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48例ADR有效报告表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40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27例居首位,其次为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中药制剂也较多。合并用药占58.33%,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胃肠系统损害,其次是皮肤损害、发热等症状。结论:应继续加强不易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852例内科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勇 《天津药学》2004,16(3):37-39
目的:了解我院内科病房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其诱发因素,减少和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本院1999年7月—2001年7月内科病房852例住院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随机跟踪调查,并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ADR67例,A型45例(67.16%),B型22例(32.84%),其中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其次为心血管系统药物、中药注射剂,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重度ADR3例(4.48%)。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用药时间、肝脏疾患以及给药途径的不同等因素有关,大多数药品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24h内。结论:询问患者用药史及不良反应史,合理选择用药途径,注意用药初期或长期用药后不良反应观察,合理用药,是降低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到的231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31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138例,占总数的59.7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共218例,占总数的94.37%。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133例,占总数的57.58%,其次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200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我省2003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因素,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根据2003年1月~12月我省ADR监测中心收集的报告表,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ADR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50岁年龄组的病例报告数最少,占报告总数的2.0%(48例);抗微生物药占54.8%(1299例),中药制剂占12.7%(302例);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7.9%(899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约占72.1%(1709例)。结论 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审慎用药。  相似文献   

5.
高晨  曹凯风 《天坛药讯》2005,17(3):22-2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北京天坛医院)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04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6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的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神经系统药物。合并用药占22.5%;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心血管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继续加强对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242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收集的242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7类药物,383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728例,占30.03%),其次是抗肿瘤药(312例,占12.87%)和血液系统药物(224例,占9.24%);静脉用药引发ADR为1848例(占76.24%);严重不良反应205例,以抗感染药(23种)和抗肿瘤药(20种)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白细胞减少等;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810例),其次为皮肤损害(587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ADR监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12月报告的41例严重ADR病例,按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41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大(54.71%),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5.09%)和神经系统用药(9.44%);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29例(70.73%)ADR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结论:重视ADR监测工作,特别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荆的安全性监测;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2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集的206例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报告例数的70.39%。抗微生物药物的ADR发生例数最高,占39.0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6.46%。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郑敏 《海峡药学》2010,22(1):174-175
对我院2007年-2008年23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4例ADR中,男性147例,女性87例,老年人群(〉60岁)发生率占74.36%;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61.54%;各类药物中抗感染药物发生率最高,占39.74%。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占15.38%)和神经系统用药(占14.10%);在用药后30min内发生ADR占39.74%。30min~5h发生的占29.49%: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21.99%。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17.02%)和全身性损害(13.48%)。严重ADR8例,占10.26%。ADR患者转归良好,治愈率与好转率共计100%,无死亡和有后遗症病例。目前ADR以药师报告为主,占67.9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集到的17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经、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微生物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7例ADR涉及药品76种,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44.63%),其次是中药制剂(9.60%);给药途经以静脉滴注为主(58.1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6.27%);严重的ADR有3例。结论:应高度重视ADR工作,加强合理用药特别是抗微生物药物合理用药教育,慎用静脉注射剂,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02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蒋宇利  冯琳  欧宁  邵志高 《中国药房》2003,14(10):614-616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 (ADR )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我院2002年29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65个品种 ,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 ,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用药 ,中药制剂也较多。ADR病例中合并用药占28 5 % ,以静脉用药途径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 ,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重度ADR有20例 (占6 7 % )。结论 :应加强不易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相关因素以及ADRs对病人身体造成的损害.方法 收集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药物不良反应报告98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静脉给药途经发生的ADRs有95例,占总例数的96.9%.其中抗菌药物的ADRs发生率最高,有44例,占44.90%.ADRs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最为常见.联合用药引起的ADRs 10例,占10.20%.结论尽可能减少 ADRs发生相关因素、合理用药,可以减少或避免ADRs的发生,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3.
7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s)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5年5月收集到的79例ADRs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s的药物共5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s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ADRs类型为皮肤损害,严重ADRs有11例(占13.9%)。结论:应重视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200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特点,提取并发现风险信号,为优化药品安全性监测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WHO不良反应术语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表》等为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患者年龄、给药途径、严重ADR涉及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监测上报人员类型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34.15%,14岁及以下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7.22%;静脉滴注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高,肌肉注射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低。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和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其次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ADR报表上报人员以医师为主,占比为87.11%,药师上报例数最低,占比为0.99%;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诊断用药(造影剂)和抗微生物药物。结论:在ADR日常监测过程中,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60岁以上和14岁及以下的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临床ADR监测应重点关注上述影响因素,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给药,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163例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2012年上报的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特殊人群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2年1至12月份上报的所有ADR逐一审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12年上报的457例ADR中,老年患者的ADR一共163例,占35.7%。涉及药物品种一共65种,15大类。静脉给药方式导致ADR最多(91.4%),引发ADR最多的为抗菌药物(34.4%),ADR临床表现以胃肠系统损害最常见(23.2%)。结论:2012年某三甲医院的老年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心血管药物、抗凝及止血剂、抗肿瘤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最为常见,加强这几类药物药学监护和用药宣教,对减少全院老年患者ADR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77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s)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集到的779例ADRs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s的药物共118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s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ADRs类型为皮肤损害及全身性损害。结论:应重视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克唑替尼不良反应发生类别、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应用克唑替尼患者63例,记录相关临床信息、治疗方案等,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克唑替尼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中,合并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中,6例为严重不良反应,45例为一般不良反应。最常见的ADRs累及器官系统为:肝胆损害(37.9%)、消化系统损害(24.2%)、泌尿系统损害(9.7%)、血液及循环系统损害(8.9%)。严重ADRs临床表现为转氨酶升高,窦性心动过缓和骨髓抑制。60 d以内ADRs累计发生率为80.6%,肝损伤主要发生时间为10~30 d(53.2%),消化道反应发生时间为0~10 d(90.0%),泌尿系统损伤主要发生在30~60 d(33.3%)。提及合并用药的患者有34例,涉及54个药物品种。结论:临床实践中应关注克唑替尼引起的ADRs,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类别、时间、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临床监测和剂量调整方案,强化安全用药理念。  相似文献   

18.
1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王树平 《中国药房》2006,17(18):1411-1412
目的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2006年2月收集到的12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41种,其中抗感染药物、生物制剂和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44.9%,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7 - 12月上报的333例ADR/ADE报告,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分析,总结ADR/ADE的发生状况.结果:ADR/ADE报告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ADE最多,其次为抗肿瘤药、中成药、循环系统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对抗感染药和静脉给药方式的监测,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许恒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797-1798
目的探讨细辛脑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特点及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13年6月医药学期刊报道有关细辛脑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共检索文献全文142篇,纳入分析的文献72篇,共137例细辛脑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可累积多个系统,以皮肤损害、过敏反应、胃肠道损害最为常见,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9岁以下患者占60.59%,不良反应发生在30min以内的占81.76%,联合用药时占67.88%。结论细辛脑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速发型为主,多发于青少年,并且联合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