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索弥散加权成像中定量ADC在鉴别诊断不同病理亚型良、恶性脑膜瘤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141例,男女比例为1:2.7;均为手术病理证实.扫描仪为CE 1.5T.弥散加权扫描b值为1000s/mm<'2>.rADC为病灶实质部分ADC比对侧正常白质ADC.结果:t检验良性脑膜瘤和恶性脑膜瘤rADC两组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实质rADC都要比其他病理亚型高(P<0.01),间变型脑膜瘤rADC比纤维型、上皮型、血管瘤型低(P<0.05).而纤维型、上皮型和非典型脑膜瘤之间rADC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间变型脑膜瘤瘤周水肿rADC大于纤维型脑膜瘤(P<0.05).其他病理亚型脑膜瘤瘤周水肿rAD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肿瘤实质rADC可以在鉴别良性和恶性脑膜瘤以及不同病理亚型脑膜瘤中发挥重要作用,瘤周水肿rADC在鉴别间变型脑膜瘤有重要意义.DWI对脑膜瘤术前评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洪福  李莉  梁建晓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1825-1828,184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病变48例患者、54个病灶,经Philips 3.0T磁共振成像,比较分析T1WI、T2 WI、DWI(b值为150、300和500s/mm2)及动态增强中良性病灶及恶性病灶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T1 WI像良性病变呈等及略高信号,恶性病变为不均匀略高信号;T2 WI像良恶性病变均为略高信号,无统计学差异(P>0.05);DWI成像(良性病变:b值为150时ADC值为2.489±0.442、b值为300时ADC值为1.974±0.369、b值为500时ADC值为1.649±0.445;恶性病变:b值为150时ADC值为1.733±0.326、b值为300时ADC值为1.399士0.258、b值为500时ADC值为1.214±0.30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1WI动态增强良性病变呈流出型强化曲线,恶性病变呈延迟性消退型曲线,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应用价值高,尤其是ADC值对良恶性病灶的鉴别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别应用T2WI、DWI以及综合应用2种成像序列对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6-08-2010-04在本院3.0T磁共振行常规及DWI扫描(b值分别为0 s/mm2和800 s/mm2)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70例前列腺移行区见到结节样异常信号者被纳入本研究,本组患者后来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分析良恶性结节的MRI表现,比较其ADC值.采用5分制评分,将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用SPSS11.5分别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各组方法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病理证实54例患者为前列腺移行区良性结节,16例为移行区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良性和恶性结节的ADC值分别为(1.352±0.088 5)×10-3 mm2/s和(0.931±0.079 5)×10-3 mm2/s,恶性结节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结节(P<0.05).联合DWI和T2WI 2种成像序列鉴别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93,95%CI:0.935~0.995),其与单独应用T2WI 的AUC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3,P<0.05),但是与单独应用DWI的AUC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05,P=0.365);T2WI鉴别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结节的AUC低于DWI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29,P=0.103),2种序列结合鉴别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结节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最高.结论 前列腺移行区恶性结节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结节;联合应用DWI和T2WI鉴别诊断良恶性结节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WI在鉴别脊椎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和/(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共50例82个病变椎体,其中良性组20例,34个椎体;恶性组30例,48个椎体。选取50例中的正常椎体35例共35节椎体作为对照组。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WI扫描;分析良恶性病变的DWI信号特点,并定量测定3组椎体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及恶性组病灶DWI序列均可表现为高、等、低或混杂信号,且2组信号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性组、恶性组、对照组ADC值分别为(2.23±0.25)×10-3 mm2/s,(1.62±0.27)×10-3 mm2/s及(0.43±0.34)×10-3 mm2/s,经t检验,各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信号改变不能用于鉴别椎体良恶性病变,而ADC值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DWI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乳腺MRI常规序列和DWI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患者资料。