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其病原并命名为2019一新型冠状病毒,其导致的肺炎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放射学诊断是COVID-19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规范全国COVID-19的放射学诊断工作,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牵头组织全国委员、心胸学组部分委员和国内相关医院专家讨论编写本推荐意见,阐述总结COVID-19的放射学检查流程、放射学表现和分期、放射学转归和基于放射学表现的出院依据等。同时阐述儿童COVID-19的临床特点和放射学表现,旨在指导各级医疗机构的放射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2.
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影像学是临床诊断COVID-19的重要指标,放射科技师与护士直接面对患者,处于抗疫第一线,感染风险大。为进一步规范全国COVID-19影像检查的院内感染防控,保护医患安全,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牵头组织全国委员和国内相关医院专家讨论编写了本推荐意见。本推荐意见阐述了放射科抗击COVID-19疫情中的应急管理,分区检查,个人防护用品规范使用的培训、考核与督查等内容,同时阐述了放射技师需要学习并掌握COVID-19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不同疾病患者同时检查的流程优化和消毒规范,旨在指导放射科技师面对疫情强化防范意识,做好自我防护,且针对不同的设备配置客观条件和待检者规范有序进行影像检查,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确立一套防控措施,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启动应急预案,在隔离病房放置一台移动DR摄影机,给COVID-19患者进行胸部X线摄影,来初步评估治疗效果;指定专用CT检查室,关闭通风系统,划分三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开辟医患专用通道。结果目前我院放射科已经进行了468例次床旁胸部X线摄影检查,270例次胸部CT检查,无1例院内交叉感染事件发生。结论建立一个适用COVID-19患者影像学检查的防控措施,可避免医务人员感染和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覃蕾  李琴 《放射学实践》2020,(3):300-302
【摘要】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其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蔓延至多个国家和地区。胸部CT平扫作为筛查和诊断OVID-19的重要检查方式之一,疫情期间大量疑似和确诊患者前来我科行胸部CT检查。如何做好CT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摘要】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人数与日俱增,形势十分严峻。我院作为COVID-19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之一,在承担收治COVID-19患者工作的同时,还要保证其他疾病的医疗救治。与此同时,由于疫情爆发期正值冬春季节,也是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高发时期,而该类疾病属于急诊范畴,需快速诊断及治疗,目前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因此,为了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在保证正常医疗救治工作的前提下,对于那些急需行CT增强检查的COVID-19患者,既要建立起高效的急诊患者“绿色通道”,又要做好COVID-19患者CT增强检查的流程及防护管理。本文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COVID-19相关防控法规及我院实际情况,以1例在我院行急诊CTA检查的COVID-19患者为例,介绍COVID-19患者的CT增强检查流程及防护管理体会。  相似文献   

6.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疫情期间大量患者需要介入手术治疗,存在院内感染隐患,也给疫情防控带来挑战。如何在开展介入手术的同时做好防控工作,对预防院内感染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规范介入医务工作者的医疗行为,做好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组织人员起草了本专家共识。本共识在"疫情防控为重,严防院内感染"的前提下,结合属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级,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指导介入医务工作者在COVID-19疫情期间安全地开展各类介入手术,同时针对COVID-19疫情期间手术室、门诊和会诊的防控管理,以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指导介入医务工作者在抗击COVID-19疫情的同时,做好自身的防护,更好地服务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5日-11月19日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收治的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的本土138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采集流行病学及人口学信息、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CT、治疗和预后数据,最终随访日期为2021年11月27日。结果 截至2021年11月19日,甘肃省此次疫情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集中收治138例,男65例(47.1%),女73例(52.9%),男女比例为1:1.12,年龄2~87(42.7±21.0)岁,临床分型以普通型(48.6%,67/138)为主。SARS-CoV-2 Delta变异株的传播方式以密闭空间为主,具有明显的旅行团聚集性和家庭聚集性;密切接触者筛查和社区排查是发现感染者的主要途径;86.2%(119/138)的确诊患者已接种国产COVID-19灭活疫苗;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为咳嗽(57.2%,79/138),其...  相似文献   

