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脂蟾毒配基(Resibufogenin,RBG)/香豆素-6(Coumarin-6,C6)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PLGA-TPGS)纳米粒(RBG/C6-loaded PLGA-TPGS nanoparticles,RCPTN)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对小鼠肝脏的靶向性。方法:建立RP-HPLC法测定RBG在小鼠血浆及肝、心、脾、肺和肾等生物样品中的浓度,将RCPTN和RBG溶液(RS)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测定不同给药时间后小鼠血浆及各脏器中的RBG浓度。采用靶向指数(TI)、选择性指数(SI)、相对靶向效率(Re)和靶向效率(Te)4个指标,同时通过对各器官进行冰冻切片,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纳米粒RCPTN在各器官的分布,定性、定量的全面评价RCPTN对肝脏的靶向性。结果:除SI血浆在0.08,0.5 h时,TI和SI的数值均大于1,表明RCPTN在各时间点对肝脏的靶向作用良好;在血浆、肝、心、脾、肺、肾中的Re分别为2.1、40.1、1.1、16.4、11.7、1.4,即在整个考察时间范围内,RCPTN在肝脏中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是RS的40.1倍,表明载药纳米粒能将药物更好的传递至肝脏;RCPTN在血浆、心、脾、肺、肾中的Te均大于3,表明RBG在肝脏比血浆和其他脏器匀浆中的AUC高达3倍以上,且在心脏中的Te(28.1)是RS在心脏中Te(0.8)的35.1倍,表明RCPTN具有良好的肝脏靶向作用,且可显著降低RBG在心脏中的分布。冰冻切片图可见在1 h的RCPTN组小鼠各器官中,肝中荧光分布面积最大,其次是脾和肺,最后是肾和心。表明RCPTN静脉注射后对肝脏有良好的靶向性,这与用TI、SI、Re和Te 4个靶向指标评价RCPTN对肝脏的靶向性结果是一致的。结论:RCPTN对小鼠肝脏有良好的靶向作用,在心脏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2.
玉郎伞多糖对肉瘤荷瘤小鼠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玉郎伞多糖(YLSPS)对肉瘤荷瘤小鼠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与环磷酰胺(CTX)联合用药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昆明小鼠皮下注射肉瘤细胞株S180构建肉瘤荷瘤小鼠动物模型。评价YLSPS不同剂量(0.15、0.30和0.60g·kg-1·d-1)对小鼠胸腺指数(TI)、脾指数(SI)、瘤重及抑瘤率的影响,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与YLSPS单独用药相比,评价YLSPS不同剂量(0.15、0.30和0.60g·kg-1·d-1)联合CTX(0.01g·kg-1·d-1)用药对小鼠瘤重的影响,检测联合用药对小鼠TI、SI及外周白细胞数的影响。结果YLSPS低、中、高剂量组的TI分别为:(31±s7)、(35±6)和(37±6)mg·g-1,SI分别为:(92±16)、(93±8)和(106±8)mg·g-1。与模型组相比,YLSPS中、高剂量组的TI和SI均显著增高(P<0.01)。YLSPS低、中、高剂量组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9.7%、41.3%和52.6%。与模型组比较,YLSPS各剂量组的SOD的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YLSPS各剂量+CTX(0.01g·kg-1·d-1)组,q值在0.85~1.25之间,可明显升高CTX降低的TI、SI及外周血白细胞数。结论YLSPS对肉瘤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与CTX合用有增效和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去甲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在小鼠体内分布及肝靶向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NCD-NP)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肝靶向性.方法:利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去甲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后,经小鼠尾静脉给药,采用HPLC法检测去甲斑蝥素在小鼠血浆、心、肝、脾、肺、肾中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与去甲斑蝥素溶液(NCD-SOL)组进行比较.并以靶向指数TI=(AUC)NCD-NP/(AUC)NCD-SOL来判断NCD-NP对主要器官的靶向性.结果:NCD-NP组在肝脏中组织浓度明显高于NCD-SOL组,肝、脾的靶向指数大于1,而在其他器官靶向指数小于1.结论:去甲斑蝥素纳米粒可通过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作用实现肝脏被动靶向,能够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全身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囊(OA-PBCA-NC)在小鼠体内的肝靶向性。