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院264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莹  王玉  曾昭全 《海峡药学》2004,16(5):154-156
目的分析探讨我院近几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自发呈报的264例抗感染药物ADR报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64例ADR报告涉及药物13类,61个品种,其中头孢茵素类药物报告例数为首位.其次为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药物。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其次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严重的ADR报告1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皮肤损害.过敏性休克等。结论加强、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院抗感染药物发生的ADR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我院 2 0 0 2年度 15 1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有 31个品种 ,其中以喹诺酮类居首位 ,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合并用药占 5 8 3% ,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 ,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重度ADR13例 (8 6 % )。结论 应继续加强抗感染药物ADR监测 ,尤其加强不易观察的不良反应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460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91个品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也较多。发生ADR合并用药占54.8%;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新的ADR3例;严重ADR21例。结论 继续加强隐性ADR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2003年264例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描述我院抗感染药物发生的ADR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年度264例ADR病例报告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ADR共涉及32种抗感染药物,其中氟喹诺酮类居首位,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合并用药占22.7%,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重度ADR共11例.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尤其应重视不易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李文杰  李慧 《中国药业》2006,15(16):41-42
目的 了解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收集的经因果关系评价为肯定、很可能的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抗感染药物共涉及12类,引起ADR136例,其中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占28.68%,头孢菌素类占23.53%)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15.44%)、中药注射剂(8.82%)、大环内酯类(8.09%)。ADR类型以皮肤损害最常见,其次为过敏性休克、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6.
徐欣昌  田晓云 《中国药业》2008,17(16):61-62
目的了解枣庄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方法对2006年枣庄市637例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分析和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69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27.22%),其次是心血管类药物(20.71%),营养药物、中药制剂也较多(分别为12.43%,9.47%)。ADR病例中合并用药占8.96%,以静脉用药途径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重度ADR有7例(1.10%)。结论应加强时合并用药和重度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来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7年10月ADR监测小组收集的159例抗感染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59例ADR报告涉及药物12类41个品种,其中喹诺酮类药物报告例数为首位,其次为林可霉素类及青霉素类药物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等。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8.
302例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5年302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302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54.64%;其次为中药制剂和循环系统药,分别占14.90%、8.2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9.01%;另外ADR的发生与静脉给药方式、老年患者、儿童有关。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2003年我院4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9,自引:4,他引:8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404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7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的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中药制剂也较多。合并用药占26.0%;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重度ADR17例(4.2%)。结论:应继续加强不易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住院患者因使用抗感染药物所致的549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其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1—2003年ADR监测室收集的549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涉厦8大类44个品种,549例不良反应中,男236例,女313例。20-49岁这一年龄段发生率最高,占57.2%。倒敷最多的为头孢茼素类,其次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系统损害,其次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结论刈告床应更进一步加强和重视ADR监测,改善愈后,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或控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临床表现,为预防ADR发生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2016年收集的277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与品种数、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分型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77例患者中,50~69岁患者所构成比例最大(42例,45.13%);新的ADR 99例,严重的ADR(包括新的严重ADR)178例;注射剂178例(64.26%),口服85例(30.69%);新的严重的ADR涉及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26种,19.12%)、抗肿瘤药(25种,18.38%)和中药制剂(19种,13.97%)最多。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和血液系统的损害最多;新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和循环系统的损害最为多见。结论:应重视和加强新的ADR的监测和上报,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王晶  于立丽  李文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12):2221-2226
目的 分析南京地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推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库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调取并筛选2017年接收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数据,将患者性别、年龄、怀疑药品名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名称、过程描述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8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占23.18%。60岁以上患者占48.60%。抗感染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15例(32.12%)和80例(22.35%)。静脉滴注为主要的给药方式(294例,82.12%)。在累及器官、系统中,全身性损害发生频次最高(195频次,28.97%),其次为呼吸系统损害。结论 本次分析中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有关。医疗机构、经营企业和生产企业应加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唐婧  安扬  赵宇薇  毛乾泰  艾超 《肿瘤药学》2023,13(4):490-497
目的 分析CDK4/6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维普、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CDK4/6抑制剂致ADRs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 CDK4/6抑制剂致ADRs的个案报道共34例;患者平均年龄约63.5岁,ADRs多发生在用药4个月内(29例,85.29%);CDK4/6抑制剂致ADRs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4例,41.18%)、呼吸系统损害(6例,17.65%)、肝胆系统损害(4例,11.76%)为主;经停药和/或对症治疗后达到症状好转或治愈的有31例;3例最终死亡。结论 临床使用CDK4/6抑制剂时应加强用药监测,开展多学科患者管理,而CDK4/6抑制剂的ADR发生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本药及规避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调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上报的莫西沙星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调取莫西沙星药物不良反应8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使用静脉制剂为主(71.95%),所有不良反应报告中有39例(47.56%)发生在用药后24小时内,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黏膜(31.71%)、胃肠系统(30.49%)及神经系统(13.41%),多数不良反应在7天内消失。结论:应加强临床医师使用莫西沙星的规范性,提高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注射用氯诺昔康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和特点,为临床更加合理使用该药提供依据。方法:汇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10个区县关于注射用氯诺昔康的ADR报告,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ADR发生时间、用药方法、使用剂量与ADR累及系统等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和帕累托图分析。结果:共收集注射用氯诺昔康ADR病例103例,符合要求病例88例:患者平均年龄48岁,多为中老年患者;男性55例(占62.5%),女性33例(占37.5%);出现ADR最长用药时间为14 d,最短用药时间为5 min内;有75例首次用药即发生ADR,占85.23%;累及系统分为9种类型,其中以皮肤和胃肠道损害多见;合理使用剂量以8 mg/次、1次/d居多,占64.77%;超说明书用药中,有25例为16 mg/次,1次/d,占28.41%;有5例24 mg/次,1次/d,占5.68%,有1例32 mg/次,2次/d,占1.14%。结论:ADR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用法用量及超说明书用药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在应用氯诺昔康时应格外注意。临床药师在工作中应做好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加强用药监护,确保注射用氯诺昔康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5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山东省肥城矿业中心医院上报的545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545例药品不良反应共涉及9大类药品,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为288例,占52.84%;给药途径中静脉用药引起的ADR为340例,占62.38%;临床所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是胃肠道反应,最严重的是死亡、过敏性休克、高热等。结论: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药师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以合理用药。方法 检索2003年5月-2013年5月中国主要科技文献数据库,对AD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结果 获得文献48篇56例,其中男性占66.07%、女性占33.93%,男性ADR发生率高于女性;ADR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平均年龄(32.6±24.9)岁;10岁以内儿童ADR发生率(35.71%)较高;用药30 min内出现的居多(71.43%);ADR造成多个系统–器官损害,类型为过敏反应(51.79%)和皮肤反应(30.36%);55例患者状态恢复正常、预后良好,死亡1例。稀释溶液、稀释浓度、给药速度等均与ADR相关。结论 根据适应症合理使用并加强ADR监测,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莫文娟 《中国药事》2019,33(5):586-593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不良反应现状,探析风险防控措施,为降低抗感染药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昆山市2015年-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总结。结果:3年中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平均占同期报告总数的47.97%,新的和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平均占20.87%。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主要来自静脉注射给药,占84.72%。医疗机构为主要上报单位的报告占90.83%。结论:应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修订完善配套法规,拓宽不良反应监测模式,全方位健全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以有效降低抗感染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