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将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1)正常微量清蛋白尿组44例,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30mg/24h;(2)微量清蛋白尿组36例,UAER30~300mg/24h;(3)临床清蛋白尿组15例,UAER〉300mg/24h。另外设正常对照组18例。采用免疫法测定血清hs-CRP。结果微量清蛋白尿组、临床清蛋白尿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微量清蛋白尿组(P〈0.01),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hs-CRP与尿清蛋白排泄率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1)。结论炎症反应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导致的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各50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Hcy,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Hcy、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P<0.01);血清SOD、GSH含量所有糖尿病患者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清中MDA水平呈正相关(r =0.64, P<0.01),与SOD、GSH含量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 -0.57,-0.62, 均P <0.01。)。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导致氧化应激损伤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胱抑素C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3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蛋白尿情况分为A组(正常蛋白尿组)31例、B组(微量蛋白尿组)31例和C组(临床蛋白尿组)31例,选取同期的31名健康人为D组(对照组),后将4组人员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尿微量清蛋白及尿微球蛋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A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均与B、C及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尿微量清蛋白及尿微球蛋与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胱抑素C与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并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肾损害。  相似文献   

4.
高珊  张艳  李辉 《河北医药》2016,(5):669-67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与血清直接胆红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4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按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分为无蛋白尿组82例,微量蛋白尿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30~300 mg/ g)76例,蛋白尿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300 mg/ g)90例,无蛋白尿组作为对照组,记录3组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直接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析3组间血清直接胆红素的差异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影响因素。结果微量蛋白尿组和蛋白尿组的血清直接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微量蛋白尿组和蛋白尿组的血清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和和血清直接胆红素呈负相关( r =-0.375,P <0.05),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性别、病程、年龄、体重指数因素后,血清直接胆红素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呈负相关( r =-0.238,P <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直接胆红素为因变量,其余为自变量,逐步回归显示,血清直接胆红素、病程和收缩压对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有显著性影响( P <0.05)。以是否有糖尿病肾病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病程、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直接胆红素为自变量,采用二分类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血清直接胆红素、收缩压、病程进入回归方程( P <0.05),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糖尿病肾病的风险降低,OR 值为0.715。结论血清直接胆红素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相关,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的血清直接胆红素是糖尿病肾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50例,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分为3组:正常微量清蛋白尿组25例(A组),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30mg/24h;微量清蛋白尿组14例(B组),UAER30~300mg/24h;临床清蛋白尿组11例(C组),UAER〉300mg/24h。另设正常对照组(NC组)30例。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结果A、B、C组血浆Hcy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B、C组又较A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2型糖尿病高Hcy患者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4h尿微量清蛋白呈正相关。结论高Hey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与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检测血浆Hcy对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PR)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Mogensen标准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2例,大量白蛋白尿组24例,并且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监控体检的正常对照组3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PR进行检测分析。结果CRP等指标大量蛋白尿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的水平,微量蛋白尿组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和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CRP与尿白蛋白的排泄率(UEA)呈显著的正相关(r=0.768,P〈0.01)。结论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是一种反映早期糖尿病。肾损害的理想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检测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CRP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106例,根据尿微量蛋白将其分为3组:①正常微量白蛋白尿组(DM1)尿白蛋白排泄率(UAE)〈30mg/24h,49例;②微量白蛋白尿组(DM2),UAE30-300mg/24h,39例;③临床白蛋白尿组(DM3)UAE〉300mg/24h,18例;④正常对照组(NC20例)。测定血肌酐、血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24h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24h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P〈0.01),糖尿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24h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糖尿病肾病可能与炎性反应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3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脂联素、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血清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丙二醛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8,P〈0.0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4,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及所致的氧化应激增强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40)和微量清蛋白尿组(n=60)。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α1-酸性糖蛋白(α1-AAG)水平,并分析hsCRP和α1-AAG与UAER的相关性。结果微量清蛋白尿组的UAER、血清hsCRP、α1-AAG水平和SBP均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6.585,7.383,2.896,9.989)。