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CT 诊断应用历史短暂,但发展迅速,随着机器的不断改进,它在脊拄和脊髓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检查方法第二至四代CT 机均可用于脊柱和脊髓检查,其中以第二、三代应用较为普遍,而以第三代机器对显示脊髓及椎管内细微结构更为满意。CT 检查前先要确定检查部位和层次。第三代CT 机先作仰卧侧位扫描摄彤(Scanogram),然后在显示器上用光笔或游标尺决定扫描的部位和层次,依序进行扫描,即可精确地记录下拟显示结构的横断面图像,通过图象重建,还可获得冠状面和矢状面图象。第二代CT 机不能作扫描摄影,扫描前先摄取  相似文献   

2.
非离子型造影剂脊髓造影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上比较研究国外文献论述较多,国内对CT与脊髓造影在同一组病例的比较研究甚少。本文通过一组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和腰椎管狭窄症(LSS)的非离子型造影剂脊髓造影与CT在诊断上的比较,着重讨论它们在这两种病变诊断上价值及其间的互补性。l材料和方法选择手术为LDH或/和LSS术前有非离子型造影剂脊髓造影者142例,术前兼有腰CT扫描82例,在本院做的CT扫描52例,另30例住院前在外院做腰CT扫描,自带CT片及诊断结果。男性94例,女性48例。年龄周岁~71岁。平均45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脊髓纵裂畸形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脊髓纵裂畸形的临床及CT资料 ,其中 ,男 2 1例 ,女 2 7例 ,年龄 1d~ 8岁 ,平均 11.6个月 ,均行轴位CT平扫并行冠状及矢状面重建。结果 本组Ⅰ型 3 6例 ,分裂的 2个半脊髓分别位于各自独立的硬膜囊内 ,中间为骨性或软骨性间隔 ;Ⅱ型 12例 ,2个半脊髓位于同一硬膜囊内 ,2个半脊髓间可有纤维性间隔。伴随的畸形有 :脊髓栓系 3 6例 ,脊髓空洞积水症 9例 ,硬膜囊内脂肪瘤 10例和脊膜膨出 18例等。结论 CT可清楚地显示脊髓纵裂的部位、形态、间隔以及伴随畸形的形态学异常  相似文献   

4.
飞行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影像检查结果的准确程度。方法 对30例经手术证实的飞行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进行X线平片、CT扫描(23例)、脊髓造影(10例)、CT扫描加脊髓造影(8例),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X线平片加物理检查、CT扫描、脊髓造影、CT扫描加脊髓造影与术后诊断相符率分别为66.6%、91.3%、90.0%和100%。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应首选CT,对少数诊断确有困难,需要排除椎管内其它病变时可加脊髓造影。  相似文献   

5.
压迫性脊髓软化症的MR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和脊髓造影对脊髓软化症的诊断和分期困难,作者回顾性分析了42例脊髓软化症的MR表现。男28例,女14例,年龄17~87岁。患者或伴有椎间盘脱出、外伤或有继发性脊髓退行性变。42例均用Siemens 1.O T MR扫描仪检查,采用自旋回波(SE)技术作矢状面、轴面T_1加权像,TR650~10-00ms,TE17ms和轴面和/或矢状面T_2加权像(TR2500ms,TE90ms)。层厚4~7mm,间隔50%,  相似文献   

6.
腰椎椎间盘突出系常见病 ,典型病例一般可通过病史、体征及普通X线检查初步诊断。但对非典型病例 ,保守治疗未见好转或需进一步手术者 ,则有赖于其他检查方法的应用。国外学者在 80年代后期曾对MRI、CT及脊髓造影对腰椎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 ,认为MRI与CT的准确性相近并略高于脊髓造影。另有学者研究揭示 :在常规脊髓造影后再做CT扫描 (即CTM) ,综合了脊髓造影和CT的优点 ,是诊断腰椎间盘病变的最佳检查手段。作者自 1997-0 2~ 2 0 0 1-0 4对 12 6例患者先行脊髓造影后行CTM检查 ,现将手术证实为各类腰椎管内病变的 43例做一讨…  相似文献   

