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8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1.
气肿性膀胱炎是罕见的膀胱炎症,常见于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病变特点是膀胱内和(或)膀胱壁积聚大量气体。早期诊治预后良好,通常抗生素可治愈。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 探讨我院近3年来20例2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 针对我院急诊收治的低血糖昏迷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降糖药物选用方式、发病时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年龄分成两组:≥65岁组(13例)和<65岁组(7例),从中找到引起低血糖昏迷的常见原因,由此探讨预防的措施.结果 我院低血糖昏迷主要发生在高龄糖尿病患者中;与口服磺脲类长效降糖药物和注射预混胰岛素有关;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昏迷发作时间以夜间为主,且与HbA1c较低有关;与<65岁组相比,≥65岁组患者有更低的HbA1 c(5.4±1.2)%vs(7.3±1.6)%(P<0.01),发作时更低血糖(1.58±0.59) mmol/L vs (2.39±0.67)mmol/L(P<0.05)和更长的病程(10.7±3.2)年vs (6.2±2.4)年(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昏迷患者的血糖控制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HIF-1α在肾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肾细胞癌、20例癌旁肾组织、5例非瘤正常肾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将表达结果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HIF-1α蛋白表达与肾癌Robson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随临床Robson分期的增加,HIF-1α蛋白表达率随之升高(P〈0.01)。随组织学分级的升高,HIF-1α蛋白表达率随之升高(P〈0.05)。结论 HIF-1α蛋白表达与肾癌的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它可能与肾细胞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浸润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erum and glucocorticoid inducible kinase 1,SGK_1)及其下游分子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小鼠肾皮质中的表达以及血竭素高氯酸盐(dracohodin perchlorate,DP)抑制DN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C57BL/6小鼠糖尿病肾病模型,设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对照组、胰岛素治疗组及血竭素高氯酸盐5、10、20 mg/(kg·d)3种剂量治疗组,分别干预4周后,用RT-PCR、Western blot或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各组小鼠肾皮质中SGK_1和F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肾病模型组中SGK_1和F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性增高;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比较,胰岛素治疗组和血竭素高氯酸盐20 mg/(kg·d)治疗组中SGK_1和F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血竭素高氯酸盐10 mg/(kg·d)治疗组中SGK_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血竭素高氯酸盐能抑制高糖/SGK_1/FN通路,这可能是其防治DN小鼠肾纤维化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96.
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5例原发性附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肿瘤切除术10例,患侧附睾切除23例,患侧睾丸附睾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1例,患侧根治性睾丸切除加二期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例。附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术后辅以放疗及化疗。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33例,其中腺瘤样瘤21例,平滑肌瘤7例,纤维瘤4例,乳头状囊腺瘤1例;恶性肿瘤2例,附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附睾腺癌1例。35例术后随访10个月至6年,未见复发、转移及死亡病例。结论:原发性附睾肿瘤术前明确诊断困难,对于高度怀疑附睾肿瘤的患者应首选手术探查,良性者可行肿瘤或附睾切除,恶性者行根治性睾丸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97.
64排CT成像在肾癌诊治中的应用(附3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CT成像在肾癌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的术前64排CT成像资料。结果 39例均病理证实为肾癌,肿瘤直径2.8~13.0 cm,平均5.6 cm。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血管成像显示8例存在副肾动脉,17例清晰显示肿瘤供应血管。结论 64排CT成像能清晰显示肾癌的影像学特征,对于制定手术方案及预防并发症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应作为肾癌术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第4、5腰椎水平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钬激光碎石术(URL)、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治疗的第4、5腰椎水平的输尿管结石320例患者资料,对比三种方法的疗效。结果208例行MPCNL术,一次清石率96.6%;92例行URL术,一次清石率90.2%,残留结石均经辅助治疗后全部排出;20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一次清石率100%,随访1~28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MPCNL术已成为治疗第4、5腰椎水平输尿管结石的主要方法,URL术不作为首选方法,部分难治性病例可考虑应用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  相似文献   
99.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前列腺穿刺活检是前列腺癌诊断的一项重要手段,目前有经直肠和经会阴两种方法.我院自2004年1月~2008年12月对420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自从Clayman等首次应用腹腔镜技术行肾切除术以来,腹腔镜肾切除术逐渐得到广泛开展。腹腔镜肾切除术包括经腹途径及经腹膜后途径,经后腹腔途径以其对腹腔干扰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更为泌尿外科医师广泛采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0月~2010年1月采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结核性无功能肾1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