采用Siemens Magnetom Verio 3.0 T超导MRI扫描仪、乳腺线圈等设备。行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_1WI、T_2WI,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FLASH-3D动态增强扫描,DWI成像。结果:DCE-MRI示乳腺恶性肿瘤TIC多为Ⅱ、Ⅲ型曲线,良性肿瘤多为Ⅰ、Ⅱ型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诊断敏感度91.9%、特异度61.1%、准确性81.8%;ADC值诊断良恶性病变敏感度81.1%、特异度77.8%、准确性80.0%。DCE-MRI联合ADC值综合诊断良恶性病变敏感度94.6%、特异度61.1%、准确性83.6%。结论:DCE-MRI联合DWI能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卵巢良恶性病变与其MRI平扫及DWI影像表现的相关性,提高定性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占位病变的MRI平扫加DWI影像表现,纳入分析指标共9项,包括年龄、单/双侧、最大径、边界、囊壁/分隔、囊实性、T1WI及T2WI信号特征、表观扩散系数(ADC),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良性34例,恶性14例,其中双侧者良性8例,恶性5例,占位病变共61个.(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良、恶性病变的最大径、囊壁/分隔情况、囊实性成分比例、T2 WI信号均匀性及ADC值(b=600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变量中上述5项影响因素曲线下面积(AUC)从大到小依次是:ADC值(0.881)>囊壁/分隔(0.764)>最大径(0.736)>T2信号均匀性(0.710)>囊实性(0.695),其中ADC值价值最大,其在b=600 s/mm2时临界值为1.53×10-3 mm2/s,小于界值,提示恶性.结论 MRI平扫加DWI在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病变ADC值小于1.53×10-3mm2/s,囊壁/分隔厚且不均,病变较大、T2WI信号等或混杂,DWI呈高信号是恶性肿瘤的有力证据,同时结合临床病史,综合评估,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WI及ADC值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确诊的脊柱转移瘤30例脊柱转移组,脊柱良性病变25例(良性病变组)。55例均行常规矢状位、横轴位及DWI扫描,b值取0、800 s/mm2,分别测量得2组病变ADC值。主观评价并比较2组的DWI病灶信号强度。采用ROC曲线,获得最佳DWI及ADC值界值,以及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两者联合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椎体病变T1WI呈低信号或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2WI脂肪抑制后为高信号、混杂高信号。良性病变组DWI以稍高信号为主(17/25),脊柱转移瘤组DWI以高信号为主(24/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77,P0.001)。测得平均ADC值:脊柱转移瘤组为(0.843±0.189)×10-3mm2/s;良性病变组为(1.204±0.184)×10-3mm2/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1,P0.001)。当病变DWI为稍高信号,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敏感度80%,特异度80%;2组ADC值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最佳临界值为0.947×10-3mm2/s,敏感度76.67%,特异度96%。DWI病变信号为稍高及高信号,ADC值≤0.947 4×10-3mm2/s,满足其中之一诊断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90%,特异度80%。结论:常规MRI结合DWI及ADC值对诊断脊柱转移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疾病,其中良性病变22个,恶性病变18个;均行DWI检查,测定病灶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正常组织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应用SPSS 16.0软件比较其平均值,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作ROC曲线,求其最佳诊断阈值。结果: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的ADC值分别为(1.55±0.35)×10-3和1.00±0.18)×10-3 mm2/s,其rADC值分别为(0.82±0.19)和(0.52±0.08)。良恶性病变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以ADC值及rADC值为诊断标准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其中ADC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0.04),rADC值的AUC为(0.965±0.03),诊断阈值分别为1.17×10-3 mm2/s、0.66,相应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88.9%)和(95.5%、94.4%),rADC值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ADC值。结论: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rADC值有更好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部良恶性病变的DWI表现及ADC值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将行胸部MRI及DWI检查的肺内有直径1cm以上的结节、肿块或实性病变的64例共76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分析病变的DWI表现,对病变进行ADC值定量分析,比较肺良恶性病变及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ADC值的差异。