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测定两种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对肺炎克雷伯菌(KP)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比较其防耐药突变能力,了解突变耐药菌对FQNs的耐药性。方法肉汤法富集10^10CFU/ml的菌液接种于不同浓度环丙沙星及加替沙星琼脂平皿上,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对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及其耐药突变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对不同药物浓度筛选出的耐药突变株进行编码拓扑异构酶VIC亚单位基因parC和回旋酶A亚单位基因gyrA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PCR扩增和测序,并测定外排泵抑制剂羟基氰氯苯腙(Carbonyl Cyanide m-chlorophenylhydrazone,CCCP)对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MIC的影响。结果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对ATCC700603的MPC分别为4、1.6mg/L,细菌耐药选择指数分别为16、4。两种药物的耐药突变体均出现了gyrA的第83位(TCC→ATC/TTG)均出现了突变,引起了相应氨基酸的改变(Ser-83→Ile/Leu)。其中有一株同时也出现了第87位点(GAC→AAC)的改变,氨基酸也由Asp→Asn。除第二步突变体parC第80位点突变(AGC→ATC),引起氨基酸由Ser→Ile的改变外,其余几株均没有发生parC的突变。MIC测定结果显示,单用两种FQNs及合用CCCP的结果一样。结论加替沙星限制KP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强于环丙沙星,KP的耐药突变株对FQNs耐药的主要原因是gyrA和parC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耐氟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gyrA及par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测定临床分离的 5 5株铜绿假单胞菌MIC值 ,从中筛选出 1株敏感菌和 8株耐药菌 ,以标准敏感菌株ATCC2 785 3作为质控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gyrA及parC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 (QR DR) ,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分别为 35 1bp、397bp。用限制性内切酶SacⅡ消化gyrAPCR产物 ,同时对上述 10株菌的gyrA及parC基因的喹诺酮决定区 (QRDR)进行PCR DNA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有 8株耐菌株的gyrA基因在 83位 (ACC→ATC)有突变 ,导致氨基酸Thr→Ile的改变 ;有 3株高度耐药菌gyrA基因同时在 87位 (GAC→GGC)有突变 ,导致氨基酸Asp→Gly的改变 ;有 4株耐药菌株的parC基因在 87位有TCG→TTG突变 ,导致氨基酸由Ser→Leu的改变。同时具gy rA和parC突变MIC值是仅具gyrA突变菌株MIC值的 2~ 16倍。未发现parC突变单独存在。另外 ,有 6株耐药菌gyrA的 132位有CAC→CAT的突变 ;所有耐药菌株parC基因 115位有GCT→GCG的突变 ,该突变未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结论 gyrA83、87位突变及parC基因 87位突变都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 ,但以gyrA基因 83位突变为主 ,合并gyrA基因 87位及parC基因 87位突变可增加耐药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对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研究粪肠球菌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以了解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CLSI M7-A8方案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检测临床分离的112株粪肠球菌对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筛选出环丙沙星耐药株,PCR扩增其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并与标准敏感株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基因突变与耐药的相关性.结果 6种FQs药物对112株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MIC50,MIC90)从强到弱依次为: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5株耐环丙沙星粪肠球菌的Ⅱ型拓扑异构酶QRDR基因都发生了突变:有4株的gyrA基因QRDR发生了点突变,其中3株表现为Ser83→Ile(AGT→ATT),1株表现为Glu87→Gly(GAA→GGA),4株parC基因QRDR发生突变,突变方式为Ser80→ Ile(AGC →ATC),gyrB和par基因未发现突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机理。方法:采用NCCLS推荐的K—B法测定5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并初步筛选出耐环丙沙星菌株。试管稀释法测定耐环丙沙星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此23株菌GyrA的基因(gyrA)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序列的分析比较。结果:23株耐环丙沙星肺炎克雷伯菌中,20株存在gyrA变异:Ser83(TCC)→Phe(TTC)、Tyr(TAC),Asp87(GAC)→Asn(AAC)、Ala(GCC)。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理主要与药物作用靶位gyrA基因的突变有关,并且gyrA基因突变位点越多其耐药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机理。方法:采用NCCLS推荐的K-B法测定5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并初步筛选出耐环丙沙星菌株。试管稀释法测定耐环丙沙星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此23株菌GyrA的基因(gyrA)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序列的分析比较。结果:23株耐环丙沙星肺炎克雷伯菌中,20株存在gyrA变异:Ser83(TCC)→Phe(TTC)、Tyr(TAC),Asp87(GAC)→Asn(AAC)、Ala(GCC)。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理主要与药物作用靶位gyrA基因的突变有关,并且gyrA基因突变位点越多其耐药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6.
