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分析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与CT表现,探讨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骨化性纤维瘤,所有病例均行常规X线检查,其中6例同时采用常规CT平扫,层厚、层距5mm。结合文献,综合分析。结果:病变位于胫骨11例,股骨3例,起自骨干皮质12例.中心者2例。主要X线与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偏心膨胀性生长,粗细不均的骨性间隔,边缘增生硬化及骨化。根据其表现可分为囊状型8例、混合型4例和骨化型2例。结论:X线检查对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有价值的。CT较X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结构及邻近软组织改变。结合CT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动态增强MR在节细胞神经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节细胞神经瘤的MRI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9例,分别经MRI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屏气扰相梯度回波T1WI动态增强扫描.仔细复习MRI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9例节细胞神经瘤中,脊柱旁6例(颈部2例,纵隔1例,腹膜后3例),肾上腺3例.肿瘤直径3.7~16.4 cm,平均7.1 cm.SE T1WI为均匀低信号4例,混杂低信号5例;FSE T2WI显著高信号肿瘤3例,高低信号混杂5例,等信号1例.SPGR动态增强动脉期轻微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为轻度进行性延迟强化.强化方式包括线条交织状强化6例,漩涡状强化2例,斑点状强化1例.3例肿瘤内血管强化.所有肿瘤境界清楚,瘤体自身受压变形7例,形成伪足样尖角4例.5例肿瘤推移邻近血管,所有与肿瘤解剖关系密切的血管形态正常.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MRI征象具有特点,动态MR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动态增强MR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动态增强MR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形性未分化肉瘤11例,术前分别经MR SE T1WI、FSE T2WI,动态增强采用T1WI或GRE,仔细复习MR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 11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中,位于四肢5例、躯干3例、腹膜后2例、心脏1例,肿瘤直径4.9~11.8 cm,平均7.6 cm.MR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信号、略高信号和显著高信号等多重信号混杂,实质成分T1WI多为片状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11个病例强化显著,呈进行性延迟强化.结论 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具有一定的MR特征.  相似文献   
4.
肾集合管癌: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集合管癌5例,术前行CT平扫及双期(皮髄交界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例肿瘤形态不规则,境界欠清,肾脏轮廓基本正常。肿瘤直径4.0~13.5cm,平均7.3cm。2例肿瘤累及皮质-髓质,3例累及肾皮质-髓质-肾盂。3例肿瘤呈实质性,内可见小区域坏死;2例肿瘤呈囊实性,内可见很不规则液性低密度区。肿瘤实质部分平扫CT值17.1~36.8HU,平均27.4HU;动态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其CT值为27.4~53.5HU,平均38.7HU;实质期CT值36.0~74.2HU,平均47.6HU。1例可见斑点状和针尖状钙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肺转移1例。结论:肾集合管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为肿瘤较小时位于肾髓质,较大时位于肾脏中央区,形态极不规则,境界不清,患肾轮廓基本正常;动态增强扫描示肿瘤呈中等程度渐进性延迟强化,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常见。  相似文献   
5.
