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在肝血管瘤中的应用.方法 23例肝血管瘤患者经肘静脉团注SonoVue,采用超声造影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实时观察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增强特征.结果经超声造影后,23个病灶在动脉相均出现增强,且20个(87%)表现为周边向心型,2个(8.7%)为中央扩散型,1个(4.3%)为整体型增强特征.13个>3 cm的病灶,门脉相及延迟相持续增强,为周边向心型;≤3 cm的病灶中7个为周边向心型,2个为中央扩散型,1个为整体型增强.结论 SonoVue超声造影二次谐波成像技术能动态显示病灶增强特征,有助于肝血管瘤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造影剂在肝脏肿瘤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第二代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和飞利浦新HDI5000实时超声造影显像软件.造影剂采用肘静脉快速团注法注射,观察肝肿瘤病变的造影剂灌注过程。结果2例肝转移性癌动脉相回声无变化,门脉及延迟相呈低回声.其中1例肝转移性癌患者病灶数目较造影前增多2枚:1例肝转移性癌动脉相呈瘤边增强回声,门脉相呈向心性填充增强至延迟相,持续约170s;1例原发性肝癌在动脉相和门脉相均呈高回声,延迟相呈低回声;1例肝硬化结节在动脉相回声无变化,门脉相及延迟相与周围肝组织同声一致。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肿瘤良恶性定性判断及肿瘤检出数目方面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灰介谐波超声造影技术研究肝血管瘤造影增强的时相变化并探讨其对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肝血管瘤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血管瘤的造影增强表现方式和时相规律.造影剂选用SonoVue,经肘静脉快速团注.结果 30个(100%)病灶均在动脉相出现增强,回声高于肝实质.其中26个(86.7%)病灶在门静脉相和延迟相持续增强,回声始终高于肝实质.在动脉相初始强化时,27个(90%)病灶呈环状或周边结节状增强逐渐向中央充填.在门静脉相和延迟相达峰值时,26个(86.7%)仍表现为周边结节状增强.结论 肝血管瘤超声造影增强的主要特点为动脉相回声增强,门脉相和延迟相持续性增强仍不低于肝实质回声;增强从周边开始呈进行性完全或部分性向心性填充.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常规超声检查肝内占位患者共35个肝脏占位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造影剂选用SonoVue,浓度为8μl/ml,经肘静脉快速推注2.4ml SonoVue,记录所观察病灶的造影剂灌注过程,病灶大小数目,所有病例均与增强CT对照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 30例肝内占位性病变其中原发性肝癌15例,肝转移癌5例,血管瘤7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肝炎性假瘤1例,肝血管平滑肌瘤1例,35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增强,肝癌动脉相表现为快速增强,门脉相快速消退,延迟相显示为低回声;血管瘤呈周围向心性环状或结节状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进一步增强,持续时间较长;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为中央扩散型快速增强,显示为车轮状。结论超声造影能显示肝肿瘤内微小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对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超声造影技术,并实时观察超声造影过程。原发性肝癌的动脉相早期可迅速增强,动脉后期可迅速消退;胆管细胞癌的动脉相周边强化,门脉相及延迟相迅速消退;转移性肝癌动脉相周边多数呈环状增强,延迟相迅速消退;肝脓肿动脉相周边强化,延迟相及门脉相表现为低回声;肝血管瘤首先增强周边,由周边向内部呈结节样填充;肝硬化结节及不均质脂肪肝动脉相均未有显著增强,延迟相、门脉相与周边肝实质同步增强,呈现等回声,不显示病灶;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首先将增强结节内的粗大动脉,随后造影剂将显现为轮辐状,并由中心向外周呈放射状充填;肝腺瘤动脉相迅速增强,门脉相呈等增强,延迟相呈现低增强。超声造影诊断正确率为87.2%,未确诊或漏诊率为12.8%。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Sono Vue实时超声造影评价肝VX2肿瘤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新型声学造影剂SonoVue观察兔转移性VX2肝癌的血流灌注情况。方法10只肝内接种VX2肿瘤的实验兔经耳缘静脉团注法注射声学造影剂SonoVue后,行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观察各时相肿瘤及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动态造影增强表现。结果造影前常规超声检出肿块12个,在其所有造影过程中,肝肿瘤及肝实质内造影剂随时间呈动态增强,VX2肿瘤强化呈“快进快出”型,早期动脉相快速增强,观察到三种增强类型:整体增强,不均匀性增强,周边部环状增强;静脉相与延迟相肿瘤结节内造影剂迅速廓清,均无造影增强,与周围增强的正常肝组织相比,表现为负性显影。结论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可有效评价兔VX2肝癌的血流灌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动脉期的观察是超声造影的关键,对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肝脏局灶病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77例肝脏良恶性病灶中,良性31例,恶性46例。采用GE-LOGIQ9彩色多普勒诊断仪,使用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成像,实时记录肝实质及病灶的充填过程、充盈方式及增强程度。