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OA-PBCA-NC试验组及齐墩果酸(OA)对照组,HPLC法测定小鼠心、肝、脾、肺、肾各脏器及血浆中OA的含量,比较两组体内分布特点,并进行靶向性评价。结果:秩和检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OA-PBCA-NC试验组与OA对照组比较,其在肝脏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OA-PBCA-NC静脉注射给药后能显著增加OA在肝脏的分布。试验组各肝靶向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OA-PBCA-NC能增加OA的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毛菊苣总倍半萜有效部位、脂质体和磁性纳米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靶向效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山莴苣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毛菊苣总倍半萜有效部位溶液组、脂质体溶液组和磁性纳米脂质体溶液组(加磁场)在小鼠体内不同组织器官的药物浓度;并以AUC0-12 h、平均滞留时间(MRT)和靶向效率(TE)、相对靶向效率(RTE)、靶向指数(TI)为指标评价不同剂型的靶向作用。结果尾静脉注射给药10 min后,磁性纳米脂质体组在心、肝、脾、肺、肾脏组织中山莴苣素浓度较有效部位组、脂质体组显著提高;在动物的肝部体外施加磁场,磁性纳米脂质体组肝部位的AUC0-12 h明显高于其他部位,MRT明显的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TE仅在肝部有增加,且TI大于10。结论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毛菊苣总倍半萜磁性纳米脂质体可改变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药物在肝部位的特异性和靶向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黄素(EMO)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和肝靶向性。方法:72只小鼠分为2组,分别尾ivEMO-SLN混悬液和EMO溶液,在给药0.083、0.250、0.500、1.000、2.000、6.000h时分别取样,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心、肝、脾、肺、肾中EMO的浓度,计算EMO-SLN对EMO的药物总靶向效率摄取率(re)、总靶向性(Te)。结果:肝中所得r和Te值均为最高。结论:EMO-SLN具有较高的肝靶向性,且强于EMO。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毛兰素固体脂质纳米粒(erian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ER-SLN)在大鼠中的药动学行为以及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制备ER-SLN,大鼠静脉注射毛兰素混悬液(free ER)及ER-SLN,小鼠静脉注射free ER及ER-SLN,HPLC法测定各组织(血浆、心、肝、脾、肺、肾、脑)中的毛兰素含量,对测得的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注射后ER-SLN在大鼠体内的AUC0-t、MRT0-tt1/2分别是free ER组的2.14,1.85,1.46倍;组织分布学考察表明ER-SLN在肝脏中的相对摄取率(Re)最高(1.37),同时ER-SLN在各组织中的靶向效率(Te)均大于1,对肝脏的选择性明显强于free ER。结论:毛兰素制备成纳米粒后能明显延长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平均驻留时间(MRT),增大AUC和Cmax值,提高生物利用度,同时在小鼠肝脏中能有效富集,减慢在肝脏中的清除速率,具有较明显的肝被动靶向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反义核酸药物脂质体给药系统的肝主动靶向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以花青染料荧光标记脂质体,以荧光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利用肝组织的体内冷冻切片和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肝靶向性;检测大鼠肝非实质细胞与肝实质细胞的荧光强度(INPC和IPC)。结果主动靶向脂质体在肝脏中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非主动靶向脂质体,相对摄取率(re)为5.64;非主动靶向脂质体的荧光值比(IPC/INPC)为1.16±0.89,主动靶向脂质体的IPC/INPC为8.24±1.37。结论主动靶向脂质体具有良好的肝实质细胞靶向性和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9.
