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钠致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关于孟鲁司特钠致儿童ADR病例,从发生ADR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生时间、转归、临床表现、累及器官-系统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15篇,共19例患儿;ADR男性患儿发生率(68.42%)明显高于女性(31.58%),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1周内(63.16%),2~5岁儿童ADR发生率最高(36.84%);累及系统-器官以精神系统(63.16%)和消化系统(10.53%)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行为、肝功能异常等。结论:使用孟鲁司特钠时应加强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孟鲁司特在中国2002年上市以来-2013年8月CNKI、VIP数据库收载的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孟鲁司特药品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共17例次;年龄60岁以上发生率较高(7例,41.2%);多发生在用药1周以内(14例,82.3%);累及的器官或系统较多,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6例,35.3%),主要表现为行为及精神异常。结论:临床合理使用孟鲁司特的同时,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碳酸锂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以"碳酸锂""不良反应""心"为检索词,检索1985年1月至2014年12月国内医药期刊关于碳酸锂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8篇,病例8例,其中男3例,女5例。结论临床使用碳酸锂应注意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监测血锂浓度和心电图等,及时停药及对症治疗,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公开项目(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ublic Data Open Project,OpenFDA)检索孟鲁司特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OpenFDA药物不良反应端点的交互式图表板块访问API,检索2004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孟鲁司特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孟鲁司特相关不良反应报告97 406份,其中死亡、危及生命、住院、致残、先天畸形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报告61 766份,约占总数的63%。上报不良反应的职业分布以消费者或非医务人员为主,占总数的近50%。其次为医师和其他医务人员。发生不良反应年龄分布以成年人居多,性别方面女性患者发生比例更高,占70%。不良反应常见类型包括呼吸困难、疲劳、头痛、胃肠道反应和呼吸道感染,此外,神经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也有较多的报道。结论:基于OpenFDA数据库可方便快捷的对孟鲁司特不良反应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挖掘分析,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孟鲁司特的使用适应证,开展必要的药学监护,特别要警惕神经、精神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患者中孟鲁司特钠所致精神系统不良反应( PAE)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010年1月至1013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就诊并服用孟鲁司特钠的门诊患儿进行随访,收集服药后出现PAE患儿的临床资料,就患儿的疾病诊断、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不良反应程度以及停药后症状消失时间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1481例,男性1015例,女性466例;年龄3~17岁,其中3~6岁者613例,7~11岁603例,13~17岁155例;过敏性哮喘780例,过敏性鼻炎701例。1481例患儿中17例服药后出现PAE,发生率为1.15%。男性患儿PAE发生率为1.18%(13/1015),女性患儿为0.86%(4/466);3~6岁患儿PAE发生率为1.61%(10/613),7~11岁患儿为0.83%(5/603),13~17岁患儿为0.78%(1/155);过敏性哮喘患儿 PAE 发生率为1.15%(9/780),过敏性鼻炎患儿为1.14%(8/701);不同性别、年龄段和疾病间PA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7例发生PAE患儿中睡眠障碍者9例(噩梦7例,失眠1例),行为异常5例(攻击性强4例,多动1例),焦虑1例,噩梦合并多动1例。不良反应呈轻度者14例,中度者3例。PAE发生在服药后1周内者15例,1周及3个月者各1例。17例患儿均在停用孟鲁司特钠后1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儿童患者服用孟鲁司特钠后出现的PAE以睡眠障碍尤其是噩梦较为多见。不良反应程度多较轻微,停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氟比洛芬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氟比洛芬""不良反应""病例"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以"flurbiprofen""adverse reaction""case report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纳入有效文献45篇...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了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生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某院静注GM1注射液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同时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中GM1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个案报道,合并文献病例与院内病例,回顾性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基础疾病、前驱感染史、用药剂量及疗程、合并用药、不良反应起始症状、主要表现、双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情况、发生时间、疾病平均达峰时间、实验室检查、严重程度、治疗和转归等项目。 结果: 收集院内病例5例,文献检索获得病例17例,合计入选病例22例,其中男21例,女1例,50~60岁患者占50.00%。GM1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生于脑出血、脑梗死及脑外伤患者;31.82%的患者有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GM1的剂量、疗程与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无明确相关性。