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化分散法制备聚乳酸微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和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A/PLGA)及PLA/PLGA微球乳化分散制备技术,包括有机溶剂的选择、难溶药物的制备技术、复乳制备技术以及微球表面的乳化剂(PVA)含量的测定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近年来以PLA、PLGA为载体的微球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10年来有关PLA、PLGA微球研究的国内外文献,介绍此类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影响其体外释放等性质的主要因素。结果:PLA、PLGA的性质、药物的性质及微球的制备工艺等对微球的体外释放等性质均有重要的影响。结论:对以PLA、PLGA为载体制备的药物微球,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PLA/PLGA及其制剂的原理,并叙述近年来国内PLA/PLGA在新型微球基材、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微球、疫苗佐剂类微球和化学合成药物微球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近年来以PLA,PLGA为载体的微球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10年来有关PLA,PLGA微球研究的国内外文献,介绍此类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影响其体外释放等性质的主要因素。结果:PLA,PLGA的性质,药和折性质及微球的制备工艺等对微球的体外释放等性质均有重要的影响。结论:对以PLA,PLGA为载体制备的药物微球,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不同型号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水溶性药物奥曲肽微球载体对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LGA中丙交酯含量降低,载药量和包封率降低,而突释量增大.PLGA型号相同时,黏度较大的PLGA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突释量较小.采用PLGA与聚乳酸(PLA)混合材料制备的微球比单用PLGA材料微球的突释量小、载药量和包封率高、缓释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微球载体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和聚乳酸(poly(D,L-lactide acid),PLA)的不同封端基团对于包载醋酸曲普瑞林(triptorelin acetate,TA)微球的形态、粒径、包封率、体外释放行为以及体内药效学的影响。方法使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TA的PLGA和PLA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微球的粒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TA包封率及体外释放度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考察了微球经肌肉注射后对正常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血浆睾酮浓度的影响。结果制备得到的微球形态为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约为30μm。PLGA和PLA,尤其是PLGA,其分子末端基团对TA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速率均有影响。酯封端的PLGA微球的包封率显著高于酸封端的微球,而酯封端的释放速度要慢于酸封端。体内药效学实验结果显示,大鼠体内睾酮水平在注射微球后两个小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不同微球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封端结尾的PLGA和PLA对微球形态、包封率和体外释药速率有显著影响,但对正常大鼠体内睾酮水平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硫酸长春碱生物可降解注射微球,考察处方和制备工艺对微球包封率及释放度的影响。方法:以乳酸-羟基醋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分别采用O/O型和W/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结果:采用O/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无孔洞,内部结构致密;W/O/W型微球表面有较多皱褶,内部结构多孔。采用O/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微球包封率在70%左右,明显高于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微球,释药速度明显低于第2种方法制备的微球。采用O/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以PLGA(50:50.10000)制备的微球在体外可持续释药21d以上。结论:硫酸长春碱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可行,缓释特征明显,无突释效应。  相似文献   

8.
注射型原位凝胶植入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吉  蒋曙光  平其能 《药学进展》2007,31(3):109-113
综述以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A/PLGA)、醋酸-异丁酸蔗糖酯(SAIB)、有机凝胶和PLA/PLGA与PEG的三嵌段共聚物为载体的注射型原位凝胶植入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特性、释药机制、制备和应用。这种新型给药系统已成为近年来非胃肠给药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牛血清白蛋白阳离子微球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SA)口服阳离子微球,考察天然阳离子物质壳聚糖(CHS)的加入对蛋白微球的粒径、电动电势、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情况的影响。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壳聚糖(CHS)为载体材料,采用W/O/W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PLGA/CHS)阳离子微球。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确定最佳处方。建立准确而简便的蛋白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微球进行体外评价。结果最佳处方为:BSA浓度为150g·L^-1、PLGA浓度为8%、外水相体积为80mL、壳聚糖浓度为0.2%。