吴超  郭伟英  张磊 《中国药房》2009,(28):2184-2186
目的:制备甘草次酸衍生物修饰去甲斑蝥素(NC)脂质体(GDNL)并考察其肝靶向性。方法:合成甘草次酸硬脂醇酯-3-O-半乳糖苷(Gal-GAOSt)导向分子以修饰NC并制备脂质体,考察其包封率和粒径等指标;取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GDNL和NC水溶液,通过测定给药后各组织中NC的浓度计算GDNL的肝靶向指数(TI)。结果:所制GDNL包封率为56.29%,粒径(210±20)nm,肝组织的TI值为5.213。结论:所制GDNL包封率较高,肝靶向性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王宁  王郁薇  周远大 《中国药房》2011,(45):4251-4252
目的:比较3种不同剂量丙泊酚微乳注射液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并了解其相关性。方法:取Beagle犬12只随机均分为丙泊酚微乳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6、4、2mg·kg-1),静脉注射相应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各组犬给药前及给药后480min内血药浓度,1周和2周后3组犬交叉给药,给药剂量、方法一致,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高、中、低剂量组丙泊酚微乳注射液在犬体内的药-时曲线均符合静注二室模型,其t1/2β分别为(33.02±10.00)、(31.25±23.27)、(53.64±21.78)min,AUC0~480min分别为(60.00±12.50)、(26.90±11.61)、(19.61±3.39)μg·min·mL-1。结论:不同剂量丙泊酚微乳注射液体内消除率和消除方式类似,AUC0~480min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王屏  朱立勤  石屹崴  李宏  娄建石 《中国药房》2010,(30):2820-2822
目的:比较肝移植患者与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体内维库溴铵药动学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5月我院器官移植中心的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试验组)和普通外科的接受腹部手术(ASA1~2级)患者(对照组)各12例进行研究。2组均于术前30min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3mg、地西泮10mg。全麻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1、异丙酚2mg·kg-1、芬太尼5μg·kg-1和维库溴铵0.15mg·kg-1,维库溴铵追加剂量为0.1mg·kg-1。以肌松监测仪监测患者肌松状况。当肌颤搐恢复至20%为追加肌松药时间点。对照组、试验组旧肝期、试验组新肝期分别于首次给药前及给药后2、5、30min时采集血样,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对照组、试验组旧肝期、试验组新肝期维库溴铵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1286.3±306.0)、(2317.9±899.7)、(1974.7±282.7)μg·min·mL-1,V(d378.7±19.8)、(308.9±15.1)、(323.7±9.2)mL·kg-1,t1/2(β69.7±34.5)、(49.2±102.0)、(25.4±6.5)min,CLs(1.22±0.25)、(0.79±0.43)、(0.78±0.15)mL·kg-1·min-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术中使用维库溴铵一定时间后体内药量较高,药物在体内清除较慢,重复给药时间间隔长。试验组旧肝期较对照组维库溴铵起效减慢,作用时间延长,而移植入新的肝脏后,起效时间较旧肝期有所加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小鼠肝癌前病变的预防作用.方法:每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95 mg·kg-1)建立小鼠肝癌前病变,每天灌胃姜黄素(120 mg·kg-1)或姜黄素与山药(3.03 g·kg-1)联合用药,连续10周(70 d);第71天眼球后静脉丛取血,检测血清肝功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肝脏经灌注固定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肝脏同时存在变质与修复性病变,增生肝细胞具有异型性;血清ALT:(195.57±91.56) U·L-1、AST:(39.68±24.20) U·L-1、GST:(42.31±8.19)U·L-1升高明显(P<0.01).姜黄素组肝损伤较轻,增生肝细胞异型性降低,ALT:(98.54±48.07) U·L-1、AST:(26.89±7.51) U·L-1、GST:(47.47±8.54) U·L-1下降明显(P<0.05),姜黄素联合山药组ALT:(82.75±38.54) U·L-1、AST:(30.32±7.80) U·L-1、GST:(24.61±7.58) U·L-1疗效优于单用(P<0.01).结论:姜黄素对诱导性小鼠肝癌前病变具有防治作用,姜黄素与山药联合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陈华  徐红  安磊  鲍旭  高萌  梅林  田燕 《中国药房》2012,(37):3477-3479
目的:比较齐墩果酸(OA)/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OPN)、OA/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纳米粒(OPTN)和OA/聚己内酯-聚乳酸-水溶性维生素E纳米粒(OPPTN)对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HCa-F)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法比较低、中、高浓度(2.5、10、20μg·mL-1)的OPN、OPTN、OPPTN、OA溶液剂(OS)组和阳性对照(氟尿嘧啶注射液)组对HCa-F细胞培养24、48、72h后的细胞生长抑制率(IR)和3种纳米粒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另设立空白纳米粒(NPs)组、空白组(不加任何物质)、阴性对照组(加入培养液)。结果:浓度分别为2.5、10、20μg·mL-1的OPN组在72h时的IR分别为(42.9±0.9)%、(63.6±1.1)%、(75.4±1.3)%,OPTN组分别为(54.3±1.2)%、(79.2±1.4)%、(92.6±1.5)%,OPPTN组分别为(50.8±0.8)%、(71.7±1.3)%、(83.9±1.2)%,阳性对照组分别为(31.5±0.9)%、(50.3±0.8)%、(60.6±0.9)%。与阳性对照组相同浓度比较,72h时OPN、OPTN、OPPTN组的中、高浓度的IR均明显升高(P均<0.01)。