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一次常规课交流会上,笔者听了一堂《角的认识》的公开课。教师提问:“你能从身边的物体上找到角吗?”有学生指着黑板右下角的一个尖尖点说,这是一个角。教师赶紧从黑板右下角的顶点开始,沿着边框完整地画了一个角,问学生是否是指这个角,学生茫然地点头说是。  相似文献   

2.
<正>在一次常规课交流会上,笔者听了一堂《角的认识》的公开课。教师提问:"你能从身边的物体上找到角吗?"有学生指着黑板右下角的一个尖尖点说,这是一个角。教师赶紧从黑板右下角的顶点开始,沿着边框完整地画了一个角,问学生是否是指这个角,学生茫然地点头说是。接下来又有学生指着投影仪的左下角说,这是一个角,教师又如法炮制沿着顶点完整地画了一个角要学生确认,学生茫然地答应。最后有学生指着教室的墙角说,这是一  相似文献   

3.
一、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第一册“认识物体”,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哪些物品的形状是相近的,并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为学习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等概念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林川 《四川教育》2002,(12):32-33
【案例】“观察物体”(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学生活动(一):猜一猜。(教师利用课件逐步出示冰箱的上面、侧面、正面图)师:这是从上面给一个物体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物体?我们再来看一张从侧面给它拍的照片,到底是什么物体呢?我们从正面看一看,你能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学生看了正面物体的照片以后,终于猜出是冰箱。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板书:观察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物体时可以从哪些方向去观察?学生活动(二):看一看、画一画、议一议…  相似文献   

5.
如何理解图中的角○徐秋华(宜黄县成南中心小学)听二年级一节有关角的知识的数学课,当中有这样一个片断:教师先出示了一道知识巩固题(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99页第4题),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在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指定学生回答,学生回答说图①...  相似文献   

6.
一、认识直角、平角、周角。 1.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沿着长边对折,再沿着宽边对折,并用笔将折痕涂色。学生折后,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学生的操作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折成的角是什么角? 2.教师让学生用量角器量折出的角,让学生认识所折的角刚好是90°。 教师指出:我们把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你的周围有哪些角是直角。 4.让学生把所折成直角的纸打开一半,并观察形成的一个新角,然后思考:它的两边成一条什么线?我们把这样的角叫做什么?能说说直角和平角的关系吗? 学生在…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中“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情境及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和三角板画角和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抽象思维等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教学建议一、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角和直角在本册是第一次出现,角虽然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几何概念,但它却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对于角,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角和直角,让学生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学时可先出示教材中的一幅校园生活的情境图,图中有的学生在做操、有的在踢足球,还有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拿剪刀修花木的老爷爷等,这些情境都与角和直角有关.出示情境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观察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呈现在各种图...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对本教材作了如下调整:在知识目标上,没有把课本中“我们能‘看见’声音吗?”这个问题单独提出来认识,而是把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融入到学生的第二次实验中,通过让学生再次亲手实践,体验振动与声音产生的关系。教学理念:通过研究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根据假设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教学目标: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做出自己对问…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当学生刚接触到重力时,关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一结论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同时也发现许多教师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上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往往只是要求学生记住这一结论.这样一来,导致学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许多问题,如把一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会画出重力的方向,而把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时就不知道如何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让物体由静止下落时会画重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批改作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业的批改,不仅仅是了解、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在批改数学作业方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做法。一、改变了作业批改的地点在办公室里,我常常看见同行埋首于批改作业中,而无暇于精心备课及教研。而我,不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都喜欢在教室里批改,其原因有三点:(1)可以缩短作业反馈及反馈评价的时间;(2)学生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3)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的具体做法是:(1)对于家庭作业,一般是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一、观察型作业,给学生一双慧眼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数学。通过观察,学生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观察型作业有利于学生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建立数感,也有利于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建立空间观念。如学习直角、锐角、钝角时,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有直角。课后布置家庭作业:观察生活中的角,你发现在生活中哪一种角应用得最多?通过观察,他们自信地得出结论:生活中直角应用最多。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他们留心观察生活现象,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经常布置观察型作业,学生会  相似文献   