7.
脾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肿瘤CT表现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2例脾肿瘤均行CT平扫 增强检查,其中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27例,征象典型及病史明确25例。结果脾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34例。良性肿瘤表现为脾脏内单发或多发,多数大小不等低密度结节病变,1例血管瘤为等密度。血管瘤及淋巴管瘤可显示点状或小片状钙化。增强扫描,血管瘤显示延迟均匀强化特点,淋巴管瘤内间隔可轻度强化。脾囊肿无强化。脾脏恶性肿瘤多较大,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脾淋巴瘤表现为脾肿大或多发结节样低密度病变,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结论CT是诊断脾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结合临床及B超检查,多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8.
作者回顾分析了40例疑有支气管扩张症(BR)儿童的CT表现,与胸片和支气管造影进行对照研究,以评价CT对儿童BR诊断的可靠性。40例中25例CT显示BR。年龄1个月~16岁。应用1800Exel CT机,范围从肺尖至肺底后肋膈窦水平,层厚2mm,间隔8mm或5mm,扫描时间2s,8岁以下儿童平静呼吸下扫描,8岁以上者屏住气扫描。不能制动儿童可重复扫描一次。不合作年幼儿用水含氯醛口服镇静,剂量75mg/kg。CT诊断标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 ,30岁。自幼胸腰部疼痛并跛行 ,近日症状加重。查体 :胸腰部皮肤粗糙并色素沉着 ,下肢感觉迟钝。X线表现 :常规胸腰段正侧位片见T11,12 椎管增宽 ,椎管中央见一纵行致密影 ,T10 ~L14个椎体相融合 ,椎弓根间距均示增宽 ,T12 、L1椎板不连。初步诊断为脊椎先天畸形。CT表现 :横断扫描见T11,12 椎管中央显示一骨性间隔将脊髓矢状分割 ,不甚对称 (图 1,2 )。T10 ~L1椎体前后径变短 ,T12 、L1伴有脊椎裂。诊断为脊髓纵裂。讨论 :脊髓纵裂是一种少见的先天畸形 ,一般认为是胚胎期神经管闭合不全所致 ,脊髓部分或完全性的…  相似文献   

