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在体外循环心肌保护液中应用磷酸肌酸(CP),观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心肌酶谱的变化,分析其心肌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心脏手术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观察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的心肌酶谱(CK、CKMB)的变化趋势,以及患者自动恢复窦性心律或发生心律失常或应用正性肌力药情况。实验组患者在阻断主动脉后,从主动脉根部或冠状动脉灌注含有CP的心肌保护液,对照组应用常规心肌保护液(STH)。结果实验组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心肌酶谱(CK、CKMB)的变化不显著(P>0.05),而对照组的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心肌酶谱变化明显(P<0.05)。实验组体外循环结束后自主恢复窦性心律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维持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均好于对照组。结论磷酸肌酸作为心肌的代谢基质确实具有增强心脏停搏液的保护作用,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心脏电生理指标恢复满意,复苏需用电除颤的比例降低,患者自主恢复窦性心率的比例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注射用心肌肽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围术期麻醉后,静滴心肌肽麻醉后静滴1mg·kg-1;对照组在麻醉、手术全程中给予极化液,观察肌钙蛋白(TnI)含量以及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术后2组cTnI明显升高;术后第5天,试验组cTnI明显低于对照组。体外循环后心肌标本透射电镜检查,对照组心肌病变重于试验组。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中,注射用心肌肽对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伦敦St Thomas医院的医生们研制出以钾离子为主的心脏停搏液配方,以其迅速终止心脏电机械活动,心肌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得到了全世界心脏外科界的认可。现今,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仍然是全世界心脏外科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的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仍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在停搏液中加入某些药物成分以提高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氧合血加微量高钾晶体停搏液临床初探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麻醉科阮秀璇,张和英,陈金钗,林辑涵指导陈秋荣林乌拉体外循环(CPB)手术中心肌保护至关重要,因此心停搏液的成份及灌注方式成为众家研究的热点。心肌保护已从传统的冷晶体停搏液的缺血性心肌保护转向近年...  相似文献   

5.
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纠治向复杂、危重和幼小方向发展.对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心肌保护研究显得日益重要.心脏停搏液灌注技术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保护心肌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冷晶体停跳液已广泛应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近年来随着心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对心肌保护的研究与探讨,心脏停搏液的组成和灌注技术都得到进一步完善.我院自2001年5月至今采用含胰岛素冷晶体停搏液对小儿进行心肌保护,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停搏液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在低温下,借助药液中的K~ 、Mg~( 2)使心肌很快停止收缩,心脏停搏。由于低温降低心肌耗氧,停搏液又有保护心肌作用。我们参考有关资料及临床医生的要求,自制心肌停搏液,多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7,(21):2915-2918
目的:探讨胰岛素-葡萄糖对体外循环下联合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120例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下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操作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4℃托马斯停跳液与氧合血按照1∶4(V∶V)混合进行心肌保护。观察组患者心肌保护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但在4℃托马斯停跳液中加入胰岛素注射液10 IU/L和葡萄糖注射液10 g/L。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体外循环结束时(T_1)、术后12 h(T_2)、术后24 h(T_3)、术后48 h(T_4)、术后72 h(T_5)血浆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T_1时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使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_0时,两组患者血浆BNP、cTn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5)时,两组患者BNP、cTnⅠ水平显著高于T_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nⅠ水平在T_4时开始降低,BNP水平在T_5h时开始降低。此外,观察组患者BNP、cTnⅠ水平在T_(1-5)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开放后,两组患者自动复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多巴胺使用量(T_1时)、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胰岛素-葡萄糖可以减轻体外循环下联合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损害,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亦较好。  相似文献   

