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0年上报的340例ADR报表,将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途径方面,静滴引起的ADR比例最高;药品类别方面,抗菌药引起ADR比例最高;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首位。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收集上报的62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5例ADR中,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女性,45-59岁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1%)。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528例,占84.5%),引发ADR最多的药品为中药类制剂(168例,占比26.9)、其次抗感染药156例,占比25%。严重不良反应4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过敏性休克等,ADR报告主要以医生护士为主,药师上报例数仅占上报例数4.5%。结论应重视医院ADR监测,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加强合理用药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74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57例,占77.03%);抗微生物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52.70%);74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心血管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抗微生物药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2009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安全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的11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物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5例ADR报告中,20~39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50.5%;静脉注射比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96例,占83.5%),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61例,53.0%),其次为中药制剂(23例,20.0%),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菌药物(28例,占45.9%)。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80.9%)。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2年上报的453例ADR报告,对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损害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453例ADR中,男261例(57.6%);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167例(26.6%);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96例(43.3%);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高,291例(64.2%)。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院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临床各科室上报的ADR病例,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分析。结果:114例ADR监测报告中,涉及药品52种,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疑似ADR最为常见,共47例(占41.2%),由循环系统用药引起的疑似ADR其次,有28例(占24.6%);再者是由抗肿瘤药引起的疑似ADR,有9例(占7.9%);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85.1%);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有57例(占41.61%)。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郭晓宁 《首都医药》2014,(22):80-8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对我院2013年上报的7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例ADR报告中,老年患者33例(44%);静脉滴注给药71例(94.7%);中药制剂引起的ADR占2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61.5%);严重的ADR4例(5.3%)。结论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2014年上报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家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2014年我院上报的63例严重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严重ADR类别、预后情况、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63例严重ADR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34.92%,抗微生物药物占32.61%,全身性损害占41.22%,静脉给药占60.87%。结论: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及抗肿瘤药物,重点关注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慎重选用静脉给药的用药途径,在静脉给药后30min内,应高度警惕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收集的3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ADR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分类情况、因果关系评价以及报告人员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6例ADR报告中,51~60岁患者发生ADR例数构成比最高(20.2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引起的ADR例数构成比最高(65.58%);药品类别以抗菌药引起的ADR例数构成比最高(20.78%);ADR累及系统以消化系统为主,占23.91%;医师报告的数量最多,占97.71%。结论: 我院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和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上报的66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6例ADR报告中,大于70岁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96例,占14.41%);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589例,占88.44%);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最多(173例,占25.98%),中药制剂次之(135例,占20.27%);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252例,占37.84%).结论:应正确认识和重视ADR监测工作,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9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98例中药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发生率居前10位的中药、严重的ADR、ADR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中药ADR共涉及31个中药品种,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39.80%);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6.7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33.33%);中药注射剂是引发中药ADR的主要剂型;注射用穿琥宁引发的ADR最多(21.43%);严重的ADR有7例(7.14%);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例最大(85.71%)。结论:应提倡合理使用中药,重视中药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集到的17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经、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微生物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7例ADR涉及药品76种,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44.63%),其次是中药制剂(9.60%);给药途经以静脉滴注为主(58.1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6.27%);严重的ADR有3例。结论:应高度重视ADR工作,加强合理用药特别是抗微生物药物合理用药教育,慎用静脉注射剂,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定营 《中国药房》2008,19(8):622-62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7年6月收集到的22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26例ADR涉及的药品有69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61·50%),其次是中药制剂(18·1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1·4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6·90%);严重的ADR有4例;绝大多数ADR出现在用药61min~24h内(87例);对症治疗89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的137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集的219例ADR报告,从患儿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药物剂型、ADR累及器官和系统及其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9例ADR中,男142例(64.8%),女77例(35.2%),1~5岁患儿129例(58.9%);涉及药品29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137例,62.6%),其次为中药制剂(51例,23.3%);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13例,97.3%),药物剂型以注射剂为主(215例,98.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82例,83.1%);新的不良反应18例(8.2%)。结论:我院ADR的发生主要与患儿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因素有关,临床应进一步规范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夏华  吴广通  石玉岚  米丽 《中国药房》2009,(32):2541-254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将我院2004~2008年收集的ADR报告560例,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上报的ADR中,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占51.8%,中药制剂占10.7%;ADR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常见,占51.8%,无死亡病例报道。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要严格把握抗感染药及中成药的使用指征,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江苏省丰县中医医院上报的162例ADR报告按不良反应级别、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名称、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物种类及发生率、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例ADR报告中,新的/严重的ADR为16例,占9.88%;发生ADR患者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66例,占40.7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为135例,占83.33%;引发ADR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60例,占37.04%),其次为中药制剂(37例,占22.84%);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55例),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3例)、心血管系统损害(25例)。结论: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在分析与评价中意义重大,应高度重视ADR工作,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上报的206例ADR报告,从患者一般情况、ADR涉及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ADR中,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居多,占48.0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见,占44.1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5.05%,其中注射剂占90.32%;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占62.62%;涉及器官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占46.12%。结论:应加强中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护,降低静脉给药比率,提高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水平,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吕子涛  李连茂  崔恩臣 《中国药房》2009,(32):2535-253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上报的209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9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0类64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居首位,有137例(65.6%),其次是中药制剂,有41例(19.6%);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有186例(占89.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28例(占55.9%)。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我市2009年16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明洪  吕洪 《中国药房》2011,(2):176-178
目的:了解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市4家二级以上医院(其中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2家)2009年上报的164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ADR的等级、患者性别及年龄、ADR的因果关系、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的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4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居多(占29.88%),≥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42.68%),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6.22%),ADR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4.15%)。结论:临床应强化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2年我院上报的31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317例ADR报告中女性略多于男性;老年患者(≥60岁)发生ADR的比例较高(107例,占34.75%);静脉用药引起的ADR最多(267例,占84.23%);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137例,占52.68%),其次为中药制剂(67例,占21.14%);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92例,占60.57%)。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加强合理用药意识,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