8.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阶段临床上有较多行动困难、运输不便和病情危重的患者,移动DR床旁摄影为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的监控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技术手段,但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如何做好感染防控及辐射防护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军队援鄂医疗队放射科1月余来的工作经验,对移动DR床旁摄影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工作流程、感染防控及辐射防护进行探讨和总结,以供同行借鉴参考,减少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一旦发展成重型/危重型, 肺部炎症因子风暴导致的呼吸衰竭就会成为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重型/危重型患者现有治疗方法疗效有限, 低剂量放疗(LDRT)治疗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临床应用在国外多个医学中心陆续开展, 显示出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但其作用机制和最佳剂量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对LDRT治疗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放射生物学机制、有效性、不良反应、治疗剂量等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以期更好地认识其临床获益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笔者报道了1例以乏力、发热为首发症状,流行病学史不明确、实验室检查倾向于细菌性感染,发病第8天经胸部CT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疑似病例,并最终经核酸检测结果而确诊。该病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性强,部分患者累及多个脏器,病情进展迅速。该病例为区域内聚集性发病的首例,笔者意在提示,在COVID-19防控临床工作中,对于从事高危职业但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应予以足够重视,应尽早行胸部CT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并反复多次行核酸检测,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烈性传染性疾病.截至2020年11月24日,全球确诊感染人数已接近6000万人.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耗竭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还给社会经济和医疗秩序带来巨大的影响.医疗机构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还要继续开展常规医疗诊治工作,尤其是对于严重创伤等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本文基于武汉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与疫情防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创伤中心在疫情期间的创伤救治经验,阐明医疗机构如何在疫情下做好创伤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以确保救治质量不下降和院内"零"感染,同时根据疫情等级,科学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被发现以来,迅速蔓延,其早期诊断有利于患者的及时救治和疾病进一步传播的有效控制。目前,诊断的依据是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结果,其中RT-PCR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是COVID-19确诊的主要依据,影像学特征尤其是肺部高分辨率CT表现则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临床依据。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方法,18F-FDG PET/CT在COVID-19中的价值仍未可知。笔者分析了18F-FDG PET/CT在COVID-19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及评估COVID-19患者纵隔淋巴结受累情况方面的潜在应用,讨论了COVID-19患者肺外器官和组织受累可能出现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在指定就诊医院经实验室核酸检测(RT-PCR)确诊为COVID-19的30例14岁及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0~14岁,中位年龄6岁。由2名经验丰富的儿科放射诊断医师双盲阅片,分析儿童COVID-19胸部CT影像学表现。结果:入组的30例儿童COVID-19患者有12例合并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临床主要症状为发热(n=25),咳嗽(n=20),乏力(n=2),流涕(n=2),腹泻(n=2),呕吐(n=2)。胸部CT表现呈多样性:病灶多发为主,7例病灶呈弥漫性分布,23例(76.7%)累及左肺下叶。病变主要累及外周近胸膜部分,仅仅累及内带少。病变以实变及磨玻璃影为主,其中部分病例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结论:儿童COVID-19患儿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结合流行病学史、CT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协助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放射学实践》2021,36(1):M0004-M0004
