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BNA)细胞学检查在肺癌淋巴分期和病理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胸部CT检查疑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46例肺癌患者行TBNA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6例患者经TBNA检查10个解剖部位94组淋巴结.其中,术前TBNA阳性59组、术后经病理证实者阳性67组,准确率88%;细胞学分型总符合率82.6%;术前TBNAc-N分期与术后p-N分期对比正确率达86.9%(40/46).结论经TBNA进行肺癌淋巴结分期、病理分型均有较高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姚继方  张泽峰  齐战  王瑞  王增林 《河北医药》2010,32(13):1750-1751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对可疑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3月至2009年8月应用TBNA技术检查的79例可疑为支气管肺癌患者,并与刷检及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79例患者中TBNA及刷检的确诊率分别为88.6%(70/79)和54.4%(43/29);61例肺癌及肺转移瘤中,TBNA及刷检的确诊率分别为85.2%(52/61)和41.0%(25/61)。TBNA检查准确率优于刷检(P〈0.01)。结论TBNA是一项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新技术,尤其适用于可疑肺癌而纤维支气管镜下无可视肿瘤的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在肺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管腔内无明显新生物的肺内占位性病变及单纯表现为纵隔淋巴结肿大的74侧患者行TBNA,同时行钳检、刷检以作比较。结果74例患者最终均确诊为肺部恶性肿瘤;61例管腔内轻度异常者3种检查阳性率:TBNA78.69%,钳检44.26%,刷检22.95%(均为P〈0.05);13例管腔内未见异常者均经TBNA确诊。14例出现穿刺孔少量溢血,其余均无并发症。结论TBNA在肺部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温励志  杨学智 《河北医药》2009,31(10):1189-1190
目的探讨肺癌支气管镜下形态所见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的关系。方法133例肺癌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查,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刷检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和(或)活检证实,部分病例经术后病理证实。分析不同类型肺癌的镜下形态特点。结果肺癌常发生于叶、段支气管。肺癌类型以鳞癌为主,其次为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83例(62.41%)肺癌患者支气管镜下特征表现为直接征象(如新生肿物)。42例(31.58%)表现为间接征象,2种征象兼有者8例(6.01%)。鳞癌和小细胞癌常呈增生型改变,而腺癌常呈浸润型改变。结论肺癌在支气管镜下形态与肺癌的病理组织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最终的诊断和组织学分型取决于组织病理和细胞学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肺癌的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均在支气管镜下按TBNA、钳检、刷检顺序采取标本。结果TBNA、钳检、刷检的阳性率分别为70.2%、53.6%、39.3%。支气管镜下外压型改变21例,增生型19例,浸润型13例,正常型31例。外压型中TBNA单独阳性6例,使支气管镜检查阳性率从52.4%(11/21)提高到81.1%(17/21)。27例肺周围结节或肿块的正常型中TBNA单独阳性7例,使阳性率从44.4%(12/27)提高到70.4%(19/27)。增生型或浸润型的患者中,无TBNA单独阳性者。84例TBNA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BNA能提高肺癌支气管镜检查的阳性率,操作安全,建议对镜下外压型及正常型肺癌加用TBNA。  相似文献   

6.
李敏  杨杰 《贵州医药》2011,35(11):983-984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呼吸内镜技术,多用于气管、支气管黏膜下肿物以及气管或支气管旁、纵隔肿大淋巴结的活检。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结合液基薄层细胞技术(TCT)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7月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气管镜室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确诊的肺癌45例,穿刺针常规穿刺抽吸细胞行涂片细胞学诊断,然后将TCT液冲洗穿刺针,冲洗液行TCT检查。对比涂片法、TCT法和涂片法结合TCT法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结果 45例肺癌患者中40例(40/45,89%)在涂片法中找到癌细胞;36例(36/45,80%)在TCT法中找到癌细胞;5例(5/45,11.1%)仅在TCT法中找到癌细胞;9例(9/45,20%)仅在涂片法中找到癌细胞;31例(31/45,68.9%)在涂片法和TCT法中均找到癌细胞。单纯涂片法找癌细胞、单纯TCT法找癌细胞和涂片法结合TCT法诊断肺癌敏感性经统计学计算P0.05,后者可明显提高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结论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是一种诊断肺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常规细胞涂片结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能提高诊断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气管镜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修正非小细胞肺癌术后1年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TNM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1年CT检查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结果 36例患者共穿刺46组淋巴结,其中淋巴结穿刺结果阳性者为31组,淋巴结穿刺阴性者为15组。22例患者确诊为术后纵隔淋巴结活检阳性。阳性率分别为61.11%(22/36)与67.39%(31/46)。一致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镜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T提示肺部占位高度可疑肺癌患者cT影像改变与纤维支气管镜下改变及诊断结果,提高肺部占位患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64例CT提示肺部占位高度可疑肺癌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最终诊断结果及肺部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4例CT提示肺部占位患者镜下见异常改变264例,其中腔内外生性肿物127例,纤维支气管镜钳检及刷检确诊为肺恶性肿瘤111例,其他途径诊断肺恶性肿瘤7例;浸润改变8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钳检及刷检确诊肺恶性肿瘤55例,其他途径诊断为肺恶性肿瘤12例、诊为肺结核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胸腺瘤1例;支气管黏膜充血或伴靡烂49例,经纤维支气管镜钳检及刷检确诊肺恶性肿瘤14例,其他途径诊断肺恶性肿瘤14例,炎性假瘤5例,肺结核5例。