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分析MRI(磁共振成像)和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前来我院就诊的8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和CT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8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56个病灶,CT检查确诊158个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丘脑、额叶、内囊检出率MRI检出率高于CT(P <0.05);MRI和CT在基底节、顶叶和脑干检查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检查出273个直径<5 mm的病灶,CT仅检查出7个,二者比较差异较大(P <0.05)。结论 MRI和CT检查均可应用于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但MRI检查优于CT,可作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8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病灶检出情况和诊断医师的满意度。结果MRI检查的检出率为97.50%,高于CT检查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MRI检查的医师满意度为98.75%,高于进行CT检查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检出病灶个数(3.62±0.61)个多于CT检查的(2.11±0.37)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MRI诊断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检出率更高,MRI诊断能有效的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且医师对诊断的满意度更高,应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和CT检查在多发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差异。方法 124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磁共振和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发病时间脑梗死检出情况、对不同梗死部位及不同体积梗死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发病<24 h的脑梗死患者中,磁共振的检出率高于CT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在24~72 h患者及发病>72 h患者中,磁共振检出率和CT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2 mm梗死灶所占比例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对小脑和脑干梗死的检查率高于CT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和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磁共振对早期脑梗死、小病灶脑梗死及脑干或小脑梗死诊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102例HCC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多层螺旋CT和MRI对不同病灶直径的检出情况,多层螺旋CT和MRI的阳性检出率。结果102例患者手术病理检出病灶110个,其中病灶直径≥3 cm 81个、<3 cm 29个。多层螺旋CT在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对于病灶直径≥3 cm的检出率高于病灶直径<3 cm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T1WI、同相位、反相位对于病灶直径≥3 cm的检出率高于病灶直径<3 cm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WI、DWI、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对于病灶直径≥3 cm的检出率与病灶直径<3 cm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阳性检出率90.20%(92/102)高于多层螺旋CT的80.39%(82/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和MRI在诊断HCC中的临床价值都比较高,但MRI在小病灶诊断中存在一定优势,临床检查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和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近年来到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两种检查总检出率以及脑室旁、顶叶、脑干和小脑梗死检出率和对于2 mm以下病灶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高于CT;基底节区、丘脑、额叶和颞叶以及病灶在2 mm以上者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头颅CT和MRI检查来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早期采取MRI检查比CT检查的诊断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和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多发性脑梗死患者94例,对MRI、CT对不同发病时间、不同病灶部位、病灶大小、有无血管性痴呆患者中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发病时间<24 h时,MRI检查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MRI对<2 mm的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MRI检查在小脑、脑干的病灶检查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无血管性痴呆患者中,MRI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进行诊断,MRI检查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检查。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尤其是发病后2 h内,尽可能选择MRI,以利于准确判断疾病情况,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诊断中应用MRI、颅脑CT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选为观察对象,入院后均给予MRI诊断(MRI组)、颅脑CT诊断(CT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病灶检出率、检出部位及各项指标检查情况。结果 MRI组病灶检出率高于CT组(96.3%、58.8%),对比差异显著(P<0.05)。MRI组颞叶、额叶、顶叶、小脑病灶检出率高于CT组(55.0%VS 38.8%、37.5%VS 20.0%、25.0%VS 12.5%、25.0%VS 12.5%),比较差异显著(P<0.05)。MRI组检出病灶数量多于CT组,数据为(2.5±0.7)个、(1.9±0.4)个;病灶大小小于CT组,数据为(8.5±1.5)mm、(11.3±2.6)mm;检查时间、发病至检查时间短于CT组,数据为(10.2±1.6)min VS(18.7±2.5)min、(0.9±0.3)d VS(1.9±0.2)d,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诊断中应用MRI的临床效果优于颅脑CT,尤其是在早期、较小病灶、多发性梗死灶中,临床优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CT与MRI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9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特点。结果 <24 hCT梗死检出率12.33%显著低于MRI检出率93.15%(P<0.05),>24 h两组梗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脑部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检出病灶总数量和小病灶数量均显著多于CT检查(P<0.05)。MRI检查检出病灶时间均显著少于CT检查(P<0.05)。结论 MRI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早期、微小病灶以及诊断速度上较CT检查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种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对照组(采用CT检查),每组46例,研究患者的CT和核磁共振诊断结果,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MRI检查出的病灶个数明显98个多于对照组CT检查出的病灶个68个,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检查出现来的病灶体积大小小于对照组组患者CT检查病灶的体积大小,差异显著,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确诊为梗死的有46例,阳性率为100%,对照组确诊为37例,阳性率为80.43%,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MRI检查诊断在腔隙性脑梗死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检查出患者体内的微小病灶,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和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急性胰腺炎的阳性检出率、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影像诊断情况。