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将8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临床清蛋白尿组、微量清蛋白尿组、正常清蛋白尿组,并取76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两者在实验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者与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呈负相关(r=-0.520,P〈0.01;r=-0.507,P〈0.0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409,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较正常水平低,证实低胆红素水平与氧化应激参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并提示二者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与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变化,探讨患者血清脂联素与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50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30例血压正常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结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较血压正常糖尿病患者明显那降低(均P<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呈明显正相关(r=0.651,r=0.536,均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水平降低,脂联素与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其影响。方法:测定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血压正常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内脂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观察奎那普利治疗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内脂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血清内脂素与患者平均动脉压、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96,r=0.521,均P〈0.01)。应用奎那普利治疗后患者血清内脂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影响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马来酸依那普利(Enaiapril)对其影响。方法:选择合并高血压和血压正常老年DM患者各90例、正常老年人30例,测定其血清APN、血浆AngⅡ水平,观察Enaiapril对血压升高老年DM血清APN、血浆AngⅡ影响。结果:与血压正常组比较合并高血压老年DM血清APN降低(P〈0.01)、血浆AngⅡ升高(P〈0.01),血压升高老年DM患者APN与患者MAP、AngⅡ呈明显负相关(r=-0.58,r=-0.53,均P〈0.01)。Enaiapril可升高高血压老年DM患者血清APN(P〈0.01)、降低AngⅡ水平(P〈0.01)。结论:血清APN降低可能是导致老年DM血压升高的发病原因,RAS活性影响患者血清APN水平。  相似文献   

5.
刘莲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392-339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临床及头颅CT明确诊断的脑梗死患者46例为脑梗死组,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APN、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P〈0.01),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26,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其与hs-CRP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同时也为脑梗死的药物治疗开发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前、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缬沙坦组和非洛地平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压、血糖、脂联素、胰岛素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缬沙坦组与非洛地平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缬沙坦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血糖、胰岛素抵抗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非洛地平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缬沙坦在降压同时,显著升高了血清脂联素水平并改善胰岛素抵抗,显示其具有降压外良好的代谢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87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线水平和使用替米沙坦(最终剂量80mg,n=45)或雷米普利(最终剂量10mg,n=42)治疗9周后的血清脂联素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患者的脂联素水平与基线水平收缩压(SBP:r=0.240,P〈0.05)和舒张压(DBP:r=0.227,P〈0.05)、以及替米沙坦或雷米普利治疗后的SBP(r=0.228,P〈0.05)和DBP(r=-0.286,P〈0.05)均呈负相关。脂联素水平的改变与SBP(r=-0.357,P〈0.0I)和DBP(r=-0.286,P〈0.01)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IL-6、脂联素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42例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IL-6、脂联素水平,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血清IL-6、脂联素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清IL-6和脂联素水平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IMT呈负相关(r=-0.743, P<0.01)。血清IL-6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533,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而脂联素水平显著下降,与IMT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马玲  侯爱利  杨慧芳  田惠玉 《河北医药》2010,32(22):3125-3127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清脂联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及与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OSAS患者100例,依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为OSAS轻、中、重3个亚组,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4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 OSA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与OSAS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呈负相关(r=-0.802,P=0.0003;r=-0.642,P=0.0006;r=-0.625,P=0.008);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正相关(r=0.788,P=0.0005).结论 OSA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屠静芳 《淮海医药》2012,30(1):44-45
目的探讨女性小儿单纯肥胖症患者血清胰岛素(Insulin)、瘦素(leptin)和脂联素(Adiponectin.Ad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3例女性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进行了Insulin、Leptin和Adp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女性小儿作比较。结果女性小儿单纯肥胖症患者Insulin、leptin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Adp水平则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小儿组(P〈0.01),且Insulin水平与leptin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284、P〈0.01),与Adp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4185、P〈0.01)。结论检测女性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患儿Insulin、Leptin和Adp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指导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导致的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各50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Hcy,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Hcy、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P<0.01);血清SOD、GSH含量所有糖尿病患者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清中MDA水平呈正相关(r =0.64, P<0.01),与SOD、GSH含量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 -0.57,-0.62, 均P <0.01。)。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导致氧化应激损伤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红花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加高脂高糖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模型和红花低、高剂量组。治疗12周后测定各组生化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检测肾皮质P22phox mRNA、P47phox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红花各剂量组血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血肌酐、尿素氮、UAER水平极显著下降;SOD、GSH-PX活性显著上升;MDA含量极显著下降;P22phox mRNA、P47phox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红花能减轻糖尿病大鼠肾皮质氧化应激反应,有保护肾脏和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邱春娟  吕肖锋  赵晶 《中国医药》2013,8(9):1246-1248