9.
甘耐炎  陈军  吕凯  陈波 《北方药学》2011,8(4):109-110
目的:总结连续49例双瓣膜置换术无手术死亡的临床经验.方法:在体外循环冷血停跳液心肌保护下行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47例,主动脉瓣+三尖瓣置换术2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41例,左心房取栓术15例,左心房折叠术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术中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后,切开主动脉,经冠状动脉开口灌注冷血停跳液,切除病变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灌注方法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外周血中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以奇偶数随机分为晶体停搏液组和含血停搏液组2组,每组20例。测定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结束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浓度。结果2组间H—FABP的术前水平无差异,2组患者术后血清H—FABP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于体外循环结束后1h达峰值[晶体停搏液组(50.13±3.98)μg/L,含血停搏液组(39.27±4.22)μg/L],冷晶停搏液灌注组升高更明显(P〈0.05)。在体外循环结束后24h逐渐下降趋于术前水平,但术中及术后各时点的水平冷晶体组均高于冷血灌注组。体外循环结束后1hH.FABP水平与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呈正相关(晶体停搏液组r=0.901,含血停搏液组r=0.673,均P〈0.01)。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H-FABP显著升高,峰值浓度出现早,可作为一项早期判断心肌损伤的敏感实验指标。升高的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有关,与主动脉阻断时间有关。灌注含血停搏液可明显减轻心肌损伤,减少H—FABP的释放,与灌注晶体停搏液相比,含血停搏液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Ⅰ型胸主动脉夹层瘤的外科治疗及深低温停循环状态脑保护的方法。方法:对2例Ⅰ型胸主动脉夹层瘤患采用深低温停循环状态行升主动脉置换手术,并经右锁骨下动脉插管进行脑保护。结果:2例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148min、157min。心肌阻断时间分别为65min、85min。脑部低流量灌注时间分别为31min、40min。2便全部在6小时内清醒,无神经系统及其他并发症。结论:深低温停循环下升主动脉置换是治疗Ⅰ型主动脉夹层瘤的有效方法,经右锁骨下动脉插管进行保护,简单,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停搏液间歇灌注保护心肌的可行性;方法近年来应用29℃血停搏液间歇灌注的心肌保护法进行68例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185min。结果 术中灌注后心脏不经室颤迅速停搏,心肌红润松软,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为67/68(98.5%),复跳后至停机阶段动脉压为6.8~14kPa,术后循环稳定,无严重心律紊乱发生,心功能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 29℃血停搏液间歇灌注是一种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3年11月于1993年11月,在全身麻醉加中低温并体外循环下施心内手术547例,其中心脏自动复跳384例。麻醉用药主要以芬太尼10μg/kg,氟哌啶0.1mg/kg,箭毒0.1mg/kg,必要时重复使用。多以4℃心肌保护液主A根部灌注,局部冰糊降温。采用此法,明显的提高了心脏自动复跳率。本文对384例自动复跳作了重点观察,分析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心肌处于缺血状态,且主动脉开放后同样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情况,导致白细胞的大量激活,炎性介质释放和自由基的产生。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的实施除采用停搏液、低温等方法尽量降低外科缺血再灌注损伤外,减少体外循环引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减轻心肌损伤及术后并发症,近年来成为心脏外科关注的热  相似文献   

15.
应用低温停跳实现安静、无血术野已成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常规方法。快速、完全的消除心脏的电机械活动,保持心肌深低温,和及时排除酸性代谢产物,是保护心肌免受缺血性损害的主要方面。重复灌注冷停跳液法正逐步被推广,重复灌注冷血钾法国内尚无报导。我院从1979年起应用体外循环泵定时重复灌注冷停跳液作为心肌保护,从1980年起应用冷血钾重复灌注法。本文报导我们临床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腺苷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18例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6例,分别为对照组(Ⅰ组)、腺苷停搏液组(Ⅱ组)、预处理组(Ⅲ组)。测定围术期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术中取右心房心肌组织观察心肌缺血前后超微结构改变。观察心脏停跳时间、自动复跳率、术后拔管时间。结果Ⅰ组心脏停搏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主动脉开放后10m in,cTnI、IL-10Ⅰ组高于Ⅱ组与Ⅲ组(P〈0.05),术后1dⅠ组IL-6高于Ⅱ组与Ⅲ组(P〈0.05)。超微结构观察Ⅰ组心肌损伤程度较Ⅱ组、Ⅲ组重。结论腺苷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4∶1含血停跳液和冷晶体停跳液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评价体外循环期间含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价值。方法:将拟行心内直视手术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分别采用含血停跳液灌注(观察组)和冷晶体停跳液灌注(对照组),进行心肌保护临床观察。观察组先用高钾4∶1混血停跳液灌注心脏停跳,以后每隔20~30min用低钾含血停跳液灌注一次。对照组用4℃冷晶体心脏停跳液灌注,每隔20min灌注一次。结果:观察组心脏自动复跳率(94. 00% )明显高于对照组( 76. 40 % )。术后心低排发生率,观察组( 8. 8 % )明显低于对照组(17. 60% )。结论: 4∶1含血心脏停跳液较晶体停跳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发展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了解,临床医生已经意识到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至关重要。20世纪70年代后期Follete首先提出了含血停搏液的应用,但仍存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外源性ATP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15例和对照组(B组)1 5例,A组采用含ATP的st.Thomas Ⅱ号停跳液,B组采用st.Thomas Ⅱ号停跳液,分别以临床效果、血中肌钙蛋白T(CTnT)评价两种诱导停跳液方法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1)实验组停跳液能达到与对照组停跳液同样好的停跳效果;(2)心脏自动复跳率实验组(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实验组拔管时间以及在ICU停留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3)心肌形态学: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ATP停跳液较单纯晶体停跳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朱江  徐五音  秦涌  朱蔚 《江苏医药》2000,26(3):209-21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中氧合晶体停搏液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离体兔心灌注模型 ,以 4℃氧合晶体停搏液每隔 30分钟灌注 1分钟 ,在 2 0℃持续停跳 1 80分钟 ,复灌30分钟使兔心复跳。监测其心功能、能量代谢、超微结构等指标。结果 氧合晶体停搏液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冷钾停搏液组 (P <0 0 1 )。结论 氧合晶体停搏液能显著改善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 ,有助于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