质粒介导的克雷伯菌耐喹诺酮类药物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了解华南地区qnr基因介导的克雷伯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情况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克雷伯菌株共200株,其中产酸克雷伯菌6株。PCR方法筛查基因,琼脂稀释法测MIC,质粒结合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通用引物扩增各组基因及测序。结果200株细菌中筛查到带qnr基因的菌株共2株(其中产酸克雷伯菌1株),均对环丙沙星敏感。进一步确证实验中证实2菌株都含qnr基因。2菌株经结合实验后在选择平板上都有菌生长,而且对环丙沙星的MIC值均有30倍以上的的提高。2株菌均有gyrA Ser83→Tyr突变,产酸克雷伯菌株有parC Ser80→Ile突变。2株菌质粒PCR扩增的qnr产物测序结果与NCBI中qnr基因比对吻合率达100%。结论华南地区已有质粒介导的耐喹诺酮类菌株存在,它们能够跨种属转移,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浓度、不同化学结构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突变选择窗(MSW)内筛选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突变体的靶位基因的影响。方法应用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突变选择窗内接种约1×10^10菌量的ATCC25922筛选耐药突变体;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ATCC25922和耐药突变体的MIC;用PCR及DNA测序方法确定ATCC25922和耐药突变体耐药决定簇(QRDRs)的gyrA、parC的突变位点和相应的氨基酸变化。结果在ATCC25922的MSW中,筛选53株耐药突变体,所有突变体均为gyrA位点突变,无parC位点突变。其中有79%(42株)为Set-83→Leu位点突变,19%(10株)为Asp-87→Asn,2%(1株)为Gly81→cys位点突变;83位和87位为大肠埃希菌的常见突变位点。氟喹诺酮对Set-83→h突变体的MIC。较Gly81→Cys突变体的MIC90高2~8倍,较Asp-87→Asn突变体的MIC90高1~2倍;Ser-83→Leu是所有的突变位点中对耐药影响最重要的位点。结论氟喹诺酮对大肠埃希菌的主要靶位是GyrA;83位和87位突变为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108株临床分离淋球菌(NG)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喹诺酮类耐药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MIC以及gyrA和par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用KB法检测淋球菌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用E-test法检测耐药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用PCR和DNA测序及序列比较检测基因突变.结果 淋球菌对大观霉素最敏感,其次为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四环素、红霉素和青霉素,对喹诺酮类药物高度耐药.环丙沙星的MIC范围在0.008-32μg/ml之间,10株淋球菌喹诺酮类耐药中有6株存在gyrA的Ser91→Phe突变的同时还存在gyrA的Asp95→Gly和/或parC的Aap86/Asn、Ser87→Arg/Ile,有4株只有gyrA基因Ser91→Phe的突变.结论 在淋球菌治疗中可首选大观霉素,其次为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gyrA和parC基因突变与淋球菌耐喹诺酮类药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耐氟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的gyrA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gyrA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测定临床分离的5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从中筛选出1株敏感菌和8株耐药菌。以标准敏感菌株ATCC27853作为质控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yrA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扩增产物片段长度为350bp。用限制性内酶SacⅡ消化PCR产物,同时对上述10株菌的gyrA基因的喹诺酮决定区(QRDR)进行PCR-DNA直接测序分析。结果: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敏感菌株的gyrA基因QRDR经限制性内切酶SacⅡ消化后出现118bp,232bp两条片段,表明该酶切位点未发生突变,此结果经DNA序列析证实。而耐药菌在酶切后均为一条片段,表明该酶切位点消失,经DNA序列分析发现,8株耐药株在83位(ACC→ATC)均有突变,该单位突变引起氨基酸由Thr→Ile的改变;其中有3株高度耐药菌同时发现在87位(GAC→GGC)有突变,该单位点突变引起氨基酸由Asp→Gly的改变,但没有发现87位点突变单独存在,且双位点突变菌株的MIC值与单一位点突变的MIC值相比,有显著的升高,MIC增加4-32倍,除此之外,有6株耐药菌株在132位有一静止突变(CAC→CAT),该 突变未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结论:gyrA基因突变是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酮类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铜绿假单胞菌gyrA上83位和87位突变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鲍氏不动杆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鲍氏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对临床上收集的耐环丙沙星鲍氏不动杆菌进行氟罗沙星摄取试验、外膜蛋白电泳、PCR扩增gyrA和parC基因、酶切分析和测序。