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6篇
工业技术   1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毛Conola油经水化、碱炼、脱色及脱臭处理后 ,油脂中有白色结晶颗粒均匀分散在油中 ,确定该结晶物的主要成分为糠醋 .也就是说 ,毛Canola油中掺入了毛米糠油 .同时根据糠蜡所具有的高熔点特性 ,采用干法分提的方法将其从油脂中分离出去  相似文献   
72.
植酸盐为原料制备植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稀植酸代替无机酸溶解菲丁,通过阳离子交换制得的稀植酸溶液(省略阴离子操作)经2%的活性炭脱色及真空浓缩制备出浓度为70%~90%的商品植酸。  相似文献   
73.
小米油脂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米粗脂肪含量以及油脂皂化值、不皂化物含量、颜色等特性进行了测定,粗脂肪含量为1.55%~4.91%(干基),油脂皂化值为192~197 mgKOH/g,不皂化物含量为1.97%~3.98%,颜色为罗维朋黄值70、红值4.0~12.0。同时还测定了6种主要的脂肪酸含量,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为82.02%~90.39%,分离鉴定了不皂化物中的6种甾醇。  相似文献   
74.
与传统的石油基油墨比较,大豆油基印刷油墨是一种环保型油墨,且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日益得到社会的承认.本文以我国资源丰富的大豆油为原料,以蒽醌为催化剂,对影响热聚合反应的因素:温度、时间和催化剂加入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生产大豆油基印刷油墨连结料的较好工艺条件是:热聚合温度为290~310℃,时间为1~3h,蒽醌加入量为底物质量的3%~7%,在此条件下可以制备出黏度范围较宽的热聚合油,满足印报用油墨连结料的黏度要求;蒽醌作为共轭化催化剂,毒性小,对产品酸价和色泽影响也较小,并且回收率在87.5%左右,可以重复利用数次,基本不影响使用效果.该研究为植物油基印刷油墨连结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以亚麻油为原料,通过皂化、酸解制得混合脂肪酸,再用尿素包合法纯化得到高纯度α-亚麻酸。研究了尿素用量、溶剂用量、结晶时间和结晶温度等4个主要因素对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尿:95%乙醇(W/W/V)=1:2:5,结晶时间为4h,结晶温度为30℃时,所得的α-亚麻酸含量由54.76%提高到82.3%,回收率约为40%。  相似文献   
76.
掺矿物油大米的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皂化法、薄层色谱法以及红外光谱法对大米上是否涂抹液体石蜡的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索氏抽提法用乙醚从整粒大米中提取1g左右油脂,然后将油脂与氢氧化钾在体积分数95%的乙醇溶液中完全皂化,加入沸水后若溶液呈浑浊状态,则表明该种大米涂抹了石蜡;若透明,则表明没有涂石蜡。采用整粒米(50g)按上述方法也可以直接定性分析液体石蜡的存在。薄层色谱法可以有效地分析液体石蜡的存在。但是,红外光谱法则不能有效地鉴别出大米上是否含有液体石蜡。  相似文献   
77.
研究了几种从油脚、皂脚混合物中提取中性油的方法。其中直接离心法提取的中性油品质较好,同时过程较简单,得率较高。而盐析法和溶剂法过程较繁琐,且中性油的得率比较低,品质较差。结果表明:直接离心法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食用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油炸食品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食用油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逐渐分解聚合,产生大量的严重影响食品品质及风味的醛、酮、酸、聚合物等物质,其对人体的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危害,甚至可以致癌。在食用油煎炸过程中,对油脂品质相关的指标(包括酸值、碘值、皂化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氧化稳定性、黏度、聚合物的含量以及甘一酯、甘二酯和甘三酯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煎炸油中的聚合物含量大大升高,黏度增大,有少量甘二酯生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碘值、皂化值降低,酸值、过氧化值升高。  相似文献   
79.
煎炸油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于煎炸的食用油在高温煎炸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这些变化对煎炸食品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如何评价煎炸油使用过程中质量的变化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检测部门都十分重要。概述了国内外常用的煎炸油的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采用传统的如酸值、碘值、过氧化值、黏度等物理化学指标可以评定煎炸油质量,但是其使用范围常常受到限制。采用柱层析方法检测总极性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得到一致的公认,但其检测比较费时。一些新兴的检测方法如微波法、化学感观系统、核磁共振、红外等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设备相对昂贵。  相似文献   
80.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棉籽油和棉粕,并实现副产物棉酚的精制,采用有机溶剂浸出技术研究棉仁中游离棉酚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70%丙酮提取游离棉酚的最优工艺条件。试验表明,对游离棉酚提取率影响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确定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15,提取次数3次,搅拌速率850 r/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游离棉酚提取率为89.58%,棉粕中游离棉酚含量仅为400 mg/kg。分别对棉酚标准样品和棉仁中提取的棉酚提取液进行40℃加热处理,结果表明加热会导致游离棉酚转化为其他物质,从0 h加热到8 h时,棉酚提取液中的游离棉酚含量从68.19μg/mL降至25.27μg/mL,损耗率达到62.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