结论①cT提示肺部占位肺癌可疑患者大都是肿瘤,诊断符合率为82.2%,恶性肿瘤中以鳞癌较多见,少部分可能为结核瘤或炎性假瘤;②镜下新生物型较浸润型改变非特异改变确诊率高;③多种检查方法结合能提高肺部病变的诊断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传统经支气管针吸活检(Conventionaltransbronchialneedleaspiration,ConventionalTBNA)与径向气道内超声探头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Radialprobeendobronchialultrasoundguidedtransbronchialneedleaspiration,RPEBUS—TBNA)诊断纵隔肺门淋巴结的价值。方法2009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60例患者共65枚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随机分入传统TBNA(n=30)或RPEBUS—TBNA组(n=32),再按淋巴结是否位于隆突下分为两组,一组为隆突下淋巴结,二组为非隆突下淋巴结。分别于CT阅片后进行传统TBNA及径向气道内超声探头扫描后进行TBNA。观察比较两组在阳性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总阳性率传统TBNA为36.4%(12/33),RPEBUS—TBNA为71.9%(23/32),辟0.004。一组(隆突下淋巴结),传统TBNA阳性率为72.7%(8/11),RPEBUS—TBNA组为76.9(10/13),但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仕0.813)在二组(非隆突下淋巴结),传统TBNA阳性率为33.3%(4/14),RPEBUS—TBNA组为76.5%(13/17),P=0.007。并发症包括少量出血、咳嗽、一过性低氧血症,均为自限性。结论RPEBUS—TBNA可以较传统TBNA提高诊断效率,尤其在非隆突下淋巴结,而且微创、性价比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史文杰  王小杰  毛媛媛  宋申 《天津医药》2018,46(11):1209-1212
摘要: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g) 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宫颈鳞癌手术和 (或) 放、 化疗后血清SCC-Ag升高 (>1.5 μg/L) 患者, 18 F-FDG PET/CT 全身扫描查找有无复发和 (或) 转移灶。以病理学和 (或) 随诊结果为诊断标准, 评价PET/CT对宫颈鳞癌复发和 (或)转移的诊断效能。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 PET/CT发现异常代谢增高灶者44例, 阴性表现者8例。42例患者经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诊证实复发和 (或) 转移, PET/CT诊断宫颈鳞癌术后复发和 (或) 转移假阳性3例、 假阴性1例, PET/ CT诊断宫颈鳞癌复发和 (或) 转移的敏感度为97.6% (41/42), 特异度为70.0% (7/10), 阳性预测值为93.2% (41/44), 阴性预测值为87.5% (7/8), 准确度为92.3% (48/52)。PET/CT显像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 (和) 或临床随诊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Kappa值=0.732)。结论 18 F-FDG PET/CT是宫颈鳞癌治疗后SCC-Ag升高患者复发和 (或) 转移的有效诊断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8年4月至1989年4月,采用支气管侧倾斜体层摄影检查55例肺部疾病患者,其中诊断为中央型肺癌者33例,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55例在胸部平片上均见局部不规则斑片影或肺不张而行支气管侧倾斜体层摄影(简称侧倾斜分层)。结果诊断中央型肺癌34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33例(鳞癌29例,腺癌4例),1例手术病理证实为炎症。另外21例侧倾斜分层诊断为炎症病变,其中经临床治愈(胸部平片上斑片影吸收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在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肿瘤患者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电视纵隔镜检查术的60例患者,术前均高度怀疑肺癌合并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收集检查术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经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后病理结果:恶性52例,慢性淋巴结炎性改变8例,此8例行肺部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为肺癌,鳞癌4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其中1例腺癌患者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分期,电视纵隔镜检查术以其术后病理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特点,可成为临床上安全、有效且可直接获得病理标本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支气管镜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纵隔肺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疑似纵隔肺门病变患者,均入院接受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纵隔占位病变或纵隔、肺部淋巴结肿大,且原因不明;在医方指导下均接受进一步的EBUS-TBNA检查,以最终的病理活检、术后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EBUS-TBNA检查在纵隔肺门病变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共计接受EBUS-TBNA活检152次,平均1.9次/例, 140次获得组织学证据,其中穿刺取材成功111次,穿刺取材成功率为79.29%。EBUS-TBNA检出恶性病变56例(70.00%),其中腺癌、小细胞癌、鳞癌、神经内分泌癌分别为31、15、7、3例;检出良性病变17例(21.25%),其中纵隔囊肿、结核、结节病、慢性炎症、矽肺分别为6、4、3、2、2例;未明确诊断7例(8.75%),经病理活检手术与随访证实,梭形细胞恶性肿瘤1例,肺癌、结核、结节病各2例。手术病理确诊阳性60例,阴性13例,阳性率为82.19%;EBUS-TBNA检测阳性56例,阳性率为76.71%,其中真阳性54例,假阳性2例;阴性17例,其中真阴性11例,假阴性6例。EBUS-TBNA诊断纵隔肺门病变的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84.62%,准确率为89.04%。1例穿刺点出血,经药物有效止血;4例术后咳痰带血,自行缓解。