22例,HBV-DNA平均含量为(9.73±5.61)E拷贝/L,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轻度慢性乙肝17例,HBV-DNA平均含量为(10.93±6.22)E拷贝/L;中度慢性乙肝23例,HBV-DNA平均含量为(9.84±6.06)E拷贝/L;重度慢性乙肝12例,HBV-DNA平均含量为(8.72±5.62)E拷贝/L轻、重度组间HBV-DNA平均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ALT水平与肝组织病变程度无一致关系,与HBV-DNA含量亦无明显相关.结论多数抗-HBe阳性患者HBV仍持续复制,血清病毒量低于HBeAg(+)者.慢乙肝病变程度与HBV-DNA平均拷贝数成反比.肝脏炎症程度似可作为估计病毒量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89.
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属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啮齿动物是其主要宿主,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给人,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i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或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S)。HV是分布最广泛的啮齿类动物传染病病毒,且新的HV仍在不断发现。迄今,至少已鉴定了22种HV。其中,部分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HV是有包膜的负链RNA病毒(negative-sense RNA virus,NSRV),基因组分为L、M和S3个片段,分别编码HV的RNA聚合酶、包膜糖蛋白(G1、G2)和核蛋白(NP)。在HV生活周期中,NP是一种能与病毒蛋白和细胞蛋白发生各种相互作用的多功能大分子,参与病毒RNA复制、衣壳化及装配等重要过程。同时,NP还与细胞蛋白作用,调节感染细胞的重要代谢。此外,NP还含有B-和T-细胞表位(epitope),是诱发体液和细胞免疫的主要抗原。因此,NP履行“看家”(house keeping)和相互交流的“大使”(ambassador)职责。近年来,HV核蛋白与细胞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0.
目的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体外培养的嵌合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Huh7.5细胞后胞内病毒颗粒的形态学特征及细胞内部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将含有全长HCV嵌合基因组的质粒pFL-J6/JFH体外转录为HCV RNA,电穿孔转染至Huh7.5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培养上清中病毒数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蛋白的表达;收取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感染原始Huh7.5细胞,制作超薄细胞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被感染细胞中病毒颗粒的形态学特征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qRT-PCR显示不同时间点收取的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含有高水平的病毒量;间接免疫荧光显示病毒NSSA非结构蛋白高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被感染的Huh7.5细胞内含有大量有包膜或无包膜的病毒样颗粒,细胞质内部分膜性细胞器增生,出现黄病毒科病毒感染后特征性结构及某种未知结构等.结论 体外培养的嵌合体HCV具有HCV颗粒的形态学特征,并能够有效感染人源性肝细胞Huh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