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筋骨草有效部位黄酮类粗品的保肝试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马志平  黄榕 《海峡药学》2002,14(5):40-41
目的 为观察筋骨草有效部位黄酮精制品的保肝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黄酮类粗品对CCl4所致中毒性肝损伤小鼠进行治疗试验。结果 该黄酮类粗品可明显降低CCl4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的活性。结论 筋骨草有良好的保肝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麦胚黄酮对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胚黄酮是从小麦胚芽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等生物学作用,其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和保肝等保健功能受到广泛关注。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产粮作物,深入研究麦胚黄酮的保健作用,可为麦胚在保健食品中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探讨麦胚黄酮对四氯化碳(CCl4)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酮类化合物为自然界中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近年来发现槲皮素、芦丁、葛根素、原花青素和杨梅树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对糖尿病及并发症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糖尿病性氧化损伤、炎症、糖代谢酶异常等方面均有较好治疗作用,同时一定程度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文中按抗糖尿病作用机制对活性黄酮化合物进行分类和归纳,介绍其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肝病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发病率不断攀升。肝损伤是各种肝脏疾病共有的一种病理状态,其持续恶化会导致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癌等疾病。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在保肝作用方面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黄酮类化合物毒性低、不良反应小,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学者重视,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近十年,尤其是近三年来国内外黄酮类化合物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黄酮类化合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为自然界中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近年研究发现槲皮素、芦丁、葛根素和杨梅黄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等相关症状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改善胰岛素抵抗最新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多酚类化合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黄酮醇、黄酮、黄烷酮、异黄酮、儿茶素、花青素和查耳酮。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心血管保护、抗肿瘤、抗病毒、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对黄酮类化合物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新的候选药物及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多酚化合物,有极其丰富的药理活性。最新研究表明,天然以及人工合成的黄酮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并且一些黄酮组合应用时会引起抗肿瘤效果改变;另外一些天然黄酮及查耳酮衍生物都表现出逆转多药耐药的活性。这些研究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黄酮类化合物也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治疗辅助药物。综述近年来天然以及合成的flavopiridol、佩兰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多药耐药逆转活性以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甘草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及其黄酮类化合物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对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也有改善学习记忆和抗抑郁作用。综述甘草粗提物及其异甘草素、甘草素、甘草查耳酮、光甘草定等黄酮类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文献,认为甘草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其抗炎、抗氧化、抗细胞凋亡及抗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等基本药理作用综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藏药翁布中11种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FRAP总抗氧化能力、ABTS总抗氧化能力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等4种实验方法对11种黄酮化合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评价.结果 3,5,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柽柳素、山奈酚、槲皮苷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较强(半数抑制浓度IC50低于维生素C);3,5,4 '-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山奈酚、5,7,4'-三羟基-3-O-β-D-葡萄糖醛酸、5,7,3',4'-四羟基-3-O-β-D-葡萄糖醛酸的ABTS总抗氧化值相对于Trolox标准溶液>0.01 mmol· L-1;FRAP法测得11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总抗氧化能力,但均低于阳性对照Trolox;11种黄酮类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活性,但IC50均高于阳性对照曲酸.结论 11种黄酮类化合物中,3,5,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柽柳素、山奈酚、槲皮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黄酮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燕清 《中国药师》2008,11(4):466-467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es compounds),是指具有色酮环与苯环为基本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是色原酮或色原烷的衍生物,以黄酮(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而衍生。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黄烷酮类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免疫力等生物学活性。目前其抗肿瘤作用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焦点。肿瘤的发生机制较复杂。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陶红慧  林燕 《上海医药》2004,25(6):268-271
