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SP)的CT和病理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PSP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女性8例,男性4例,年龄14~63岁,平均39.25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1例为孤立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病灶长径1.17~8.03cm,平均(3.53±0.78)cm。左肺3例(25%,上叶1例,下叶2例),右肺9例(75%,上叶2例,中叶1例,下叶6例);双下肺8例(67%),中上肺4例(33%);肺门中心型4例(33%),周围型8例(67%);病灶形状呈卵圆形及类圆形8例(67%),不规则型1例(8%),浅分叶3例(25%);边缘光滑10例(83%),边缘毛刺2例(17%);增强后7例可见边缘血管贴边征(58%),空气新月征6例(50%),晕征6例(50%),尾征6例(50%);3例(25%)病灶内有散在点样或斑点样钙化,余病变密度均匀,平扫CT值28~47HU,平均35HU;9例增强扫描,1例轻度强化,5例明显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增强后CT值60~110HU,平均77.2HU,最大强化净值为75HU。结论青中年女性、3cm左右单发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密度样肺结节或肿块,边缘光滑,增强扫描后明显均匀强化,同时伴有血管贴边征、空气新月征及晕征、尾征时,要考虑到PSP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洪平  彭峰  刘永桥  姚海泉   《放射学实践》2010,25(8):864-867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诊断能力。方法:本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SH共18例,其中女16例,男2例,年龄19~60岁,平均43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16例行增强扫描。结果:18例均为孤立肿物,长径1.9~4.2cm,平均长径(2.7±1.3)cm。形状呈圆形5例(27.8%),卵圆形9例(50%),边缘浅分叶4例(22.2%),边缘光滑14例(77.8%),2例(5.6%)有空气新月征,3例(16.7%)有晕征。2例(11.1%)病灶内有散在小结节状钙化,余病变密度均匀,CT值为28~47HU,平均35HU,16例增强扫描,8例有贴边血管征,1例轻度强化,5例呈明显均匀强化,10例强化不均匀。增强后CT值为60~110HU,平均72HU,最大强化净值为80HU,平均55HU。结论:CT发现中年女性单发圆形或卵圆形肺结节,边缘光滑,可伴有空气半月征及晕影,增强呈明显强化,应考虑到PSH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 PSP)CT表现,提高术前准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CT表现。结果 15例病灶中男性2例,女性13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51.5±8.8)岁;其中位于右肺11例,左肺4例。15例均为单发,病灶最大直径12~30mm,平均直径(21.5±6.3)mm;14例呈类圆形,边缘光整,无分叶及毛刺,1例边缘欠光整,浅分叶;15例CT平扫CT值22~42HU,平均(28.9±6.1)HU;15例中瘤内有钙化2例,瘤内囊变1例及"空气新月征"1例,瘤周"晕征"1例;增强检查8例,其中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1例,未见强化1例,病灶有"贴边血管征"2例。结论 PSP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多见于右肺,以单发常见,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仔细分析CT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硬化性肺泡细胞瘤(SP)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SP 26例,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CT表现,统计贴边血管征、贴边支气管征、晕征、空气新月征的情况。结果:26例共27个病灶CT表现均为肺内类圆形结节或肿块,22.2%(6/27)病灶内可见沙砾状钙化,74.1%(20/27)病灶静脉期均匀强化。贴边血管征、贴边支气管征、晕征、空气新月征分别占70.4%(19/27)、44.4%(12/27)、37.0%(10/27)、22.2%(6/27)。结论:贴边血管征、贴边支气管征提示病灶偏良性,晕征、空气新月征提示病灶周围肺泡内出血及吸收,可作为SP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患者临床及CT资料,总结其CT特征,并对术前诊断错误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5例PSH,术前CT正确诊断10例,误诊为肺癌6例、结核球1例、炎性假瘤1例、孤立性纤维瘤2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另4例考虑良性病变,性质不明.肿瘤位于左肺17例,其中上叶9例、下叶8例;右肺8例,其中上叶3例、中叶5例;中央型8例,周围型17例.病灶大小0.8 cm×0.8 cm~4.8 cm ×3.7 cm,平均约2.7 cm ×2.3 cm.24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或肿块,边界清楚,11例浅分叶;1例为不规则肿块,边界尚清.CT平扫密度均匀18例,7例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7例不均匀强化,中央轻度强化区,边缘明显强化;18例均匀明显强化,净强化值30~80HU,平均52.3 HU.9例病灶内或边缘可见钙化.血管贴边征10例,空气新月征2例,尾征4例,肺动脉为主征3例,血管集中征2例,胸膜牵拉凹陷1例,长毛刺1例,棘状突起1例.结论 PSH表现具有一定CT特征(血管贴边征,空气新月征,尾征等),仔细多平面观察及增强扫描可以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MSCT表现特点。结果:病灶大小为1.3cm×1.5cm4.3cm×4.9cm;24例病灶边缘光整,呈圆形或类圆形,4例病灶有浅分叶;7例病灶内可见钙化;8例病灶可见"周围晕征",其中4例伴"空气新月征";11例示"贴边血管征"。22例病灶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6例病灶呈轻度均匀强化。结论:PSH具有肺内良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早期明显强化及"周围晕征伴空气新月征"是其相对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况红妹  龚洪翰  彭德昌  张春   《放射学实践》2014,29(2):166-169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0例PSH患者,其中男1例,女9例,年龄47~68岁,平均57.6岁。10例均行胸部CT检查,其中1例仅行CT平扫,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部位:右肺3例,其中上叶1例,中叶2例;左肺7例,其中上叶4例,下叶3例。