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及调查研究等方法 ,阐述高等体育函授教育是“体教结合”的特殊形式 ,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通过高等体育函授教育与竞技体育的互动关系 ,探讨高等体育函授教育未来发展思路与方向。开辟并填补特殊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渠道之空白 ,积极和相关部门合作 ,走培训和函授教育相结合道路。满足竞技体育人才市场需求 ,共同完善“体教结合”培养体系 ,使高等体育函授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竞技体育观赏资源整合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长三角”地区竞技体育观赏资源的结构特征。研究认为区域规模经济和资源禀赋差异是资源整合的客观需要,地区利益、体制及制度障碍、文化与观念差异等是影响资源整合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实现资源整合的策略:促进竞技体育人才流动,重视竞技体育场所整体规划、建设与利用,加强竞技体育观赏市场的制度建设。旨在为盘活竞技体育观赏资源,推动“长三角”地区竞技体育观赏业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体教结合”模式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的有益的尝试,有利于培养具有体育素质和文化素质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从分析我国实施“体教结合”模式的必要性出发,揭示出“体教结合”模式实施的诸多障碍,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削弱和祛除障碍的路径,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法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体制、培养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得出法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3个特征,即“教育为本”的培养理念,“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从学校到精英”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对伪满体育指导思想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伪满体育指导思想包括“关注学校体育,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提倡体位向上,养成全民皆兵的思想”以及“崇尚竞技活动,培养坚毅性格的思想”。而其成因与“日本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以及“日本的民族性情”紧密关联。因而,伪满体育指导思想始终围绕着以“国”为上的主旨。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47  
采用文献资料及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1世纪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体教结合”是目前培养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的最佳选择。构建国家开发与市场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实行整体开发。建立不同人才、不同项目、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人才开发体系,以及国际化的竞技体育人才开发体系,国家、企业、个人等多元开发的体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伴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受投资主体单一及竞赛制度的制约,各省市之间各自为政、封闭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效益较低。应该以国家“奥运战略”为目标,加强各省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合作,以发挥比较优势并提升整体竞争优势,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体教结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体教结合”产生背景入手,理性审视“体教结合”的成效,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对“体教结合”的内涵及定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对教育的回归,它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竞技人才,充分发挥全面教育功能为目标,是学校教育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放管服”视角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机遇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上述问题,发展机遇表现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传统管理思维定势获得突破、社会组织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机动作用凸显;即挑战表现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数量与项目上存在失衡、多元主体协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利益矛盾以及相关配套制度与监督制度建设不完善。提出相应优化路径:即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多项目、多主体的赛事体系;培育体育社会组织,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法律法规,规范监督环境。  相似文献   

10.
缪佳 《体育科研》2013,(6):1-3-7
上海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竞技体育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金牌的过度追求、新型的运动员培养体系尚不完善、后备人才问题逐步成为制约上海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处理好两大矛盾——“竞技体育职业化与金牌的矛盾”以及“竞技体育职业化与专业化的矛盾”成为上海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的难点.上海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须有所为有所不为:竞技体育必须建立在大众体育的基础上,只有大众喜欢的项目,才能真正实现市场化、职业化;竞技体育的源泉是青少年体育,需花大力气去培养青少年参与体育的兴趣.竞技体育不能忽略大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不应无谓追求城市形象、不要盲目追赶世界职业体育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视野中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从教育学意义上审视“体教结合”后发现:“体教结合”由于观念、体制等局限,难以实现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有必要促使其向学校竞技体育过渡。学校竞技体育,重心在竞技体育,实体在学校,指的是以学校学生为主体,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现实目标的训练、比赛活动。认为:相比“体教结合”,学校竞技体育的目标更明确,管理更到位,措施更合理,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竞技体育学理论和运动训练学理论不是一个层次的理论问题,传统竞技体育学理论涵盖了运动员选材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以及竞技体育管理学等4个子学科;从竞技体育学理论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和运动选材学科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把“运动员选材学”发展成为“运动选材学”;并提出了新的竞技体育理论体系构成的有序结构,使竞技体育专项系统层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为运动训练各个阶段训练工作的具体操作确定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指导思想、举国体制、政策导向、学校竞技体育自身积累的经验等方面,阐述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指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在竞技体育资源利用、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及运动员队伍建设、教育与体育系统的协调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应以高校为龙头,建立学校竞技体育服务平台;大力构建中小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由物质要素为主的粗放型模式,向以技术要素为主的集约型模式的转变,是我国基础大项乃至整个中国竞技体育在未来发展战略上无法回避的问题,进一步强化训练理论的建设与创新已成为我国竞技运动训练发展的主要趋势。4位国际知名专家分别从人体生物适应的角度阐述力量、耐力性周期项目运动员训练负荷的长期安排与控制,运用"疲劳-适应"模型解读赛前减量训练的问题,以德国和日本国家足球队的体能训练为例,诠释当代最新的体能训练理念,以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为背景,介绍英国国家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科技保障体系。"训练与恢复"的关系、"赛前减量训练理论"的发展、"竞技就是动作"的回归和"训练与科研团队"的构建,是当今世界训练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训练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产出背景问题。采取文献资料研究法,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社会转型背景、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体育体制改革的背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和投入风险的背景。研究表明,社会转型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动力;经济体制改革在推动体育体制改革的同时,也使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市场化机制将在新的"举国体制"中发挥积极作用;合理规避投入风险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受前苏联竞技运动训练理论的影响,我国从引入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到现在为止,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现代体育赛制的变革,板块训练理论一段时间以来较为流行。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两种运动训练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板块理论是对分期理论的补充与完善。两种训练理论针对的对象不同,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运动训练的科学安排问题,对运动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竞技体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当今世界上,竞技体育不仅是科学技术和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而竞技体育要发展,其先决条件是应培养出大量的体育后备人才。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在整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县市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源头和根基。结合县级体校重竞技项目发展的实际情况,浅析目前县级体校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军事人才培养的趋势。我国自2000年起开始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军队干部,此举为我军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军事人才。本研究分析了体育专业院校向军队输送毕业生的情况,结合体育专业院校的师资、课程、场馆设施、生源特点等方面资源,查阅了"特种兵"选拔与培养的机制,论证了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人才的优势。研究表明体育专业院校纳入培养国防生系列中非常重要与可行,培养国防生人才的突破口为"特种兵"人才。体育院校培养国防生有利于增加特种兵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人才培养数量;提高特种兵的成材率和成才速度;解决高军事体能、高军事技能人才缺乏问题;联合培养有利于实现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实现双赢;有利于拓宽体育专业院校办学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建设 《体育科学》2012,32(6):3-13
浙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院校化的制度安排,以及基于这一制度的体制与机制设计,在解决普遍存在的老问题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浙江实践"的核心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院校化,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了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到优秀运动员的大学学历教育的院校化培养体制,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了"竞技体育系—项目管理中心—协会秘书处三位一体"的院校化管理体制。"浙江实践"是一种改革方向明确和道路预先设计,但需逐渐体制成型和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欧美体育强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梳理与探析。结果表明:无论具体进行管理的主体是政府、俱乐部、体育协会或其他,培养模式均依托学校教育的优势与提供的资源,为加快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模式,加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联系;为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质量,提高文化考核的地位势在必行;俱乐部体制虽然与现阶段的我国国情不相适应,但是促进家庭与俱乐部的沟通联系,能为运动员学生营造更佳的体育活动环境;根据地区差异,应因地制宜、多元投资,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