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体双胎为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其患病率为1/5~10万,大多数于胚胎时或出生后即死亡,约20万次以上分娩有1例出生后存活犤1犦。能接受手术的患者非常少,合并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能成功进行分离手术麻醉,未见报道。我院于2001-11成功行首例紫绀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术麻醉,由于麻醉方法选择适宜,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管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联体儿甲婴和乙婴,均为男性。于出生后发现联体10月入院。该对婴儿系足月顺产,父母均无特殊病史。出生时呈面对面联体,共用同一脐带…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报道联体婴儿生存率很低,联体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其中以胸腹部联体最为多见,约占联体婴儿的90%,对手术后软组织巨大缺损,多采用整形植皮、皮肤扩张器及局部皮瓣转移等措施。2002年我院对1例联体婴儿进行了分离手术,并采用胸腹部互换皮瓣修复巨大缺损,获得成功。我们对患儿随访2年,以探讨异体皮瓣移植后对机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双胎联体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畸形,其发生率为1:5000,因60%左右为死胎,实际发生率为1:200000[1]。其中剑突-脐联体约占33%,女性多于男性,比率3:1[2]。自国内医院首例联体儿实施分离手术报道以来,仅有7例双体成活的报道。我院于2005年12月9日收治1例剑-脐联体双胎婴儿,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报道联体婴儿生存率很低,联体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其中以胸腹部联体最为多见,约占联体婴儿的90%,对手术后软组织巨大缺损,多采用整形植皮、皮肤扩张器及局部皮瓣转移等措施[1,2].2002年我院对1例联体婴儿进行了分离手术,并采用胸腹部互换皮瓣修复巨大缺损,获得成功[3].我们对患儿随访2年,以探讨异体皮瓣移植后对机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腹联体耍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胸腹联体婴儿进行分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联体婴儿A婴和B婴分离成功,分离后腹壁巨大缺损应用Preclude心包膜加聚丙烯网片修复成功.术后A要恢复较顺利,无腹腔并发症发生,至今仍存活.B婴于术后第14 d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于第25 d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冗长的引流管被肠管包绕粘连,通道有3处肠管成角粘连,形成2处洞孔,并有肠管疝入绞窄.行肠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回肠造瘘术.术后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抢救无效,于第53 d死亡,共存活78 d.尸体解剖: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第2次手术粘连松解处又见轻度肠粘连,原腹腔引流管及回肠造瘘管处有肠粘连.结论:选择防粘连的人工补片修复腹壁缺损及正确放置和管理腹腔引流管,有助于防止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严密观察、准确把握中转手术的时机,有利于改善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腹联体耍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胸腹联体婴儿进行分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联体婴儿A婴和B婴分离成功,分离后腹壁巨大缺损应用Preclude心包膜加聚丙烯网片修复成功.术后A要恢复较顺利,无腹腔并发症发生,至今仍存活.B婴于术后第14 d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于第25 d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冗长的引流管被肠管包绕粘连,通道有3处肠管成角粘连,形成2处洞孔,并有肠管疝入绞窄.行肠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回肠造瘘术.术后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抢救无效,于第53 d死亡,共存活78 d.尸体解剖: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第2次手术粘连松解处又见轻度肠粘连,原腹腔引流管及回肠造瘘管处有肠粘连.结论:选择防粘连的人工补片修复腹壁缺损及正确放置和管理腹腔引流管,有助于防止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严密观察、准确把握中转手术的时机,有利于改善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新型病毒TTV传播规律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血后新型病毒(TTV)传播规律及相关的研究,为预防和阻断TTV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套式PCR检测孕产妇静脉血、脐血和婴儿足跟血以及乳汁的TTV DNA,并对其阳性妇女所生的婴儿随访1年,以进行相关性调查分析。结果:102例孕产妇静脉血TTV DNA阳性检出率为53.9%(55/102);106例脐血TTV DNA阳性检出率为17.0%(18106);52例婴儿(均为TTV DNA阳性妇女所生)1周内足跟血阳性检出率为15.4%(8/52);55例TTV DNA阳性妇女的乳汁,有40例TTV DNA阳性检出率为72.7%(40/55);对55例TTV DNA阳性妇女所生的57例婴儿,出生后随访1年,除2例外有55名婴儿呈阳性结果。结论:TTV母婴传播率很高,可达96.5,且宫内感染率达15.4%。故认为应尽早制订相应的预防和阻断措施,有效控制宫内感染和监测阳性妇女乳汁中TTV DNA的含量,以降低婴儿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联体婴成功分离并存活需多科室密切合作,我院自2006年9月~2007年8月收治两对胸脐联体女婴并实施分离术,术后均存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用阻断HBV母婴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88例HBs缸阳性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自28周开始每月肌肉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旦白(HBIC)200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用上述药物。实验组孕妇所分娩婴儿出生后行被动一主动联合免疫,对照纽孕妇所分娩婴儿出生后行主动免疫。两组婴儿12月龄时采静脉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实验组婴儿HBsAg慢性携带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0.93%),P〈0.025;经两种免疫干预1年后,实验组婴儿血清抗-HBs阳转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P〈0.05。结论孕妇产前多次注射HBIG能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且使出生后婴儿血清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对产时感染的阻断不完全,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永年  黄晓东 《药品评价》2008,5(4):164-166
新生儿糖尿病(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NDM)少见,在欧美发生率为1/400,000~500,000。此病可分为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TNDM)和新生儿永久性糖尿病(PNDM);TNDM为暂时性的,故又称假性糖尿病。NDM最早报道于1852年,Kitsell报道2例新生婴儿出生数日内出现多尿、烦躁、脱水、尿布有甜味、面容憔悴、衰弱等症状,出生6个月时死于泌尿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   

