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2篇
  免费   900篇
  国内免费   754篇
医药卫生   17916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659篇
  2013年   638篇
  2012年   810篇
  2011年   842篇
  2010年   795篇
  2009年   732篇
  2008年   758篇
  2007年   840篇
  2006年   804篇
  2005年   819篇
  2004年   840篇
  2003年   724篇
  2002年   627篇
  2001年   698篇
  2000年   617篇
  1999年   507篇
  1998年   386篇
  1997年   361篇
  1996年   315篇
  1995年   308篇
  1994年   285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206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138篇
  1986年   117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101篇
  1983年   86篇
  1982年   82篇
  1981年   77篇
  1980年   61篇
  1979年   31篇
  1977年   12篇
  1963年   13篇
  1959年   14篇
  195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91.
目的评估自愿戒毒患者成瘾严重程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使用中文版ASI对上海自愿戒毒中心的108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访谈。结果不同性别的海洛因依赖者在因子2(就业支持情况),因子4(法律状况)上存在差异。教育年限和首吸年龄与成瘾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受教育年限越少,首吸年龄越早,成瘾行为越严重。结论针对ASI中不同因子项目对自愿戒毒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宣教,尤其加强青少年吸毒者的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992.
肺功能异常患者发声功能的空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功能异常患者嗓音空气动力学变化特征,研究通气功能障碍对嗓音空气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呼吸功能与发声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空气动力学测试系统分别对50例肺功能异常患者和50例健康成人的嗓音持续性元音信号/a/进行测试,观察并分析其真声最低音、舒适音调和真声最高音时空气动力学参数(最长发声时间和平均气流率)。所有病例按性别分为两组,比较不同频率正常人与肺功能异常患者发音各参数的改变,并观察肺功能障碍程度对各参数的影响。结果肺功能异常患者和健康成人在真声最低音时空气动力学参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在舒适音调和真声最高音时,肺功能异常患者发声时间与健康成人相比明显缩短(P均<0.05)。舒适发声方式下,各参数与肺功能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肺功能异常在三种音调发声时对嗓音空气动力学均产生一定影响;参数变化与肺功能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呼吸功能与发声功能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93.
正交法优选莪术醋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兔林  毛春芹  宋坤  季鹏 《中成药》2006,28(9):1306-1308
目的:探讨莪术的最佳醋处理工艺。方法:以姜黄素、挥发油含量为指标选择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用醋量、润制时间4个因素,用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方差分析的数学分析方法,对莪术进行醋处理工艺的优选。结果与结论:炒制时间、炒制温度、用醋量对莪术中姜黄素、挥发油含量影响显著,最佳炮制工艺为:加入20醋拌匀,闷润20min后,置炒制容器内,100℃炒制5min。  相似文献   
994.
髁状突颈部高位骨折,髁突常向前内严重移位,脱出关节窝,而下颌升支断端上移对关节窝造成继发损伤,若不及时采用手术复位固定,最终可导致颞颔关节强直,对于此类骨折,采用常规术式,直接复位固定,非常困难。1999年以来笔者采用颌后切口、下颌升支部垂直斜形截骨、髁状突游离再植治疗髁状突颈部高位骨折1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5.
益气补血法合用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气补血法合用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服用参芪四物汤30 d,治疗组服用参芪四物汤合铁剂30 d。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的Hb、SF和FEP治疗后变化不明显;而治疗组患者的Hb、SF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FEP有显著降低。结论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单独使用益气补血法短期疗效不显著,但与铁剂合并使用后,贫血状态有明显的改善,益气补血法合用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6.
西沙比利作为第3代胃肠动力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解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上腹痛症状的治疗作用,笔者在2003年1月-2004年11月进行了西沙比利治疗FD患儿上腹痛的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7.
