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案例】师:生活中许多物体上有角。,(多媒体投影教材情境图: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五角星、三角板、闹钟、剪刀)在这些物体上面你能找到角吗?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物体上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相似文献   

3.
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显示红领巾、三角尺、时钟和折扇等学生熟悉的物体。学生观察后,电脑屏幕上消失物体的颜色,退去图形中的一些线条,只留下一个角。学生认识到:角存在于身边的物体中。接着,学生在折、摸、辨、比、画角的过程中理解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征。课后,教师留给学生作业:仔细观察,你身边的物体中有哪些是角?在作业完成后的汇报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电线和电杆组成了角,看见房子顶上有角,发现人在走路时两条腿形成的角,知道每个人的拇指和食指可以构成一个…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本课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认识角,有助于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构建角的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认识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  相似文献   

5.
角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之一.小学教材中角的教学内容分两段进行.在二年级,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直观体验,能从物体表面以及平面图形中辨认出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料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数学第四册第64-65页的例题以及第65“6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这一课,教材编排是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抽象出角,情境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操作引入,明确长和宽的比决定图形形状 1,操作活动,画出桌面。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的,能举个例子吗?生:数学书的封面是长方形的。生:音箱的面也是长方形的。师:挺好,看看课桌的桌面。生:四个角不是直角。师:能不能把它看成近似的长方形?(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师:那咱们估一估,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10.
林川 《四川教育》2002,(12):32-33
【案例】“观察物体”(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学生活动(一):猜一猜。(教师利用课件逐步出示冰箱的上面、侧面、正面图)师:这是从上面给一个物体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物体?我们再来看一张从侧面给它拍的照片,到底是什么物体呢?我们从正面看一看,你能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学生看了正面物体的照片以后,终于猜出是冰箱。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板书:观察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物体时可以从哪些方向去观察?学生活动(二):看一看、画一画、议一议…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常规课交流会上,笔者听了一堂《角的认识》的公开课。教师提问:“你能从身边的物体上找到角吗?”有学生指着黑板右下角的一个尖尖点说,这是一个角。教师赶紧从黑板右下角的顶点开始,沿着边框完整地画了一个角,问学生是否是指这个角,学生茫然地点头说是。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相似文献   

14.
物体的"热力学能"概念是热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只有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才能深刻领会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能"比较抽象,且易与"热能""温度"等概念相混淆,所以讲授难度较大。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这个问题的讲述方法。 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在宏观上从"能"的一般定义引出"热力学能"的概念:"热力学能"是物体内部的状态决定的能;  相似文献   

15.
《排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序;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通过课堂实践,笔者对本课教学策略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刘旭东  张迎春 《科学课》2009,(10):24-25
《排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序;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通过课堂实践,笔者对本课教学策略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学生未上学时便已认识三角形、五角星等,所以,教师往往认为学生比较熟悉"角",教学不存在难度。其实,学生常常把物体的尖部分当成"角",可见,学生并未清楚地认识"角"及"角"的本质属性。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中,其难点在于让学生脱离实物中的角,在大脑中形成"角"的  相似文献   

18.
卢江东 《物理教师》2003,24(1):34-35
常见这样的题目 :如图 1 ,物体m与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μ ,当物体从倾角θ高为h的斜面上由静止滑下后 ,问能在水平面上滑行多远 ?图 1          图 2一般资料上这样解 :由功能原理 ,有 :mgh =μmgcosθ hsinθ+ μmgs,解得s=hμ -hcotθ.这种解法是存在问题的 .为便于说明 ,先看下面两个问题 :①质量为m的物体 ,竖直落地时的速度为v,反弹速度为 -v,则对该物体来说动能无损失 ;如果物体不反弹 ,速度变为零 ,则动能损失为 12 mv2 .②一物以初速v,与水平面成θ角斜碰后 ,仍以大小为v,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弹出 (如图 2 ) ,则该…  相似文献   

19.
谢李陈 《阳光搜索》2014,(1):103-104
教学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主要通过“使物体发出声音”、“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观察音叉的振动”三个活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从教材编排来看,首先是让学生想办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同时思考:物体怎样能发出声音,怎样不能发出声音?在学生知道了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之后,通过观察、比较一组发声和不发声的物体,找出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发声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专题:数学教育经验交流 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从小班下学期到中班都涉及到“比较相邻两数关系”的教学内容。在每一阶段的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幼儿无法及时掌握此项内容,我们发现在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时,如果将物体一一对应摆成两排,多数幼儿能正确说出答案.如教师问:“5个苹果和6个桃子比,谁多谁少?”幼儿能正确答出:“桃子多,苹果少。”但是,如果将两组物体进行不规则摆放,并深入到提问两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