结果:恶性病变DWI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高信号结节或肿块,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等、稍高信号的结节或肿块。恶性病变组ADC值为(1.241±0.316)×10-3 mm2/s,良性病变组ADC值为(1.819±0.409)×10-3 mm2/s,良恶性病变组ADC值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中央型肺癌瘤灶实质的ADC值为(1.237±0.251)×10-3 mm2/s;周围型肺癌瘤灶实质的ADC值为(1.254±0.196)×10-3 mm2/s,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ADC值与鳞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及肉瘤样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ADC值高于其它病理类型。结论:DWI实现了肺部病变ADC值的定量分析,有望成为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一种新方法,是常规MRI检查的一个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乳腺叶状肿瘤MRI表现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s)MRI平扫、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MRS)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MRI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搜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乳腺PTs,按照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磁共振成像(BI-RADS-MRI)标准,回顾性分析病变的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T1WI及T2WI信号、动态增强表现及强化曲线类型、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MRS表现特征。结果5例乳腺PTs病理诊断良性1例,交界性2例,恶性2例。MRI上4例表现为分叶状,1例为卵圆形;5例PTsMRI平扫T1WI均呈较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内有低信号分隔;4例行动态增强检查的PTs于动态增强早中期(增强后第一至第三时相)呈快速渐进性强化,动态增强中后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3例呈平台型,1例呈轻度流出型;5例PTs于DWI上均呈高信号,ADC值低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低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3例行MRS检查,均可见胆碱(Cho)峰。结论MRI检查有助于乳腺PTs的诊断,但确诊仍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MRI诊断兔头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准确性。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12只,分别建立炎性淋巴结模型、VX2肿瘤淋巴结转移模型。Gd-DTPA增强前行T1WI、T2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扫描,注射Gd-DTPA 80s后行T1WI序列扫描。测量淋巴结、同层肌肉的ADC值,计算淋巴结/肌肉的rADC值,测量增强前、后T1WI序列淋巴结、同层肌肉的信号强度(SI)值,计算增强前后信号强度比值(SI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病理证实,炎症组取出淋巴结26枚,肿瘤组取出转移淋巴结14枚。炎症组、肿瘤转移组淋巴结的rADC值、SIr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0,4.76,P均<0.05);利用rADC值鉴别良、恶性淋巴结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93,阈值0.88,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92.9%;SIr值的AUC是0.81,阈值是1.66,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88.5%。结论:炎症组、肿瘤转移组淋巴结的rADC值、SI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ADC值比钆剂增强扫描SIr值鉴别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张海兵  李玉华  周柱玉  李君   《放射学实践》2011,26(4):372-375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在判断小儿颅内肿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小儿颅内肿瘤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图像,包括WHOⅠ级19例,Ⅱ级17,Ⅲ级14例,Ⅳ级10例。测量肿瘤实质部分及正常脑白质的ADC值,经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肿瘤实质ADC及实质/白质值(rADC)测量,Ⅰ-Ⅳ级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30±0.35)×10^-3(、1.06±0.23)×10-3、(0.91±0.15)×10^-3和(0.63±0.11)×10^-3mm^2/s,rADC分别为1.69±0.49、1.32±0.28、1.20±0.29和0.79±0.19,除Ⅱ、Ⅲ级肿瘤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Ⅱ和Ⅲ-Ⅳ级组肿瘤ADC值分别为(1.24±0.34)和(0.87±0.28)×10^-3mm^2/s,rADC分别为1.60±0.45和1.17±0.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组高于Ⅲ-Ⅳ级组。结论:DWI对于小儿颅内肿瘤级别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而ADC或rADC值,特别是后者能较为可靠地鉴别小儿常见颅内肿瘤的级别。  相似文献   

13.