11.
藤三七总黄酮的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藤三七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藤三七总黄酮的工艺。结果聚酰胺树脂(30~60目)分离纯化藤三七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上样液浓度为0.1g(药材)/mL,上样流速为1BV/h,径高比1:12,上样药材量(g)与树脂(mL)的比例为0.1:1;洗脱剂乙醇浓度为50%,洗脱剂用量为10BV,洗脱流速为2BV/h。分离纯化后藤三七总黄酮含量可达50%以上。结论优化后的纯化工艺合理可行,可较好地分离纯化藤三七总黄酮。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94年6月~1997年5月对14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痰液培养,细菌和真菌检出情况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痰液标本采集清晨首先让患者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反复漱口,轻咳弃去第一口痰,再深咳1~2口,痰液直接吐入消毒大口试管内,立即送检。二、细菌和真菌的分离与鉴定1.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将患者清洁痰液,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及巧克力琼脂平板,置于35CCOZ温箱培养。2.真菌分离培养的方法取患者清洁痰液,接种干沙保弱氏斜面培养基上,置25℃真菌培养箱培养。3.细菌和真菌的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有关资料鉴定。结果142例患者痰液细菌和真菌培养,分离出病原菌66例(按每例患者同一种病原菌重复分离出2次以上计算),阳性率46.5%。55例细菌感染(包括单纯细菌感染41例、细菌和真菌双重感染14例)的菌种分布,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455%(25/55)、不动杆菌164%(9/55)、克雷伯氏菌12.7%(7/55)、肠杆菌7.2%(4/55)、流感嗜血杆菌72%(4/55)、产碱杆菌3.6%(2/55)、嗜麦芽假单胞菌1.8%(1/55)、粘质沙雷氏菌1.8%(1/55)、金黄色葡萄球菌1.8%(l/55)、溶血性...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99年3月26日行1例联体儿分体术,现将麻醉过程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联体儿(女)系剖宫产娩出,出生时Apgar评分8分,经足底刺激、吸氧后5min评分为10分。测体重3700g。联体儿为胸腹联体,其中1体为先天性无脑儿、发育小,体重1300g,彩超证实胸腔内脏器均未发育,停滞在胚胎时期。腹内脏器肝脏为两患儿共同拥有三叶,余未见异常。另1体婴儿较大,体重2400g,心脏彩超示主动脉降部有一侧支血管同时供应小婴儿的血液循环。这样在分体术时仅需保全大婴儿。  相似文献   