10.
影像学诊断骶神经根囊肿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骶神经根囊肿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对68例骶神经根囊肿的MRI(35例)、CT(16例)、X线脊髓造影(29例)和X线平片(68例)等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平片一般不能检出骶神经根囊肿。脊髓造影一般能清楚显示神经根囊肿。CT扫描能显示骶管扩大、骶骨椎板变簿、椎体后缘凹陷性侵蚀性改变。MRI能清楚显示骶骶神经囊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可做出定性诊断。结论:脊髓造影、MR和CT对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CT受扫描范围的限制和囊肿大小的影响,有时易发生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对比,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影像及病理结果。结果脊柱骨巨细胞瘤以骶椎发生率最高,病变可侵犯单一或多个椎体,骶椎病变均侵犯多椎体。CT可见椎体呈中心性骨质破坏10例,偏心性骨质破坏8例,8例病变内可见骨嵴或骨性间隔。12例伴有软组织肿物,合并椎体压缩骨折10例,4例增强扫描呈中-重度强化。MRI扫描显示病变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或混杂为主,STIR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结论脊柱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与MRI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CT电影扫描     
10年前CT问世,几乎迅即对几种器官系统的诊断发挥了重要作用。心脏的快速运动使CT 检查受到很大限制,以至对心脏的诊断CT 至今未能发挥重要作用。心脏CT 检查,或用全身CT 以门电路连接的图象重建法,或以毫秒间隔进行心脏扫描,以获得适当的心脏解剖和功能信息。后者出现已有CT 电影扫描样机。现代全身CT 扫描机可检查冠状动脉搭桥的开通情况,心肌梗塞的定位和大小,主动脉及夹层的诊断,某些先心病(主动脉缩窄,异常血管结构、分流、大血管转位)的诊断,心脏的定量检查(测量心排血量、血流等),以及心包疾病(积液和缩窄)的诊断等。但有一定的限度。一是快速的心脏运动,降低图象分辨率,同时每次只能扫描一个层面,不能摄取心动周期某一时相的连续图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颌窦霉菌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且资料较完整的17例上颌窦霉菌病CT表现。结果CT扫描发现发病部位窦腔内充以密度较高、边界较清的软组织影,伴有不规则点状或斑片状钙化,窦壁骨质有不同程度增生肥厚,上颌窦内壁见骨质吸收破坏。结论上颌窦霉菌病具有特征性CT表现,可将其作为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正常脊髓动脉血管及脊髓血管畸形的64排螺旋CT成像方法的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35例CT增强扫描受检者,其中15例MRA提示有脊髓血管畸形;应用GE LightSpeed 64排CT,采用不同的CT增强扫描触发阈值及延时扫描时间,显示正常脊髓动脉血管及畸形血管的解剖细节.脊髓血管畸形均经DSA证实.结果 最佳扫描参数为:扫描速度0.4s/转、层厚5 mm、螺距0.5;增强扫描触发阈值180 Hu;达到该阈值后再延迟19 s后自动启动扫描;原始数据按0.625 mm层厚、0. 5螺距、Std算法进行横断面图像重建;采用优化的扫描参数和恰当的图像重建技术,MSCTA能够清晰显示肋间动脉或腰动脉、前根髓动脉、脊髓前动脉、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脊髓后动脉显示不佳;同时脊髓动脉、畸形血管的起止、各分支及走行特点也能得到很好显示.结论 64排CTA可作为无创性脊髓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CT脊髓造影又称CTMM(Metrizamide Myelography CT),鞘内注射甲泛醣胺(Metrizamide)后行CT扫描。与常规脊髓造影相比其优点是:1.所用造影剂浓度低,剂量少,无副反应或反应轻微,适于门诊病人检查;2.提供椎管内横断面影像学资料,必要时可行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重建,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较全面的信息。近些年来似有直接做CT脊髓造影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脊柱和脊髓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和脊髓的影像学诊断,由于电算体层(CT),磁共振成象(MRI)以及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的应用,其影象技术有了很大发展。CT扫描将脊柱和脊髓病变以横断像显出,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扩大以及脊椎转移性肿瘤等向椎管内外扩展的情况。MRI对  相似文献   

17.
脊髓造影CT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脊髓造影CT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作常规腰穿脊髓造影,而后采用高分辨率CT薄层扫描。全部患者以手术探查所见和电生理学检查结果作为标准。结果 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主要征象是神经根缺失及走行异常;创伤性脊膜囊肿;脊髓移位;脊髓变形与“黑线征”。本组共检出33个受损神经根,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3.9%、75.0%及90.2%。结论 脊髓造影CT可以显示椎间孔周围神经根的情况,对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定性定位可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8.
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CT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为RPF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特点.结果 RPF CT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的受累,多伴有肾盂积水和输尿管扩张.结论 腹膜后出现弥漫或肿块样病变合并肾及输尿管积水可作为CT诊断RPF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输卵管系膜囊肿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输卵管系膜囊肿的CT表现。结果:12例经CT检查,7例表现为囊性包块影,4例表现为多房囊性肿块影,内有间隔。增强扫描可见7例包膜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4例间隔及囊襞强化,1例伴有出血表现。结论:输卵管系膜单房或多房的囊性包块是输卵管系膜囊肿的主要征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RI在评价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急性脊髓损伤患者50例,行同期X线片、CT和MRI检查,MRI检查应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采用自旋回波序列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常规矢状位及横轴位扫描,17例加扫冠状位.结果 脊髓水肿:MRI检出16例,CT检出4例;脊髓挫伤出血:MRI检出21例,CT检出11例;脊髓受压变形:MRI检出34例,CT检出15例;脊髓断裂:MRI检出10例,CT检出3例.X线片未检出上述脊髓损伤.结论 MRI对评估脊髓损伤明显优于X线片和CT扫描,是急性脊髓损伤的最佳检查与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