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皮给药系统具有给药方便、血药浓度稳定、无首过效应等优点,但皮肤的屏障作用使得药物难以透过皮肤。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型经皮给药的药物载体,如脂质体、醇质体、囊泡等,这些能通过化学方法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而微针能穿透皮肤角质层形成微孔通道,通过物理方法促进药物的渗透,将微针与新型经皮给药载体结合能显著提高药物的经皮吸收的速率。本文对微针与新型经皮给药载体结合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微针辅助新型药物载体经皮给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不锈钢微针经皮给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不锈钢微针阵列应用于经皮给药。考察离体大鼠皮肤经不同针形微针预处理相同时间、相同针形微针预处理不同时间后,模型药物鬼臼毒素经大鼠皮肤的透皮能力。方法:微针预处理大鼠皮肤后,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研究鬼臼毒素对皮肤的透皮速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鬼臼毒素的含量。结果:皮肤经微针预处理后进行鬼臼毒素透皮,其透皮速率比未经微针处理时有明显提高。三角形微针、梯形微针、矛形微针对鬼臼毒素的促渗能力依次增强;三者所引起的鬼臼毒素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有显著差异。同种针形微针预处理皮肤时间越长,鬼臼毒素的透皮速率越大;但微针预处理时间对皮肤中的药物滞留量无显著影响。结论:微针用于药物经皮给药时,微针针形、微针的预处理时间对药物的经皮渗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微针给药是一种新型的经皮给药方式,可在皮肤上创造微米级的药物运输通道,增强皮肤对药物尤其是大分子药物的渗透性,且不会到达神经分布丰富的皮肤深层组织。生物可降解微针是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为基质制作出的微针,除具有一般微针的优点,其具有的生物可降解特性解决了微针一旦断裂于皮肤内难以处理这一难题。因此生物可降解微针有望成为经皮给药的理想载体。本文对生物可降解微针的特点、制作方法、基质的选择、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陈磊  桂双英 《安徽医药》2014,18(3):407-411
由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有阻碍作用,以传统透皮方式给药难以达到治疗效果,经皮给药的关键在于如何突破皮肤的屏障作用.微针是一种结合皮下注射与经皮给药双重释药优点的新技术,微针可以在皮肤上产生供药物通过的孔道,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经皮吸收,特别是对于多肽、蛋白和疫苗等经皮渗透性显著提高.该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对微针的制备材料和制备方法、微针的分类及其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一种用于透皮给药的负载多西紫杉醇(DTX)的溶解微针,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考察不同材料及配方制备DTX溶解微针(DTX-MN),通过外观和力学性能指标对微针进行表征,测定微针针头载药量。使用猪皮肤考察微针溶解性能。剥离小鼠腹部皮肤,进行体外透皮吸收研究,初步考察DTX-MN给药后的皮肤药代动力学。结果:成功制备了针头完整、力学性能良好的DTX-MN,最佳工艺得到的微针针头载药量为(14.81±4.20)μg (n=5),微针能完整插入皮肤穿透角质层屏障,且在10 min内完全溶解。体外透皮实验显示,DTX-MN的初始透皮速率和累积透皮通量都高于药物溶液组,相比溶液组,DTX-MN在24 h后累积渗透量提高了3.27倍,其释放机制符合Fickian扩散。结论:制备的DTX-MN有良好的穿刺皮肤的性能,能够显著促进DTX的透皮递送,该类微针有望促进DTX的浅表皮肤递送,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很难通过传统外用的治疗药物达到完全消除,受皮肤角质层的存在或是感染生物膜的形成,药物在渗透到真皮组织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微针因可无痛直接穿透表皮至真皮组织,提高药物的透皮率和治疗率,所以在治疗皮肤局部感染时更受关注,故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微针在治疗真菌和细菌感染方面的研究,以期对皮肤局部抗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微针经皮给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针是介于皮下注射和透皮贴剂之间的一种给药方式,利用在皮肤角质层产生的微小孔道来显著增加药物的经皮吸收。综述微针经皮给药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制造微针的材料和方法、微针的给药方式及其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可溶微针在无痛插入皮肤后可直接将药物递送至皮下病变部位,具有较高的药物递送能力,但因载药量有限,仍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因此,提高微针载药量对于可溶微针的应用至关重要。该文综述了提高可溶微针载药量的3种策略,即改变药物制剂、改变微针结构及改变微针制备工艺,以期为微针的临床转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的口服和肠外给药途径相比,经皮给药系统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替代方法非常有吸引力。特别对于儿童患者,它有助于克服该群体特有的问题,如吞咽困难、口服制剂的适口性以及与针头相关的恐惧和疼痛。然而,儿童的皮肤屏障功能有效地限制了药物的经皮吸收。微针可突破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增加经皮给药的药量。过去几十年,以微针为基础药物输送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与微针相关的研究论文呈指数级激增。本文概括了微针的分类及特点,讨论了微针在儿童经皮递药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微针介导的儿童经皮递药的未来前景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新型经皮传递胰岛素透明质酸微针制剂的制备及性能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明透明质酸微针制剂在药物经皮传递系统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皮肤及微针的显微照片考察微针刺入皮肤的性能和在大鼠体内的溶解性能;用皮肤刺激性实验评价透明质酸微针的安全性;以人的离体皮肤为透皮释药模型,通过体外经皮通透实验考察微针对模型药物胰岛素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微针能够均匀刺穿角质层,在皮肤表面产生与微针一致的阵列形状,在皮肤断面可观察到直至真皮层的通道;在大鼠体内使用1 h后,针体能够完全溶解,皮肤刺激性指数为1.7,属于轻度刺激性;体外经皮实验中,微针中的胰岛素能够以活性形式释放,与同剂量的溶液相比,微针对胰岛素的体外经皮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稳态通透速率达75.33×10-6U.cm-2.h-1。结论以透明质酸为基质制备的微针具有良好的皮肤刺入性、溶解性和轻度的刺激性,对于生物大分子类药物的经皮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整理、挖掘古代典籍和现代文献中促进创面修复的用药规律,为促进修复的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 收集文献中记载的促进创面修复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在关于中医药促进创面修复的古籍文献中,纳入75首方剂和203味中药,促进创面修复的核心药物有乳香、甘草、当归、白芷、黄柏、没药等,用药种类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解表药、拔毒化腐生肌药为主。对16味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4个聚类组合和15组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 创面修复方剂的用药规律以清热、活血化瘀、补虚、解表、拔毒化腐生肌为主,中医治疗创面应针对热病、血瘀、虚证、腐烂溃破、表证、中毒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2.
