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7篇
  免费   1304篇
  国内免费   908篇
工业技术   1268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380篇
  2021年   500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665篇
  2012年   788篇
  2011年   890篇
  2010年   833篇
  2009年   912篇
  2008年   853篇
  2007年   816篇
  2006年   725篇
  2005年   662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1篇
  1976年   7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分别将三聚氰胺氰尿酸盐、十溴二苯乙烷、溴化聚苯乙烯和次磷酸盐作为阻燃剂对尼龙6(PA6)进行阻燃玻璃纤维增强改性,采用热失重分析仪、水平垂直燃烧测定仪、分光测色仪对PA6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阻燃性能和紫外光老化后色差值(ΔE)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阻燃剂的引入提升了PA6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但是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阻燃剂类型对PA6复合材料紫外光黄变的影响程度依次是溴化聚苯乙烯>十溴二苯乙烷>三聚氰胺氰尿酸盐、次磷酸盐。通过将紫外光吸收剂和中性受阻胺光稳定剂复配使用可以有效抑制溴化聚苯乙烯阻燃增强PA6材料的紫外光黄变。  相似文献   
72.
施浩楠  倪佳  顾于昊 《电气开关》2021,59(5):55-57,60
直流电源系统是变电站二次核心设备,是进行控制与保护的基础,为变电站中的控制装置、保护装置等提供工作电源.当变电站的交流电源失效后,作为应急电源,直流电源系统能够对变电站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产生关键性影响.本文设计了一种直流应急电源,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为变电站的二次设备提供电能,保证二次设备工作的连续性.该直流应急电源采用了高频开关技术,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的特点,能够在变电站的日常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宜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变压器真空有载分接开关近年来在新建变电站中使用越来越广.介绍了真空有载分接开关和常规有载分接开关的工作原理,对它们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阐述了真空有载分接开关在绍兴电网中推广应用带来的检修效率提高和经济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74.
杨卧龙  倪煜  雷鸿 《热力发电》2021,50(2):18-25
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最为经济、有效、易实施的火力发电厂碳减排方式之一,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该技术应用仍然处于试点示范阶段。本文详细介绍了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的技术路线,并重点介绍了直接耦合燃烧发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工程经验,分析了存在的技术与非技术问题,展望了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结果表明:直接耦合燃烧发电具有简单、高效、成本低等优点,是国外的主流应用技术,但其可能存在燃烧不完全、沉积与腐蚀、烟气处理设备性能下降等技术问题,选择合适的耦合比例、对燃料进行预处理等是防范风险的关键措施,但该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存在生物质燃料市场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75.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为主要原料,以自制的含磺酸基的低聚物聚酯二元醇(SO3-2OH)为亲水单体,二羟甲基丁酸(DMPA)作为亲水扩链剂,合成了含磺酸基的聚氨酯预聚物,再采用生物基二元醇──异山梨醇(IS)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可紫外光固化的异山梨醇改性磺酸盐水性聚氨酯(UV-SIWPU)乳液.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凝胶渗透色谱(GPC)、光学接触角测量仪(OCA)等仪器对该乳液及其涂膜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SO3-2OH含量为20%,IS含量为75%时,所制备的UV-SIWPU涂膜的综合性能优异:水接触角为23.2°,吸水率为11.6%,在水中浸泡7 d后不泛白、不脱落,耐水性较好,拉伸强度为6.5 MPa,断裂伸长率为253%,铅笔硬度达到2H,在550 nm处的透光率达到96.0%,热稳定性和防雾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6.
王林  于洋  倪有金  付光  王畅  高小丽 《中国冶金》2022,32(9):105-112
保护渣缺陷、气泡缺陷、夹杂物缺陷和擦划伤缺陷是冷轧薄板表面典型的 4 种线性缺陷,由于此 4 种线性缺陷宏观形貌相似,优化前的表检系统难以对其进行准确区分,给线性缺陷的判定、溯源及工艺改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通过大量取样分析,并对各线性缺陷的表检结果和实物形貌以及微观特征进行了对比,明确了各线性缺陷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特征,并以此为依据优化了线性缺陷表检系统的判定规则和图库,使冷轧薄板表面线性缺陷判定的准确率由80%提高至90%。  相似文献   
77.
王畅  于洋  倪有金  王林  付光  李金宝 《中国冶金》2022,32(10):97-104
为了减少IF钢轿车外板表面短线缺陷,采用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从无限冷硬轧辊的组织及其氧化特性的角度对IF钢轿车外板表面短线缺陷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F钢轿车外板表面短线缺陷呈现疤体形貌特征,疤体周围开裂区域存在氧化铁皮残留,疤体内微量元素呈现出高镍、低铬和低硅的特点,与无限冷硬轧辊表层组织的成分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无限冷硬轧辊表层组织存在耐磨颗粒尺寸不均和石墨相球化不完全等问题。由此提出IF钢轿车外板表面短线缺陷主要源自轧制过程中无限冷硬轧辊在使用时表层氧化铁皮剥落和热疲劳开裂的交互作用。采取优化热轧排产制度和精轧机组负荷、加强对轧辊质量轧辊冷却水和润滑剂的管控以及提高轧辊表面质量等改进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8.
黄晓峰  葛友华  倪骁骅 《铸造技术》2006,27(12):1373-1375
从优化高速加工工艺过程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采用Cimatron进行模具高速加工编程的策略,主要包括合适的高速加工方法的选择、刀具切入切出、移刀方式的控制等,以发动机箱盖凹模型腔作为加工对象,制定加工策略和切削参数,完成高速加工编程。实践表明应用该软件进行编程满足高速加工要求,克服传统加工方法的缺点,节省设计制造周期,增强了产品生产品质和效率。  相似文献   
79.
锑在现代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快速准确测定锑矿中锑含量对锑矿的采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云南某矿山锑矿以萤石为主要伴生矿,现有的盐酸、硝酸、氢氟酸和高氯酸混酸体系无法彻底分解样品,而采用碱熔处理流程长且引入大量基体,均无法满足准确快速测定的要求。选择硫酸-氢氟酸混酸体系分解样品,再用酒石酸-盐酸混合溶液加热浸取,锑完全溶解于溶液中,选择Sb 206.833{463}nm为分析谱线,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锑。结果表明,锑的质量浓度在5.0~80 μg/mL范围内与其发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0.999 8;方法的检出限为0.012 μg/mL。按照实验方法对锑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和锑矿选矿流程样品中锑进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71%~5.7%;标准物质的认定值和测定值相一致;锑矿选矿流程样品中锑的加标回收率为97%~102%,满足国家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30—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80.
超声冲击对焊接结构残余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Q345钢结构箱型柱为对象,研究了超声冲击工艺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对电渣焊和埋弧焊两种焊缝进行了超声冲击试验,其中埋弧焊焊缝采用了全覆盖冲击和焊趾冲击两种冲击工艺。残余应力测量表明,采用冲击工艺,可以在焊缝表面一定深度(小于3mm)下产生压应力,最高测得-134MPa;焊趾冲击不但使焊趾表面产生压应力,也降低了焊缝的残余应力。对非熔透埋弧焊和熔透埋弧焊焊缝的测量结果显示,在盲孔法测量的深度范围内,超声冲击可降低焊缝最大主应力约34%~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