GM1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多以肌力及肌张力下降起病,所有病例均以四肢无力为主要表现,且大多合并颅神经受累、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及呼吸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多在8~14 d出现,1~3 d达峰;所致肢体瘫痪程度较重,临床结局较差。 结论:GM1可能导致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用药时加强用药监护,确诊吉兰巴雷综合征后应及时停药并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避免不良反应的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精神神经反应个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整理临床应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失眠的个案资料,结合本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临床用药中不良反应较多,精神神经反应为罕见不良反应,停药后能恢复正常。结论:临床用药过程中应重视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以"双黄连""死亡""致死""休克""过敏反应""严重"等为检索词进行搭配组合,检索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3年)、万方医学网(1998-2013年)中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病例报告,下载病例报告原文,并统计与分析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的原因或危险因素。结果:共检索到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病例27例,均为静脉滴注给药,其中22例存在混合或先后联合用药情况,22例患者死于过敏性休克。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处置过敏性休克的能力不足、药物混合静脉滴注、联合用药以及药品监管漏洞是致死的重要原因。谨慎选择用药人群、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单独静脉滴注、加强患者用药后30 min内的不良反应观察、就地规范救治以及严格规范监管是避免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泮托拉唑不良反应中文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收集中文文献报道中泮托拉唑的不良反应,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泮托拉唑相关不良反应文献并查找全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泮托拉唑的不良反应、适应证、用法用量、溶媒、疗程等进行分析。结果文献显示,泮托拉唑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经过停药或停药后对症治疗,不良反应症状均好转或消失,未造成不良事件,安全性较好,但泮托拉唑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与用药指征,合理选择使用,加强用药监护,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度我院151例抗感染药ADR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院抗感染药物发生的ADR情况及其给患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我院2002年度151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有31个品种,其中以喹诺酮类居首位,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合并用药占58.3%,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重度ADR13例(8.6%)。结论 应继续加强抗感染药物ADR监测,尤其加强不易观察的不良反应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王晶  于立丽  李文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12):2221-2226
目的 分析南京地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推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库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调取并筛选2017年接收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数据,将患者性别、年龄、怀疑药品名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名称、过程描述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8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占23.18%。60岁以上患者占48.60%。抗感染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15例(32.12%)和80例(22.35%)。静脉滴注为主要的给药方式(294例,82.12%)。在累及器官、系统中,全身性损害发生频次最高(195频次,28.97%),其次为呼吸系统损害。结论 本次分析中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有关。医疗机构、经营企业和生产企业应加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住院患者阿兹夫定片的使用合理性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襄阳市中心医院2022年1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因COVID-19住院且使用阿兹夫定片的患者进行全样本点评,从药物适应证、用法用量、给药时机、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评价用药合理性,同时考察用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 使用阿兹夫定片的患者共计284例,其中122例用药不合理,不合理率42.96%。不合理用药共发生179例次,适应证不适宜74例次(26.06%),用法用量不适宜70例次(24.65%),联合用药不适宜24例次(8.45%)。使用阿兹夫定片患者中77例(27.11%)在用药后共发生151项不良事件,其中血小板计数改变、乳酸升高、总胆汁酸升高及胃肠不适最常见。点评结果为“不合理”的病例不良事件发生率(35.25%)显著高于点评结果为“合理”的病例(20.99%)。结论 阿兹夫定片临床用药存在不合理情况,且不合理用药与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应用时应加强监管和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刘芹  崔言军 《药学研究》2020,39(9):556-558
