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椎管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PET-CT提示椎管疾病患者41例。测量病变标准摄取最大值(SUV_(max)),并与术后病理或随访结果做对比。绘制ROC曲线获得椎管良恶性病变的SUV_(max)最佳诊断阈值。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算~(18)F-FDG PET-CT在SUV_(max)2.5诊断标准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术后病理及随访得出良性15例,恶性26例,在SUV_(max)2.5标准时,~(18)F-FDG PET-CT诊断良性7例,恶性34例,诊断敏感度100.00%、特异度46.67%、阳性预测值76.47%、阴性预测值100.00%。利用ROC曲线确定SUV_(max)的诊断阈值以2.95最佳,敏感度100.00%、特异度60.00%、阳性预测值81.25%、阴性预测值100.00%。结论 :SUV_(max)2.95较SUV_(max)2.5可能更适合作为判断椎管内病变良恶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SP)的~(18)F-FDG PET/CT及增强CT表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P的临床、~(18)F-FDG PET/CT及增强CT资料,平均(50.4±11.6)岁。对PSP病人的PET/CT表现、病灶的分布、伴随征象、CT值、绝对强化CT值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值)、病理类型等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SUV_(max)值与病灶最长径、CT值及绝对强化CT值的关系,不同病理类型间SUV_(max)值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17例PSP病人CT上均为单发病灶,边缘清晰,15例呈圆形或类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病灶平均最长径为(16.1±5.8)mm。CT伴随征象中,6例(35.2%)有浅分叶征,7例(41.2%)显示边缘或内部的砂粒状钙化;5例(29.4%)显示病灶内见小斑片状稍低密度影,3例(17.6%)显示尾征,5例(29.4%)伴有周围空气潴留征;全部病灶均未见毛刺或空洞。增强CT多表现为轻中度强化,少部分可呈明显强化。PET/CT影像可见9例(52.9%)病灶呈结节状FDG摄取增高,8例(47.1%)呈低或无FDG摄取,平均SUV_(max)值为2.4±2.3,且与绝对强化CT值呈线性相关。线性与二次曲线拟合方程分别为y=8.547+0.298x、y=12.114+0.801x+0.014x~2(均P0.05),曲线拟合效果优于直线(分别R~2=0.653,R~2=0.599)。以乳头状区和实性区为主型PSP的SUV_(max)值高于以硬化区和血管瘤样区为主型(P0.05)。结论 PSP在PET/CT上可呈不同程度摄取FDG,增强CT多表现为轻中度强化。SUV_(max)与绝对强化CT值呈线性相关,随着绝对强化CT值的增加,SUV_(max)值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18F-FDG PET/CT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SPECT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经临床确诊的29例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39~81(60.14±10.41)岁。所有患者均于两周内先后行18F-FDG PET/CT显像及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对比分析18F-FDG PET/CT和99Tcm-MDP SPECT显像检出的骨异常改变,对两种显像方法检出MBD例数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χ2检验。 结果 2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伴发MBD,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28例(骨骼局灶型摄取显像剂18例,弥漫型骨髓摄取1例,混合型摄取9例),99Tcm-MDP SPECT骨显像阳性21例(表现为骨骼单发或多发放射性浓聚灶),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6.6%(28/29)和72.4%(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P<0.05)。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比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对MBD的探测更为灵敏,且对骨髓浸润及髓外侵犯亦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正摘要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对小细胞肺癌(SCLC)临床分期的价值,评估以代谢变量[最大标准摄入值(SUV_(max))、代谢肿瘤体积(MTV)和总病变糖酵解(TLG)]和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MM患者的PET-CT资料,分别记录病灶骨质破坏的部位并按骨质破坏形态进行分类,同时测量其最大SUV值(SUVmax)。结果 27例MM患者中有26例PET-CT检出病灶(阳性率为96.3%),共检出病灶354个。PET和CT同时检出60.2%(213/354)的病灶,34处病灶仅在PET检出(34/354,9.6%),而107处病灶仅在CT检出(107/354,30.2%)。PET-CT表现分三型:①骨质疏松型(4例),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或断续不连,可合并胸腰椎压缩骨折,肋骨病理性骨折,PET示轻度代谢异常增高,SUVmax均值为3.5±1.0。②骨质破坏型(20例),表现为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软组织肿块等,PET示大部分为中低代谢,SUVmax均值为3.1±1.0,合并软组织肿块时为高代谢,SUVmax均值为5.3±1.7。③骨质硬化型(3例),表现为骨质密度增高,破坏与硬化混合存在或骨质破坏周围有硬化缘,PET示轻度代谢异常增高,SUVmax均值为3.5±1.2。结论 PET-CT对于MM的诊断及评价全身累及范围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大约有80%的患者存在骨骼侵犯.本文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18F-fluorodexoxyglucose(18F-FDG)PET/CT表现特点,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方法:26例按2001年WHO诊断标准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均在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显像.所有患者均依赖骨髓穿刺或活检取得明确病理学诊断.