病灶形态:10例均为圆形、类圆形肺内肿块或结节,境界清晰.分叶不明显(4例有浅分叶)、无毛刺、胸膜牵拉凹陷、卫星病灶及血管集束征等征象。病灶大小:均为单发,最大径1.7~5.1cm,其中〈3cm者6例。病灶密度:CT平扫4例密度较均匀,6例见斑片状稍低密度区,4例见点状或粗大点片状钙化;CT增强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6例,9例中7僻呈延迟强化。特征性的征象:空气新月征1例、贴边血管征10例、尾征3例、晕征7例。结论:空气新月征、贴边血管征、尾征、晕征等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PsH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对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CT表现,4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8例仅行CT平扫.结果:12例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8例密度均匀(8/12,66.7%),边缘光滑,其中2侧出现轻度分叶(2/12,16.7%);4例密度欠均匀(4/12,33.3%),边缘可见点状钙化,其中2例可见“空气新月征”(2/12,16.7%).12例平扫平均密度值约50 HU,4例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密度值达90~110 HU.结论:CT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PSH的诊断,但该病确诊仍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9例,对其CT表现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9例中,按部位区分: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2例,右肺中叶4例,右肺上叶1例,均为单发病灶;按病灶形态区分:7例为结节状影,境界清晰,1例为长条状,1例为楔形影.CT平扫9例均呈软组织密度,1例边缘可见点状钙化,3例内部可见气体,呈空气新月征,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其中1例可见血管贴边征.结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在CT平扫中具有良性肿瘤的普遍性特点,空气新月征及增强扫描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经手术或CT导引下穿刺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20例,20例均做了64层螺旋CT检查,其中1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呈圆形7例,椭圆形9例,类三角形4例,肿瘤边缘清晰,3例病灶可见浅分叶。肿瘤密度欠均匀,9例病灶内部或边缘见点状钙化,3例病灶周边可见"含气裂隙征"。12例增强扫描,4例呈斑片样强化,7例肿瘤呈均匀一致性明显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病灶内部密度均匀,4例肿瘤边缘肺门侧见"贴边血管征"。结论多层螺旋CT层厚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增强扫描的时间分辨率高,可以显示病灶内部的细微钙化及增强特征,较普通CT确诊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SP)的 MSCT 征象,并结合病理分析,以提高对 PSP 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2006—201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PSP 38例,所有病例均行 MSCT 平扫加增强扫描,结合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征象。结果38例均为单发类圆形结节、团块影;19例<3 cm,9例>5 cm,10例3~5 cm 之间;6例可见囊变,13例可见钙化;8例平扫密度表现为地图样分布;19例均匀强化;19例不均匀地图样强化,其中3例为边缘明显强化;35例并呈渐进性强化;10例动脉期可见细条样血管影;贴边血管征26例;出现晕征8例,空气新月征3例,2种征象同时出现1例;出现肺动脉为主征10例;出现尾征9例。结论PSP 具有良性肿瘤的一般特点,钙化、密度分布、增强形式、伴随征象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理分析其 MSCT 征象,可提高影像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周坦峰  张汉松  范恒   《放射学实践》2012,27(2):173-175
目的:探讨CT对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CT表现,4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8例仅行CT平扫。结果:12例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8例密度均匀(8/12,66.7%),边缘光滑,其中2例出现轻度分叶(2/12,16.7%);4例密度欠均匀(4/12,33.3%),边缘可见点状钙化,其中2例可见"空气新月征"(2/12,16.7%)。12例平扫平均密度值约50HU,4例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密度值达90~110HU。结论:CT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PSH的诊断,但该病确诊仍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脏淋巴瘤的CT特征性表现,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学证实的19例脾脏淋巴瘤的CT形态学的表现和强化方式.结果:19例患者脾脏体积测量为415.32~4196.15cm3,平均(1615±709.7) cm3.脾脏肿大17例(17/19,89.5%).肿块型病灶直径>3cm2例(2/19,10.5%);结节型病灶直径<3cm单发性4例(4/19,21.1%),多发性11例(11/19,57.9%);弥漫型病灶直径<5mm 2例(2/19,10.5%).CT平扫时病灶中心区CT值约为(40.43±9.44) HU;增强后动脉期病灶中心区CT值约为(51.46±13.42) HU,静脉期病灶中心区CT值约为(66.36±21.71) HU,CT平扫时病灶中心区与增强后的动、静脉期病灶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脾脏淋巴瘤的病灶形态学改变和CT强化特点,可明显提高脾脏淋巴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局限性机化性肺炎(FOP)的影像学征象,探讨FOP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OP病灶,结节型(长径≤30 mm)40个,肿块型(长径>30 mm)17个,分析FOP分布位置、形态边缘、内部特点及强化特征等CT征象.结果 39个病灶位于右肺,18个病灶位于左肺;51个病灶位于外带肺野,6个病灶位于内中带肺野;FOP在肺叶和肺野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OP常见充气支气管征象(28/57),疏松症(18/57),血管集束征(21/57).49个病灶与胸膜相连,其中34个病灶与胸膜宽基底相连.CT增强扫描54个病灶,动脉期平均增强CT值35 HU,静脉期平均增强CT值45 HU,呈渐进性强化.