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近年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全文包括7个主要部分,分别叙述了头孢菌素、碳青霉烯、青霉烯、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增强剂,具有双重作用的β-内酰胺,以及具有其他生物活性的β-内酰胺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2.
从加强宏观调控,促进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市场稳定发展;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开发新产品,发展我国β-内酰胺类抗素工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业;防止β-内酰胺类抗生素滥用等方面阐述存在的问题或差距,提出发展建议;通过十大城市入网医院用药分析;可见在大城市中,抗感染药物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主,其中头孢菌素类居首,青霉素类抗生素次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近红外光谱法,荧光分析法,电化学法等现代分析方法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析中的应用,对某些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晶型进行了讨论,还比较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美国,英国,中国最新版本药典中所应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简述了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并着重介绍近年新发现的多种广谱β-内酰胺酶以及β内酰胺的最新分类法。对近年来用于临床的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品种、特点及其在治疗中的地位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抗菌药研究的进展(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述了近年来抗菌药研究的进展。包括13个部分:头孢蓖素类,碳青霉烯类,青霉烃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增强剂,具有其他药活性的β-内酰胺,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安莎类抗生素,糖肽类与链阳菌素类,喹诺酮类,其他合成抗菌病。  相似文献   

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敏结果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及依据。方法:分别统计某综合医院检验科细菌室药敏试验检出菌对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试验结果和15种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用药频度(DDDs),结合药敏结果及DDDs值,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青霉素抗生素的耐药率极高,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联合制剂,碳青霉烯类等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低。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舒他西林的用药频度(DDDs)分别列1-4倍。结论:青霉素类抗生素存在不合理应用,部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主核结构,本文从青霉烷砜、头孢烯砜、1β-甲基碳青霉烯、青霉烯、单环β-内酰胺、桥键单环内酰胺及非β-内酰胺类化合物七个方面对近几年新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8.
采用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法测定94株临床分离病原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检测病原菌的β-内酰胺酶50株(53.2%)对氨苄青霉素耐药,其中47株(96.0%)β-内酰胺酶阳性;对舒他西林耐药6株(6.4%),5株检出β-内酰胺酶对头孢噻肟耐药3株(3.2%),2株含β-内酰胺酶表明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金葡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及其它杆菌耐上述三种β-内酰胺抗生素的主要原因。因此,β-内酰胺酶的测定,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β-内酰胶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抗生素联用是治疗耐药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佐巴坦林新中(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州350001)现在临床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酸(别称棒酸),舒巴坦(别称青霉烷砜)。本文介绍一种新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佐巴查(Tazobactam),它是一种青霉烷酸...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家宇航局约翰逊太空中心设计的旋转式生物反应器模拟微重力环境来研究次级代谢,以带棒链霉菌产生β-内酰胺抗生素的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在模拟微重力菌体生长和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都能进行。在以前实验中发现的磷酸盐和L-赖氨酸的刺激作用也同样存在。β-内酰胺抗生素的产量受到微重力的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法测定94株临床分离病原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检测病原菌的β-内酰胺酶50株对氨苄青霉素耐药,其中47株β-内酰酶阳性;对舒他西林耐药6株,5株检出β-内酰胺酶对头孢噻肟耐药3株,2株含β-内酰胺酶表明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金葡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及其它杆菌耐上述三种β-内酰胺抗生不的主要原因。因此,β-内酰胺酶的测定,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β-内酰胺酶抑  相似文献   

12.
AmpC β-内酰胺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mpCβ-内酰胺酶是属Bush功能分类I群,Ambler分子分类C类的头孢菌素酶,主要由染色体介导产生,不被克拉维酸抑制,能水解和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AmpCβ-内酰胺酶的表面受amp复合操纵子调控,与肽聚糖合成密切相关,amp复合操纵子由ampC,ampR,ampD和ampG构成,分别编码AmpC-β内酰胺酶,转录调了因子AmPR,N-乙酰葡萄糖爱-L-丙氨酸酰胺酶AmpD和膜结合转运蛋白AmpG,其中AmpR与UDP-N-乙酰胞壁酰五肽结合可抑制ampC转录,与N-乙酰胞壁酰酐三肽结合可激活ampC转录,调控基因突变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诱导作用均可使肽聚糖合成与水解反应失衡,导致N-乙酰胞壁酰肝肽积聚,从而使AmpCβ-内酰胺酶的产量提高,近年来,质粒编码的AmpCβ-内酰胺酶逐渐增多,源于肠杆菌科细菌,与染色体编码的AmpC-β内酰胺酶在分子结构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AmpCβ-内酰胺酶的诱导产生及质粒编码的AmpC-β内酰胺酶的出现是细菌针对抗生素造成的选择压力而进化的结果,临床实践中必须慎用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胡宗礼,朱铨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药理教研室200433)当今,在国内外临床细菌的耐药性普遍困扰着医生与患者,对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危重感染构成威肋。β-内酰胺类(β-LA)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生素,因细菌产...  相似文献   

14.
用β-内酰胺抗生素的一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Xv)一阶分子连接性指数(X)分子的环状结构数(f)及分子的非氢原子总数(N)等参数描述β-内酰胺抗生素的结构特征,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发现,β-内酰胺抗生素的k值与其^1X/f,的对数值呈明显相关,进一步分析,将β-内酰胺抗生素按其结构分为3类,1类包括所有青霉素,Ⅱ类包括3位和7位侧链均不含大环结构或仅有1个侧链含较大环结构的头孢菌素;Ⅲ类包括3位和7位  相似文献   

15.
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介绍了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即细菌细胞外膜通透性障碍;产生质粒或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主要关注与β-内酰胺酶有关的耐药机制,介绍了β-内酰胺酶的类别和产酶产原菌的分布,以及在临床上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来有效克服病原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β-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分类总结耐药机制。结果: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膜通透性改变和青霉素结合蛋白靶位的改变。结论:耐药机制的研究为解决耐药提供了对策,但合理用药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上海医科大学抗生素研究所(200093)张永信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类抗生素。其分子中都具有β-内酰胺环共同的结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β一内酰胺类都属于该类品种。主要特点为:属于繁殖期杀菌剂;毒性...  相似文献   

18.
一种含硫、非β-内酰胺结构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6001β-LACTAMASEINHIBITOR6001,ANOVELNON-β-LACTAMSULFURCONTAININGCOMPOUNDPRODUCEDBYSTREPTOMYCES刘,林文良,潘雅辉...  相似文献   

19.
多重耐药大肠杆菌β—内酰胺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Nitrocefin法检测到多重耐药大肠杆菌HX88108及其4株质粒转化菌内均含有β-内酰胺酶,酶稳定性实验显示大肠杆菌HX88108的4个质粒所编码的β-内酰胺酶对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率及对头孢哌酮的水解扫描光谱各不相同,PAGE实验表明大肠杆菌HX88108内含有几条β-内酰胺酶条带,4个质粒编码的β-内酰胺酶条带在凝胶上的位置互不相同,但都与大肠杆菌HX88108的1条β-内酰胺  相似文献   

20.
青霉烷砜类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本文从2-位和6-位取代青霉烷砜两个方面,分别综述了近几年来化学合成青霉烷砜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并对这类化合物的抑酶活性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后产生的抗菌协同作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