近日,北美放射学会(RSG NA)发布最新消息,《放射学实践》杂志常务副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主任夏黎明教授团队的新冠肺炎相关研究论文“Correlation of Chest CT and RT-PCR Testing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in China:A Report of 1014 Cases”(2019年发生在中国的冠状病毒疾病胸部CT与核酸检测的对比研究:1014例报道)荣获RSNA 2020年Alexander R.Margulis科学卓越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表现及定量CT肺功能对COVID-19肺功能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且具有完整动态胸部HRCT资料的COVID-19患者,复查间隔时间48 h~14天。分析HRCT基本表现及CT-肺功能成像与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31例患者均于发病3天内接受HRCT检查,病变检出率为100%。于发病5~7天复查CT,25例病变范围增大,3例病灶范围缩小,3例病灶范围同前;发病10~14天接受第2次复查,26例病变范围缩小,3例病灶范围增大;临床分型与CT肺功能值(PI)(r=-0.835,P<0.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胸部HRCT能清晰显示COVID-19疾病影像学变化,CT肺功能与COVID-19相关,有助于指导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并可评价COVID-19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被发现并迅速蔓延。疫情防控期核医学诊疗工作中如何进行防护显得尤为重要。核医学诊疗工作涉及门诊、影像检查、检验和放射性核素病房治疗等,环节较多,流程相对复杂。因此,对核医学诊疗过程中各个环节工作人员和患者的管理、防护以及工作场所的环境消毒等的要求应更为严格。笔者根据国家相关指南和实际工作状况,提出了COVID-19疫情防控期核医学诊疗工作的防护建议,旨在加强核医学诊疗工作中的防控,并保障医患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初诊临床特征及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20日至28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的141例COVID-19患者,男77例,女64例,中位年龄49(9, 87)岁。分析14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胸部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 141例COVID-19患者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降低38例(26.95%)、淋巴细胞比率降低71例(50.35%)。141例COVID-19患者中发热(>37.5 ℃) 139例(98.58%)、咳嗽106例(75.18%)、头痛11例(7.80%)、咳痰41例(29.08%)、胸闷93例(65.96%)、呼吸道以外症状主要有腹泻等4例(2.84%)。141例COVID-19患者HRCT均有异常,52例(36.88%)胸部HRCT图像表现为磨玻璃影(GGO)和斑片影,以胸膜下分布为主;23例(16.31%)GGO合并局灶实变影;27例(19.15%)小片状模糊影;20例(14.18%)大片状实变影;48例(34.04%)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血管穿行征;5例(3.55%)有空气支气管征象;7例(4.96%)小结节影;5例(3.55%)纤维化、网格影或条索影;7例(4.96%)双侧胸腔积液,4例(2.84%)纵隔或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HRCT影像表现多样,在COVID-19特定的流行病学背景下,应及时开展胸部HRCT扫描,对疾病做出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18.
《放射学实践》2021,(2):M0004-M0004
近日,北美放射学会(RSG NA)发布最新消息,《放射学实践》杂志常务副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主任夏黎明教授团队的新冠肺炎相关研究论文“Correlation of Chest CT and RT-PCR Testing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in China:A Report of 1014Cases”(2019年发生在中国的冠状病毒疾病胸部CT与核酸检测的对比研究:1014例报道)荣获RSNA2020年Alexander R.Margulis科学卓越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的103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和临床资料,根据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所有患者分为普通型(58例)、重型(36例)和危重型(9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CT表现。CT特征参数包括病灶分布、位置、大小、形态、边缘、数目、密度、肺炎病灶占整肺百分比和肺外表现。不同临床分型的CT特征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年龄、从发病到CT检查时间及肺炎病灶占整肺体积百分比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正态分布)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结果 临床表现方面,危重型COVID-19患者更常见于老年男性,中位年龄65岁。58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有49例(84%)以发热为首发症状,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重型(25/36, 69%)及危重型(6/9, 67%)COVID-19患者的咳嗽发生率高于普通型(20/58, 34%)。所有危重型患者存在呼吸困难。CT表现中,普通型COVID-19表现为双肺(41/58, 71%)、多发(40/58, 69%)、磨玻璃(31/58, 52%)或混合型(25/58, 43%)、斑片(56/58, 97%)灶;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均表现为双肺病灶,重型COVID-19以多发(34/36, 96%)、斑片(33/36, 92%)、混合密度灶(26/36, 72%)为主;9例危重型COVID-19病灶均为大于3 cm的多发混合密度病灶。肺炎病灶占整肺体积的百分比:普通型(12.5%±6.1%)明显低于重型(25.9%±10.7%)及危重型(47.2%±19.2%) COVID-1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2),重型COVID-19也显著低于危重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胸部CT表现具有特征性,不仅能早期诊断,还能对其临床病程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剂量双相(吸气相与呼气相)CT空气潴留征及病灶范围半定量评分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重症及血气指标异常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20年1月23日至2月29日无锡市定点收治医院经核酸检测确诊并住院治疗的非重症COVID-19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低剂量双相CT检查且在病程中按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