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评价逍遥散的抗抑郁有效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基于[1H]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模型(CUMS)及逍遥散5个不同极性组分干预后的大鼠血浆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分析干预后大鼠血浆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以确定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有效组分。方法 42只SD成年雄性健康大鼠,分别ig给予石油醚萃取组分(XY-A)、30%乙醇提取组分(XY-B)、60%乙醇提取组分(XY-C)、95%乙醇提取组分(XY-D)和药渣水提组分(XY-E),每天1次,连续21 d,每天ig给药30 min后用夹尾等刺激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模型,每日1种,持续21 d。造模21 d后于大鼠麻醉后于股动脉取血,用NMR波谱仪检测小分子代谢物代谢轮廓,对所得到的图进行分段积分并归一化,然后用SIMCA-P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沿第一主成分能够明显分开,与其它组分相比,XY-A组与模型组能够明显分开,且离正常对照组最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3-羟基丁酸等含量明显下降;丙氨酸、胆碱、糖类明显上升。与模型组相比,XY-A组亮氨酸、缬氨酸和3-羟基丁酸等有不同程度的回调。结合载荷图,发现10种引起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分开的差异代谢物。与模型组相比,这些代谢物在XY-A组分组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回调。结论经过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表明,石油醚组分是逍遥散起抗抑郁作用的有效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从内源代谢产物的角度探讨传统药材—血竭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将大鼠分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血瘀证模型组(血瘀证模型大鼠)和血竭给药组(血瘀证大鼠灌胃给予血竭),采集血浆并采用GC-MS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的内源代谢产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等数据分析方法寻找血瘀证大鼠的血浆的差异代谢物,分析大鼠给药后血浆内源代谢产物的变化趋势。结果:建立了基于GC-MS的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产物分析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的确证;采用该方法在大鼠血浆中分析得到约200个数据点,其中约有30个数据点在与NIST库的匹配中得到了初步的鉴定。通过多元数据分析发现了若干血瘀证大鼠差异代谢物,包括乳酸、D-3-羟基丁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等,这些差异性代谢物与血瘀证相关的代谢通路有密切的联系;血瘀证大鼠经过血竭给药之后,其血浆中的差异代谢物的浓度发生明显的变化,即各差异代谢物指标与血瘀证模型组相比都有一定的恢复作用,代谢组学研究结果与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实验结果相吻合。结论:建立了血瘀证大鼠的血浆内源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血竭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中,从代谢组学的角度证实了血竭对血瘀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旨在采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异钩藤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组织内源性代谢物的调控作用。将12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6只, 6只WKY大鼠作为对照组。给药组每日给予0.3 mg·kg-1的异钩藤碱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动物实验经过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SDUTCM20210721002)。连续给药8周后取各组大鼠海马组织,采用1H NMR方法结合模式识别技术检测分析3组大鼠海马组织,寻找差异性代谢产物并分析相关代谢通路,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查找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靶点,将异钩藤碱与核心靶点使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对接验证。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分类趋势明显。共筛选出7个差异性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主要涉及到糖代谢和谷氨酸代谢。分子对接技术表明异钩藤碱与9个相关蛋白靶点结合较好。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异钩藤碱调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组织的能量代谢和谷氨酸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大鼠经降香水提物(DOA)和降香挥发油(DOO)治疗后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探讨MI/R损伤发病及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假手术组、MI/R模型组、DOA给药组和DOO给药组大鼠的血清样本,应用气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GC-TOF-MS)对样本进行代谢图谱分析,将数据预处理后导入SIMCA 14.1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明显分离,给药组与模型组分离,并向假手术组靠近,在代谢组学的角度证明了DOA和DOO对MI/R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实验共分析鉴别出13个内源性生物标记物,分别与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通路相关。结论 DOA和DOO可以对MI/R损伤大鼠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推测其可能是通过调节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通路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研究策略,研究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寻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AD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大鼠双侧海马注射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建立AD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技术对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尿液代谢物谱进行分析测定,以OPLS(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2组之间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差异。