结果CT检查阳性17例,阴性13例;MRI检查阳性19例,阴性11例。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CT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准确度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胰周渗液检出率为90.00%(27/30)、胰腺局部全胰增大检出率为93.33%(28/30),高于CT检查的66.67%(20/30)、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4.32,P<0.05)。结论MRI和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皆有诊断价值,而对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MRI检查,其检出准确度高于CT检查,可有效减少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MRI、CT用于脑梗死患者诊断中,对比联合使用与单一使用的诊断效果。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某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出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脑梗死,对照组(40例)为单一CT检查,观察组(40例)实施MRI联合CT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脑梗死总检出率为97.5%,对照组为65%,MRI、CT联合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CT检查,而且观察组在不同部位的病灶检出率也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CT在脑梗死的诊断中,联合诊断相比于单一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更高,有效避免误诊漏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丑凯平 《中国医药科学》2014,(14):108-109,112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收治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54例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CT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的诊断敏感性与对脑血肿量进行统计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T2*WI和CT的敏感性明显好于T1WI与T2WI的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T1WI、T2WI、T2*WI测量脑血肿量分别为(31.28±3.34)mL、(32.03±3.96)mL、(27.12±4.83)mL、(29.17±5.43)mL。CT与T2*WI检测结果相接近,无明显差异(P>0.05),T1WI与T2WI对脑血肿量的测量值较CT 和T2*WI略小,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T与T2*WI检查成像中较清晰,显示血肿部位有明显的边界和高信号。结论 MRI检查可有效检查出急性脑出血。MRI检查在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不亚于CT检查,其可为急性脑出血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素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2,(30):111+114-111,114
目的分析探讨CT、MR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86例确诊为脑梗死或疑为脑梗死的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同时予以CT及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对脑梗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扫描(P〈0.05);脑梗死发病12h以内的患者,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脑梗死的检出率高于CT,可联合CT作为脑梗死的最佳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成轻度组(NIHSS评分<6分,44例)、中度组(NIHSS评分6~16分,32例)、重度组(NIHSS评分>16分,30例);并选取同期4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并对比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的TEG参数。结果观察组R(5.53±0.68)min、K(2.01±0.09)min短于对照组的(6.51±0.73)、(2.15±0.15)min,α角(62.85±2.69)°、MA(68.53±3.51)mm大于对照组的(61.25±2.15)°、(62.41±3.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R、K长于中度组、重度组,α角、MA小于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患者R、K长于重度组,α角、MA小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参数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可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予以评估,对于临床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1年9月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T和MRI图像,探讨二者的诊断效果和意义。结果CT显示梗死病灶65个,检出患者32例;MRI显示梗死病灶151个,检出患者49例。MRI显示病灶的敏感度是CT的2.32倍,MRI检出率(68%)明显优于CT检出率(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诊断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与CT一起作为急性脑梗死的最佳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对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42例急性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天、治疗第30天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入院当天、治疗第3天、第30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入院当天,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0天,实验组患者MMSE评分为(24.2±3.5)分,高于对照组的(21.3±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当天、治疗第3天,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0天,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为(12.2±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3±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应用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方法34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分别进行CT、MRI影像学检查,以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I检查及CT检查、联合检查的准确率。结果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73.53%,误诊率为11.76%,漏诊率为14.71%。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12%,误诊率为0,漏诊率为5.88%。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94.12%高于CT检查的7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100.00%高于CT检查的7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且CT联合MRI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因此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时,可采用MRI诊断或联合诊断,诊断价值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斑块情况分为不稳定斑块组(28例)、稳定斑块组(28例)、无斑块组(2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脂指标检测及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比较三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