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54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β-148C/T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脑梗死 (CI)患者纤维蛋白原 (Fg)Bβ基因启动区多态性位点 β 14 8C/T的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及其与Fg功能和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方法 ,对CI组 (15 1例 )和健康对照组 (113人 )进行研究 ,应用Fg功能自动化检测系统检测血浆Fg分子功能参数 ,用比浊法测Fg水平。结果 CI组与对照组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 0 .32 1和 0 .2 4 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I组和对照组Fg分子功能 (FMPV/ODmax)分别是 (4 .4 73± 0 .5 0 9)和 (3.716± 0 .4 35 )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Fg水平 (S)分别为 (3.90± 0 .37)和 (2 .87± 0 .5 1)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Fgβ 14 8C/T基因多态性与Fg水平 (r=0 .5 2 ,P <0 .0 0 1)和Fg分子功能 (r=0 .4 5 ,P <0 .0 0 2 )间存在正相关。结论 Fgβ 14 8C/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分子功能和Fg水平具有相关性 ,Fg分子功能增强和Fg水平升高是CI的危险因素 ,Fgβ 14 8C/T基因多态性与CI易患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筛选出最佳随机引物并优化其反应体系用于8种细菌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方法 对200条随机引物进行过筛,应用反应曲面设计(RSD)进行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结果 8种细菌各有1条最佳随机引物,相应的优化反应体系(关键反应成分)浓度差别较大,其中模板浓度差别最大达100倍。结论 以最佳随机引物及优化反应体系,才可使RAPD分型条件“标准”化。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医用胶进行兔体内桡骨中段横断骨折的黏接固定,观察其在体内降解的速度以及对桡骨横断骨折黏接固定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3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72只,随机分为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模型对照组,36只/组。①全部动物腹腔麻醉后常规方法锯断桡骨制作桡骨中段横断骨折模型。②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拭干骨折断端血迹后在断端间滴入一两滴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黏接胶(由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添加催化剂及辅助成分精制而成),加压并维持1min,以使胶体充分固化;模型对照组不采用内固定,以尺骨为支架进行自然固定。③术后2,4,6,8,10,12周分批处死动物,6只/组。对断端骨折愈合情况以及胶体残留情况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选用大白兔7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不同时间两组大体观察和X线片检查结果:两组均于术后4周可见骨痂形成,8周骨折线模糊并有较多骨痂形成,12周骨折线完全消失;但前8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的骨折愈合速度均较模型对照组为慢,8周以后材料已经基本降解吸收,两组骨折愈合速度基本相同。②术后不同时间两组组织学观察结果: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随着胶体的降解,骨折逐步愈合,术后4周时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逐渐长入,6周时可见材料被软骨细胞和纤维细胞包裹,8周时材料降解破碎,材料逐渐吸收并可见软骨化骨。12周时编织骨密度基本接近骨组织,连接骨折断端,骨折基本骨性愈合。模型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愈合程度基本与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相似。结论:在黏接固定兔桡骨骨折过程中,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在体内2周即开始降解,10~12周完全降解消失,未形成板障效应,骨折愈合效果良好。提示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具有较高的生物力学强度,是黏接固定骨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5.
陈立  韩悦  吕波  李兰 《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42-43,65
目的观察通腑理肺汤结肠透析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A、治疗组B、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A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腑理肺汤结肠透析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组B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给予等量温水结肠透析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给予等量温水结肠透析。3组均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体温、呼吸情况及血白细胞计数水平测定,并于治疗前、治疗1周末、治疗2周末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3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体温、呼吸机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降低,显著低于治疗组B及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RP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A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腑理肺汤结肠透析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能明显降低脓毒症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及白细胞计数水平,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6.
突变型p53不仅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增加,而且参与了胶质母细胞瘤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1],且突变型p53可显著抑制BNIP3诱导的细胞凋亡,从而导致肿瘤发生.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与bcl-2腺病毒E1B 19 kD结合蛋白( BNIP3)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67.
陆燕珍  莫伟雄  林才  吕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107-5109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的关系。方法:对155例确诊为IDA的患儿行Hp检测,将IDA伴Hp感染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35例给予铁剂治疗加抗Hp感染治疗;B组32例给予单纯铁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等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55例IDA患儿中Hp阳性率43.22%(67例),Hp阳性患儿与Hp阴性患儿铁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低于B组。A组治愈率91.43%,B组治愈率84.38%。治疗2个月后A组各贫血指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儿童Hp感染与IDA之间有显著相关性,抗Hp加铁剂是治疗Hp感染相关性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新鲜人胫骨中段蝶形骨块后,骨块所承受应力的力学特性。方法沿胫骨脊制作出占周径1/2的90°的蝶形骨折模型,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蝶形骨块后,测定骨块在拉伸、剪切、压缩等状态下直到胶体断裂时的应力数值及压缩状态下应力-应变曲线。结果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固定的蝶形骨块平均抗拉强度为1.04 MPa,抗剪切应力强度为3.26 MPa;在压缩载荷下,最大可承受47.2%的压缩应力,平均3.75 KN。结论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骨块,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强度。在临床操作中,可以减少骨折碎块固定时周围的软组织剥离,从而最大程度上保持骨折处的血供,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69.
<正> 本组用成都亚光厂生产的SCZW—1型血液微分阻抗仪配以上海医电厂生产的XDY-1型双联心电、心音图机,检测县医院健康工作人员113人(男50,女63),年龄10~19岁12例、20~29岁22例、30~39岁24例、40~49岁29例、50~59岁16例、60以上10例。检测项目包括基础阻抗(ΔZ)、E2-E3极间距(L)、一阶导数最大值(dz/dtmax)SV、CO、CI、EF、每搏作功(SW)、Q-B间期(Q-B)、Q-Z间期(Q-Z)、B-X间期(B-X)、Heather指数(HI)、血管顺应性(C)、总外周阻力(TPR)和PEP/LVET。结果提示:①基础阻抗Z0值与胸腔容积呈负相关,两组电极带,尤其是  相似文献   
70.
患者男,50岁。两年前因工作劳累、受凉引起双膝、踝关节肿痛,在某院疑“风湿性关节炎”,服中西药物治疗三月余症状缓解,后双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每服消炎痛获效。吸烟史25余年,杵状指数年。1987年7月29日因劳累、受凉突发高热,体温3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