目的 探讨阿替卡因在口腔科用药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1998-2019年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山大镜像)中口腔科使用阿替卡因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并对检索到的92例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阿替卡因在92例不良反应中,女性多于男性,3~10岁年龄段发生较多,用药后1~10 min和用药后1d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一般累及机体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注射部分溃疡形成和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结论 口腔科医师在用药时应详细询问病史,重视阿替卡因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皮肤药物反应的药品种类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早诊断和及时处理。方法:对我院2015~2017年收集的352例药物致皮肤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类型、患者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及涉及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52例皮肤不良反应病例涉及的药物共有130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一般的不良反应294例,严重的不良反应47例,新的不良反应11例。结论:临床医生应关注严重皮肤药物反应表现与危险因素,减少药源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药物警戒视角下黄体酮注射液致用药部位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原因,提出安全用药和风险管理建议。方法 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https://www.adrs.org.cn)中涉及河南省行政区域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检索,检索时间2010年1月—2022年12月(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计),怀疑药品为黄体酮注射液,报告单位类别为医疗机构,筛选黄体酮注射液相关的ADR/ADE。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以“黄体酮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风险”等为关键词进行组合检索,检索周期2000年1月—2022年12月,剔除非安全性文献和重复文献,检索黄体酮注射液ADR/ADE。基于黄体酮注射液ADR/ADE发生特点,分析黄体酮注射液致ADR/ADE的风险来源,进而探讨控制措施并提出建议。结果 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检索河南省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发现黄体酮注射液 ADR/ADE 个例报告 263例,涉及 ADR/ADE 表现 454例次,ADR/ADE例次数较多的损害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硬结、疼痛、脂膜炎、红斑、皮疹等。文献检索得到黄体酮注射液相关安全性文献 23篇,共提取出个例 ADR/ADE报告 125例,涉及 ADR/ADE表现 147例次,ADR/ADE例次数较多的依次为注射部位脂膜炎、硬结、疼痛、皮疹等。黄体酮注射液致用药部位损害的原因可能与不合理用药因素、辅料因素、说明书缺陷因素等有关。结论 建议提升黄体酮注射液质量标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修订完善药品说明书,最终保护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对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期间郑州市中医院应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住院患者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998份使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病历,其中50.69%为70岁以上老年患者;适应证、用法用量和疗程均比较规范,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规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比较轻微,且多为一过性,不需特别处理,对原疾病无明显影响。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不良反应低,安全性较好,但临床使用应注意使用疗程和滴注浓度,特别是有过敏史的患者,更应谨慎使用。医院集中监测能够全面、准确的收集到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但需要开展多中心、大规模的医院集中监测,以便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陈崇泽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10):2090-2095
目的 分析福州市长乐区医院抗凝药物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药物警戒及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福州市长乐区医院2010-2019年上报的135例抗凝药物引发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累及系统-器官损害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5例患者中男性83例(61.48%)、女性52例(38.52%),男女比例为1.60:1;60~89岁年龄段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用药后5 d~6 m;主要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为血小板,出血和凝血障碍和肝损伤;经暂停给药、剂量下调和对症处理,治愈24例(17.78%),好转91例(67.41%),不详17例(12.59%),未好转3例(2.22%)。结论 临床医生应重视抗凝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在应用抗凝药物时,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凝血功能、肝功能等相关指标,以尽量降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药物不良反应(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CADRs)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儿童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导出200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上报的1 290例CADRs病例报告,收集这些患儿发生CADRs的临床表现、类别、涉及的药物及患儿治疗病程等信息并建立数据库。结果 1 290例CADRs病例报告中,男性患儿802例,占比62.17%,其CADRs病例报告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同时本研究发现幼儿期(1~6岁)儿童CADRs发生率最高;共涉及药品137种,主要类型为抗菌药物和中药及其提取物,涉及的药品剂型以注射剂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最为常见的皮肤黏膜损害为斑丘疹(694例,54.56%)。CADRs中罕见的严重皮肤黏膜损害有18例,涉及的主要药物类型为抗癫痫药物及抗感染药物,皮肤黏膜损害以重症多形红斑以及抗癫痫药物高敏综合征为主,绝大部分严重皮肤药品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但有1例患儿死亡。结论 根据CADRs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临床医师要及时观察CADRs的发生以减少药源性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重点监护特殊人群用药,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