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6.9±5.5)μm,为表面荷正电的阳离子微球[ζ电势=00.0±0.6)mV],包封率为(75.4±4.6)%,载药量为(9.3±0.2)%。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壳聚糖的加入均能减少突释,延缓药物的释放。结论与PLGA微球相比,制得的PLGA/CHS阳离子微球表面带正电,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可以延缓药物释放,同时减少突释现象。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微球生物降解机制和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介绍了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乳酸(PLA)的性质,综述了PLA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其生物降解为均匀降解,材料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降解行为有很大影响。注射微球的组织反应分为3个阶段,做组织相容性考察时应注意药物或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毒性、抗原性和愈合作用对组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钦富华  胡英  高建青  夏晓静  郑弟 《中国药房》2012,(45):4263-4266
目的: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考察其用于脉冲式释药系统的可行性。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用S/O/W(Solid-in-oil-in-water)法和S/O/O(Solid-in-oil-in-oil)法制备PLGA(75:25)和PLGA(50:50)微球,比较2种方法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形态、包封率及载药量等,并考察2种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S/O/W法和S/O/O法制备的微球均圆整、无粘连、形态良好,但S/O/W法制备的微球表面较为平整,而S/O/O法表面均匀分布有较大的凹陷。S/O/W法制备的PLGA(75:25)和PLGA(50:50)微球包封率分别为(60.15±5.95)%、(49.50±3.69)%,载药量分别为(2.56±0.25)%、(2.10±0.16)%,10h内药物释放均为10%左右,而后随着聚合物的降解药物的释放量突然增加;S/O/O法所制微球包封率分别为(84.36±1.11)%、(77.94±1.42)%,载药量分别为(3.58±0.05)%、(3.31±0.06)%,24h内药物释放均可达50%左右,而后呈现较为平稳的释放行为。S/O/O法制备的微球包封率及载药量均较S/O/W法高;S/O/W法制备的PLGA微球药物释放呈现一定的脉冲行为,其中PLGA(75:25)微球体外释放行为受微球粒径的影响较大。结论:S/O/W法制备的PLGA微球具有一定的脉冲式释药效果,微球的粒径最好控制在120μm以下。  相似文献   

12.
利培酮长效注射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蕾 《中国药师》2009,12(12):1713-1715
目的:制备利培酮长效注射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使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利培酮微球,观察微球的形态及粒径,测定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考察微球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利培酮微球表面圆整,粒径集中在40~80μm之间。微球的包封率较高,达到80%以上,以低分子量PLGA(50:50)制备的微球,体外突释很高达到40%以上;以高分子量PLGA(75:25)制备的微球,在高载药量时突释较小,可持续释放达3周以上。结论:以高分子量PLGA制备的高载药量的利培酮微球,体外突释较小可缓释达3周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立胸腺五肽(TP-5)微球的制备及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聚乳酸一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复乳法(w/o/w)制备TP-5长效缓释注射微球,考察其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等理化性质;采用HPLC测定微球中TP-5的含量。结果TP-5微球球形圆整,包封率在80%以上,平均粒径为67.8μm,27d体外累积释放百分率在80%以上.结论TP-5微球的制备工艺合理,评价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4.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的PLGA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的乳酸/羟基醋酸共聚物(PLGA)微球的优化工艺。方法以微球形态、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法筛选影响微球制备工艺的10种因素,优化GM-1的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微球形态规则,粒径约(19.3±8.5)μm,载药量>4.7 %。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为制备GM-1的PLGA微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徐岩  陈仲清  余让辉  李国锋  王晓俏 《医药导报》2009,28(11):1427-1431
目的 制备罗哌卡因 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简称微球)并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W1/O/W2双重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研究实验过程中有机相PLGA浓度、外水相/有机相体积比、内水相体积、外水相聚乙烯醇(PVA)浓度几项因素变化对罗哌卡因 醋酸地塞米松PLGA微球粒径、表面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和突释行为的影响。结果有机相PLGA浓度在制备微球的过程中是一个关键性因素。随着PLGA浓度增加,微球粒径增大,载药量﹑包封率明显提高,突释降低;外水相/有机相体积比增大,微球粒径增大, 载药量﹑包封率明显提高,微球表面更加光滑﹑微孔减少,突释降低;随着内水相体积增加使得微球表面的微孔明显增多,突释增加,载药量﹑包封率降低;当外水相PVA浓度由0.5%增加到2%,微球粒径变小,突释效应增加。通过优化条件制备的微球形状为球形,外观光滑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其中>90%分布在20~70 μm。罗哌卡因载药量(7.48±0.33)%,包封率(70.97±2.36)%;醋酸地塞米松载药量(1.52±0.16)%,包封率(57.30±1.17)%。结论采用W1/O/W2双重乳化 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罗哌卡因加醋酸地塞米松PLGA微球;以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行为,释药曲线呈典型S形三阶段模式。  相似文献   

16.