结果:26名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25例患者出现多发性骨质破坏,占总数的96.2%;其中11例患者出现颅骨破坏,占42.3%;25例出现脊柱骨质破坏,占96.2%;15例出现胸骨骨质破坏,占57.7%;21例出现肋骨骨质破坏,占80.8%;21例出现骨盆骨质破坏,占80.8%.部分骨破坏病灶呈18F-FDG高代谢灶.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影像、实验室和病理学检查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增强CT在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经B超、CT、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临床综合资料证实为胰腺占位性病变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56例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及增强CT检查。比较单纯~(18)F-FDG PET/CT、增强CT显像及两种显像方法联合应用对胰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等,以及与最终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本组56例胰腺病变患者中,胰腺癌38例,良性病变18例。~(18)F-FDG 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8.3%、80.2%、93.0%、82.7%及85.6%;增强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74.1%、68.6%、80.9%、63.2%、72.6%,~(18)F-FDG PET/CT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增强CT。PET/CT联合增强CT对胰腺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0.9%,准确率为95.2%。~(18)F-FDG PET/CT与最终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705),增强CT的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中度一致(k=0.409),两者联合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0.816)。结论~(18)F-FDG 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18)F-FDG PET/CT联合增强CT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孤立性肺病变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32例孤立性肺部病变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结果.将PET/CT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孤立性肺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其误诊原因.应用SPSS 16.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SUVmax及SUVmax变化率(△SUVmax)与病灶直径大小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32例孤立性肺部病变中,恶性病变22例,良性病变10例.18F-FDG PET/CT对68.75%( 22/32)患者进行了准确定性诊断.18F-FDG PET/CT显像假阴性5例,假阳性5例.22例肺部恶性病变中,6例恶性病变早期SUVmax <2.5,5例恶性病变△SUVmax<15%.10例肺部良性病变中,2例良性病变早期SUVmax≥2.5,4例良性病变△SUVmax≥15%.良恶性病变SUVmax及△SUVmax有交叉.32例肺部病变中,孤立性肺部病变最大直径≤3 cm共26例,最大直径>3 cm共6例,平均(1.98±1.08) cm.SUV max与病变直径大小呈正相关(r=0.690,P<0.01),△SUVmax与病灶直径大小无相关性(r=-0.081,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肺部孤立性病变定性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单纯依靠SUV max存在不足,应将PET与CT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99m)Tc-MDP全身骨显像(BS)及BS联合CT这三种方法对肺癌骨转移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8月间行~(18)F-FDG PET/CT及BS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6例肺癌患者,将BS与~(18)F-FDG PET/CT同机CT图像进行联合诊断,以病理及临床随访为诊断依据,比较BS、BS联合CT及~(18)F-FDG PET/CT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6例患者中骨转移28例共138处骨转移灶。基于患者,~(18)F-FDG PET/CT(96.4%及94.6%)与BS联合CT(89.3%及91.1%)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BS(60.7%及75.0%)(均P0.01与均P0.05),~(18)F-FDG PET/CT(92.9%)与BS(89.3%)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F-FDG PET/CT与BS联合CT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于骨转移灶,~(18)F-FDG PET/CT对骨转移灶的检出率(92.0%)高于BS联合CT(79.0%)(X~2=9.473,P0.01),BS联合CT高于BS(68.1%)(X~2=4.191,P0.05)。~(18)F-FDG PET/CT对CT无形态异常(骨髓转移)及溶骨性转移灶的检出率高于BS联合CT(X~2=16.261及15.300,均P0.01),BS联合CT对溶骨性转移灶的检出率高于BS(X~2=6.711,P0.01),BS对成骨性转移灶的检出率高于~(18)F-FDG PET/CT(X~2=8.892,P0.01)。~(18)F-FDG PET/CT更容易发现位于胸椎、骶椎、骨盆及股骨的转移灶。结论~(18)F-FDG PET/CT与BS联合CT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优于BS,~(18)F-FDG PET/CT能更早发现BS联合CT无法检出的骨髓及小的溶骨性转移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18F-FDG PET/CT对多发性骨髓瘤(MM)与原因不明溶骨性转移瘤(UOM)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3月间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 18F-FDG PET/CT检查的43例患者[男29例,女14例,年龄(61.5±12.9)岁]...