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对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多因素分析,提出相应建议。结果: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存在于生产、销售、临床使用等各个方面。结论:改进生产工艺,合理采购、合理使用和规范操作,就能有效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置,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我院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出现的不良反应,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置。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置应从多方面的考虑。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做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置,同时规范医护人员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医院内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以利I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查阅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内科住院期间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病历213份,对其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为92.49%,适应证符合率为100%,用法用量符合率为68.53%,2种或2种以上联合用药率为81.73%,发生不良反应2例。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用存在一些问题,临床药师应发挥作用,规范用药方案,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进行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110例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没有受到临床药师干预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110例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受到了临床药师干预的患者,设为干预组,对比分析两组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情况。结果干预组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率(90.9%)要远高于对照组(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2,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要远低于对照组(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中药注射液时,临床药师对其进行科学干预,能够提高用药的合理性,保证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特点与临床合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77例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针对77例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临床资料、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的特点等信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针对性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观察合理药物控制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缓解改善情况。结果:不同中药注射剂之间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施合理用药观察后患者不良反应均有所缓解及改善。结论:在运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大监测、控制及管理力度,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中药注射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和患者对中药注射剂的认知度情况,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保障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两家医疗机构的医师90名、护师90名、就诊的患者150名分别设计调查表,进行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的认知度调查。结果发出调查表330份,收回319份,其中医师82名、护师87名、就诊患者150名,医护患三方对中药注射剂的认知度存在差异,患方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了解甚少。结论各类人员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的利与弊存在认知差异,患者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的认知度较差,应加大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汕头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的因素,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汕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2006~2011年636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6例中药注射剂ADR以一般反应为主(92.46%),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寒战、发热等过敏性反应,大部分ADR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预后较好;发生ADR药品广泛,涉及51种药物。结论: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及时预后较好,使用不规范可能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监测,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的用药情况进行干预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了中药注射剂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结论: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可以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西安市中心医院2014—2016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2014—2016年西安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对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排序和分析;对2014—2016年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并利用PASS系统评价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合理性.结果 2014—2016年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的构成比分别为9.35%、9.02%、8.80%;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金额和DDDs稳居前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的DDC偏高;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发热、静脉炎等;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存在无适应症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溶媒不适宜、联合用药不当、疗程过长等情况.结论 西安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药师应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吴亮  陈永荣 《安徽医药》2018,22(11):2268-2271
目的 了解某医院新员工对用药安全的认知情况,为开展用药安全入职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就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合理输液、特殊人群用药、中药合理应用、用药错误及临床药师制方面对100名新员工进行认知情况调查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0%。新员工对涉及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合理输液、特殊人群用药概念的问题掌握较好,正确率均超过80.0%,对于涉及这些知识点的用药安全实践题正确率58.0%~99.0%;对于中药合理应用认知程度较好,选题正确率超过90.0%;对于用药错误、临床药师工作职责的认知程度低,选题正确率均未超过50.0%。新员工用药安全认知程度与学历水平有关。结论 医院新员工在用药安全认知上存在短板,入职教育应向新员工,特别是低学历水平的新员工,传播非惩罚性用药安全文化、宣传临床药师制内涵、强化用药安全知识临床实践培训。  相似文献   

11.
苏利红  ;杜伟  ;朱秀琪 《中国药房》2014,(31):2972-2974
目的:探讨中药师在中医科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工作方式。方法:中药师深入临床开展针对医师、护士、患者的药学服务,并关注中药注射剂、化学药品的合理使用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可提高中医科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并减少用药风险。结论:中药师深入临床开展药学服务工作,可为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方法:分析药品销售数据和中药注射剂用药病历,总结临床药师的干预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使用合理性等的影响。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中药注射剂的用量、销售金额、总体使用率均较干预前减少或降低;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率较干预前提高了17.55%(P<0.01)。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管理是非常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木善 《中国药房》2010,(16):1524-1525
目的:为正确认识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分析近年来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和中药注射剂目前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提高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水平。结果与结论:应不断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科研、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正确应用中药注射剂,才能确保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朱静  高小坤  孙家艳 《中国药房》2014,(43):4110-4113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2013年8月中药注射剂的销售数量、金额、年销售金额比例、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和药物利用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销量呈上升趋势,药品销售比例相对保持稳定。中药注射剂用药频度同步性较好。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合理用药监管与不良反应监测应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5.
曲虹  杨晓露  夏云  苟小军  范蓓蓓  曹姗 《中国药房》2014,(47):4485-4487
目的: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收集我院2011-2013年中药注射剂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排序比(DUI)及不良反应(ADR)等数据,并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排序。结果:我院2011-2013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DDDs、DDC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品种数较为稳定,均为23种。其中,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品种最多,其用药金额占所有中药注射剂的一半以上,且DDDs排序最高的前10名药物中有7种为心脑血管用药;呼吸系统类的用药金额增长最为显著,2013年较2011年增长了98.1%,主要为喜炎平注射液的用量增长所致。2011-2013年发生的中药注射剂ADR类别大部分为一般ADR,多表现为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等,干预后其发生率2013年较2012年下降了50%。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个别品种存在使用不规范的情况。今后应继续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监管,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陈平  杨莉  徐永祥  崔影  刘治安 《中国药房》2012,(19):1806-1808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东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430例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43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并加强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9例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琳  郭桂明 《中国药房》2014,(31):2949-2951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成因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3-2012年上报的209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9例患者中有63例>7080岁患者发生ADR,占30.14%;最易引发ADR的药品为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抗肿瘤的中药注射剂;ADR损害类型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98例,占46.89%;新的一般ADR 65例,新的严重ADR 2例。结论:中药注射剂致ADR与用药人群、患者体质、用药剂量、溶媒选择、联合用药、静脉滴速等有关。临床应加强辨证论治、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8.
程江虹  王怀生 《中国药房》2012,(31):2959-2960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1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6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对不良反应病例涉及的品种、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与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6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升高,其中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最高,占45%;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剂型以静脉注射剂型为主;不良反应损害涉及皮肤、中枢、胃肠和心血管系统等多器官、多系统。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正确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姜云达  杨忠英  岳德永 《中国药房》2012,(32):3028-3029
目的:系统评价《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4年版)中的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类型构成情况,为其合理使用与安全警戒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系统性评价及回顾性分析等方法来描述性分析中药注射剂致ADR/ADE类型,并应用帕累托图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中药注射剂各类ADR/ADE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例数分别为2160、1035、446例,构成比分别为46.11%、22.10%、9.52%,累计构成比为77.73%,落在46%~80%区间,为主要类型。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ADE,尤其是上述几类主要的ADR/ADE,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