微针是经皮给药的物理促渗方法之一,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本文介绍微针的透皮促渗机制、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复合技术以及微针在大分子经皮促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微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近年来,微针在疫苗接种、蛋白质和多肽给药、DNA给药、皮肤美容、眼科用药、局部麻醉、微量取样等领域均有应用.微针在胰岛素给药和局部麻醉中的研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皮肤美容、疫苗接种和蛋白质给药方面已有上市产品.  相似文献   

14.
苯妥英促创伤愈合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结合自己的实验研究,对苯妥英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作进一步分析和归纳。发现苯妥英对创伤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一些难愈性的创伤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主要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肉芽组织增生,降低创面感染。苯妥英是一个安全、有效、价廉的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值得推广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One of the thrust areas in drug delivery research is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 due to their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s over oral and parenter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their attention on the use of microneedles to overcome the barrier of the stratum corneum. Microneedles deliver the drug into the epidermis without disruption of nerve endings.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needl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 for the benefit of young scientists and to promote research in the area. Key findings Microneedles are fabricated using a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employing silicon, metals, polymers or polysaccharides. Solid coated microneedles can be used to pierce the superficial skin layer followed by delivery of the drug. Advances in microneedle research led to development of dissolvable/degradable and hollow microneedles to deliver drugs at a higher dose and to engineer drug release. Iontophoresis, sonophoresis and electrophoresis can be used to modify drug delivery when used in concern with hollow microneedles. Microneedles can be used to deliver macromolecules such as insulin, growth hormones, immunobiologicals, proteins and peptides. Microneedles containing ‘cosmeceuticals’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to treat acne, pigmentation, scars and wrinkles, as well as for skin tone improvement. Summary Literature survey and patents filled revealed that microneedle‐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 can be explored as a potential tool for the delivery of a variety of macromolecules that are not effectively delivered by conventional transdermal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创面的管理及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热点,除了对创面换药及必要时手术治疗,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也越来越被重视。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近年被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应用在治疗烧伤及慢性创面中具有较好的抗感染及促进创面愈合效果;因此,本文就MEBO对创面修复愈合及抗炎效果的影响作综述,旨在对临床上指导优化用药以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动物致伤中III类伤口的高感染率,探讨如何减少感染、促进愈合。方法对我院急诊外科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动物致伤的川类伤口随机采用康复新液和莫匹罗星稀释液治疗,并分别采用开放引流及缝合治疗,按拆线日期进行伤口愈合评估,即伤口感染情况的对比研究。结果应用莫匹罗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缝合与不缝合与用药相关,同种外用药物伤口的感染率无差异。结论莫匹罗星在动物致伤的III类伤口愈合中有促进作用,能减少感染,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空心微针类似于微米级的注射针,具有注射给药和透皮给药的双重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透皮给药技术,空心微针近年来在疫苗和胰岛素等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递送方面显示出极大的潜力。笔者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对空心微针的促透机制、常用制备材料及工艺和在透皮给药中的应用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空心微针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皮肤组织的创伤修复是临床常见的问题,对于创伤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方法 对近几年的相关创伤愈合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结果 阐述了皮肤组织愈合的机制及用于创伤治疗的新型局部给药系统。结论 新型的局部给药系统具有能够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减少不良反应、促进伤口愈合、使用方便、提高患者依从性等特点,新型的给药系统用于治疗局部创伤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