结果经OPLS分析,2组大鼠尿液的代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发现了8个与AD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含有2个未知化合物)。与假手术组相比,AD模型组大鼠尿液中苯丙氨酸、苯乙酰甘氨酸、N2-琥珀酰-L-鸟氨酸、高香草酸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而肌酸酐、异戊酰丙氨酸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 AD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在尿液代谢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具有明显变化的代谢物(苯丙氨酸、苯乙酰甘氨酸、N2-琥珀酰-L-鸟氨酸、高香草酸、肌酸酐、异戊酰丙氨酸)有可能作为AD潜在的尿液生物标志物,为AD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鼠体内乌头碱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鉴定乌头碱在大鼠尿液与胆汁中主要代谢产物。方法以0.2mg/kg的剂量对20只大鼠进行灌胃给药,累积收集0-8h,8-24h、24-48h大鼠尿液,同样剂量给药,累积收集胆汁。冷冻干燥有机溶剂提取进行前处理,HPLC分析后,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分离鉴定乌头碱代谢物。结果 在给药尿样中发现乌头碱两种代谢产物M1-M2,分别测得准分子离子峰[M H]^ ,以给药胆汁中发现乌头碱两个代谢产物M3-M4,分别测得准分子峰[M H^ ]及其二级碎片离子。均未检测到乌头碱原形。结论 M1-M2为乌头碱的4个代谢产物,推测分别为乌头碱14位酯键水解后,羟基乙酰化,3、15位羟基甲基化;乌头碱N-去乙基后与甘氨酸结合,15位羟基氧化为羰基;乌头碱N-去乙基后发生N-氧化,3、13位羟基乙酰化;乌头碱6、16位去甲基后3、13位羟基乙酰化产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结合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黄芪-丹参药对预防大鼠脑缺血的药效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采用Longa法和TTC染色法评价黄芪-丹参药对模型大鼠的药效影响。采用NMR技术分析实验大鼠血清的代谢轮廓,寻找与药效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并预测相关靶点。另外,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技术预测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脑缺血的潜在作用靶点。结合2部分获得的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找寻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脑缺血的重要靶点。结果行为学评价和TTC染色结果表明,黄芪-丹参药对可以显著改善脑缺血的损伤。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得到12个代谢物与脑缺血损伤密切相关,其中脂质、N-乙酰化糖蛋白、肌酸、α-葡萄糖、β-葡萄糖、丙酮酸、甘氨酸和肌苷8个代谢物在给药后有显著回调,并预测得到71个与回调代谢物相关的靶点。另外,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找到了58种潜在活性成分,并预测了84个与脑缺血相关的潜在靶点。最终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得到了排名前五的重要靶点为MAPK1,AKT1,MAPK8,VEGFA和STAT3。结论黄芪-丹参药对可以预防脑缺血带来的损伤,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发现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MAPK1,AKT1,MAPK8,VEGFA和STAT3靶点有关,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脑缺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急性缺血心肌磷酯肌醇代谢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结果 急性心肌缺血10min,心肌磷酯肌醇代谢功能增强,缺血组心肌PIP_2、IP_3水平明显高于非缺血对照组(P<0.01);茶多酚能显著抑制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肌组织PIP_2和IP_3水平的升高。结论 茶多酚心肌保护作用与抑制缺血心肌组织磷酯肌醇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酒精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特点及二至丸对异常代谢的调节作用,寻找二至丸治疗急性酒精肝损伤的潜在代谢生物标志物,以探索二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以白酒灌胃法建立急性酒精肝损伤大鼠模型,基于快速分离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MS)技术分析空白组、模型组、二至丸给药组大鼠尿样代谢轨迹,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合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研究各组之间的代谢物组差异。结果:初步鉴定出可能的10种潜在代谢生物标志物,这些内源性成分在二至丸给药组大鼠尿液中恢复明显。结论:二至丸可以使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尿液中一些代谢物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治疗作用可能与4条相关代谢通路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急性缺血心肌磷酯肌醇代谢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结果 急性心肌缺血10min.心肌磷酯肌醇代谢功能增强.缺血组心肌PIP2、IP3水平明显高于非缺血对照组(P<0.01):茶多酚能显抑制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肌组织PIP2和IR3水平的升高。结论 茶多酚心肌保护作用与抑制缺血心肌组织磷酯肌醇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十二年来,我们共遇见狂大病23例,其中10例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岁。发病季节为3月~11月。首诊科室,儿科3例、内科3例、转院3例、急诊科1例。1.2 临床表现:发热7例,恐风5例,恐水6例,怕光3例,流涎10例,胸闷、气促、呼吸困难4例,烦躁不安10例,多汗7例,恐惧6例,肢体麻木4例,抽搐4例,恶心、呕吐2例,昏厥1例。所有病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为2天~6天,死亡原因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