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珠三角地区一次灰霾天气过程激光雷达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拉曼米散射偏振激光雷达对2009年11月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一次灰霾天气过程进行了观测研究,对颗粒物的光学性质和物理参数进行了分析。灰霾发生期间,颗粒物主要分布在1.5 km以下,其中0.6~1 km高度的浓度较大。灰霾发生前期,颗粒物在532 nm波长退偏比为0.2,(?)ngstr(o|¨)m指数和雷达比分别为1±0.4和40±8 sr,表明灰霾颗粒物中有大量非球形粒子,粒径大,符合一次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特征;11月25日后,颗粒物在532 nm波长退偏比逐渐变小至0.07±0.02,Angstr(o|¨)m指数为1.5±0.6,激光雷达比为56±12 sr,说明颗粒物多为球形粒子,细粒子占比较大。观察结果表明,前期轻度灰霾天气期间,颗粒物主要为人为源污染源排放,为大气复合污染提供了条件,随着污染物不断聚集,25日后二次颗粒物大量生成,加剧了灰霾污染。  相似文献   
42.
基于页岩油基本地质条件和富集特征的对比研究,明确了中国陆相中高成熟度页岩油源储条件的非均质性与差异化富集特征.研究认为:①相比北美页岩油大面积分布的较为均质的源储等有利条件,中国陆相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形成地质条件总体上差异明显,陆相多旋回构造演化形成了多期多类型湖盆,不仅为陆相页岩油规模发育提供场所,也形成了规模优质源岩...  相似文献   
43.
基于双视场设计的便携式米散射气溶胶激光雷达克服了传统米散射激光雷达盲区和过渡区大的缺点,实现了盲区和过渡区小于55 m的实际观测结果,这对近地面大气气溶胶的时空演变观测非常有效。详细介绍了该激光雷达样机系统的结构设计、技术参数,介绍了该双视场激光雷达双视场的信号拼接方法,既实现了远场的高信噪比探测,也保证了近场近乎零盲区的探测,可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大气气溶胶的测量研究。通过与传统高能量的米散射气溶胶激光雷达平行比对,二者相关系数R~2=0.95,拟合的斜率为2.92,截距为0.011 a.u.,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通过对该激光雷达进行便携式小型化设计,可以方便可靠地将之集成于车载、机载等走航平台,实现对大气气溶胶的遥感测量。通过在线实验,表明该双视场激光雷达可有效应用于距地面10 km以内的大气气溶胶连续观测。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某钢厂采用120 t转炉→LF炉→扒渣/捞渣→LF炉→VD炉→板坯连铸工艺生产超低温压力容器用9Ni钢的冶炼实践情况,采用转炉+LF炉脱碳脱磷工艺,控制转炉出钢w[P]≤0.009%、w[C]≤0.05%,炉后平均脱P率74.3%,平均脱碳率51.2%,生产过程中,P的控制难度相比C的控制难度大。采用扒渣工艺下钢水的平均返磷率为16.89%,而捞渣工艺下钢水的平均返磷率为22.61%,扒渣工艺下钢水的返磷率低,但生产节奏长15~20 min,钢水量损失平均增加3.1 t/炉。镍板由转炉废钢槽加入调整为全部由LF炉加入后,Ni平均收得率提高了3.74%。通过对生产工艺的优化,中间包钢水P、S、N、T. O、C满足内控要求,钢水纯净度高,铸坯低倍中心偏析达到C类1.0~1.5级,表面质量良好,轧制钢板在-196℃下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45.
测量了不同分辨率下不同浓度氯仿气体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利用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得到不同分辨率下的氯仿浓度,以及线性拟合度和相对误差.分辨率的大小对其计算精确度有一定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分辨率对于提高化合物的精确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6.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滩坝相砂岩是致密油重要产层。生产数据表明,该储层非均质性强,亟需明确有利储层类型及其分布的主控因素。针对凉高山组湖相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利用岩心、露头、录/测井、岩石薄片、地球化学和古地貌等资料,应用湖侵—湖退体系域划分方法及沉积微相精细划分技术,识别不同级次的层序,精细剖析层序演化过程及其控制下的储层的成因类型和有利储层分布。提出凉高山组沉积时期湖平面的升降控制了滩坝的形成与发育,滩坝主要分布于湖侵体系域。并将滨浅湖滩坝进一步划分为坝(坝主体、坝侧缘)、滩(近岸滩和远岸滩)2个微相,认为凉高山组有利储层受沉积微相控制,浅湖砂坝主体砂岩为有利储层。最后初步优选2个致密油勘探有利区,明确了滩坝相有利储层分布规律,对下步勘探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储集层微观结构及油气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岩心分析、铸体和荧光薄片鉴定、常规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对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储集层微观特征进行定性研究,同时借助压汞、纳米CT及氮气吸附定量刻画大安寨段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尺寸与形态。将大安寨段储集岩分9类,储集空间分4大类14亚类,确定亮晶介壳灰岩是最有利储集岩类。刻画出小于1μm的储集空间占该储集层储集空间体积的91.27%,形态以缝状为主,并具良好连通性。通过建立储集空间模型,揭示出裂缝为主的微米级储集空间和纳米级孔、缝构成双重介质。储集空间以纳米级为主的大安寨段储集层资源丰度低,井控储量小,形成低产特征,但孔缝双重介质维持了该储集层长期产油,而缝状储集空间及发育的裂缝则是该储集层未采用致密油开发技术亦可规模产油的关键。  相似文献   
48.
针对单模态细粒度分类方法难以区分图像间细微差异的问题,将多模态融合方法引入到细粒度分类任务中,充分利用多模态数据的相关性和互补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相关性学习的细粒度分类方法。该方法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考虑到图像和文本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它们的匹配程度作为约束来进行模型的预训练;接着,加载上一步得到的网络参数,先提取多模态特征,再利用文本特征指导图像特征的生成;最后,基于融合后的特征进行细粒度分类。该方法在UPMC-Food101、MEP-3M-MEATS和MEP-3M-OUTDOORS数据集上进行训练测试,分别达到91.13%、82.39%和93.17%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多模态融合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是一种有效的细粒度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49.
真空渗碳     
1.前言 在渗碳处理方面,气体渗碳已经普及很 久了,我国于1955年开始自己生产气体渗碳 炉。此后不久,美国就开始进行真空渗碳方面的研究。美国易卜生公司早在50年代就明 确了真空渗碳的可能性,并于1960年向美国 申请真空渗碳工艺专利。 但那时由于真空渗碳处于开始阶段,而 气体渗碳却是最盛行的,所以真空渗碳没有 达到实用化的程度。 后来,为了缩短气体渗碳的处理时间, 对高温渗碳的研究非常盛行。1968年海斯公 司开始利用当时正处于普及阶段的真空热处 理炉进行高温渗碳的研究,并于1972年在美 国克利夫兰召开的展览会上发表了这个研 究,引起…  相似文献   
50.
在CdO-SnO_2体系中加入La ̄(3+)可以提高学钛铁矿型β-CdSnO_3的热稳定性。通过对掺镧材料的物相及微结构的研究、认为La ̄(3+)部分固溶到β-CdSnO_3品格中是提高其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并可控制掺镧方式及热处理温度来合成不同相组成的气敏材料,改善CdO-SnO_2系的气敏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