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0篇
环境安全   11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载体结构的Co/Al2O3、Co/MgO(25)-Al2O3(75) (Co/M1A3-Spinel)、Co/MgO(75)-Al2O3(25) (Co/M3A1-Solid)和Co/MgO催化剂,用于CO2氧化乙烷脱氢(ODEC)和乙烷干重整(DRE)反应.XRD、Raman、H2-TPR、XPS表征结果表明,载体结构显著影响催化剂上Co物种的落位、结构和还原性能.Co3+和Co2+在C2H6/CO2反应气氛中可相互转化,促进C2H6和CO2活化;尖晶石结构中的Co物种比固溶体中的Co物种可还原性强,在高温ODEC反应条件下,催化剂表面的Co物种会被还原成Co0,协同Co3+/Co2+导致C—C键和/或CC键断裂,使得反应路径向DRE转变.MgO基固溶体结构中Co物种与载体相互作用更强,在高温ODEC反应中避免了被大量还原为低价态的Co0,ODEC反应可稳定进行.  相似文献   
112.
采用氧化还原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n/Ce摩尔比的MnOx-CeO2复合氧化物,并考察其对甲苯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MnOx-CeO2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活性优于单一CeO2,MnOx(0.5)-CeO2的催化活性最高,T90=190℃.同时,借助BET、XRD、H2-TPR、Raman和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及表面活性物种等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Mn进入CeO2的立方萤石结构后形成固溶体结构,使得MnOx-CeO2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增大,氧空位和晶格氧含量增多,表面氧流动性增强.最后,对MnOx(0.5)-CeO2进行XPS和不同激发波长的Raman测试.结果显示,Mn主要分布在催化剂表面,且主要以Mn4+形式存在,Ce主要分布在催化剂体相.研究表明,高度分散在催化剂表面的Mn4+在甲苯氧化中起主要作用,Ce4+并未直接参与反应,而是起到了电子传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3.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从以细颗粒物(PM2.5)控制为主转变为PM2.5与臭氧(O3)协同控制新阶段,O3已成为空气质量达标和持续改善的重要制约因素。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生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大幅削减VOCs的排放量是现阶段O3污染防治的关键。本文基于“十四五”我国VOCs排放的预测结果,提出了VOCs总量控制的总体思路、范围和技术路线,设计了VOCs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确定了总量分配指标和指标权重,进一步得出各省(区、市)2025年控制情景下VOCs排放的削减率、削减量以及排放总量,并以此为基础对“十四五”时期VOCs总量控制提出了以区域总量控制为主,结合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集群实施总量控制;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集群或园区综合治理;建立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综合VOCs排放量核查核算及减排绩效评估的考核体系;同时提出了建立市场化的减排机制和舆论监督的实施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4.
基于2015~2019年广州4个不同国控站点类型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研究了广州各站点类型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污染特征,并分析了O3污染季节和PM2.5污染季节PM2.5和O3的相关性及相互作用.结果表明:2015~2019年广州各站点类型PM2.5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O3浓度呈上升趋势.不同污染季节PM2.5与O3浓度均呈正相关.O3污染季节二次PM2.5的生成对颗粒物的影响显著大于一次PM2.5,随着光化学水平的升高,一次PM2.5的贡献浓度基本不变(均在21.03~31.37μg/m3范围内),贡献率逐渐下降;而二次PM2.5的贡献浓度逐渐升高(3.51~7.72 μg/m3升高到16.04~18.45μg/m3),贡献率也逐渐升高(11%~27%升高到34%~44%),且呈倍数增加.不同站点类型贡献差异明显,背景站点二次PM2.5的贡献最大,城区站点在中和高光化学水平下二次PM2.5的贡献最小;PM2.5污染季节各站点类型在不同PM2.5污染水平下O3浓度均具有差异性,总体上均呈现背景站点>郊区站点>城区站点的特点.气溶胶的消光作用和非均相反应均显著促进O3生成,随着PM2.5浓度升高,各站点类型的O3浓度峰值逐渐升高,由62.12~83.82μg/m3升高到92.49~135.4μg/m3;O3变化率峰值也逐渐升高,由8.42~10.02μg/(m3·h)升高到21.33~27.04μg/(m3·h).进一步促进了广州PM2.5和O3浓度的协同增长.  相似文献   
115.
先进实用挥发性有机废气吸附与催化净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挥发性有机废气吸附与催化净化的先进技术及其进展,阐明了最新发展的解吸技术及吸附材料使解吸的时间缩短、效率提高、能耗少和解决难解吸等问题,改进的催化燃烧设备及催化材料则能更有效地净化VOCs及减少二次污染的产生,这些先进的技术及新材料为VOCs治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6.
在甲烷催化燃烧反应中,封装型Pd@S-1催化剂表现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活性组分Pd的状态是影响其活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乙二胺辅助原位封装法合成Pd@S-1催化剂,通过调节催化剂后处理温度和气氛调控Pd状态,探究其对甲烷催化燃烧反应的影响.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相比空气焙烧后处理方式,氢气还原的Pd@S-1-H2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活性,其甲烷完全转换温度(T100)为390℃.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的提高主要归因于H2还原可降低Pd颗粒尺寸、增加活性Pd物种和活性氧物种.此外,水蒸气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d@S-1-H2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抗水性.因此,采用氢气还原处理不仅能够提高Pd@S-1催化剂的甲烷催化氧化活性,同时能够有效抑制其发生水中毒.  相似文献   
117.
叶代启  穆云松 《环境工程》2022,40(1):231-232
“2021首届环境与生态系统工程发展论坛”于9月3—5日在内蒙古包头市顺利举行。论坛由《环境工程》编审委员会策划组织,旨在更好地应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此次论坛依托工业建筑杂志社打造的“知播·云上星光”知识服务项目,邀请了行业内多名院士专家做客直播间,帮助读者更多地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类领域的最新研究前沿和应用进展。本期的“知播·云上星光:科学家访谈”邀请叶代启教授,畅谈“双碳战略下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与控制思考”主题,寄语期刊发展。访谈由论坛组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穆云松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