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4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80名肺结核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名,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2名,行整体护理干预。随访1月-2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整体护理对硝酸甘油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实施干预,可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符合脑梗死诊断的4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经过MRI证实为胼胝体梗死.结果 胼胝体梗死占全部脑梗死患者的1.9%.7例CT扫描未显示胼胝体梗死,经非增强MRI检查显示病灶,另1例经增强MRI检查显示病灶.梗死灶可仅累及胼胝体(膝部、体部或压部),也可合并额叶、...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本指南旨在为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最新的综合性推荐意见.方法 通过Medline进行规范的文献检索,利用证据表合并资料.撰写委员会成员通过远程电信会议讨论根据资料得出的推荐意见.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证据分级方案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由6位同行评议专家以及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和卒中委员会领导委员会成员对指南 的草案进行发表前审阅.预期本指南在3年内完全更新.结果 本文为脑出血患者的医疗诊治提供了循证指南.重点包括诊断、止血、血压管理、院内管理和护理、预防内科合并症、外科治疗、转归预测、康复、预防复发以及将来需要考虑的问题.结论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积极救治可影响其转归.本指南为脑出血患者的目标导向治疗提供了一个框架.  相似文献   
74.
3 例Menkes病患儿的临床与ATP7A基因分析及1例产前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nkes 病是一种罕见的X 连锁隐性遗传病,由于ATP7A 基因突变导致铜吸收障碍,铜相关酶功能缺陷,引起多系统功能障碍。该文拟通过对3 例Menkes 病患儿的临床经过和ATP7A 基因突变分析对该症进行研究,并对1 例再孕母亲进行产前诊断研究。3 例男婴于8~9 个月时来院就诊,均为婴儿期起病,主要表现为抽搐和智力运动落后,抗癫癎治疗无效,面色苍白,毛发稀疏、卷曲,小头,MRI 扫描显示脑萎缩、白质异常、基底节损害和脑血管形态改变,血浆铜蓝蛋白均显著降低,分别为70.2、73.5、81.0 mg/L(参考值210~530 mg/L),符合经典型Menkes 病临床表型。例1 和2 的ATP7A 基因存在c.3914A>G(p. D1305G)突变,例3 为c.3265G>T(p.G1089X)突变,均为新生突变。c.3914A>G(p. D1305G)为已知突变,c.3265G>T(p.G1089X)为新突变,均为我国首次报道。例1 患儿的母亲再孕,于妊娠20 周时抽取羊水细胞,通过胎儿ATP7A 基因突变分析,进行产前诊断。羊水细胞ATP7A 基因未见c.3914A>G,提示胎儿未患与先证者相同的疾病。胎儿出生后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75.
农药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对金银花蚜虫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实验测定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2种农药防治金银花蚜虫效果,研究其在金银花蚜虫防治上的适用性,为金银花蚜虫防治寻找新的低毒低残留替代农药。按照农药标签的施用剂量喷施,对试验小区施药前和施药后1,2,3,7,10 d进行虫口数调查,调查方法为5点取样法,每株金银花中选取5个蚜虫数较多的枝条,记录虫口数。结果显示施药后1 d,2种农药对金银花蚜虫防治效果超过80%,均大于对照药剂吡虫啉,说明这2种农药速效性好;施药后7,10 d,防治效果均为达100%。2种农药推荐剂量对金银花蚜虫防治效果良好,均无药害,可在金银花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6.
中药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确定适合不同中药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五味子、枸杞、山楂、大枣等果实类药材为研究材料,用紫外分光光度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3种常用方法对其维生素C进行测定,通过对其测定过程、结果的比较,确定不同中药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适宜方法。结果:以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最为准确;滴定法简单快捷,但提取液颜色较深的样品,滴定法无法得到准确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较其他两种偏高,受杂质影响大。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测定中药维生素C含量的普遍适用方法,滴定法有一定局限性,仅适合提取液颜色较淡的样品,紫外分光光度法不适合测定中药中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农药溴氰菊酯、氟啶虫胺腈分别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影响,为两种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采集金银花样品,样品经70%乙醇超声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HPLC-UV法)测定样品中绿原酸、木犀草苷的含量,对含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年两地的试验结果显示溴氰菊酯、氟啶虫胺腈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平均含量与空白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溴氰菊酯、氟啶虫胺腈对金银花品质无不良影响,可用于金银花蚜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完全切断颈后伸肌群的方法,建立针刀治疗的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为针刀治疗颈椎病提供一种较可靠的实验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8只)、对照组(18只),每组又分1个月、3个月、5个月组,每组6只,模型组采用手术方法完全切断颈后伸肌群,对照组行伪手术。造模术后于相应时间点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进行免疫组化和定量多聚链反应(PCR)检测Ⅰ、Ⅱ型胶原表达强度及基因表达变化。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颈椎间盘退变程度逐渐加快、加重,模型组颈椎间盘退变较对照组明显;3个月时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胶原蛋白检测:(1)免疫组化染色法,Ⅰ型胶原与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性,Ⅱ型胶原与椎间盘退变呈负相关性,二者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发生转换。模型组Ⅰ、Ⅱ型胶原表达均在3个月时较对照组明显(P0.05),而对照组Ⅰ、Ⅱ型胶原表达5个月较1个月时才开始明显(P0.05)。(2)PCR检测:随着椎间盘退变进程,Ⅰ型胶原基因表达逐渐增加;Ⅱ型胶原基因表达逐渐减少。模型组Ⅰ、Ⅱ型胶原基因表达均在3个月时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完全切断颈后伸肌群可造成大鼠颈椎动静力失衡,从而加快颈椎间盘退变进程,3个月时即退变明显,为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9.
王玉洁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587-1588
[目的]分析高热急诊患儿候诊期间发生护患矛盾的原因及避免措施.[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在本院儿科候诊室候诊的134例高热急诊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候诊期间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积极性、专业知识水平等的满意度情况,不满原因,改进措施.所有问卷由一名指定人员发放和回收,统计分析得到的数据.[结果]随着患者体温的升高,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各方面的满意度明显下降;高热患儿候诊期间产生护患矛盾的首要原因为护理人员缺乏耐心,态度不佳,占80.6%,其他原因有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完善、护患沟通不良等;94.8%的患儿家属认为解决候诊期间的护患矛盾的最主要方法为加强护患沟通,其他措施还有护理人员提高专业技能等.[结论]护理人员必须做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实行微笑服务,主动与患者沟通,才能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营造良好的候诊氛围,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比较腹外斜肌肋间平面阻滞(External oblique intercostal block, EOI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行LC手术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组和T组,每组37例。E组接受EOIB,T组接受TAPB,均行全程静脉麻醉,两组术后2、6、12、24 h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静息及运动时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6 h 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额外使用镇痛药的例数及术后满意度。结果 与T组术后6 h静息时比较,E组VAS评分低(P<0.05);与T组术后2、6、12、24 h运动时比较,E组VAS评分低(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