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0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分析影响II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初步探讨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行辅助化疗的必要性。方法 对443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对高危因素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分析,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再按有无辅助化疗分组分析、比较预后。结果 术前伴有肠梗阻或穿孔、送检淋巴结数少于12枚、T4分期、切缘小于1cm是影响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分组分析显示术前伴有肠梗阻或穿孔、送检淋巴结数少于12枚、T4分期的II期大肠癌患者行辅助化疗后总生存率高于未化疗者。结论 术前伴有肠梗阻或穿孔、送检淋巴结数少于12枚、T4分期、切缘小于1cm是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具有前三种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数目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15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免疫表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CD4+、CD4+/CD8+、NK细胞均明显下降(p<0.01),CD8+则明显升高(p<0.05), 随着结直肠癌患者TNM分期进展, CD3+、CD4+均明显下降(p<0.05), CD4+/CD8+、NK细胞亦下降,CD8+则明显升高 。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及姑息切除术后与术前相比,患者CD3+、CD4+、CD4+/CD8+ 、NK细胞均回升,CD8+则降低。未能切除肿瘤仅行改道术或者探查术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患者CD3+、NK细胞则继续下降, CD8+稍上升,但是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而CD4+及CD4+/CD8+则略高于术前。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与肿瘤分期有关,分期越晚,免疫功能越低。根治术和姑息切除术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循环中抗-癌胚抗原(CEA)特异性抗体的存在情况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2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腹科初治、无免疫系统疾病、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病例,随机选取69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为28例良性肠道疾病患者和37例健康体检者。所有病例治疗前检测血清CEA(ECLIA)、IgG、IgA、IgM(免疫透视比浊法定量测定)、抗-CEA抗体(间接-ELISA法),免疫组化(LSAB)检测肿瘤组织CEA。用竞争抑制法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含量升高者(≥5ng/ml)为37.7%(26/69),抗-CEA (IgG or IgM)抗体阳性者为63.8%(44/69),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升至84.1%(58/69)。良性肠道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CEA升高者为0, 血清抗-CEA抗体阳性者分别为10.7% (3/28)、10.8%(4/37)。血清抗-CEA抗体与血清CEA、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和免疫球蛋白含量有显著相关关系(P<.05)。抗-CEA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中存在抗-CEA抗体,是一种比CEA更敏感的肿瘤标记物。它作为肿瘤标记物和预后因素有待在进一步的大型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证实。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癌胚抗原(CEA);抗-CEA抗体;临床生物学特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  相似文献   
44.
大肠癌p21蛋白和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p21蛋白及nm23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206例大肠癌标本进行p21蛋白和nm23蛋白表达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45.
46.
人发和血清中微量元素锰与肝癌(广东顺德肝癌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广东顺德肝癌高发区,人发和血清中微量元素锰与肝癌的关系。共收集人发样品78份,血清样品51份,用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样品中的锰含量。结果发现,发锰含量肝癌病人(2.80ppm)低于健康人(6.40PPm);男性肝癌病人(2.70ppm)低于男性健康人(5.30ppm)女性肝癌病人(4.20ppm)低于女性健康人(8.30ppm),两者之间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癌病人血清锰含量(0.03ppm)低于健康人(0.05ppm),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血锰的统计结果与发锰的统计结果较为一致。顺德肝癌病人体内缺锰,可能是由于顺德环境因素所致。肝癌病人体内缺锰这一事实,为顺德肝癌病因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7.
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在飙升.2007年新病例达120万,比1980年增加109.8%,平均年增加4%;2007年死亡病例63万,比1990年增加44%,平均年增加2.6%[1].我国情况亦不例外,20世纪90年代结直肠癌平均调整病死率为4.54/10万.比70年代增加了28.2%,居癌症死亡的第5位[2].又据WHO报告的资料,我国2005年的结直肠癌病死率比1991年增加70.7%,平均年增加4.71[3].我国2005年结直肠癌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达到17.2万和9.9万,已超过属于高发区的美国[4].  相似文献   
48.
肝动脉插管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64年4月至1986年12月间,以肝动脉插管化疗为主治疗原发性肝癌87例,随访至1988年12月,全部病例均已死去。治疗后半年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25.28%和9.19%。肝大程度、血清硷性磷酸酶、组织学分类和有无肝硬变是影响半年生存率的最重要因素。本文还结合文献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至1999年262例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远切缘长度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有关,肿瘤部位、远切缘长度与局部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和远切缘长度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预后因素,远切缘长度是影响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远切缘长度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肿瘤远切缘短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50.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根据目前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其发病因素中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因素)与遗传因素较为确定;癌前病变演变为结直肠癌的过程漫长;诊断亦不困难;早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