结外淋巴瘤:影像学共性特征与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 分析结外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学对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外淋巴瘤病例,非霍奇金病54例,霍奇金病3例,初诊时均无明确淋巴瘤病史,术前分别经常规X线、CT和MRI检查.结果 57例结外淋巴瘤中,消化道14例,骨骼9例,脑7例,肾5例,肺4例,脾4例,肾上腺4例,肝脏3例,肌肉3例,胰腺2例,睾丸1例,阴道1例.常规X线检查22例,术前诊断6例;CT检查39例,术前诊断17例;MRI检查19例,术前诊断12例.CT检查47个病灶中,41个病灶密度均匀,6个病灶有程度不等坏死.MRI检查26个病灶中,T1WI为低或等信号,25个病灶T2WI为低、等或略高信号,1个病灶为高信号;17个病灶信号均匀,9个病灶信号不均匀.动态CT和MR增强47例,除脑淋巴瘤为进行性显著持续强化外,其他部位淋巴瘤为进行性轻到中度延迟强化.结外淋巴瘤瘤内常可见脏器原有解剖结构,如血管、支气管、肾盂、肌间隙等残留.结论 结外淋巴瘤共性表现包括肿瘤密实,瘤内可见原有解剖结构残留,MR T2WI多为等或略高信号;一般轻度至中度延迟强化.掌握结外淋巴瘤的一些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ACC)的CT表现及其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CC11例,术前均经CT平扫、动脉期(30S)和门静脉期(70—80S)扫描,复习CT扫描表现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11例ACC中,右侧5例,左侧6例。直径4.1—16.0cm,其中,〈5.0cm者2例,5.0—10.0cm者4例,〉10.0cm5例;肿瘤境界清楚3例,邻近脂肪间隙见条索状异常密度影3例,邻近实质脏器受侵犯5例。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静脉期CT值分别为21.9~46.7HU(平均35.3HU)、30.5~65.8HU(平均47.1HU)和52.6~97.0HU(平均74.2HU)。肿瘤中央坏死形成假囊肿4例,网络状改变6例,实质为主伴小囊变1例;6例网络状改变者动脉期可见显著强化的不规则肿瘤血管:结论ACC具有较明显的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特征,动态增强扫描尤其是动脉期扫描有明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异位副脾(IPAS)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IPAS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例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结果:3例胰腺异位副脾均位于胰尾,主要表现为信号强度或密度与脾脏相似,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与脾脏实质强化程度相似;3例同时伴有脾门区副脾.结论:IPAS为胰腺少见病变,其发生部位及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腺黏液性囊腺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肿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黏液性囊腺肿瘤患者的CT资料,分别由2名医师采用盲法对肿瘤囊的数量、大小、位置、边界、壁厚度、分隔、肿瘤内钙化、壁结节和强化情况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良恶性病变患者上述征象的差异.采用Fisher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良性胰腺黏液性囊腺肿瘤(黏液性囊腺瘤)12例,恶性胰腺黏液性囊腺肿瘤8例(其中包括3例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和5例黏液性囊腺癌).16例(16/20)病灶位于胰腺体尾部.12例良性黏液性囊腺瘤中出现厚壁4例,肿瘤内钙化和壁结节各2例;而8例恶性胰腺黏液性囊腺肿瘤中出现厚壁7例,肿瘤内钙化和壁结节各5例,厚壁、肿瘤内钙化和壁结节在良恶性肿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黏液性囊腺肿瘤的CT表现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特征性,其征象有助于胰腺黏液性囊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神经内分泌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资料,术前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例中肿瘤呈多发1例,表现为1个大肿瘤伴周围多个小结节灶,其余5例均为单发.CT平扫除1例病灶周边可见点状钙化外,均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占位,病灶中央见较大范围的不规则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晰.肿瘤在MR T1WI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表现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实质部分表现为早期轻中度持续强化,但强化程度有所下降,也可表现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轻度强化,中心更低密度或信号区多无明显强化;周围肝内血管呈受压推移改变,腹腔及后腹膜均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结论CT和MRI能显示原发性肝神经内分泌癌的特征,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鞘瘤16例,11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流率采用3ml/s;5例经MR自旋回波(SE)T1WI、T2WI和扰相梯度回波(SPGR)动态增强成像。复习CT和MRI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6例神经鞘瘤边缘规则光整,肿瘤直径4.7~15.3cm.平均8.3cm。囊实性9例,完全实质性4例,完全囊性3例。4例实质性肿瘤中,3例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完全囊变者形成厚壁囊肿样改变,囊内外壁光整;9例囊实性病变中,实质成分密度较高.囊变区边缘规则光滑。T1WI呈低到中等信号,T2WI呈中等到高信号。所有肿瘤呈进行性延迟强化,其中,8例肿瘤强化显著,5例中等程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体积大,完全实质性和完全囊性比例高,血液动力学多样,容易误诊。囊变区和Antoni B区的识别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