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3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利用药动学理论指导脓毒症患者替考拉宁个体化给药的可行性。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脓毒症抗感染治疗案例,结合监测结果和患者药动学分析,为临床提供药物处置对策和监护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在2次会诊中,结合监测结果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药动学分析,提出替考拉宁个体化的处置对策和监护计划,保障个体化给药的实施。结论 临床药师对脓毒症患者药动学改变进行全面评估,配合治疗药物监测手段,能够辅助临床医生做好个体化用药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 Med、CBM、万方、CNKI及维普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中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1980例患者。联合治疗组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相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ADR);剂量分组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安全性均良好[SMD=1.13,95%CI(0.57,2.24),P>0.05;SMD=1.50,95%CI(0.94,2.39),P>0.05]。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组对TC、TG和HDL-C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SMD=-11.10,95%CI(-18.44,3.77),P<0.05;SMD=-1.20,95%CI(-1.28,1.12),P<0.05;SMD=0.694,95%CI(0.587,0.801),P<0.05]。结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和质谱法(HPLC-MS)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规律服用丙戊酸制剂达稳态后的血清样本207例,分别用3种方法进行测定,考察3种测定方法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 3种测定方法的相关性良好,但总体水平上HPLC法与FPIA法测定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IA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较HPLC法高0.7μg·m L-1(95%CI:-8.6~9.9μg·m L-1),当血药浓度数据处于低、中浓度(<90μg·m L-1)时,2种方法所测定结果均值相近,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血药浓度数据处于高浓度(>90μg·m L-1)时,2种测定方法所获得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临床用不同方法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时,对不同测定方法的差异应予以关注并作相应调整,尤其是当血药浓度范围>90μg·m L-1时,HPLC法与FPIA法所测定结果之间不可直接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伊布替尼所致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医院知识总库关于伊布替尼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伊布替尼致ADRs的个案共41例,多发生在用药30d内(13例,31.7%);伊布替尼致ADRs累及系统-器官以呼吸系统损害(13例,28.9%)、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10例,22.2%)为主。结论:临床医师或药师应了解伊布替尼ADRs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尽量将ADRs的影响及危害降至最低,最大程度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伊马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主要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不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伊马替尼自上市以来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但研究发现,服用相同剂量药物时,达稳态时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的差异大,而血浆谷浓度与药物反应及患者的临床获益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对判断药物疗效、评价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和规避毒副反应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笔者将从病理生理状态、代谢酶和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联合用药等方面探讨影响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因素,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丙戊酸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戊酸是广谱抗癫疒间药,临床应用广泛。该药体内代谢个体差异大,治疗窗窄,需要个体化治疗。丙戊酸体内代谢受多种因素影响,大量研究报道了丙戊酸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本文分别从人口学因素、遗传因素及合并用药等方面,对丙戊酸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制定合理、安全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头孢克肟含量的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血浆样品用10%三氯醋酸沉淀蛋白,以替硝唑为内标,经Capcell Pak UG120 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1庚烷磺酸钠(18∶82,pH 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90 nm。结果头孢克肟浓度在0.05~5.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 8),日内、日间RSD均≤15.0%,提取回收率在54.76%~59.85%之间。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适用于头孢克肟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结缔组织病继发血小板减少(immune thrombocytopenia secondary to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TD-ITP)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与疗效相关性,获得环孢素A在该人群治疗的有效浓度下限,为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间应用环孢素A治疗的CTD-IT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Css分布与给药剂量、实验室检查结果、基础疾病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环孢素A有效浓度下限。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79例,收集187例次Css监测数据(9~261.5 μg·L-1)。环孢素A 给药剂量与Css存在相关性;随着Css的升高,补体C3和尿素水平呈上升趋势;Css和日剂量分别在不同基础疾病组间存在差异(P<0.05),血小板计数在组间显现差异(P<0.05)。对68例患者的110例次血药浓度监测数据进行有效浓度分析,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ss和日给药剂量对疗效有显著性影响(P<0.01)。Css对于疗效的预判准确性优于给药剂量,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 vs. 0.738。此时对应的截点为51.95 μg·L-1,提示当Css大于51.95 μg·L-1时,临床治疗有效的概率较高。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环孢素A稳态血药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分析初步确定了CTD-ITP患者CsA治疗有效浓度下限为51.95 μg·L-1。  相似文献   
9.
拉莫三嗪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莫三嗪是新一代抗癫痫药物,本文综述近年来其传统和群体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的研究现状,基因多态性和联合用药对其药动学的影响,并阐明其在特殊人群的药动学特点,为临床更科学地制定给药方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测定人体内拉米夫定血药质量浓度的RP—HPLC法。方法以氢氯噻嗪为内标,血样经质量浓度15%二三氯醋酸沉淀蛋白,二氯甲烷反提后,采用乙腈-5mmol·L^-1庚烷磺酸钠(浓磷酸调pH3.5)(体积比为14:86)为流动相,经Agilent EclipseXDBC18柱(4.6mm×150mm,5μm)分离,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75nm。结果拉米夫定在10.00~5000.00ng·mL^-1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为10.00ng·mL^-1低、中、高质量浓度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8.92%、78.29%和77.37%,日内、日间RSD均在±15%之间。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拉米夫定体内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