14.
单元春 《首都医药》2008,15(7):44-46
2007年11月5日,一名产妇在天津市妇产科医院产下三胞胎,其中有一个女婴,两个男婴,然而两个男婴居然是后背下部长在一起的联体婴儿,如果不进行手术分离,他们就将一辈子过着背靠背的生活.这对联体男婴的家人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让两个孩子拥有他们各自独立的正常生活,他们于2007年12月21日带着孩子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  相似文献   

15.
国际研究机构新近的两项研究结果表明,一种新型的非细胞性百日咳疫苗比美国目前使用的疫苗更加安全有效。 目前全世界每年患百日咳的人数超过5000万,约35万人死于该病,其中大多数为婴儿。在美国,由于婴儿出生后2、4、6和18个月时分别接种了百日  相似文献   

16.
1999年美国田纳西州Knoxville市,2周内在同一所医院出生的婴儿中竟发现7例肥厚性幽门狭窄(IHPS)。调查表明,大约1个月前,因有6名婴儿被诊断为百日咳,为防止蔓延,于1999年2月25日对近3周出生的166名婴儿预防性应用红霉素。接受预防治疗的166名婴儿无1例出现百日咳。回顾医院前2年内手术治疗的IHPS共40例,表明1992年2月每1000例存活婴儿中IHPS发生率约为1997/1998年的7倍(相对危险6.8,95%置信区间3.0~15.7),而1999年3月后至5月出生的婴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总体及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07例行ERCP术的患者,并按其治疗方式及人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952例)患者采用经典诊治方法给予ERCP及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观察组(855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新方法。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总发生率为0.70%(6/855),EST术后为1.28%(13/312),其中急性胰腺炎为0.35%(3/855)、急性胆管炎为0.12%(1/855)、出血为0.12%(1/85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总发生率为2.94%(28/952),EST术后4.52%(19/420),其中急性胰腺炎为1.26%(12/952)、急性胆管炎为0.94%(9/952)、出血为0.74%(7/952)。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ERCP操作技术的综合改进,能够预防和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最常见病毒感染,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3.5亿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其中约5%~40%死于肝硬化、有或无肝细胞癌,死亡率男50%,女15%。据统计每年死于肝硬化或肝癌者约100万人。慢乙肝(CHB)分为3个主要类型,即HBeAg携带无活动性疾病、HBeAg阳性CHB和HBeAg阴性CHB。HBeAg阴性CHB根据ALT又分3个类型:(1)持续ALT增高占24%;(2)ALT波动占48%;(3)间歇性或复发活动增高占28%。ALT间歇性增高易误诊为无活动HBV携带者。HbeAg阴性CHB在亚洲和中东常见,约为709/6~80%,CHB病人的治疗,目前世界应用最多的三种抗病毒药物,即干扰素α(interferona,IFN—α)、拉米夫定(lamivudine)和阿地福韦双酯(adefovir dipivoxil)。然而上述药物抗病毒的疗效至今一直不理想,尤其是HBeAg转阴率低,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有待开发疗效更佳的药物。1 抗病毒治疗目的与治疗反应定义.  相似文献   

19.
瞿瑶 《家庭医药》2004,(10):44-45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的传染病。在中国有1.2~1.3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CHB)约为3000~3500万人,这当中就有10%~4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变为肝癌。每年死于相关性肝病(包括肝癌)约50~80万人。乙肝病毒如通过垂直传染或在婴儿时期感染的,90%以上会成为慢性HBsAg携带,严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20.
卜光明  陈通鑫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3):191-192,I0001,I0002
目的用大孔树脂法代替溶媒萃取法分离纯化洛伐他汀。方法采用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D-273作吸附剂,洛伐他汀发酵液预处理后树脂吸附流速1/30(BV/min);解吸采用添加4%氢氧化钠的75%乙醇,流速1/100(BV/min)。结果洛伐他汀收率达68%以上,产品质量符合美国药典USP27版规定。结论大孔树脂法在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操作安全性上明显优于溶媒萃取法,值得在工业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