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被发现并迅速蔓延,给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核医学科与普通的影像科室有所不同,主要包括放射性核素的诊断和治疗及体外分析3部分,而且工作人员多、场所分散、流程复杂且检查项目繁多。因此,对患者的防护管理更加复杂,在此期间的防护工作不仅包括对核素辐射的防护,还包括对COVID-19疫情的严格防护,即“双重防护”。笔者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一系列COVID-19诊疗方案、防护措施和指南,根据核医学科的工作性质与特点,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总结出COVID-19疫情时期核医学科的特殊工作流程与防护要点。旨在有效防护核素辐射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阻断COVID-19疫情的传播,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概率,保障医疗安全并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疫情期间大量患者需要介入手术治疗,存在院内感染隐患,也给疫情防控带来挑战。如何在开展介入手术的同时做好防控工作,对预防院内感染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规范介入医务工作者的医疗行为,做好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组织人员起草了本专家共识。本共识在"疫情防控为重,严防院内感染"的前提下,结合属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级,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指导介入医务工作者在COVID-19疫情期间安全地开展各类介入手术,同时针对COVID-19疫情期间手术室、门诊和会诊的防控管理,以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指导介入医务工作者在抗击COVID-19疫情的同时,做好自身的防护,更好地服务患者。  相似文献   

3.
【摘要】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人数与日俱增,形势十分严峻。我院作为COVID-19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之一,在承担收治COVID-19患者工作的同时,还要保证其他疾病的医疗救治。与此同时,由于疫情爆发期正值冬春季节,也是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高发时期,而该类疾病属于急诊范畴,需快速诊断及治疗,目前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因此,为了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在保证正常医疗救治工作的前提下,对于那些急需行CT增强检查的COVID-19患者,既要建立起高效的急诊患者“绿色通道”,又要做好COVID-19患者CT增强检查的流程及防护管理。本文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COVID-19相关防控法规及我院实际情况,以1例在我院行急诊CTA检查的COVID-19患者为例,介绍COVID-19患者的CT增强检查流程及防护管理体会。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卫健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措施的改变, 我国疫情形势及防控政策也进入新阶段。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新阶段,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诊疗策略如定点隔离、核酸排查等措施也随之做出调整。基于国内医院骨科一线抗疫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新阶段开展围术期的工作经验, 并结合国内外现行抗疫政策下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治疗的文献及相关循证医学证据,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及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 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形势下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从创伤骨科患者的术前诊疗、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等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 以期系统规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新阶段创伤骨科围术期的临床路径与诊治流程, 为各级医院在现行疫情政策下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避免COVID-19在介入手术室交叉感染。 方法 2020年2月7至28日对国内16个省、市、自治区68所三级医院介入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空气压力设计情况进行调查,结合介入手术实际及COVID-19防控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68所医院介入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均无空气负压设计,不具备呼吸道传染病专业防护条件。 结论 疫情期间增强防控风险意识、加强医疗环境管理、强化感染防护措施、筹划改造、扩建及新建负压介入手术室,有助于降低COVID-19在介入手术室交叉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影像学是临床诊断COVID-19的重要指标,放射科技师与护士直接面对患者,处于抗疫第一线,感染风险大。为进一步规范全国COVID-19影像检查的院内感染防控,保护医患安全,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牵头组织全国委员和国内相关医院专家讨论编写了本推荐意见。本推荐意见阐述了放射科抗击COVID-19疫情中的应急管理,分区检查,个人防护用品规范使用的培训、考核与督查等内容,同时阐述了放射技师需要学习并掌握COVID-19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不同疾病患者同时检查的流程优化和消毒规范,旨在指导放射科技师面对疫情强化防范意识,做好自我防护,且针对不同的设备配置客观条件和待检者规范有序进行影像检查,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前COVID-19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该文将COVID-19的CT表现、病理生理学特征、组织解剖学基础及常见需鉴别的疾病和并发症进行总结, 并对CT诊断及鉴别诊断COVID-19的价值进行阐述。熟悉和掌握这些知识, 既有助于在疫情暴发期及时诊断COVID-19并正确分型, 也有利于在低流行期, 对疑似病例做出提示性诊断, 指导患者救治。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作为全球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受检者骤然增多、影像学数据海量增长,均给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此时,快速、精准的影像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疫情成功防控的重要环节,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COVID-19影像人工智能产品的及时研发在提高诊疗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显现出了我国人工智产品研发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需要引起政府及业界的重视,以加速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2019年12月在湖北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以来,已累计确诊感染患者80 424例(截至2020年3月3日),对国民健康及经济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方舱医院方舱CT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与常规医院内的CT机房相比,方舱CT在感染区域设置、防护隔离措施和检查流程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本文从机房设计、人员配置职责、感染区域划分、检查流程、防护和消毒等方面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COVID-19感染蔓延迅速,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在疫情期间,为了保障非新冠创伤骨科限期手术患者的救治质量,提高骨折预后水平,避免在救治过程中出现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根据医院及科室自身特点制定了COVID-19疫情期间创伤骨科限期手术患者的管理路径和避免交叉感染的防护措施。本文主要从疫情期间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门、急诊患者接诊流程、入院后管理以及医护和陪护的防护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概述,希望为各级医院开展创伤骨科限期手术处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是全世界感染防控的重点,在我国有效实施防控措施的情况下,总体已基本得到控制,但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仍存在小规模爆发事件。笔者在疫情防控期间,从工作实践角度出发,初步探讨了非定点医院核医学科体外分析实验室对中、高风险地区患者血液标本的管理,旨在为全国核医学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以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途径,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种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疾病。以非定点救治医院为例,结合新冠病毒感染的特点,对核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从受检患者、工作人员、场地环境、仪器设备、物品耗材、医疗废物,以及工作流程的管理与防控7个方面制定方案和措施,以期在完成检查的同时,实现受检患者和工作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天津市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的基本情况,以便改善其防护现状,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采用方便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天津市全部行政区域105家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19家、二级医疗机构10家、一级医疗机构22家、民营医疗机构54家)中的434个放射诊疗工作场所[X射线诊断工作场所(包括X射线摄影机、X射线透视机、CT机房)413个、放射治疗工作场所(包括后装机和加速器机房)13个和核医学工作场所(包括PET/CT和SPECT/CT机房)8个]进行辐射防护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国家标准和卫生行业标准进行辐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各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检测合格率的比较采用R×C列联表的χ2检验。 