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52篇
  免费   7072篇
  国内免费   4206篇
工业技术   74030篇
  2024年   247篇
  2023年   1056篇
  2022年   2266篇
  2021年   3221篇
  2020年   2310篇
  2019年   1769篇
  2018年   1988篇
  2017年   2195篇
  2016年   1971篇
  2015年   3016篇
  2014年   3638篇
  2013年   4271篇
  2012年   5186篇
  2011年   5372篇
  2010年   4860篇
  2009年   4644篇
  2008年   4506篇
  2007年   4014篇
  2006年   3757篇
  2005年   3185篇
  2004年   2092篇
  2003年   1397篇
  2002年   1303篇
  2001年   1115篇
  2000年   1021篇
  1999年   835篇
  1998年   484篇
  1997年   442篇
  1996年   409篇
  1995年   360篇
  1994年   243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9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可膨胀波纹管技术在韦15-19井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可膨胀管包括可膨胀实体管和可膨胀波纹管,主要用于在不减小井眼尺寸的情况下封堵各种复杂地层,对损坏套管进行补贴修复,作为各种井筒封隔器以及延长技术套管长度。实体管和波纹管两者膨胀机理不一样,相比之下,可膨胀波纹管技术具有膨胀工艺简单,作业周期短的优点,该技术一直由俄罗斯掌握。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膨胀波纹管产品及其配套的工艺技术,新研制的可膨胀波纹管壁厚8mm,抗内压强度35MPa,抗外挤强度10MPa,并在江苏油田韦15—19井进行了漏层封堵现场试验,经过扩眼、管串下入、水力膨胀、机械膨胀等工艺后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打破了国外公司对该技术的垄断,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相似文献   
162.
针对山东省节水灌溉发展以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为主,农业总体节水水平较低的现状,为提升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节水率,通过管灌系统田间设备研制改进和配套的田间灌水技术研究,形成节水高效的低压管道输水田间精细灌溉技术,从而大大提高全省的节水灌溉整体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3.
研究了三次采油中驱油剂与防膨剂的配伍性.首先考察了驱油剂对驱油剂防膨剂防膨效果的影响,再研究了防膨剂对驱油剂界面张力及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驱油剂基本上不影响防膨剂的使用效果;防膨剂使驱油剂的界面张力降至更低,同一种防膨剂对于不同驱油剂的驱油效率有不同的影响,驱油剂A驱油效率略有提高,驱油剂B驱油效率降低到13.97%,驱油剂C驱油效率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64.
自改革开放以来短短20多年中,我国厨卫行业的发展速度是突飞猛进,现在已经成为我国住宅设施行业中支柱性产业之一。在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住宅设施委员会资料室所保存的一些历史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厨卫设备是多么地简陋:厨房灶台就是四根柱子上搭一块水泥预制板、在上面放一  相似文献   
165.
Cognitive radio (CR) is a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technology as a solution to spectrum under-utilization problem in some licensed bands. Operating over an exceedingly wide spectrum, CR systems usually adopt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MCM) to implement flexible channelization. Consequently, efficient channel allocation scheme become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an MCM based CR (MCM-CR) system. In this paper, a maximum likelihood detection model is developed to detect the presence and locations of licensed users (LUs) signal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Performance of the detection model, including the optimal detection region, detection probability and false alarm probability, is analyzed. A one-order two-state Markovian chain model is proposed to predict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In particular, a novel subcarrier allocation scheme for MCM-CR systems is propos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nfidence of channel estimation, quality of services (QoS) of rental users (RUs) and throughput. To validate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imulation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show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相似文献   
166.
针对抽油机井化学清蜡成本较高、效果不明显,而热洗方式虽然操作容易且成本较低,但洗井时易产生倒灌,使油层受到污染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防污染洗井管柱。文中重点介绍了洗井管柱的结构及组成、热洗封隔器的结构及原理、技术指标、试验效果。为解决低渗透油田热洗污染油层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7.
版面分析过程可以理解为同模式类对象间聚类(合并)的过程,而这种聚类存在的风险(hazard)是伴随整个聚类过程中的。而且越是在后期,该风险值越高,即一旦出现聚类错误则将导致前期正确的聚类结果付诸东流。该文将就此问题展开关于版面分析中的聚类稳定性问题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逻辑规则——逻辑判别函数(logic differentiation function)用来指导聚类和其在聚类算法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建立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的该规则能解决聚类过程的稳定性问题,同时该规则可以应用在存在若干模式类对象聚类的场合中。  相似文献   
168.
安南  张申生  胡涛 《计算机工程》2003,29(6):17-18,26
介绍了Cit-CSP--Cit/E-commerce信息安全保障平台子系统,并阐述了它所提供的消息摘要、块加密、加密(公钥)、签名和MAC等功能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9.
低渗透油气藏岩石物性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是在已研制的瞬时脉冲岩石物性测试装置与改进的渗透率常规稳流测试装置基础上,分别利用瞬时脉冲方法和稳流测试方法对大量的致密油藏岩们作了渗透率测试实验。相同测试条件下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对比与统计分析,对低渗透油气藏岩石物性测试的实验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论证。经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在模拟地层压力条件下,瞬时脉冲测试方法与常规稳流测试方法测得的渗透率相对误差极小,通常小于10%,证明这两种方法用于低渗透油气藏岩石物性测试具有较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0.
Palladium-doped silica nano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sol-gel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a template of Triton X-100 micelle. The freshly prepared sol sample of Pd-doped silica nanocomposites was investigated by TEM. Determined from the TEM image, the sizes of the Pd nanoparticles are narrowly distributed, which are around 30 nm in diameter. The prepared sol solution of the sample was injected into a Tygon Microbore Autoanalysis tubing. After 14 days gelatinization, a transparent porous optical fiber was obtained. The response of the fiber to hydrogen gas was tested by using a fiber-optic spectrometric method. The palladium-doped silica nanocomposite fiber is sensitive upon exposure to hydrogen gas and the response is reversible. This palladium-doped silica nanocomposite fiber can be applied as a new kind of hydrogen gas sens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