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骨髓瘤的18F-FDG PET/CT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 M)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探讨PET/CT对MM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2例M M患者的PET/CT影像资料,包括男13例,女9例.其中5例有治疗后多次PET/CT随访影像资料.结果:22例均为多发骨病灶,合并病理骨折11例38处病灶.PET/CT表现为弥漫性或多发穿凿样骨破坏,骨破坏不明显时可仅表现为髓腔密度增高;少数骨病灶可有膨胀性表现,骨皮质穿破后可形成软组织肿块;全身骨病灶代谢不均匀增高,SUVmax=5.6±2.3;病理骨折处SUVmax=4.9±0.7;骨破坏区和代谢增高区可不一致;治疗后MM病灶代谢程度降低,PET所见变化早于CT形态变化;病理骨折处代谢增高,需和肿瘤活性残留相鉴别.结论:PET/CT有助于MM的鉴别诊断并早期评价病灶的疗效反应,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显像前准备方法的心肌摄取~(18)F-FDG程度,制定适合心脏、心包病变的~(18)F-FDG PET/CT显像前准备方法。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心脏、心包病变患者分别采用禁食(50例)和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蛋白质允许饮食(50例)两种显像前准备,接着进行~(18)F-FDG PET/CT扫描。分别测量两组心肌SUVmax有无统计学差异(Mann-Whitney U Test)。结果禁食组与饮食组的患者的心肌SUVmax分别为4.6±4.0、1.9±0.9。两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6.348,P=0.000),饮食组心肌SUVmax低于禁食组。结论患者行PET/CT检查前2餐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蛋白质允许饮食,餐后3~6h内进行PET/CT扫描能够较为有效的抑制心肌摄取~(18)F-FDG,使心肌的显影程度不影响诊断,为一种较为合理的适合心脏、心包病变的~(18)F-FDG PET/CT显像前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分析和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甲状腺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检查发现甲状腺病变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18例患者资料,以同一患者对侧正常甲状腺或周围颈部血池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对甲状腺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的SUVmax进行统计并进行差异性分析,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SUVmax行ROC曲线分析,同时观察病灶的CT形态及密度改变,综合分析并计算PET、PET/CT诊断甲状腺病变的效能指标。结果 1)18例患者共21个病灶,恶性病变14个,良性病变7个,甲状腺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的SUVmax分别为10.12±9.42、5.47±2.97和1.43±0.38,甲状腺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病变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35,P=0.435),甲状腺恶性、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748和18.270,均有P0.01);2)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病变SUVmax的ROC,该指标的AUC为0.515(0.70),诊断准确性不高;3)~(18)F-FDG PET扫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71.43%(10/14)、42.86%(3/7)、71.43%(10/14)、42.86%(3/7)、61.90%(13/21),而~(18)F-FDG PET/CT扫描的诊断效能分别为92.86%(13/14)、71.43%(5/7)、86.67%(13/15)、83.33%(5/6)、85.71%(18/21)。~(18)F-FDG PET扫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功效与标准组一致性很差(Kappa=0.143,μ=0.644,P=0.513),而~(18)F-FDG PET/CT扫描与标准组基本一致(Kappa=0.762,μ=4.792,P0.0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中SUVmax不能作为甲状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指标,同时结合PET代谢特点和CT形态学改变,可以初步诊断甲状腺病变性质,并且能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如转移或者合并其他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18F-FDG PET/CT显像根据病灶糖代谢高低判断其性质,目前已成为恶性血液病和各种实体肿瘤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1].18F-FLT PET/CT显像根据病灶的核酸代谢能力判断其性质,是18F-FDG显像的重要补充,许多18F-FDG显像阴性的病灶可表现为18F-FLT浓聚[2].国外研究[3-4]表明,18F-FLT显像可用于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及髓外器官浸润诊断和早期(治疗2d后)疗效观察.本研究探讨了18F-FLT显像用于慢性髓性白血病模型诊断及早期化疗效果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评价11C-MET PET/CT脑显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5例健康志愿者和36例脑部肿瘤患者,健康志愿者行11C-MET PET/CT脑显像,并作为对照组,36例脑部肿瘤患者中19例同时行11C-MET及18F-FDG PET/CT显像,17例仅行11C-MET PET/CT显像;结合健康对照组图像,对本组36例脑部肿瘤患者11C-MET PET/CT脑显像进行分析,并对同时进行18F-FDG PET显像者进行配对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中11C-MET PET/CT显像阳性者30例,T/B均值为1.72±0.39,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9例,T/B均值为1.49±0.13.19例患者接受11C-MET PET/CT及18F-FDG PET/CT脑显像,T/B均值分别为1.64±0.49及1.16±0.36 (t=3.33,P<0.01).11C-MET PET/CT显像诊断脑肿瘤初诊患者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为100%,其诊断脑肿瘤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4.7%(18/19)、100%(5/5)、95.8%(23/24).