结果 434个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检测整体初检合格率为95.4%(414/434)。放射诊断中CT机房的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最低,为79.6%(43/54),CT和X射线透视机机房的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95.5%(128/134)]均低于X射线摄影机机房[99.6%(224/22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46、11.820,均P<0.05)。CT和X射线透视机机房的不合格指标均为机房门。放射治疗中加速器机房的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最低,为81.8%(9/11)。加速器机房的不合格指标为机房墙体(主墙的次屏蔽区)。后装机及核医学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均为100%(2/2、8/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和近台同室操作的X射线透视机透视防护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检测合格率为100%(35/35)。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辐射防护检测合格率较低,分别为97.4%(38/39)和93.3%(265/284)。一级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的辐射防护检测合格率均为100%(34/34、77/77)。民营医疗机构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检测初检合格率高于三级医疗机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8,P<0.05)。 结论 2019年天津市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存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现象,医疗机构,特别是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的重视与改进,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防护不合格工作场所的重点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法在处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不良事件中的应用及持续改进的管理成效。方法 对新冠肺炎疫情关联的不良事件个案展开根因分析,探寻根本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全程督导其效果。结果 方案实施后,疫情期间工作人员零感染,未出现院内感染病例;提升了不良事件的处置水平,病区管理评价指标改善显著。结论 不良事件的根因分析及持续改进能够促进制度完善、保证医疗安全并成为院内感控管理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describe the strategy and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infection control procedure of our radiology department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outbreak.MethodsWe set up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sensing control teams. The team formulated various measures: reconfiguration of the radiology department, personal protection and training of staff, examination procedures for patients suspected of or confirmed with COVID-19 as well as patients without an exposure history or symptoms. Those with suspected or confirmed COVID-19 infection were scanned in the designated fever-CT unit.ResultsFrom January 21, 2020, to March 9, 2020, 3,083 people suspected or confirmed to be infected with COVID-19 underwent fever-CT examinations. Including initial examinations and re-examinations, the total number of fever-CT examinations numbered 3,340. As a result of our precautions, none of the staff of the radiology department were infected with COVID-19.ConclusionStrategic planning and adequate protections can help protect patients and staff against a highly infectious disease while maintaining function at a high-volume capacity.  相似文献   

16.
X射线影像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工作存在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通过分析X射线影像诊断的流程及其可能发生的感染因素,江苏省率先发布了新冠肺炎X射线影像诊断感染防控指南。该指南明确了X射线影像诊断过程中控制感染的基本要求、工作人员防护、人员和场所消毒以及受检者防护与消毒的具体办法,对现场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关注控制感染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医疗照射的防护最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17.
CT是辅助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影像学工具,因此既需要严格把控CT检查场所及设备的消毒防护及生物安全等卫生管理措施,避免该部位成为潜在的传染源,还需要在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前提下减少CT扫描剂量,较大幅度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危害。根据国内外有关CT场所和设备的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状况的监测研究结果以及CT低剂量扫描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用现状、应急医院放射卫生防护管理现状,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提出CT检查场所感染控制及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建议,筑牢新冠疫情防控防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期间介入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介入中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行TACE治疗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院前筛查、病区管理、术前评估、术中防护、术后指导等一系列针对性护理策略,观察患者TACE成功率、患者就医满意度及新冠肺炎的防控成功率。结果 32例TACE治疗患者均顺利接受了TACE治疗,治疗成功率达100%,患者住院期间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达100%,且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患者和工作人员均未感染新冠肺炎。结论在科学防控的基础上通过有序实施整体护理和病房、介入手术室的疫情防控与管理,让患者得到了及时必要的诊疗及康复,确保了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做到了防疫与治疗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a growing ev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atients. As evidence accumulated of COVID-19 mediated inflammatory effects on the myocardium, substantial attention has been directed towards cardiovascular imaging modalities that facilitate this diagnosis.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MRI) i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detection of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myocardial alterations and its role in identifying patients with COVID-19 mediated cardiac injury is growing. Despite its utility in the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jury in this population, CMRI’s impact on patient management is still evolving. This review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the use of CMRI i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VID-19 pati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ardiologist. We review the role of CMRI in the management of both the acutely and remotely COVID-19 infected patient. We discuss patient selection for this imaging modality; T1, T2, and 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imaging techniques; and previously described CMRI findings in other cardiomyopathies with potential implications in COVID-19 recover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