肿块型FOP多呈不均匀强化(14/17),结节型FOP以均匀强化为主(25/40).肿块型FOP与结节型FOP边缘、形状、磨玻璃影、坏死、空洞、与胸膜相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O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增强CT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图像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临床、病理及CT 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乏脂肪AML 的临床、病理及 CT 资料,将其分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组和其他乏脂肪A ML组,观察病灶的数目、大小、形状、密度及其均匀性、劈裂征、血管影、假包膜、病灶的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等,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AML组18例19灶,平均年龄40岁,其他乏脂肪AML 组18例22灶,平均年龄49岁。两组病灶最大径分别为(58.63±56.59)mm和(16.97±8.59)mm,P<0.05;密度不均匀者分别为10例和4例, P<0.05;形态不规则者分别为12例和10例,劈裂征阳性者分别为8例和13例,血管影分别为6例和2例,假包膜分别为6例和2例;病灶强化方式快进快出者分别为4例和10例,持续性强化者分别为14例和12例,渐进性强化者分别1例和0例,两组间病灶形状、劈裂征、血管影、假包膜均无统计学差异。EAML组病灶平扫、皮髓质期和肾实质期CT值分别为(44.3±10.7)HU、(101.6±26.6)HU 和(86.9±17.9)HU,其他乏脂肪AML 组各期CT 值分别为(37.1±7.3)HU、(108.7±23.8)HU和(87.6±13.6)HU。EAML组比其他乏脂肪AML组平扫CT值高,P<0.05,增强后CT 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乏脂肪AML 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EAML较其他乏脂肪AML发病年龄小,病灶体积大,平扫密度相对高且不均匀,明确诊断依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化性肺泡细胞瘤与错构瘤的CT影像学差异,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2例硬化性肺泡细胞瘤及15例错构瘤患者资料,均行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对比分析2组病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2组病例在平均年龄、发病部位及病灶最大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均无明显分叶、毛刺、血管聚集征及远处淋巴结肿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均存在瘤灶内钙化及血管贴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错构瘤瘤灶可见脂肪成分,3例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瘤灶内可见囊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后,错构瘤CT值增幅(18.6±5.7)HU,硬化性肺泡细胞瘤CT值增幅(55.8±23.1)HU,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具有良性肿瘤一般性特征,其中病灶内囊变,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5例,12例术前经螺旋CT和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对比剂分别采用欧乃派克和优维显,注射流率3 ml/s.3例经MR SE-T1WI,FSE-T2WI,GRE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马根优维显,注射流率1.5~2ml/s.仔细复习CT和MR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5例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中,副神经节瘤13例,异位嗜铬细胞瘤2例.良性12例,恶性3例.病灶分别位于腹膜后(1 3例)和肾内(2例).肿瘤直径4.3~12.0 cm,其中病灶直径<5.0 cm 2个,5.0~10.0 cm 12个,>10 cm1个;肿瘤境界清楚.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CT值分别为32.6~55.1 HU(平均43.8 HU)、57.8~87.9 HU(平均77.3 HU)和72.4~115.6 HU (平均93.7 HU).MR T1WI为低信号,T2WI为显著高信号,MR动态增强强化方式与CT动态增强类似.肿瘤囊变、坏死和钙化常见.结论: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包括副神经节瘤和异位嗜铬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可位于肾内.肿瘤中等大小,囊变、坏死和钙化较常见,囊变的识别对诊断有很大帮助.MR T2WI为显著高信号,动态增强为进行性延迟强化.强化不典型者与腹膜后其他肿瘤难以鉴别.  相似文献   

18.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R和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R和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3~2006-102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R和CT表现。21例均摄DR胸部正、侧位片,胸部CT平扫6例,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15例,对增强扫描的图像进行过减薄处理并对减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10例。结果:DR示肿瘤边缘光整,分叶不明显18例(密度均匀15例,中间可见散在点状钙化2例,不规则钙化1例),浅分叶2例,右侧胸腔积液1例。CT平扫示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边界光整锐利16例(分叶不明显14例、浅分叶2例),边界不光整4例(分叶2例,分叶不明显2例),与周围分界不清1例;密度均匀15例,不均匀6例,病灶内点状钙化3例,不规则钙化1例,“空气新月征”1例,胸腔积液1例。增强扫描示病灶明显增强。结论:DR和CT平扫显示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整等良性肿瘤表现;CT增强扫描示肿瘤明显增强是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典型表现。CT减薄处理及三维重建对其诊断提供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