3种纳米粒对HCa-F细胞的IC50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其中OPTN组(8.64、1.39、0.38μg·mL-1)明显小于OPPTN组(11.86、5.52、3.46μg·mL-1)和OPN组(30.27、8.21、5.00μg·mL-1)(P<0.05或P<0.01)。结论:OPTN对HCa-F细胞的IR最高,表明OPTN体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胸腺素α1(sTα1)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取小鼠45只(sTα1,1mg·kg-1)、大鼠3只(sTα1,0.5mg·kg-1),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6h内小鼠眼眶静脉采血和大鼠心脏采血;另取小鼠180只,随机分为高、中、低(sTα1,5、1、0.32mg·kg-1)剂量组,取大鼠9只,随机分为高、中、低(sTα1,2.5、0.5、0.16mg·kg-1)剂量组,皮下注射相应药物,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0h内小鼠眼眶静脉采血和大鼠心脏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sTα1静脉注射在小鼠体内的t1/2β为0.68h、AUC0~∞为554.32μg·h·L-1,在大鼠体内的t1/2β为(1.87±0.50)h、AUC0~∞为(1602.91±360.41)μg·h·L-1;sTα1高、中、低剂量组皮下注射在小鼠体内的t1/2分别为0.76、0.54、0.268h,AUC0~∞分别为3222.95、417.67、366.60μg·h·L-1,在大鼠体内的t1/2分别为(1.23±0.23)、(1.40±0.37)、(1.99±0.94)h,AUC0~∞分别为(22436.74±5641.94)、(1539.63±203.30)、(729.60±320.0)μg·h·L-1。结论:sTα1在大鼠和小鼠体内静脉注射的药动学过程属于一级二室开放模型,皮下注射的药动学过程属于一级一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15.
罗奕  刘文 《中国药师》2014,(3):378-381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齐墩果酸低剂量组(30 mg·kg-1OA溶液),D组齐墩果酸高剂量组(60 mg·kg-1OA溶液).除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花生油外,其余各组都灌胃给予4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进行肝纤维化的造模.造模同时,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等容0.25%CMC-Na溶液,齐墩果酸组按分组灌胃齐墩果酸0.25%CMC-Na溶液.每日一次,连续5周.末次给药后禁食24 h,取大鼠血和肝脏,进行血清肝功能指标检测(ALT、AST、ALB、TP、HA、LN、C-Ⅳ、PC-Ⅲ)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齐墩果酸各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Alb含量则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而TP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指标HA、LN、C-Ⅳ、PC-Ⅲ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而齐墩果酸各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中这四个参数水平则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用药各组肝纤维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齐墩果酸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韩琴  任宝香 《中国医药》2013,8(6):739-740
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老年隐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住院老年患者50例,测量其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以NT-ProBNP 450 ng/L作为典型心力衰竭组与隐性心力衰竭组的临界值.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测量2组患者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加速指数(ACI)、速度指数(VI)、胸腔体液水平(TFC)、收缩时间比(STR)等并加以比较.结果 典型心力衰竭组SV、SI、CO、CI、ACI、VI值明显低于隐性心力衰竭组[(59±6)ml比(83±5) m1,(32±3)ml/m2比(51 ±4)ml/m2,(3.1 ±0.8)L/min比(5.7±1.2)L/min,(2.0 ±0.5)L/(min ·m2)比(3.2 ±0.8)L/(min·m2),(58±15)比(76±28),(30±13)比(45±10)],SVRI、SVR、TFC、STR明显高于隐性心力衰竭组[(3145±1100)dyn/(s·cm5· m2)比(2018±298) dyn/(s·cm5· m2),(1802±654) dyn· s/(cm5· m2)比(1234±321)dyn·s/(cm5·m2),(54±7)kΩ比(33±6)kΩ,(0.50±0.22)比(0.31±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评价老年隐性心力衰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盐酸二甲双胍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方法:小鼠灌胃给予盐酸二甲双胍200mg·kg-1,并在给药后0、0.33、0.67、1、2、3、4、6、8、10h共10个时间点采集血样和小肠、肾、肝、胃、肌肉、肺、脾、心脏组织样品(每个时间点小鼠3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计算血浆和各组织样品中二甲双胍的浓度。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盐酸二甲双胍在小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AUC为(52.93±2.34)mg·h·L-1,CL为(0.059±0.002)L·h-1,t1/2为(3.61±0.22)h,tmax为0.67h,Cmax为(18.61±0.78)mg·L-1。在给药后0.67h,所有的组织中都能检测到二甲双胍;给药后10h,心、肝、脾、肺中已检测不到二甲双胍。各组织的AUC值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小肠、肾、胃、肝、肌肉、肺、心、脾。结论:盐酸二甲双胍进入小鼠体内后吸收及清除都较迅速,且在小鼠体内分布广泛,但在各组织分布情况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