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1年9月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T和MRI图像,探讨二者的诊断效果和意义。结果CT显示梗死病灶65个,检出患者32例;MRI显示梗死病灶151个,检出患者49例。MRI显示病灶的敏感度是CT的2.32倍,MRI检出率(68%)明显优于CT检出率(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诊断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与CT一起作为急性脑梗死的最佳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CT与MRI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9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特点。结果 <24 hCT梗死检出率12.33%显著低于MRI检出率93.15%(P<0.05),>24 h两组梗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脑部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检出病灶总数量和小病灶数量均显著多于CT检查(P<0.05)。MRI检查检出病灶时间均显著少于CT检查(P<0.05)。结论 MRI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早期、微小病灶以及诊断速度上较CT检查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8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病灶检出情况和诊断医师的满意度。结果MRI检查的检出率为97.50%,高于CT检查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MRI检查的医师满意度为98.75%,高于进行CT检查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检出病灶个数(3.62±0.61)个多于CT检查的(2.11±0.37)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MRI诊断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检出率更高,MRI诊断能有效的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且医师对诊断的满意度更高,应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MRI、CT检查。比较MRI与CT检查的急性脑梗死确诊率,并比较MRI检查与CT检查确诊病例的病灶直径。结果 MRI检查的确诊率为94.55%(104/110),明显高于CT检查的63.64%(70/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确诊病例的病灶直径(4.92±0.13)mm明显大于CT检查的(3.18±0.1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更为准确,可以清晰的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和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近年来到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两种检查总检出率以及脑室旁、顶叶、脑干和小脑梗死检出率和对于2 mm以下病灶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高于CT;基底节区、丘脑、额叶和颞叶以及病灶在2 mm以上者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头颅CT和MRI检查来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早期采取MRI检查比CT检查的诊断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MRI(磁共振成像)和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前来我院就诊的8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和CT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8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56个病灶,CT检查确诊158个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丘脑、额叶、内囊检出率MRI检出率高于CT(P <0.05);MRI和CT在基底节、顶叶和脑干检查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检查出273个直径<5 mm的病灶,CT仅检查出7个,二者比较差异较大(P <0.05)。结论 MRI和CT检查均可应用于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但MRI检查优于CT,可作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影像表现特征,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MRI常规序列T1WI、T2WI检查,比较两组不同成像的病灶检出率。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24h内检出率为94.2%,MRI常规24h内检出率为76.9%,两组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明显高于MRI常规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它能够更早的发现脑缺血的改变,提高病灶检出率以及较清晰的显示出脑梗死的程度及面积,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和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多发性脑梗死患者94例,对MRI、CT对不同发病时间、不同病灶部位、病灶大小、有无血管性痴呆患者中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发病时间<24 h时,MRI检查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MRI对<2 mm的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MRI检查在小脑、脑干的病灶检查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无血管性痴呆患者中,MRI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进行诊断,MRI检查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检查。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尤其是发病后2 h内,尽可能选择MRI,以利于准确判断疾病情况,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和CT检查在多发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差异。方法 124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磁共振和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发病时间脑梗死检出情况、对不同梗死部位及不同体积梗死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发病<24 h的脑梗死患者中,磁共振的检出率高于CT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在24~72 h患者及发病>72 h患者中,磁共振检出率和CT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2 mm梗死灶所占比例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对小脑和脑干梗死的检查率高于CT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和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磁共振对早期脑梗死、小病灶脑梗死及脑干或小脑梗死诊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102例HCC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多层螺旋CT和MRI对不同病灶直径的检出情况,多层螺旋CT和MRI的阳性检出率。结果102例患者手术病理检出病灶110个,其中病灶直径≥3 cm 81个、<3 cm 29个。多层螺旋CT在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对于病灶直径≥3 cm的检出率高于病灶直径<3 cm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T1WI、同相位、反相位对于病灶直径≥3 cm的检出率高于病灶直径<3 cm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WI、DWI、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对于病灶直径≥3 cm的检出率与病灶直径<3 cm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阳性检出率90.20%(92/102)高于多层螺旋CT的80.39%(82/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和MRI在诊断HCC中的临床价值都比较高,但MRI在小病灶诊断中存在一定优势,临床检查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了解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与诊断。方法对5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h内就诊时均首先经头颅CT扫描,然后进行MRI平扫和弥散成像(DWI)扫描,然后对可疑患者24h后复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4h确诊脑梗死CT扫描13例占23.2%,MRI常规扫描46例占82.1%,DWI扫描56例占100%。结论DWI可以明确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同时有助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王素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2,(30):111+114-111,114
