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武术套路技术教学一直处于迷茫和缺失的状态,表面上是由于技术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和片面性造成的,实际上是武术套路技术教学目标定位发生了偏差。从理论上探讨了武术套路的本意与当今存在价值的思考,从而提出了武术技术课教学应以人体动作为核心形成的人体文化的“格斗文化”教育为目标。根据这一新思路重新制定了套路技术教学模式,创意实行体育院校武术套路课程技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考核方面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的问题,化解学校武术发展的困局,针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见解。得出:“回归技击,弘扬文化”已成武术教学改革的共识,但存在“打练并进”和“打练结合”的学校武术发展模式之辩,出现了“淡化”“优化”“强化”武术套路的教学定位之争。认为:(1)“打练并进”符合未来学校武术发展的方向,“打练结合”可以改变武术套路教学的枯燥性;(2)将武术散打引入教学体系,实现“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共存的教学模式,才可以实现“武术技击价值”的真正回归;(3)武术“技击性”教学需要充分保障其开展的“安全性”,应依据“禁止重击”的理念进行技术修订。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武术演武的形成与架构角度,将武术套路演武作为一种身体运动文化进行阐释与说明,并进一步构建武术套路生成与发展的文化原理.主要结论:武术套路是中国审美文化主导下的武术格斗思想与格斗技术的结晶体,是以人体攻防本能为基础升华形成的一种身体运动审美文化,是体现尚武距离美的艺术;在武术套路演武中,招法与劲道是演武文化的灵魂,“拳势”特点体现演武文化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4.
赵启伟 《精武》2012,(18):81-81,8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珐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了武术文化教育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缺失现象,阐述了武术文化教育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探寻了在学校武术套路教学中渗透武术文化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改变武术套路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武术文化教育功能和价值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5.
武术套路是民族体育课程设置体系之重点,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指出教学中教师对武术套路技术的教法缺乏创新等不科学、不规范之处。并剖析其中原因,总结出武术套路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从而为高校更好地开展武术运动、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武术是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目前已成为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特别是武术启发式教学与训练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拳种和器械的基础,通过武术课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更快提高武术套路水平。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从武术套路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套路结构的内涵和当下普通高校教学武术套路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高校武术套路教学内容改革。研究结论认为:武术套路结构的本质是指攻防运动过程在演练场地上的轨迹化;普通高校武术套路课教学弊端主要集中在忽视拳脚、架势练习的质量,片面强调布局的空间层次性;改革方向为:“优化难度、注重练法,突出技击、强调单式”——走培养健身武术与终生体育意识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在对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武术教学应体现武术的技击本质属性,“淡化套路、突出技法、强调实用”;教学的过程要“以技击为根本,以武德为皈依”,积极发挥武术“明礼修德”,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改革考评体系,着力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武术套路教学课时减少的情况,在武术套路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学生合作意识明显提高。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武术项目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它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等功能。按运动形式将武术分为三大类: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在学校以套路运动教学为主。武术套路的特点有“三多”:动作数量多,方向变化多,动作包含的因素多。这“三多”增加了学生学习武术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新增攻防互换教学法、慢拳快教法、口诀教学法和归纳总结法,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1.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全面提升文化实力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对幼儿武术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幼儿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武术的健身、教育等功能对幼儿教育及其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教师在武术教学中的角色的定位,对幼儿武术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国家整体实力迅速增强.伴随着国际间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逐步深入,我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复合型的武术专项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具备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和广阔的学科交流平台,推进武术双语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当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主题下造就高素质文化传承使者显示出其重要历史意义.文章结合武术双语教学实践,发现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武术实践的扎实功底、外语语用能力和对武术教学规律的认识是阻碍双语教学的主要原因.文章将以此为切入点探索大学武术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武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本研究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构建了基于弘扬传统文化的高校武术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验,探讨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表明了实施该教学模式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以期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传统武术在学校体育中开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学校武术的现状,阐述了传统武术应纳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原因,并提出传统武术在学校的发展思路和对策。认为传统武术走学校体育之路,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证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现在武术成为体育课的必学内容,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教师等多方面原因,现行武术教学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发现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简单实用、形象性强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弥补现有武术教材单一、枯燥、难记难练等不足,对弘扬民族文化、武术精神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从学生、教师等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多样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传统武术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通过简化、改编使其更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从多方面开发传统武术的人力资源,促进传统武术走进课堂,推动武术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武术教学中武德对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自古以来就受到广大群众喜爱,武德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论述了武术教学中武德对学生素质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地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文化传承的视角,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山东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武术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没有突出对武术文化传承的要求;武术课教学内容陈旧,割裂了传统武术文化内涵;武术教学重技能传授、轻理论学习;学生学习武术的目的是武术的技击性和健身性;对武术课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单一等。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通过高校武术教学传承传统武术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文以评心,武以观德”,说明了武德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武术在长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突出地强调了道德修养的作用,并以传统的崇德扬善的道德观来协调习武者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德”与“艺”(武技)的统一。文章以武德的概念,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为出发点,来分析武德在武术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价值。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注重对武德思想的关注,及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武术作为中国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而高校又是推广、发展、普及的重要阵地,但是武术教学仍以知识、技术的传授为主要任务,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到教育发展的高度上来,为此本文将探讨体育专业武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弘扬传统文化的视角,阐述了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弘扬传统武术文化的时代价值,指出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思想存在的问题,提出武术教学要树立"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理念、树立"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理念、树立"武术文化传承与技能传授并重"的理念、树立"尚武崇德"的理念、树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大力传承传统武术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