结果:耐药株药物聚积量不及敏感株的1/2,经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处理后,聚积量上升并接近敏感株;经SDSPAGE电泳,耐药株与敏感株比较,外膜蛋白在约29ku条带处消失,而24ku处条带却明显增强;PCR-RFLP分析,gyrA基因能产生1条DNA片段,而parC基因则能产生2条片段;测序结果显示,其GyrA蛋白中所编码83位(相应于大肠埃希氏菌)氨基酸由丝氨酸变为亮氨酸,ParC蛋白未见氨基酸改变。结论:该株对环丙沙星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存在DNA促旋酶变异,药物主动外运及外膜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给予大鼠槲皮素后血浆中代谢产物的定性检出条件。方法:给予大鼠槲皮素单体(100mg.kg-1)后腹腔静脉取血,血浆样品经2mol.L-1盐酸(甲醇-水溶液)水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样品中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大鼠给药后3h内取血、血浆样品经盐酸水解处理4h,可稳定检测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样品在—20℃条件下贮存稳定。结论:血浆样品采集时间、盐酸水解时间及贮存方式等不同均可影响代谢产物的有效检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与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8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三组,三组均采用综合治疗,A组62例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B组60例雾化吸入布地奈德,C组60例用静滴氢化可的松,观察三组喘憋、哮鸣音消失和住院时间。结果A组喘憋、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B,C组缩短(P〈0.05)。结论甲泼尼龙静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安全、方便,明显加快治愈过程,优于布地奈德与氢化可的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盆腔脏器炎症,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诣在探讨不同方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保妇康栓、聚焦超声治疗及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治愈慢性宫颈炎,并且切除宫颈移行带,减少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对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就诊的58例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分成2组,穿刺抽液+冷冻+加压包扎组(19例),手术切除囊肿前壁软骨+对穿缝合组(39例),随访3个月到1年,观察2组治愈率、复发率,有效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1次治愈后痊愈5例,复发14例,治愈率为26.3%,复发率为73.7%,有效率为78.9%,其中耳廓增厚6例,1例并发化脓性软骨膜炎.观察组治愈38例,复发1例,经过1次穿刺后治愈,治愈率为97.4%,复发率为2.6%,有效率为100.0%.所有患者无耳廓变形、增厚,无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的并发症.结论 囊肿前壁软骨切除+对穿缝合是治疗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高效、首选办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宋丽君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1947-1948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宫颈病变的诊断及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980例绝经妇女宫颈涂片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绝经组及绝经组宫颈Ⅱb涂片的检出率分别为5.17%及4.0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涂片检查的敏感性无差别,特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绝经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大蒜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萍  于维萍  段云霞 《齐鲁药事》2005,24(3):159-161
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中药大蒜含有多种抗癌活性成分,其抗癌、防癌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证实。本文就大蒜提取物的抗癌、防癌作用及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