结论 EBUS-TBNA诊断纵隔肺门病变安全有效,可作为影像学普检无法明确疾病的进阶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对肺及纵隔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2 ~2019-11在我院经胸部CT检查显示肺及纵隔存在软组织肿块阴影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均需接受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检查,分析穿刺情况以及病理诊断结果.结果:所有入选者平均穿刺时间为(20.13±2.19)min,期间未出现明显操作失误,且穿刺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无气胸、纵隔感染、纵隔气肿、纵隔内出血等事件的发生;73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恶性病变患者52例,占71.23%,包括1例纵隔肉瘤,2例肺鳞癌,26例肺腺癌,1例大细胞肺癌,14例小细胞肺癌,5例恶性肿瘤转移,1例肾透明细胞癌转移,2例肺神经内分泌癌;剩余21例患者中,包括4例假阴性患者经手术确诊为肺癌,5例患者确诊为胸内淋巴结结核,7例确诊为结节病,5例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为临床诊断肺及纵隔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利于临床依据诊断结果及时采取对应救治措施,以控制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16.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是支气管镜的辅助检查方法。大量文献报道TBNA是一项创伤小、实用方便、阳性率高的技术。其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创伤大、费用高的纵隔镜和开胸探查,减少病人的痛苦,能及早发现肿瘤,早期手术,使患者延长寿命,且对患者生理干扰少,术后恢复快。我们对24例有肺、纵隔病变的患者进行了TBNA的检查,现报告检查中的护理配合体会。1临床资料2003年11月~2005年6月来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共24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例;年龄33~76岁,平均(58±12)岁。经胸部CT检查均提示有大气道周围纵隔病变(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纵隔占位性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肺叶T1期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方法56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术后病理证实为T1期且接受了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肺癌患者进行分析,分析不同肺叶T1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结果共有128例T1期肺癌患者且接受了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N1阳性率为5.5%, N2阳性率为10.2%, N1阴性N2阳性(即跳跃性转移)7例(5.5%)。73例T1期肺上叶癌中N1阳性4例(5.6%);N2阳性7例(9.6%);7例N2阳性的T1期肺上叶癌患者中有5例淋巴结转移局限于上纵隔区,1例同时伴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1例隆突下淋巴结为唯一转移的纵隔淋巴结,即T1期肺上叶癌在N1及上纵隔区淋巴结均为阴性的情况下,转移至隆突下区淋巴结的几率为1.6%(1/63)。55例T1期肺下叶癌中N1阳性3例(5.5%);N2阳性6例(10.9%);6例N2阳性的T1期肺下叶癌患者中有5例纵隔淋巴结转移局限于隆突下区,1例同时伴有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在N1及隆突淋巴结阴性时未见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结论T1期肺癌亦存在跳跃性转移,但肺上叶癌跳跃性转移至隆突下区的几率非常低,同样肺下叶癌跳跃性转移至上纵隔区的几率亦很低,因此,对于不同肺叶T1期肺癌依据术中对标志性淋巴结系统采样的结果进行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搜集自2007年5月-2010年10月共43例气管支气管病变的MSCT资料,扫描参数层厚为2.5mm,0.625mm-1.25 mm重建间距,并于同步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CT仿真支气管内镜(CTVE)、多层面/曲面成像(MPR/C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表面遮盖成像(SSD)和容积重组(VR)。结果 MSCT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可以很好地显示气管支气管病变,肺癌、支气管结核、支气管腔内占位以及邻近病变所致气道狭窄各有特点。本组共查出肺癌17例,气管支气管结核10例,气管周围病变13例,支气管腔内占位2例(气管腔内血管瘤和转移瘤各1例),气管憩室1例。结论 MSCT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技术对气管支气管的各种类型病变有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5例非小细胞肺癌(其中肺腺癌36例,肺鳞癌39例)组织中TTF-1的表达进行检测,以其正常癌旁组织作为对照,分析TTF-1在肺腺癌与鳞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TF-1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3%(30/36),在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9%(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转移、肿瘤大小和肿瘤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肺腺癌阳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7.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阳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阴性组为4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TTF-1对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其过高表达有可能作为肺腺癌预后良好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术 (TBNA)在腔外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6例腔外型肺癌患者应用纤支镜进行 TBNA、活检和刷检检查的情况 ,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5 6例腔外型肺癌患者中活检确诊 30例 ,刷检确诊 2 2例 ,TBNA确诊 4 4例 ,三者阳性率分别为 5 3.6 %、 39.3%和 78.6 % ,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TBNA诊断率明显高于活检、刷检。结合纤支镜下征象进一步分析 ,TBNA对管壁外压性膨隆者较活检和刷检更有诊断优势。结论  TBNA有助于提高腔外型肺癌的诊断率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