结果肝恶性病灶:早期动脉相95.6%(44/46)病例出现造影增强图像,延迟相97.8%(45/46)病例呈低增强(2例肝细胞癌呈等增强)。肝良性病灶:早期动脉相51.6%(16/31)病例出现造影增强图像,延迟相96.8%(30/31)病例呈等增强和高增强(1例血管瘤呈低增强)。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反映不同肝脏病变血流灌注的特征,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FL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周围静脉团注声诺维(Sonovue),观察对比剂灌注各时期、回声变化规律。结果 65例呈现不同的增强模式,其中:14例为肝癌,13例动脉早期整体增强;门静脉期快速消退呈等或低增强;延迟期呈低或无增强,为"快进快出"的特征,1例为"快进慢出"。31例为肝血管瘤,动脉期周边不均匀结节样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呈"向心性"完全或不完全填充增强。5例为肝脓肿,1例动脉期不强化,4例周边环状增强;门静脉期中央无增强;延迟期周边环状低增强,中央无增强。15例为局灶性脂肪变性,动脉、门静脉、延迟期与肝周围组织回声相同且均匀。转移性肝癌及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检出病灶数较常规超声和CT增多。结论肝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不同,能反应不同肝脏肿瘤血流改变,提高了超声诊断准确性,在检出微小肿瘤数目方面优于二维超声和CT。  相似文献   

9.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转移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造影增强时相特征.方法 对47例恶性肿瘤患者肝脏行常规超声检查及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检查,对肝内转移性病灶超声造影表现分析其造影增强各时相的特征.结果 47例患者常规超声共检出病灶148个,超声造影共检出357个.肝转移癌病灶增强模式可分为3型:Ⅰ型,病灶动脉期周边环状快速增强,病灶内部呈低或无增强,之后周边增强部分迅速减退;Ⅱ型,病灶于动脉期呈快速整体增强(均匀型或不均匀型)并迅速减退;Ⅲ型,病灶于动脉期呈"面包圈"样增强,门脉期增强减退呈低增强或无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可明显提高对肝脏转移病灶检出率;其造影增强特点因其原发灶不同、血供丰富与否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病灶鉴别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病灶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4例肝脏良恶性病灶中,良性63例,恶性91例.采用GE-LOGIQ9及百胜DU8彩色多普勒诊断仪,使用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成像,实时记录肝实质及病灶的充填过程、充盈方式及增强程度.结果 肝恶性病灶:早期动脉相96.7%(88/91)病例出现造影增强图像,延迟相97.8%(89/91)病例呈低增强(2例肝细胞癌呈等增强).肝良性病灶:早期动脉相50.8%(32/63)病例出现造影增强图像,延迟相96.8%(61/63)病例呈等增强和高增强(2例血管瘤呈低增强).结论 用声诺维进行实时超卢造影在肝脏良、恶性病灶的鉴别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脾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造影匹配成像(CnTI)技术及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对8例18个脾血管瘤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增强表现。结果:18个脾血管瘤开始增强时间为7~18s,平均(11.94±2.75)s,始增时间较周围脾实质早,达峰时间和始消时间较周围脾实质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1个(61.1%)病灶呈周边环状增强,后逐渐向心性充填,6个(33.3%)病灶呈整体快速高增强,后持续等增强,1个(5.6%)病灶呈树枝样强化,后不均匀高强化。结论:超声造影能较好地显示微循环灌注,对临床诊断脾血管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脓肿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7例肝脓肿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经CT平扫和肝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其中1例再延时7rain扫描。结果7例共10个肝脓肿,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征象:6个典型脓肿中4个见“双环征”;1个脓肿三期增强始终无强化表现,只是平衡期边缘变清;1个边缘强化呈“肿块缩小征”。4个不典型脓肿中3个呈现“花瓣”征及“肿块缩小征”;1个呈现“簇状征”及“持续强化征”,同时边界变清楚、锐利。10个脓肿中4个脓肿周围肝实质动脉期见一过性肝段强化。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特别是不典型肝脓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忻晓洁  毛怡然  张晟 《天津医药》2016,44(2):230-23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囊性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肾脏囊性病变患者 73 例, 分析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的图像特征, 73 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取得病理结果, 对比病理结果评价 2 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囊性肾癌 64 例, 肾囊肿 9 例。