李文华  崔艳芬  张萍  汤蕴琦  吴相如  储彩婷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25-122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鉴别良恶性卵巢上皮囊实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7例卵巢上皮起源的囊实性肿瘤患者的常规MRI、DWI检查资料和肿瘤实体部分的ADc测量值进行回顾性分析,131个病灶中46个为良性囊腺瘤,85个为恶性囊腺瘤。结果:良性组卵巢肿瘤实质部分的平均ADC值为(1.69±0.25)×10-3mm2/s,恶性组为(1.03±0.22)×10-3mm2/s,两组间ADC值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以(1.25×10-3)mm2/s作为诊断良恶性肿瘤的阈值,则敏感度、特异度和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0.1%、89.9%和92.4%。结论:常规MRI检查鉴别卵巢表面上皮良恶肿瘤存在困难时,辅以扩散加权成像和ADC值测量有助于进一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索样脑膜瘤(CM)的 MRI 特征性表现,并与其他脑膜瘤相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例 CM 患者的临床及 MRI 资料,定性分析其 MRI 各序列的信号特征,并进一步定量分析肿瘤各序列的标准化信号强度比,包括标准化 T1 WI 信号强度比(NT1)、标准化 T2 WI 信号强度比(NT2),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比(NADC)、标准化 T1增强信号强度比(NCE)。采用 Fisher 精确检验和 Dunnett T 3检验法与经病理证实的非脊索样脑膜瘤(34例Ⅰ级脑膜瘤、16例非脊索样Ⅱ级脑膜瘤、5例Ⅲ级脑膜瘤)进行比较。结果CM 在 T2 WI 序列上均表现为高信号,非脊索样脑膜瘤则表现为等、低或稍高信号;CM 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信号多变,但均无明显扩散受限,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CM 的定量指标 NT2、NADC 及 NCE 均高于其他脑膜瘤(P 均<0.01),而 NT1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889)。病灶内有无囊变坏死、T2 WI 是否可见“流空效应”、瘤周水肿程度、是否出现脑膜尾征及宽基底对鉴别 CM 和其他脑膜瘤意义不大。结论CM 的MRI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T2 WI 多表现为高信号,扩散不受限,强化程度更明显,NT2、NADC 及 NCE 的测定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常规MRI结合DWI在良恶性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雍昉  张发林  潘爱珍  赵海  高强   《放射学实践》2010,25(8):851-854
目的:探讨常规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良、恶性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6例良性(Ⅰ级)、11例非典型性(Ⅱ级)和4例间变性脑膜瘤(Ⅲ级)患者行常规MRI和DW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①良、恶性脑膜瘤的最常见部位均位于额部;两者在肿瘤大小、形态和信号特点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恶性脑膜瘤在肿瘤囊变坏死、边缘不规整、周围水肿、肿瘤强化方式和脑膜尾征等征象发生率上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两者之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肿瘤侵犯脑实质或(和)破坏周围颅骨是诊断恶性脑膜瘤较为特异性征象;②良、恶性脑膜瘤的扩散系数(ADC)值分别为(8.73±1.68)×10^-9mm^2/s、(7.26±3.22)×10^-9mm^2/s,两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结论:常规MRI对于良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有一些特征性征象,结合ADC值的变化,能明显提高对于良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48例乳腺疾病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DWI及动态增强扫描.48例患者共检出53个病灶,其中良性肿瘤29个,恶性肿瘤24个,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选择健康志愿者2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弥散加权成像(DWI)与MRI增强(CE-MRI)对表皮样囊肿的检出敏感性,评价DW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9例初次检查及66例术后复查疑似表皮样囊肿的患者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序列[T1 WI、Tz 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和钆对比剂增强扫描(CE-MRI)检查.将所有图像分为DWI结合常规序列(Ⅰ组)、CE-MR1结合常规序列(Ⅱ组)及DWI联合CE-MRI并结合常规序列(Ⅲ组)三组进行判断,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比较,判定三组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x2检验.另外选择32例经病理及随访观察证实的蛛网膜囊肿做对照,分析信号特征并测量ADC值,与表皮样囊肿ADC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Ⅰ组、Ⅱ组诊断表皮样囊肿的敏感性分别为90.5%、57.8%,二者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x2=25.714,P<0.01).Ⅲ组诊断表皮样囊肿的敏感性为91.8%,与11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x2=30.250,P<0.01),与Ⅰ组没有统计学差异(x2=0.250,P>0.05).病理证实的88例表皮样囊肿DWI均呈明显高信号,32例蛛网膜囊肿DW1均呈明显低信号,表皮样囊肿的ADC值(1.06士0.21×103)mm2/s明显低于蛛网膜囊肿的的ADC值(3.24±0.39×101)mm2/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47,P<0.01).结论:DWI较MRI增强检查对表皮样囊肿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与蛛网膜囊肿的鉴别及判断表皮样囊肿复发上能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影像学特点,评价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的MRI均表现为多发片状异常信号,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稍高异常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可以更清晰地发现病灶;DWI呈明显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降低。结论 MRI对评价病毒性脑炎的病变范围、病情严重性及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病毒性脑炎影像学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