目的: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和及时、正确诊治药物性肝损害。方法:对2002年我院住院病人住院期间肝功能指标发生异常的20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5例中药物性肝损害48例,涉及药物10类、28种,依次为抗肿瘤药、抗生素、降血脂药、降糖药及激素类药,肝损害类型呈多样性。结论: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上较常见和易被忽视的疾病,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的分子机制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目前,肝脏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四氯化碳(CC14)是一种常见的肝毒性化合物,可诱导急性肝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肝脏疾病的发生。CC14诱导的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保肝药物的筛选,且药理学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对该类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CC14诱导肝损伤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和中药干预情况,为进一步阐明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其预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性肝损伤实施因果分析和药学监护的过程、方法及其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RUCAM评估量表对1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协助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排查可能引起急性肝损伤的药物,协同医生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用药史,建立详细用药清单,在护肝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肝功能的监护。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数据和药物作用特点等情况提出建议,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病情得到控制。临床药师通过实施药学监护,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联用,减少了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根据肝功能损害和乙型肝炎病毒定量指标相同的条件,运用匹配原理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应用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喷丁、链霉素或乙胺丁醇和传统治疗,同时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为8个月。对照组和治疗组一样同时应用抗结核和保肝药物,治疗8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肝功能、病毒载量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肝损伤加重者3例(占6.4%),对照组肝损伤加重18例(占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不存在交叉耐药性,更适用于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使用,经济实惠、性价比高、安全性好,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程玲  武正菊 《北方药学》2015,(3):173-173
目的:探讨当飞利肝宁胶囊防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保肝作用。方法:将121例初治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1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加用当飞利肝宁胶囊,对照组未加用任何保肝药。每月复查肝功能,若出现轻度肝功损伤则加用当飞利肝宁胶囊保肝治疗。结果:肝损伤发生率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肝损害者肝功能治愈率达80%,有效率100%。结论:当飞利肝宁胶囊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activity of enzyme-systems located in liver microsomes which take part in the metabolism of several drugs has been tested during injury of liver experimentally caused.In ethionine-poisoned rats the sleeping time after Hexobarbital administration is markedly increased. This effect is due to the decreased enzymeactivity in the microsomes of liver cells. The action is of no specific significance because quite different kinds of liver injury f.i. caus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 or yellow phosphorus lead as well to an impairment of enzyme function.Little effect occurs after application of allyl-alcohol.The enzyme-system investigated is thought to be of no importance according to conversion or detoxification of ethionine.

Mit 5 Textabbildunge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致病药物,以期对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各临床科室上报的94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4例药物性肝损害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86岁,平均49.82(±16.32);既往有药物过敏史24例(25.53%)、既往有肝病史8例(8.51%);涉及药物55种,降脂药物居首位(31.92%)、抗菌药物第二位(20.21%)、解热镇痛药和神经系统用药占第三位(9.57%);临床分型:肝细胞型61例(64.89%)、胆汁淤积型19例(21.27%)、混合型14例(14.89%);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多见;潜伏期1~4周。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较多,且大部分病例起病隐匿。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及时停药是减轻药源性肝损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各类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2011-2013年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内163例严重药物性肝损害报告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害涉及的怀疑药品品种繁多,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心血管药物较易引起药物性肝损害。65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合并用药将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预防药物性肝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19.
曹晓君  李小燕 《中国医药科学》2014,(11):122-125,128
目的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和插入序列遗传标记进行研究来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性用药、提供临床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通过PCR方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携带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的状况以及插入序列遗传标记的情况。结果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结果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耐药,共检出TEM、OXA-2、ADC、CTX—M-1、CTX—M-2、IMP、OXA-24等耐药基因,插入序列遗传标记ISabal、IS26、tnp513检出率分别为80.43%和47.82%、52.17%。结论β-内酰胺酶基因广泛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目前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药物存在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插人序列遗传标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余婧婷  吴晓明 《药学研究》2019,38(8):486-489
肝脏是哺乳动物中具有高度再生能力的器官。当肝脏受损时,静息的肝细胞接受刺激而重新进入细胞周期,使肝脏再生并部分恢复肝功能。然而,肝再生反应并不总是成功的,有时肝损伤会发展为进行性损伤并诱发严重的肝衰竭。对于部分肝脏切除手术后的肝硬化或癌症患者而言,寻找既能保护肝功能,又能提高肝脏再生能力的药物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文献报道的促肝再生作用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开发有效的药物治疗提供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