二维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囊性肾癌多表现为形状不规则, 壁厚, 内有实性成分或分隔, 并多伴有血流信号; 肾囊肿多表现为形状规则, 内有少许实性成分或纤薄分隔, 无明显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囊性肾癌造影剂起始时间 (15.13±4.21) s, 达峰时间 (23.42±5.68) s, 消退时间 (28.42±4.27) s; 增强方式表现为快进快退 22 例(34.3%)、 快进慢退 30 例(46.8%)、 慢进快退 2 例(3.2%)、 慢进慢退 4 例(6.3%)、 等进等退 6 例(9.3%); 增强强度呈现高增强 42 例(65.6%)、 等及低增强 22 例(34.4%)。肾囊肿中 3 例未见造影剂充盈, 余 6 例造影剂起始时间(16.67±2.73)s, 达峰时间(25.83±3.06)s, 消退时间(34.17±4.26)s; 增强方式表现为快进快退 1 例(16.7%)、 快进慢退 1 例(16.7%)、 等进等退 4 例(66.6%); 增强强度呈高增强 2 例(33.3%)、 等或低增强 4 例(66.7%)。二维灰阶超声在肾脏囊性病变诊断中的敏感度、 特异度、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准确度分别为 85.9%、 66.7%、 94.8%、 40.0%、 83.6%, 超声造影为 92.2%、 77.8%、 96.7%、 58.3%、 90.4%。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可以作为囊性肾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造影剂在肝、肾、脾等占位性疾病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第二代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和飞利浦IU22实时超声造影显像QLAB软件.观察肝、肾、脾等占位性病变的造影剂灌注过程.结果 经超声造影后,23个病灶中,2例脾血管瘤呈周围向心性增强.5例肾脏占位性病变中,1例肾错构瘤呈同进同出型增强,2例肾柱肥大呈同与肾组织同步增强型.2例肾内异常区呈无明显增强型.1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中,9例肝血管瘤呈周围向心性增强,3例非均匀脂肪肝呈无明显增强型,2例肝癌术后呈无灌注型,1例肝癌呈快进快出型,1例肝内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呈动脉期呈轮辐状快速增强与延迟期持续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肾、脾等肿瘤良恶性定性判断及肿瘤检出数目方面优于常规超声,为其诊断提供更多信息,弥补普通灰阶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的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2例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例FNH病灶均呈单发结节或分叶状肿块,肿瘤直径2.1~7.5cm,平均4.7cm。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其中8例病灶中央有星芒状更低密度区,4例病灶直径平均大于5.2cm。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0例病灶明显强化,密度高于肝实质,2例轻度强化,病灶中央更低密度区均无强化;静脉期期病灶密度稍有下降,9例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3例低于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进一步下降,7例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5例低于肝实质,7例显示中央斑痕,6例延迟强化。结论典型FNH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为主要特点,其中央星状斑痕为其主要影像学特点,螺旋CT增强显示中央斑痕征是诊断FNH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不典型表现,提高HCC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16例HCC患者平扫后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0 ml/s,然后开始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结果 7例肝动脉期边缘有环形或点状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和范围较动脉期大,延迟期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表现出延迟强化.4例肝动脉期边缘部呈不规则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此强化环呈等密度,内见壁结节影.2例肝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等密度.3例三期增强扫描始终无明显强化表现,呈低密度.结论 HCC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不典型强化方式是HCC的病理基础和生长方式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巨块型肝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48例经临床手术或病理结果证实的巨块型肝细胞癌病人分别行肝区平扫、增强后全肝双期或三期螺旋扫描,观察和分析瘤灶及肝内转移性子灶的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CT征象。结果:(1)肝动脉期肿瘤实质出现密度高于肝实质的肿瘤血管和瘤区强化,门静脉期其密度迅速降低,至平衡期为低密度;(2)肿瘤边缘于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可见环行强化;(3)转移性子灶仅在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全瘤密度迅速降至等密度;(4)门静脉受累表现为肝内分支的边缘侵蚀、破坏、中断,或为不规则的充盈缺损。结论:多期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显示肝癌的“快进快出”的增强特点,明确肿瘤的供血特征和门脉受累情况,检出伴发的肝内转移性子灶,为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