12.
一、注重学生心理,设计趣味型作业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培养其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为此,教师要让生动和有趣的作业形式取代重复和呆板的作业形式。例如,学习颜色单词,学生在抄写时,可把各种不同的颜色用水彩笔标出或用水彩笔画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标出颜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按照小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有序性等的特点组织教学,依据知识结构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首先,要从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入手,把授课内容划分为若干层次。如角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可分为四个教学层次:1感知角的形象。教师演示实物,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让学生闭目想角,形成表象。2建立角的概念。3、理解角的概念。通过分析角的构成,给出角各部分的名称,画出角和角的判断,使学生明确:“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构成的图形就是角”。4深化角的概念。教师演示运动中的角,得到许多大小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作为落实校本教研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具体举措,推门看课方兴未艾。一开学常看见学校领导、教师跟授课教师上课前说一声。有时是端一张凳子坐在教室最后。距离班上学生有一大截远。冷眼旁观教师的上课情况:有时坐在最后一排学生旁边看课,想顺便观察身边学生的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操作性学习,即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结合《角与直角》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一、找准教学起点,借助学具想像角的表象建立与概念形成比较抽象,教学时必须找准知识起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哪些物体有角,哪些物体没有角,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五个图形(硬纸板做成)分成两类。学生把有角的…  相似文献   

16.
<正>源起:学生真的在观察吗?《观察物体》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0到91页的内容,主要教学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并能判断出看到的形状。听过几次公开课,教师都是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组一个小动物,观察时学生在自己位置看,再到小组中其余三个位置去看,  相似文献   

17.
作业要有趣味性。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所以。在学生的作业中,我也试图让作业富有趣味性,比如学习《旋转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去搜集身边的旋转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或是到网络中去搜集。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学生发生冲突,而如何解决这些冲突则是一门艺术.这是发生在笔者身边的一个教育案例:一个语文老师把班级里作业写得极不认真的几个学生叫到办公室,打算进行批评教育,谁知其中一个学生当众愤然地将作业撕成两半……而此时这个语文老师凝视了这个学生几秒,然后假装什么都没看见,继续和其他学生谈心.那个学生则趴在旁边的空桌上,开始写着什么,原以为他认识到自己错了,孰知他在写其他作业……这个语文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后,淡淡地对他说了一句:"你回去吧,好好想想."这便大步流星地离开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行,素质教育课堂改革得以在义务教育中不断推进深入。加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创新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那么,为了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要如何改革传统的语文作业设置形式,进行创新设计呢?就这个问题本文将从三种作业设置类型上进行探讨。一、观察型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设置观察型作业,可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在所教授的课文中,选出典型的观察型文章,让学生熟读全文并仔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最后以之为范文进行写作。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以下几个方法。1.以课文为例,模仿观察。我国现行的小学课本收录的文章都简单易懂,且描述的事件、景物一般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小学生完全可以用与课文类似的方法描述其他自己熟悉的东西。如在详读《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参照文童描写的方式,介绍自己童年时发现的趣事。2.创设情境,有意观察。小学生的生活简单、规律,他们往往觉得生活过于平淡,没有新鲜的人、事、物可以作为写作素材。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创造事件,或者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把日常发生的小事记录下来。这样,有需要时就不怕无事可写了。3.捕捉素材,随意观察。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实时观察的良好习惯,平时多关注身边发生的趣事。学生在寒暑假、各个节假日里,一般都会外出游玩。若是到游乐场所,可以观察周围的人、事、物;若是到野外,则大到风景民俗,小到一种植物或昆虫,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新鲜乐事,学生就不会为作文训练发愁了。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的作业设计是开放的,要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多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