宫颈癌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也是中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尚未开展宫颈涂片普查的国家和地区,患者就诊时肿瘤通常已发展至大肿块ⅠB/Ⅱ期或局部晚期宫颈癌。宫颈癌最常应用的分期系统是FIGO分期系统。尽管分期为早期,但大肿块ⅠB/Ⅱ期宫颈癌的预后与局部晚期患者类似,且单纯子宫切除术无法治愈这类患者。外放射后继以腔内近距离放射联合同期DDP为主的化疗可有效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总生存率。本文将就目前支持联合治疗大肿块ⅠB/Ⅱ期或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998.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预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预后。方法回顾了119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双侧乳腺癌的预后情况及年龄和月经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双侧乳腺癌占同期可手术乳腺癌的3.67%(119/3239)。双侧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46岁,双侧发病中位间隔时间为48个月。双侧癌发生间隔时间按24个月来划分同时性(43/119)和异时性乳腺癌。从第二侧原发肿瘤手术算起,中位随访48个月,单侧和双侧乳腺癌的总生存率(OS)差异无显著性,但后者的无病生存率(DFS)较低(P=0.0469);同时性和异时性乳腺癌的DFS(P=0.5399)和OS(P=0.5829)的差异无显著性。单因素分析发现第二原发癌发病≤45岁、双侧均绝经前发病或分别绝经前后发病的患者预后较差;多因素分析发现第二原发癌发生年龄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从第二原发肿瘤手术起随访,单侧和双侧乳腺癌的OS无显著差别,但后者DFS较差;同时性和异时性双侧乳腺癌的预后相似。第二原发癌发病年龄是双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在宫颈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表达上皮干细胞标记细胞的分化和DNA倍体变化,探讨其在癌变过程中的意义和预后价值。方法:98例宫颈组织分为4组:20例正常鳞状上皮(normal squamous epithelium,NSE),19例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dysplasia squamous epithelial hyperplasia,DSEH),39例原位癌(squamous carcinomain situ,SCIS)和20例浸润癌(invasive squamous epithelial carcinoma,ISEC)。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keratin 19及β1integrin,同时做Feulgen染色,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共表达kerating 19和β1integrin细胞的各种核因子参数和DNA含量、DNA倍体。结果:正常宫颈黏膜上皮表达kerating 19和β1integrin的细胞仅限于上皮基底下层。在癌变过程中,共表达kerating 19和β1integrin的细胞在阳性病例数量增多,位置上移,各种核因子形态计量学参数及DNA含量、DNA异倍体数升高,差异明显,显示出表达干细胞双标记细胞增生和分化的异常,终末分化的受抑。结论:宫颈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表达上皮干细胞标记细胞的异常增生和分化障碍可能是肿瘤形成和维持实体瘤细胞无限增殖能力的主要瘤细胞克隆,不同原位癌病例中这类细胞的DNA异倍体率之间的明显差异可能是原位癌生物学特性具有双重性的原因之一,而二倍体细胞的存在可能与有的原位癌病例能在较长时间趋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长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孕激素受体对老年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对雌激素受体阳性(ER )乳腺癌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内分泌治疗效果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了1991年1月~2002年10月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3788例连续性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选择ER 且接受三苯氧胺3~5年的7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ER PR 患者与ER PR阴性(-)患者不同的预后评估PR的预测价值。结果:绝经后患者的ER PR-比例较高。与ER PR 患者相比,ER PR-患者在年轻人(<45岁)中的比例较低,而在老年人(≥60岁)中比例升高,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时间40个月后,两组间总的DFS无差别(P=0.1374),OS差别显著(P=0.0102)。按年龄<45岁,45岁~60岁和≥60岁三个阶段分层后发现,<45岁组及45岁~60岁组的ER PR 与ER PR-患者的DFS与OS均无差别,但是≥60岁患者两组间差别显著(DFS:P=0.0484;OS:P=0.0009),绝经后患者的组间差别也有相似发现。多因素分析也支持PR对ER 患者OS具有独立预后能力(全部:P=0.032;≥60岁:P=0.006)。结论:PR是能够很好地预测老年ER 患者对三苯氧胺的治疗效果,也对全部ER 患者有较弱的预测作用;老年ER PR-患者对三苯氧胺治疗不敏感,需要临床更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