目的 观察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另从门诊体检中心选择30例健康人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0.6 g/次,1次/d静脉滴注,疗程3周;健康组不采取任何治疗.分别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及健康组丙二醛(MDA)、血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较健康组血浆MDA[(5.8 ±2.1)、(5.6±2.3) μmol/L比(3.8±0.9) μmol/L]、AOPPs[(69.4±10.9)、(69.2±11.1) μmol/L比(22.6±2.9) μmol/L]、24 h UAER[(274±33),(270±46) mg/24 h比(12 ±4) mg/24 h]明显升高,SOD[(47±4)、(47±4)U/ml比(74±4) U/ml]较健康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3周后MDA、AOPPs、SOD、24 h UAE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DA、AOPPs、24h UAER较治疗前下降[分别为:MDA为(2.7±1.9) μmol/L比(5.6±2.3) μmol/L,AOPPs为(61.7±12.6)μmol/L比(69.2±11.1) μmol/L],24 h UAER为(183±42) mg/24 h比(270±46) mg/24 h,SOD较治疗前[(52±4)U/ml比(47±4) U/ml]升高,治疗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α硫辛酸能降低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a-硫辛酸、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186名志愿者被纳入研究,包括健康对照组40例、单纯糖尿病组38例(DM组)、DNa-硫辛酸治疗组35例(DNA组)、DN缬沙坦治疗组40例(DNX组)、DN联合治疗组(DNAX组)33例,对纳入对象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物(AOPP)含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测定,分析比较DN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及a-硫辛酸、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DM、DN组血清MDA(4.64±0.47、4.97±0.43)mol/ml、AOPP(45.28±5.99、70.80±12.40)μmol/L均显著升高,SOD(92.62±7.48、80.92±5.98)U/ml、T—AOC(8.17±0.94、7.19±0.73)U/ml均显著降低(p〈0.05),以DN组最为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UAER与MDA、AOPP呈正相关,与SOD、T—AOC呈负相关;治疗后DN各组血清MDA、AOPP及UAER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SOD、T—AOC显著升高(P〈0.05),以DNAX组MDA(3.95±0.52)mol/ml、AOPP(61.79±11.08)umol/L、SOD(89.35±9.57)U/ml、T—AOC(7.95±0.77)U/ml变化最为显著。结论氧化应激参与人体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仅一硫辛酸联合缬沙坦能够有效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改善DN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石榴皮鞣质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5mg.kg-1)诱发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维生素E(20mg.kg-1)与石榴皮鞣质高、中、低剂量(200、100、50mg.kg-1)组,另将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1d。末次给药后观察大鼠日饮水量、日进食量,测定血糖(GLU)、血肌酐(Scr)、尿素(Urea),取一侧肾脏匀浆后测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另一侧肾脏做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石榴皮鞣质高、中、低剂量组日饮水量、日进食量显著减少(P<0.01或P<0.05),GLU、Scr、Urea水平显著下降(P<0.01),SOD、GSH-PX活性显著减弱(P<0.01),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肾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改善。结论:石榴皮鞣质能减轻糖尿病大鼠肾皮质氧化应激反应,有保护肾脏和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及炎症因子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 13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FCP)、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UAER及sP-selectin。结果糖尿病病程、CRP、IL-6、UAER及sP-selectin在DM、DN1、DN23组间依次递增,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FCP的水平在DM、DN1、DN23组间依次递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sP-se-lectin与糖尿病病程、LDL-C、CRP、IL-6、UAER呈正相关(r=0.17,P<0.05;r=0.23,P<0.05;r=0.39,P<0.05;r=0.31,P<0.05;r=0.56,P<0.05);与FCP呈负相关(r=-0.3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CP、IL-6、UAER是sP-selecti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可溶性P-选择素与CRP、IL-6及LDL-C、FCP等一起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IGF-1水平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比色法对31例HIE患儿进行了血清IGF-1、SOD和MDA水平检测,并与35例正常新生儿作比较。结果:HIE患儿血清IGF-1和SOD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新生儿组(P〈0.01),而MDA水平则显著地高于正常新生儿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DA水平与SOD、IGF-1水平呈负相关(r=-0.4782、-0.5014,P〈0.01)。结论:HIE患儿存在脂质过氧化,与IGF-1存在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对120例T2DM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进行采集,应用B超技术测量其IMT,同时测定空腹血清APN和TNF-α水平,观察IMT增厚组(IMT≥1mm,n=56)与不增厚组(IMT〈1mm,n=64)血清APN和TNF-α水平与IMT的关系。结果 T2DM患者IMT增厚组血清TNF-α高于IMT不增厚组(P=0.0018),血清APN低于IMT不增厚组(P=0.0014),相关分析显示,IMT与TNF-α呈正相关(r=0.45,P〈0.01),与APN呈负相关(r=-0.51,P〈0.01)。结论 T2DM患者IMT增厚与空腹血清APN水平降低、TNF-α水平升高明显相关,提示血清APN和TNF-α水平变化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在所有患者血糖达标并稳定2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B细胞功能指标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肽葡糖糖负荷曲线下面积(AUCcp)、胰岛素早相分泌功能指数(IG30)及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活力(ROS)、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2组患者血糖达标且无显著性差异时,治疗组患者TG、TC、LD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Homa-IR较对照组下降(P<0.05),Homa-β、AUCcp、IG30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ROS、MDA明显低于对照组,GSH、SOD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可有效改善体内代谢异常,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和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及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1137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200例T2DM患者[无DR(NDR)组82例、非增殖型DR(NP-DR)组72例、增殖型DR(PDR)组46例],检测APN基因启动子SNP-11377C→G多态性,同时检测血浆APN浓度、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APN水平随视网膜病变程度呈递增趋势NDR、NPDR、PDR各分别为(6.11±2.77),(7.49±3.84),(9.83±4.97)mg/L,其中PDR组显著高于NDR和NPDR组(P〈0.01),NPDR组显著高于NDR组(P〈0.05);②APN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r=-0.203,P〈0.01);③APN基因启动子SNP-11377C→G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NDR组、D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CC型、CG型和GG型)的血清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血APN水平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而增高。未发现福建地区T2DM患者APN基因启动子区-11377C→G多态性与DR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