目的分析探讨CT、MR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86例确诊为脑梗死或疑为脑梗死的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同时予以CT及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对脑梗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扫描(P〈0.05);脑梗死发病12h以内的患者,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脑梗死的检出率高于CT,可联合CT作为脑梗死的最佳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弥散加权共振成像(DWI)在急性或超急性脑梗死中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52例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不同时间点分别行CT、MRI常规、T2flair及DWI检查,按相应时间段分类,对比分析各类检查的图像表现及特征。结果在急性、特别是超急性脑梗死中,DW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MRI及CT检查,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DWI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型肺吸虫病急性期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7例,均行CT检查,3例CT增强,其中3例行MRI检查并增强。回顾分析其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大片水肿及梗塞灶4例,环状病灶3例,伴周围脑组织水肿。MRI显示环形囊壁,增强扫描见环形强化3例,小斑絮样强化1例。结论急性期脑型肺吸虫病的CT及MRI对其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疑似少量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部位CT值差值(ΔCT值)变化对少量渗血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CT、MRI图像。以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CT疑似少量渗血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A组MRI证实为少量渗血出血性脑梗死患者42例;B组MRI证实单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8例。分别测量上述2组缺血性梗死疑似渗血部位、同期梗死部位平均CT值,并计算出其ΔCT值。利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疑似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部位Δ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2组疑似少量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部位ΔCT值的最佳诊断界点。结果 A组疑似少量渗血部位、同期梗死部位CT值及其ΔCT值分别为21/.0~63.0 Hu、11.0~24.0 Hu和8.0~45.0 Hu;B组疑似渗血部位、同期梗死部位CT值及其ΔCT值分别为20.0~28.0 Hu、9.0~23.0 Hu和5.0~14.0 Hu。2组疑似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区Δ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ΔCT值为12.5 Hu是最佳诊断界点。结论当疑似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部位ΔCT值≥12.5 Hu时,提示缺血性脑梗死区有少量渗血可能性大;当疑似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部位ΔCT值<12.5 Hu时,提示缺血性梗死区内少量渗血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6.
影响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元业  郭洪志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17-1619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57例资料完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包括既往病史、一般特征、临床体征、脑CT、实验室检查,对研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占36.3%。经分析筛选出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发病早期出现CT或MR异常、白细胞升高、发热、高血糖、低平均动脉压、高纤维蛋白原、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诸因素易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为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体重、饮酒、吸烟史、血脂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关系不大。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决定的,单一的实验室检查难以预测梗死的进展与否。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可以预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是否恶化、为临床针对性干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MRI、CT用于脑梗死患者诊断中,对比联合使用与单一使用的诊断效果。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某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出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脑梗死,对照组(40例)为单一CT检查,观察组(40例)实施MRI联合CT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脑梗死总检出率为97.5%,对照组为65%,MRI、CT联合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CT检查,而且观察组在不同部位的病灶检出率也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CT在脑梗死的诊断中,联合诊断相比于单一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更高,有效避免误诊漏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徐从军 《淮海医药》2009,27(1):15-16
目的分析无症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像诊断。方法回顾性研究22例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头颅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表现,包括信号或密度、大小、部位和范围,总结与类似病变的鉴别经验。结果22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头晕或眩晕12例,头痛5例,一过性肢体无力或麻木3例,2例表现为言语不清或表达不清等。CT表现为基底节12例(55%),半卵圆区白质4例(18.2%).,内囊3例(13.6%),丘脑、脑干及小脑2例(共9%),其它1例(4.2%)。其中单发病灶6例(27%)或多发病灶16例(73%),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划小片状低密度灶,MRI表现为T1W1上低信号,T2W1高信号。类似病灶较多,影像学有时难以鉴别。结论非梗死特异性症状脑梗死影像学表现与症状性脑梗死相同,临床表现也无特点。诊断应以影像学为依据并注意与多发性硬化、脑腔隙和白质疏松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