结论:单独行11C-MET PET/CT脑显像可满足大多数脑肿瘤患者治疗前定位与治疗后疗效监测的需要;若与18F-FDG PET显像联合应用,更可能在肿瘤分级上获得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检查在口腔鳞癌患者的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灶发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18例口腔癌(其中包括16例舌癌和2例口底癌患者)的临床和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及CT平扫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1)原发病灶的发现全部病例中有5例患者是由PET/CT检查首次发现口腔癌的;PET/CT对原发部位肿瘤病变显示的灵敏度100%(15/15),特异性100%(3/3);CT对原发病灶显示的灵敏度为73.3%(11/15),特异性为66.7%(2/3).(2)18例口腔癌患者中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共26个,大小介于0.8~1.5 cm之间,标准摄取值(SUV)介于2.5~3.2之间;其中仅有5个淋巴结经病理组织活检证实为淋巴结转移灶.(3)通过PET/CT检查新发现全身其他部位的侵犯和远处转移性病灶8个.结论 PET/CT对口腔鳞癌原发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比CT平扫高;全身PET/CT扫描对舌癌和口底癌的临床分期、术后复发的判定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结合同机HRCT对肺癌性淋巴管炎(pulmonary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PL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确诊的52例PLC的~(18)F-FDG PET/CT及同机HRCT影像学表现,观察指标包括肺部PET、衰减校正CT及HRCT图像特点,测量患处SUVmean值、对侧正常肺组织SUVmean值、纵隔血池SUVmean值,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52例PLC患者,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32~83岁,平均年龄62岁。累及单侧肺30例(58%),两肺22例(42%),局限性分布40例(77%),弥漫性分布12例(23%);患处SUVmean值(1.34±0.68),对侧正常肺组织SUVmean值(0.55±0.17),患处SUVmean值明显高于对侧正常肺组织(P0.01);两肺弥漫分布性两侧患处各自SUVmean值/纵隔血池SUVmean值的比值、正常肺组织SUVmean值/纵隔血池SUVmean值的比值分别为(0.82±0.28)、(0.73±0.29)、(0.39±0.14),患处SUVmean值/纵隔血池SUVmean值的比值与正常肺组织SUVmean值/纵隔血池SUVmean值的比值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52例PLC单纯经PET/CT诊断46例,特异性100%,敏感性88%,另6例经同机肺HRCT结合PET/CT全身成像及患处SUVmean值定量测量得以补充诊断。结论~(18)F-FDG PET/CT结合同机HRCT明显提高PLC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笔者报道了一例全身多发淋巴结髓外浆细胞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病例,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及18F-FDG PET/CT影像学等方面分析该病特点,并通过文献回顾性分析了髓外浆细胞瘤的特点及鉴别诊断。该病例全身多发淋巴结髓外浆细胞瘤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为全身多发部位淋巴结肿大,18F-FDG代谢呈结节状升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为14.2。18F-FDG PET/CT显像能为全身多发淋巴结髓外浆细胞瘤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骨淋巴瘤患者35例,其中原发性骨淋巴瘤4例,继发性骨淋巴瘤31例,分析其18F-FDG PET/CT表现。结果 4例原发性骨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单骨发病,表现为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放射性摄取增高,SUVmax 7.9~17.9。31例继发性骨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6例,单骨发病2例,多骨发病29例,骨质密度异常表现多样,具体分为:(1)骨质破坏型20例,表现为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邻近可伴或不伴有软组织肿块,放射性摄取不同程度增高,SUVmax 2.5~15.0;(2)骨质硬化型3例,以骨质硬化为主,病变区域骨质密度高于正常骨骼,不伴有邻近的软组织肿块影;放射性摄取无异常增高或轻度增高,SUVmax 1.0~5.6;(3)骨髓浸润型8例,全身骨髓弥漫性放射性摄取增高,SUVmax 1.7~9.8,无骨质密度异常。结论骨淋巴瘤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表现,对原发性和继发性骨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不同密度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88例行PET-CT的SPN患者,依据是否含实性成分分成A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B组(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C组(实性结节)。计算区分密度前后诊断恶性SPN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的截断值,将诊断结果与病理、随访结果对比。结果:A、B、C组的SUV_(max)截断值分别为0.60、1.35、3.56,未区分密度的SUV_(max)截断值为2.65;A、C组内恶性结节的SUV_(max)均大于良性结节(均P0.05);C组恶性结节的SUV_(max)均大于A、B组(均P0.05),而A、B组的恶性结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C组恶性结节的最大截面长径(R)大于良性结节(P0.001),A、B组组内良恶性结节的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绘制SPN是否区分密度时的ROC曲线,得出AUC均 0.5;不区分密度时的R值及SUV_(max)的AUC分别为0.748和0.764(均P0.05)。区分密度时,A组仅特异度降低。恶性实性结节病理亚组分析显示,鳞状细胞癌的R值、SUV_(max)均大于腺癌(均P0.05)。结论:选择PET-CT的SUV_(max)诊断恶性SPN,区分密度时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