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13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断指再植、手指再造,是手外科修复与重建外科的重大发展,使严重的手功能丧失得以恢复完善的功能或部分重要功能.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断指再植手指再造、手术取得了相当高的成活率[1].手指再造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手术成败,术后的护理观察和功能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结合我院近三年来进行的手指再造术病人谈谈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人胃癌组织中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hnRNPK)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革兰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50例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组织的Hp-L型感染情况,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hnRNPK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nRNPK mRNA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癌旁组和正常组Hp-L型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67.0%、58.0%和23.3%,胃癌组与癌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hnRNPK蛋白和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0%和86.0%,均明显高于癌旁组和正常组(均P<0.05).胃癌组织中hnRNPK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均P<0.05).胃癌组Hp-L型感染阳性者的hnRNPK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2.5%,高于Hp-L型感染阴性组(60.6%,P<0.05).相关分析表明,胃癌组hnRNPK蛋白表达与Hp-L型感染呈正相关(r=0.391,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hnRNPK高表达,Hp-L型感染可促进hnRNPK的表达,两者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Toll样受体9(TLR9)、核因子-KBp65( NF-KBp65)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大鼠模型结肠粘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运用复合法(2,4-二硝基氯苯+乙酸)制备细胞免疫反应性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和评估结肠黏膜的大...  相似文献   
24.
患儿女性,7个月,阴道出血1周,于2004年12月25日住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查体:阴道内有少许鲜血流出,外生殖器及肛门无异常,其余各部未见异常.彩超:膀胱后探及49 mm×40 mm×35 mm实质性包块,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内见斑片状血彩,示动静脉频谱,盆腔未探及子宫及卵巢.入院诊断:(1)阴道出血原因待查;(2)盆腔实质性包块性质待查.  相似文献   
25.
背景与目的:体外研究舒林酸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将舒林酸作用于人胃癌BGC-823细胞,并设置不同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以体外药物敏感实验(单核细胞直接细胞毒测定Mono-nuclearcelldireccytotoxicityassay,MTT)检测舒林酸在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下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周期分布;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增殖(ki-67)、凋亡抑制基因(bcl-2)及还氧合酶(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舒林酸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使G0/G1期比例增高,S期比例降低;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及凋亡小体,而ki-67、bcl-2及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上述作用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舒林酸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生长的作用,其机制涉及影响细胞周期分布、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COX-2、ki-67及bcl-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6.
小儿胰母细胞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stoma,PB)的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小儿胰母细胞瘤组织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其病理形态特点,分析其鉴别诊断要点。结果:PB主要由上皮细胞构成。上皮细胞为比较一致的多角形细胞,形成腺泡状、巢状及片状。抗胰糜蛋白酶细胞角蛋白广谱阳性、癌胚抗原阴性、铬粒蛋白A阴性、突触蛋白阴性、甲胎蛋白局灶阳性及CD56阴性。结论:虽然PB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外分泌恶性肿瘤,但在儿童胰腺肿瘤中最常见。鳞状上皮岛为其组织学特征性改变,在诊断中应与其他胰腺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27.
幽门螺杆菌及其L型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螺旋状、革兰染色阴性、微需氧细菌,进入人胃在低pH值环境中生长繁殖。据报道,在发达国家40%成人感染Hp,发展中国家成人Hp感染率高达90%[1,2]。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UE)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氮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不同终浓度的QUE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细胞毒活性,流式细胞术(FCM)对不同浓度的QUE作用24 h的BGC-823细胞进行凋亡检测及其周期分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caspase-3的表达率。结果:QUE对体外培养的BGC-823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在30~120μmol/L范围内可显著抑制BGC-823细胞增殖,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FCM检测后,BGC-823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经QUE处理后BGC-823细胞株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免疫组化检测表明,用药组Bcl-2蛋白的表达下降,caspase-3蛋白的表达率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QUE诱导BGC-823细胞发生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抑制增生与诱导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上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与细胞L型感染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102例子宫内膜腺瘤30例基本正常宫内膜进行细菌L型和p53蛋白检测,结果 腺癌组的细菌L型检出率为81.4%,与基本正常组的细菌L型检出率(80.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腺癌组的p53表达率(50%)却高于基本正常组(3.3%,P〈0.005),腺癌组中细菌L型阳性伴,P53表达  相似文献   
30.
死者男,44岁。死者因胃部不适就诊,服用中药汤剂及庆大霉素等药物约0.5h后于2008年3月15日死亡,于3月19日行尸检。尸检主要发现:鼻腔有咖啡色物附着。打开腹腔时未见胃、横结肠及脾。见左侧膈肌有10.0 cm×10.0 cm裂隙,可容纳3个手指,胃、部分横结肠、部分大网膜等穿过膈肌裂孔(图1)。胃、部分横结肠、部分大网膜、脾脏均纳入左侧胸腔。胃高度膨胀(图2),胃壁菲薄,胃内充满咖啡色中草药样糊状物质;胃底、胃前壁紫红色,胃黏膜平坦,皱壁消失,后壁点状出血,胃小弯近幽门处胃壁稍增厚,幽门口周径7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