2型糖尿病患者UAER与血清hsCRP(1=0.410,P〈0.01)和α1-AAG(1=0.670,P〈0.01)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α1-AAG和SDP是UAER独立预期因子,均P〈0.01(γ=0.630,0.69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急性时相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hs—CRP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从而能在疾病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干预,阻止病情向不可逆蛋白尿阶段发展。方法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筛选排泄率低于30mg/24h及介于30~300mg/24h者,各30例,分别成立正常蛋白尿组及微量蛋白尿组,同时建立含30例健康人的正常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hs—CRP的含量。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有P〈0.01),微量蛋白尿组hs—CRP水平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1)。结论hs—CRP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关联紧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及炎症因子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 13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FCP)、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UAER及sP-selectin。结果糖尿病病程、CRP、IL-6、UAER及sP-selectin在DM、DN1、DN23组间依次递增,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FCP的水平在DM、DN1、DN23组间依次递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sP-se-lectin与糖尿病病程、LDL-C、CRP、IL-6、UAER呈正相关(r=0.17,P<0.05;r=0.23,P<0.05;r=0.39,P<0.05;r=0.31,P<0.05;r=0.56,P<0.05);与FCP呈负相关(r=-0.3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CP、IL-6、UAER是sP-selecti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可溶性P-选择素与CRP、IL-6及LDL-C、FCP等一起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余国庆  窦念涛  孙红 《安徽医药》2014,(12):2315-2317
目的:探讨D-二聚体( DD)、纤维蛋白原( Fib)及胱抑素C( CysC)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健康体检者47例为对照组( NC组)。测定其空腹DD、Fib、CysC水平,并按照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 NA组,UAER<30 mg· d-1)108例、微量蛋白尿组(MA组,UAER 30~300 mg· d-1)51例、临床蛋白尿组(CP组,UAER >300 mg· d-1)26例。观察DD、Fib、CysC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MA组和CP组DD、FIB、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及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P组与MA组相比亦明显升高(均P<0.05);MA组和CP组DD、CysC阳性率显著高于NA组(均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DD、FIB和CysC与UAER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0,0.480,0.819,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糖尿病肾病患者尤为明显;DD、FIB和CysC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Ⅰ组36例为糖尿病无肾损伤患者,Ⅱ组40例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另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免疫比浊法对所选病例的血清胱抑素C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各组病例的尿素氮、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通过检测发现Ⅰ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含量为(1.22±0.24)mg/L,Ⅱ组患者的为(3.62±0.84)mg/L,对照组的为(0.91±0.21)mg/L,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含量同对照组、糖尿病无肾病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含量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密切,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该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1b)与脂质代谢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异常间的关系。方法:7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微量白蛋白尿(MAU)组和临床蛋白尿(CAU)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对象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与血脂指标。结果:T2DM组FBG、G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NC组(P〈0.05)。CAU组、MAU组与NAU组比较,结果显示FBG、GHbA1c、TG、TC、LDL-C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HDL-C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高脂血症与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各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钮丽萍 《安徽医药》2014,(12):2279-2282
目的:探讨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120例诊断患者依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 NAU)组、微量白蛋白尿( MAU)组和临床蛋白尿( CAU)组,依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B、C三组,另外选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NC)。检测各种生化指标:空腹血糖( FBG)、胆固醇( TCH)、甘油三酯(TG)、血清素氮(BUN)、血清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 T2DM组和NC组相比,FBG、TG、TC、LDL-C、HbA1C水平高于NC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5);CAU组、MAU组的FBG、TG、TC、LDL-C、HbA1C指标要明显的高于NAU组(P<0.05);CAU的FBG、TG、TC、LDL-C、HbA1C明显大于MAU组(P<0.01),CAU 组的HDL要低于MAU 组和NUA组(P<0.05),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FPG、HbA1C、TCH、TG、UAE和N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Cr与NC组相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2DM患者各组之间FPG、HbA1C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间的TCH、TG、BUN、Cr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有关,而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灵敏指标,联合检测 HbA1 C、mAlb以及各项血脂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并比较2型糖尿病(T2DM)及T2DM伴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8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据24h尿蛋白的定量分为A组糖尿病组(尿蛋白定量UAlb<30mg/24h)44例,B组糖尿病肾病组(尿蛋白定量UAlb≥30mg/24h)42例,以及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组44例。检测血浆胰岛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T2DM两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比较,A、B两组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与各指标多元线性相关分析,T2DM患者hs-CRP与HbA1c、INS、HOMA-IR之间存在正相关。HbA1c:r=0.286,P<0.05;INS:r=0.332,P<0.05;HOMA-IR:r=0.36,P<0.01。结论 T2MD患者hs-CRP与HbA1c、INS、HOMA-IR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美卡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1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8例行常规治疗,替米沙坦组31例为替米沙坦加常规治疗,联合组32例为替米沙坦与辛伐他汀加常规治疗。疗程1个月,并监测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替米沙坦组及联合治疗组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与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尿白蛋白,防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