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43篇
医药卫生   7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褐藻叉开网翼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网地藻科褐藻叉开网翼藻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实验。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HPLC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借助IR,MS及NMR鉴定结构;通过改良的MTT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从叉开网翼藻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orreyol(Ⅰ),4β,5-αdihydroxycubenol(Ⅱ),3-farnesyl--phydroxybenzioc acid(Ⅲ),chromazonarol(Ⅳ),岩藻甾醇(Ⅴ),苯乙酰胺(Ⅵ),4-羟基苯甲酸(Ⅶ)和正十六酸(Ⅷ)。结论:化合物Ⅱ和Ⅳ系首次从该海藻中发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网地藻科海藻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试验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均无明显活性(IC50>10μgmL-1)。  相似文献   
42.
目的从三列凹顶藻Laurenciatristicha中寻找具有多样性结构的倍半萜化学成分,供药理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借助包括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和X-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分离得到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海兔阿普里素(aplysin,)、海兔阿普里醇(aplysinol,)、去溴海兔阿普里醇(debro-moaplysinol,)、凹顶藻联苯(laurebiphenyl,)、约翰斯顿醇(johnstonol,);在人肿瘤细胞株HCT-8、Bel-7402、BGc-823、A549和HeLa模型上,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化合物对HeLa细胞显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其他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无明显毒性,IC50均大于10.0μg/mL。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列凹顶藻中得到,化合物对HeLa细胞具有中等强度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红藻扇形叉枝藻Gymnogongrus flabelliform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HPLC以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借助MS、1D和2D 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MTT法对分离鉴定的单体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红藻扇形叉枝藻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苯甲醛(Ⅰ)、4-羟基苯乙酸甲酯(Ⅱ)、4-羟基苯乙基乙酸酯(Ⅲ)、4-羟基苯甲基乙醚(Ⅳ)、4-羟基苯甲酸乙酯(Ⅴ)、N,N-二甲基酪胺(Ⅵ)、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醇(Ⅶ)、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甲醚(Ⅷ)、3-溴-4,5-二羟基苯甲醛(Ⅸ)、2,2′,3,3′-四溴-4,4′,5,5′-四羟基双苯基甲烷(Ⅹ)、2,3,3′-三溴-4,4′,5,5′-四羟基-1′-乙氧甲基双苯基甲烷(Ⅺ)。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海藻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Ⅶ、Ⅸ~Ⅺ对所有筛选的细胞株均有细胞毒活性。化合物Ⅷ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有一定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44.
本文详细分析了西门子SOMATOM AR.C/AR.TCT扫描架电机控制系统电路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细致地论述了各控制信号及各保护电路所起的作用,为从事CT维修的技术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5.
目的测定某型号伸缩移动式喷漆室净化效果。方法采用交叉布点对开启通风系统和未开启通风系统的喷漆室内空气采样,经过气相色谱分析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喷漆作业界面风速达到0.73~0.93 m/s,通风系统开启后喷漆室内苯系物水平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净化效率达到99.04%,苯系物排放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结论伸缩移动式喷漆室净化装置能够达到降低工作场所污染物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机器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小儿肺疾病的安全性。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们对5例小儿肺疾病采用三臂四孔法,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解剖并处理肺段级动脉、静脉及支气管,精准切除病变。结果 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连机时间平均17.8 min(12~23 min),机器人手术时间平均134.0 min(60~18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0 ml(5~50 ml),胸管保留时间平均2.0 d(1~3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8 d(5~9 d)。1例无症状性气胸,无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病灶残留等并发症。5例随访时间9~19个月,平均13个月,无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病灶残留等并发症。结论 机器人应用于10 kg以上体重的小儿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对呼吸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组43例和B组37例。A组进行钛镍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B组进行胸部护板外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指标、呼吸功能、炎症指标、疼痛、并发症。结果 治疗7 d后,A组优良率为90.70%,高于B组的70.27%(P<0.05)。A组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时间、镇痛药应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治疗7 d后的呼吸频率低于B组,血氧饱和度、最大通气量、潮气量高于B组(P<0.05)。A组治疗7 d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B组(P<0.05)。A组治疗7 d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胸部护板外固定术,钛镍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更能改善呼吸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更快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8.
在医院体检后或做完X线检查拿到报告单时,常常会在报告单中见到这样的描述或印象:"两肺纹理增强、增多或两肺间质纹理增强"一词,往往令患者迷惑不解.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2(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12,ADAM12)基因表达沉默抑制CD133阳性(CD133+)胶质瘤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方法采用sh RNA重组慢病毒转染技术沉默胶质瘤U87细胞系ADAM12基因表达分为ADAM12基因表达干扰序列组(sh RNA-ADAM12)、阴性对照组(sh RNA-NC)及空白对照(sh RNA-C)组。通过Western blotting以及Real-time PCR验证各组细胞ADAM12表达情况;采用悬浮培养得到胶质瘤细胞球以富集CD133+的胶质瘤细胞;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ADAM12与CD133在细胞球与贴壁细胞的表达情况;通过神经肿瘤球形成实验检测三组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利用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三组细胞成球后未分化或分化相关蛋白CD133、GFAP及TUBB3以及Notch通路靶基因Hes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慢病毒转染技术可显著下调U87胶质瘤细胞ADAM12的m RNA及蛋白的表达量,sh RNA-ADAM12组与sh RNA-NC组较sh RNA-C组m 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22±0.03与0.98±0.06(F=425.37,P0.01);三组ADAM1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8.72%±2.36%、69.21%±3.92%及69.04%±3.57%(F=145.42,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球中ADAM12与CD133表达量明显高于普通细胞;神经肿瘤球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三组成球数分别为45.5±2.3、104.2±5.8以及109.6±6.2,与sh RNA-NC组及sh RNA-C组相比,sh RNA-ADAM12组的成球能力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7.03,P0.01)。sh RNA-ADAM12组与sh RNA-C组相比,GFAP与TUBB3蛋白表达量分别上调约166%与146%,CD133与HES1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下调了54%与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AM12基因表达沉默可能通过抑制Notch通路活性降低CD133+胶质瘤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结合肛门外离断技术Duhamel手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症(HD)的并发症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27例长段型HD患儿,平均年龄10月,其中移行区位于降结肠8例,横结肠7例,结肠脾曲10例,升结肠2例,16例行结肠造瘘。手术主要改良是经肛门直肠后壁切口将结肠拖出至肛门外,用Endo-GIA肛门外切断并封闭,保留直肠残端4~5 cm。然后将Endo-GIA切缝器两肢分别放入原直肠和拖下肠管,行侧侧吻合。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排便功能。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5分钟,无术中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42月,无吻合口瘘和重度肛周皮肤破溃,1例患儿术后5天便血,保守治疗好转。恢复到正常排便频率时间平均为3.6月。3例患儿术后出现小肠结肠炎,1例患儿有便秘症状,均保守治疗好转。没有盲袋炎和粪石发生,17例4岁以上患儿均达到正常排便频率。结论 改良腹腔镜辅助Duhamel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长段型HD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排便频率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