PLGA包埋硫酸庆大霉素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谭红香  叶建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11):682-684,696
以生物可降解乙交酯和丙交酯的无规共聚物(PLGA)为载体,将硫酸庆大霉素分散在PLGA的有机溶液中,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药物缓释微球。研究搅拌速度、PLGA浓度、乳化剂浓度和硫酸庆大霉素溶液体积对微球粒径的影响,观察微球的表面形貌,测定微球粒径、粒径分布和包封率,评价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采用甲基纤维素为乳化剂制备的微球形态完整,中粒径为(130±30)μm,微球中硫酸庆大霉素的包封率均在36%以上,平均42%,最高达56%。硫酸庆大霉素/PLGA微球具有显著的药物缓释作用,体外释放30d的累积释药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球,比较不同PLGA所得微球的体外释药特点。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卡铂-PLGA微球,显微镜下测定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微球含药量,计算包封率,考察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结果:PLGA来源和规格不同,对微球的形态、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没有明显影响,所得微球球形较好,平均粒径为38-54μm,含药量为6.4-7.2μg·mg-1,包封率16.3%-22.7%。药物体外释放行为随PLGA不同而有很大差异,PLGA 50/50微球突释快,突释率高。PLGA(50/50,η=0.18)和PLGA(50/50,η=0.53)的微球2 h药物突释率分别为55.06%和83.10%;PLGA(75/25,η=0.19)和PLGA(75/25,η=0.30)的微球12 h药物突释率分别为38.43%和44.04%。缓慢释放期PLGA(50/50,η=0.53)微球释药符合零级释放模型,其他3种材料的微球符合Higuchi释放方程,PLGA (50/50,η=0.18)和PLGA(75/25,η=0.19)微球体外较好地控制药物释放,缓释期药物释放速度常数分别为1.18和2.40 h-1/2。结论:PLGA来源和组成不同,制备的微球体外释药行为差异较大。PLGA(75/25,η=0.19)微球体外较好地控制卡铂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制备载牛血清白蛋白(BSA)PLGA微球,测定包封率,并表征其体外性质。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载BSA PLGA微球,联合应用硫酸钠沉淀聚乙烯醇(PVA)和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其包封率,光学显微镜观察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大小及分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结果制得微球形态圆整、无粘连,微球平均粒径为103μm,包封率为(98.5±0.68)%。体外释放试验表明有较好的缓释性能,且符合Ritger-Peppas模型。结论制备得到包封率高,有明显缓释效果的BSA PLGA微球,且硫酸钠的使用可显著消除乳化剂PVA对包封率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蒋伟  朱宏 《中国药房》2013,(17):1611-1614
目的:综述聚乳酸及其共聚物(PLA/PLGA)脑靶向载药纳米粒(NP)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2005-2012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对PLA/PLGA脑靶向载药NP的作用机制、制备方法、功能分子的连接方式、体外体内作用效果评价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受体介导入脑是目前最为成熟的脑靶向给药机制,鼻腔给药也是一种有效的入脑机制;脂溶性载药NP和水溶性载药NP的制备分别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和复乳法;而溶剂扩散法可加快微球的形成,用于制备粒径较小的NP;功能分子主要利用其上的巯基、氨基、羧基或马来酰亚胺等活性基团与PLA或PLGA对应基团进行共价结合,或利用生物素-亲和素体系脑靶向递药;体外效果评价常用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VEC)单层培养模型及BMVEC-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模型;体内效果评价常用荧光显微镜和活体荧光成像、放射自显影法,前者用于考察以荧光素和香豆素等荧光染料标记的脑靶向NP,后者用于以125I、3H、14C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脑靶向NP。提高脑靶向的靶向效率、提高载药量、减少PLA/PLGA的用量、改善PLA/PLGA纳米粒体内降解性能和增加稳定性,是今后脑靶向PLA/PLGA载药NP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利福平为模型药物,研究多孔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多孔微球,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HPLC 法测定微球包封率。通过单因素考察实验,筛选影响微球形态和包封率的主要因素并优选条件。结果制备过程中 PLGA 种类、PLGA 浓度、致孔剂浓度、均质速度、外水相 PVA 浓度等影响微球的粒径、多孔结构和包封率。按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为8.6μm,密度为0.1 g·cm -3,易于吸入并提高肺部的沉积率。结论低密度多孔微球具有适宜的吸入特性和肺部沉积率,或可成为递送抗结核药物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